對比以歐美股市為代表的成熟股票市場和以A股、南韓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港股的歷史估值水平均偏低。
我們採用最通用的動態市盈率來進行比較,恆指PE在過去5年內徘徊在9至11倍之間。2011至2014年,恆指PE均值為10.2倍;而與之相對應,其他股票市場同時期PE均值都在12.6倍以上,其中,標普500指數的PE均值為15.6倍;亞太地區另一金融中心日本市場的PE均值則高達21.2倍。A股市場雖然在2011年至2014年間PE均值僅比恆生指數高出24.2%,但經歷了今年上半年的一輪大漲之後,雖然在7月後出現較大波動,但截至9月23日A股市盈率仍為15.53倍,約為當日恆生指數PE值的1.6倍。
2、低估值原因一:港股投資者以海外機構為主
港股估值低的首要原因是以海外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投資者結構。
香港是亞太地區主要的金融中心,港股市場也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場。作為高度開放的資本市場也作為全球資產配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港股的核心參與者主要為來自海外的、以全球配置為目的的機構投資者。
從參與者類別來看,港股現貨市場2011至2014年,按成交金額劃分40%以上均來自海外投資者,而其中機構投資者為主要力量。在本地機構、本地個人、外地機構、外地個人四個主要投資者類別中,外地機構投資者始終是成交金額佔比最大的類別。
從外地投資者來源地看,在現貨市場的投資者中,來源於美國和英國的投資金額之和佔總投資額的一半以上。在2011-2012年度,美國投資者佔比約32%,英國投資者佔比則約為25%,兩者合計則達到了57%。隨後美國投資者略有下降,英國投資者比例逐步上升。兩者在2013-2014年度的金額佔比均超過了25%,是外地投資者中的主要力量。來自於美國、歐洲、新加坡及澳洲地區等成熟市場的資金長期佔據了現貨市場投資總額的約80%,總體來看,港股最核心投資資金來自以歐美市場為主的成熟市場機構投資者。
3、低估值原因二:本地投機資金另有去向
港股估值低的第二個原因是進入正股市場的投機資金較少。
一方面,香港股市對投機資金的吸引力較低。港股歷史投機氛圍較濃,但是在經歷了數次大小股災以及老千股事件,普通股民對於港股投機忌憚較深,一定程度上壓制了港股正股市場的投機氛圍。
老千股作為港股的一大特色,充分利用了港股的再融資便利。典型案例是大股東利用資訊不對稱,釋放虛假利好等訊息,吸引炒家大量購入經批股、供股增發的股份後,再透過二級市場操控,以進行圈錢套利。這一過程中小股東的權益被大幅攤薄,老千股的存在使得港股對投機資金的吸引力受限。
另一方面,香港發達的衍生品市場也分流了投機資金。
香港金融市場上的衍生品產品交易額僅次於股本股份,為市場上交易額第二大的產品型別,2010年至2014年衍生權證交易額均值達21593萬億港幣。而作為香港特色衍生品的牛熊證,2010至2014年年平均交易額為14680萬億港幣;牛熊證類似於期權,能追蹤相關資產的表現而毋須支付購入實際資產的全數金額。衍生權證和牛熊證在2014年合計交易額約為33000萬億港幣,資金量巨大,分流了大量的投機資金。
就參加衍生品交易的交易者型別看,交易所參與者本身參與的交易佔據了半數以上。而在非交易所參與者交易中,香港本地個人投資者參與衍生品交易的比例僅低於境外機構投資者。從2011至2014年間,本地個人投資者參與衍生品交易的比例約為本地機構的2.5倍,相較前文提及的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現貨市場,代表投機力量的本地個人投資者成為衍生品市場的主角。
從2012-2013年衍生品交易的交易動機來看,以投機為主要動機的純交易維持在40%以上。細分品種來看,投機性更強的小型恆指期貨、小型H股指期貨以及小型恆指期權和小型H股指期權純交易比例均在50%以上,而常規產品如恆指期貨、期權及H股指期貨、期權純交易比例也都在30%以上,均顯示出港股衍生品較強的投機特性。發達的衍生品市場有效地分流了投機資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正股市場的流動性,從而導致港股市場估值偏低。
4、低估值原因三:再融資便利造成存量資金分流
港股估值低的第三個原因是再融資便利。
香港發達的金融體系和便利的再融資制度,分流了港股存量資金。我們對比了香港與內地上交所的再融資規制,主要差異如表6所示,相較於內地,在香港獲取再融資更為快捷方便,所需的時間花費、材料準備等均更少,香港的再融資相比內地更加靈活便捷。
對比港股與A股兩地市場近年再融資規模佔市值比例,2009年-2015年9月A股市場再融資規模佔總市值均值為1.39%,而港股該均值則高達4.50%,比例超A股3倍有餘。在2014年再融資高峰期,港股全年再融資比例接近7%,遠超A股相應的1.6%的再融資比例。較高的再融資比例使得市場中的存量資金再度分流,進一步限制流動性,使得港股市場整體估值偏低。
對比以歐美股市為代表的成熟股票市場和以A股、南韓為代表的新興市場,港股的歷史估值水平均偏低。
我們採用最通用的動態市盈率來進行比較,恆指PE在過去5年內徘徊在9至11倍之間。2011至2014年,恆指PE均值為10.2倍;而與之相對應,其他股票市場同時期PE均值都在12.6倍以上,其中,標普500指數的PE均值為15.6倍;亞太地區另一金融中心日本市場的PE均值則高達21.2倍。A股市場雖然在2011年至2014年間PE均值僅比恆生指數高出24.2%,但經歷了今年上半年的一輪大漲之後,雖然在7月後出現較大波動,但截至9月23日A股市盈率仍為15.53倍,約為當日恆生指數PE值的1.6倍。
2、低估值原因一:港股投資者以海外機構為主
港股估值低的首要原因是以海外機構投資者為主的投資者結構。
香港是亞太地區主要的金融中心,港股市場也已超越日本成為全球第三大股票市場。作為高度開放的資本市場也作為全球資產配置中不可缺少的一環,港股的核心參與者主要為來自海外的、以全球配置為目的的機構投資者。
從參與者類別來看,港股現貨市場2011至2014年,按成交金額劃分40%以上均來自海外投資者,而其中機構投資者為主要力量。在本地機構、本地個人、外地機構、外地個人四個主要投資者類別中,外地機構投資者始終是成交金額佔比最大的類別。
從外地投資者來源地看,在現貨市場的投資者中,來源於美國和英國的投資金額之和佔總投資額的一半以上。在2011-2012年度,美國投資者佔比約32%,英國投資者佔比則約為25%,兩者合計則達到了57%。隨後美國投資者略有下降,英國投資者比例逐步上升。兩者在2013-2014年度的金額佔比均超過了25%,是外地投資者中的主要力量。來自於美國、歐洲、新加坡及澳洲地區等成熟市場的資金長期佔據了現貨市場投資總額的約80%,總體來看,港股最核心投資資金來自以歐美市場為主的成熟市場機構投資者。
3、低估值原因二:本地投機資金另有去向
港股估值低的第二個原因是進入正股市場的投機資金較少。
一方面,香港股市對投機資金的吸引力較低。港股歷史投機氛圍較濃,但是在經歷了數次大小股災以及老千股事件,普通股民對於港股投機忌憚較深,一定程度上壓制了港股正股市場的投機氛圍。
老千股作為港股的一大特色,充分利用了港股的再融資便利。典型案例是大股東利用資訊不對稱,釋放虛假利好等訊息,吸引炒家大量購入經批股、供股增發的股份後,再透過二級市場操控,以進行圈錢套利。這一過程中小股東的權益被大幅攤薄,老千股的存在使得港股對投機資金的吸引力受限。
另一方面,香港發達的衍生品市場也分流了投機資金。
香港金融市場上的衍生品產品交易額僅次於股本股份,為市場上交易額第二大的產品型別,2010年至2014年衍生權證交易額均值達21593萬億港幣。而作為香港特色衍生品的牛熊證,2010至2014年年平均交易額為14680萬億港幣;牛熊證類似於期權,能追蹤相關資產的表現而毋須支付購入實際資產的全數金額。衍生權證和牛熊證在2014年合計交易額約為33000萬億港幣,資金量巨大,分流了大量的投機資金。
就參加衍生品交易的交易者型別看,交易所參與者本身參與的交易佔據了半數以上。而在非交易所參與者交易中,香港本地個人投資者參與衍生品交易的比例僅低於境外機構投資者。從2011至2014年間,本地個人投資者參與衍生品交易的比例約為本地機構的2.5倍,相較前文提及的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現貨市場,代表投機力量的本地個人投資者成為衍生品市場的主角。
從2012-2013年衍生品交易的交易動機來看,以投機為主要動機的純交易維持在40%以上。細分品種來看,投機性更強的小型恆指期貨、小型H股指期貨以及小型恆指期權和小型H股指期權純交易比例均在50%以上,而常規產品如恆指期貨、期權及H股指期貨、期權純交易比例也都在30%以上,均顯示出港股衍生品較強的投機特性。發達的衍生品市場有效地分流了投機資金,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正股市場的流動性,從而導致港股市場估值偏低。
4、低估值原因三:再融資便利造成存量資金分流
港股估值低的第三個原因是再融資便利。
香港發達的金融體系和便利的再融資制度,分流了港股存量資金。我們對比了香港與內地上交所的再融資規制,主要差異如表6所示,相較於內地,在香港獲取再融資更為快捷方便,所需的時間花費、材料準備等均更少,香港的再融資相比內地更加靈活便捷。
對比港股與A股兩地市場近年再融資規模佔市值比例,2009年-2015年9月A股市場再融資規模佔總市值均值為1.39%,而港股該均值則高達4.50%,比例超A股3倍有餘。在2014年再融資高峰期,港股全年再融資比例接近7%,遠超A股相應的1.6%的再融資比例。較高的再融資比例使得市場中的存量資金再度分流,進一步限制流動性,使得港股市場整體估值偏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