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既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應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這是晚年,清末肱骨之臣李鴻章對自己一生的感慨。而在另一頭感慨的人還有自認為是要帶領國家走向富強的慈禧。
1908年,辛辛苦苦、兢兢業業執掌大清權力足有48年的慈禧,不得不走完她功過是非難以評價的一生。然而,就在慈禧死後的三年,大清之王朝大廈,就在辛亥革命的炮火裡走向滅亡。如此看,是慈禧讓大清續命了幾十年。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是慈禧的出現讓大清的危機有了一線轉機。
慈禧:上臺前危機重重
1860年,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而這一年,體弱多病的咸豐皇帝離世,留下慈禧、慈安以及同治小皇帝。為了加強統治,咸豐死前任命了肅順等顧命八大臣與慈禧、慈安輔佐同治皇帝。
如此,在中央內部,就形成了帝后與權臣兩大權力體系。可以說,咸豐皇帝也不傻,在臨終時設計了一套權力相互制約的方案,但他和歷史上其他臨終託孤的皇帝一樣,都犯了想把機關算盡的錯誤。結果帝后與權臣的矛盾不可避免。
再看中央與地方的關係,當時太平天國運動正讓大清絞盡了腦汁,而曾國藩的湘軍漸漸稱為抵抗太平軍的中流砥柱。避免,出現唐末藩鎮割據局面,稱為滿清皇室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還有從中外關係來看,此時列強正虎視眈眈地看著中國,急於瓜分中國,搶食中國這塊肥肉。
如此,內憂外患,成為慈禧上臺前不得不面臨以及解決的問題。
如何解決?首先就是搶奪權力,這對於慈禧而言,才是大事。1861年11月2日,企圖專權顧命八大臣與權力慾極強的慈禧來了一場對決,結果慈禧聯合在京主持和談的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奕訢被封為議政王。
如此,慈禧奪得大權,從此與慈安太后共同垂簾聽政,還把同治皇帝的年號,從“祺祥”改為“同治”。算是將中央的權力,集中在慈禧、慈安兩宮太后手裡了。
慈禧:大權在握歷經兩次改革
中央與地方、中外之間的危機怎麼辦呢?話說,慈禧掌握大權後,做了兩件大事,也就是兩次改革。第一次,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洋務運動,第二次,就是清末新政。
這兩次大的改革,為清朝的統治,續了極大的命。
1861年辛酉政變以後,慈禧登上了統治的中心,為了能夠坐穩統治地位,慈禧開始重用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的方針,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如此,中國的近代化運動迅速開展起來。
比如,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軍事工業相繼問世。還開辦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威海水師學堂、南洋水師學堂、上海操炮學堂等一批軍事學校。這樣讓中國,有了鑄鐵、鍊鋼以及機器生產各種軍工產品的能力。
一時間,讓中國迅速在東亞崛起,話說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如此,慈禧的統治,在這個時期被稱之為“同治中興”。可見,慈禧的作用。
第二件大事,就是清末新政。戊戌變法後,為改變自身守舊無能形象。慈禧太后推行清末新政。在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佈預備立憲,1908年頒佈《欽定憲法大綱》,內容仿照德國和日本的憲法,維護皇帝“君上大權”。開始對清朝的經濟、軍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
可以說,這次出變革讓清朝內部消弭了一些企圖推翻清政府統治的勢力。也讓清朝又續了幾年的命。
慈禧:為大清續命幾十年
從1861年辛酉政變後掌權,到1908年去世,可以說慈禧執掌了晚清48年的大權。在這48年中,慈禧領導了兩次改革。
比如,推行洋務運動,開闢中國近代化道路。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還首次提出君主立憲,並廢科舉、辦學堂、派留學、禁鴉片。慈禧還改變中國封建社會重農抑商的政策,重用了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駱秉章等當時的一大批能人漢臣。
收復新疆、平定太平天國,還興辦女學,慈禧下禁纏足令,開中國解放婦女之先河,開辦女子學校,教授新學……
如此,都是慈禧所為,最關鍵的是慈禧還有一套駕馭權臣之才,讓恭親王、曾國藩、李鴻章都在慈禧面前俯首帖耳,也避免了國家的分裂與藩鎮割據局面的出現。
如此來看,晚清如果沒有慈禧,大清可能會變得更糟糕。
對此,有學者評價慈禧說:“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
而慈禧,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彷彿她覺得女人掌握朝廷大權,是國家不幸。為此,慈禧在臨終時說:
“此後,女人不可與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
“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如一間破屋,由裱糊匠東補西貼,居然成一淨室,雖明知為紙片糊裱,然究竟決不定裡面是何等材料。既有小小風雨,打成幾個窟窿,隨時補葺,亦可支吾應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預備何種修葺材料,何種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術能負其責?”
這是晚年,清末肱骨之臣李鴻章對自己一生的感慨。而在另一頭感慨的人還有自認為是要帶領國家走向富強的慈禧。
1908年,辛辛苦苦、兢兢業業執掌大清權力足有48年的慈禧,不得不走完她功過是非難以評價的一生。然而,就在慈禧死後的三年,大清之王朝大廈,就在辛亥革命的炮火裡走向滅亡。如此看,是慈禧讓大清續命了幾十年。從另一個層面來講,是慈禧的出現讓大清的危機有了一線轉機。
慈禧:上臺前危機重重
1860年,太平天國運動轟轟烈烈。而這一年,體弱多病的咸豐皇帝離世,留下慈禧、慈安以及同治小皇帝。為了加強統治,咸豐死前任命了肅順等顧命八大臣與慈禧、慈安輔佐同治皇帝。
如此,在中央內部,就形成了帝后與權臣兩大權力體系。可以說,咸豐皇帝也不傻,在臨終時設計了一套權力相互制約的方案,但他和歷史上其他臨終託孤的皇帝一樣,都犯了想把機關算盡的錯誤。結果帝后與權臣的矛盾不可避免。
再看中央與地方的關係,當時太平天國運動正讓大清絞盡了腦汁,而曾國藩的湘軍漸漸稱為抵抗太平軍的中流砥柱。避免,出現唐末藩鎮割據局面,稱為滿清皇室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還有從中外關係來看,此時列強正虎視眈眈地看著中國,急於瓜分中國,搶食中國這塊肥肉。
如此,內憂外患,成為慈禧上臺前不得不面臨以及解決的問題。
如何解決?首先就是搶奪權力,這對於慈禧而言,才是大事。1861年11月2日,企圖專權顧命八大臣與權力慾極強的慈禧來了一場對決,結果慈禧聯合在京主持和談的咸豐帝的弟弟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設計逮捕了八大臣,奕訢被封為議政王。
如此,慈禧奪得大權,從此與慈安太后共同垂簾聽政,還把同治皇帝的年號,從“祺祥”改為“同治”。算是將中央的權力,集中在慈禧、慈安兩宮太后手裡了。
慈禧:大權在握歷經兩次改革
中央與地方、中外之間的危機怎麼辦呢?話說,慈禧掌握大權後,做了兩件大事,也就是兩次改革。第一次,就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洋務運動,第二次,就是清末新政。
這兩次大的改革,為清朝的統治,續了極大的命。
1861年辛酉政變以後,慈禧登上了統治的中心,為了能夠坐穩統治地位,慈禧開始重用洋務派,以“自強”和“求富”的方針,大規模引進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興辦近代化軍事工業和民用企業,如此,中國的近代化運動迅速開展起來。
比如,江南機器製造總局、金陵製造局、福州船政局、天津機器局等一批大型近代化軍事工業相繼問世。還開辦了天津北洋水師學堂、威海水師學堂、南洋水師學堂、上海操炮學堂等一批軍事學校。這樣讓中國,有了鑄鐵、鍊鋼以及機器生產各種軍工產品的能力。
一時間,讓中國迅速在東亞崛起,話說北洋水師號稱亞洲第一。如此,慈禧的統治,在這個時期被稱之為“同治中興”。可見,慈禧的作用。
第二件大事,就是清末新政。戊戌變法後,為改變自身守舊無能形象。慈禧太后推行清末新政。在1905年派五大臣出洋考察,1906年又宣佈預備立憲,1908年頒佈《欽定憲法大綱》,內容仿照德國和日本的憲法,維護皇帝“君上大權”。開始對清朝的經濟、軍事、教育、官制等方面的改革。
可以說,這次出變革讓清朝內部消弭了一些企圖推翻清政府統治的勢力。也讓清朝又續了幾年的命。
慈禧:為大清續命幾十年
從1861年辛酉政變後掌權,到1908年去世,可以說慈禧執掌了晚清48年的大權。在這48年中,慈禧領導了兩次改革。
比如,推行洋務運動,開闢中國近代化道路。實行“清末新政”,對兵、商、學、官、法進行改革,還首次提出君主立憲,並廢科舉、辦學堂、派留學、禁鴉片。慈禧還改變中國封建社會重農抑商的政策,重用了曾國藩、胡林翼、左宗棠、李鴻章、駱秉章等當時的一大批能人漢臣。
收復新疆、平定太平天國,還興辦女學,慈禧下禁纏足令,開中國解放婦女之先河,開辦女子學校,教授新學……
如此,都是慈禧所為,最關鍵的是慈禧還有一套駕馭權臣之才,讓恭親王、曾國藩、李鴻章都在慈禧面前俯首帖耳,也避免了國家的分裂與藩鎮割據局面的出現。
如此來看,晚清如果沒有慈禧,大清可能會變得更糟糕。
對此,有學者評價慈禧說:“慈禧太后是中國歷史的帝制時代中,少數長期當政的女性,政治手腕堪稱幹練,尤其擅長操弄親貴朝臣之間的權力平衡,以維繫自身的絕對權威,清朝因為她的能力而續命數十年。”
而慈禧,也對自己有個清醒的認識,彷彿她覺得女人掌握朝廷大權,是國家不幸。為此,慈禧在臨終時說:
“此後,女人不可與聞國政。此與本朝家法相違,必須嚴加限制。尤須嚴防,不得令太監擅權。明末之事,可為殷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