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瘋癲行者看天下

    依據《宋史》來看,答案是否定的。作戰前,力主出戰的人是王冼;作戰時,臨陣潰逃的也是王冼。據記載,潘美起初基本站在楊業一邊,也主張避敵,只是後來王冼、劉文裕堅決主戰,潘美就沒有堅持立場。當王冼帶兵撤退時,潘美還予以制止。

    後人多認為王冼是個小人物,便將主要罪責推到了潘美身上。然而,事實恰恰相反。王冼名為隨軍護軍,實為皇帝安插在軍中的親信。他有直接向皇帝彙報的特權,可以隨時為朝廷提供軍情。因此,潘美雖身為統帥,也不得不忌憚王冼的勢力。

    從戰後的處罰情況來看,潘美只是降職,王冼、劉文裕卻是撤職發配,可見主要責任不在潘美。可以說,潘美雖有過失,但絕不是如後人流傳的嫉賢妒能、借刀殺人一般罪大惡極。

    歷史上的潘美是一位對北宋朝廷戰功卓著的大將。在《宋史》列傳中,他排名第17位,遠遠高於排名第31位的楊業。潘美早年曾參與“陳橋兵變”,擁戴趙匡胤稱帝建立北宋,因此很受宋太祖趙匡胤的重用。在宋太祖“杯酒釋兵權”之後,只有潘美的兵權未被收回,可見宋太祖對他的信任之深。

    後來,潘美率軍攻打南漢,立下汗馬功勞。他在賀州(今廣西賀縣)假裝撤退20裡,並以奇兵設伏,大敗南漢軍隊;在韶州(今廣東韶關)用強弩攻破南漢的“象陣”,擊潰南漢主力軍十幾萬;在廣州,又派兵夜晚縱火,燒燬敵營,趁亂急攻,終獲大勝。幾年後,潘美率軍攻打南唐,與敵軍交戰近一年,最終消滅南唐。由此可見,潘美在北宋統一的過程中可謂戰功赫赫。

    然而,由於“戲說”的廣泛影響,許多人卻曲解了這位忠臣良將。據說,開封市至今還有一清一濁兩個湖,清湖被人們稱作“楊家湖”,濁湖則被稱作“潘家湖”……

  • 2 # 使用者9001984258067

    楊家將是小說 真正楊繼業是戰死的 根本和潘仁美無關!自古將帥戰死沙場是家常便飯 項羽都有垓下自刎的結局 何況楊老令公!

  • 3 # 未鳴讀史

    楊業原先是北漢的將軍,北漢被滅後歸順宋朝。他作戰非常勇猛,被人稱為“楊無敵。”潘美則是宋朝的開國元勳和資深大將,宋太祖和宋太宗都很倚重他。

    公元986年,宋太宗乘契丹幼帝剛剛繼位,政局不穩的有利時機,派出東、中、西三路大軍進攻契丹。楊業作為副手跟隨潘美帶領的西路軍北伐契丹。

    由於契丹沒有防備,戰事開始進行得十分順利,潘美和楊業出雁門關,很快佔領了契丹的四個州。但是契丹軍隊很快展開反擊,東路大軍由於糧草不濟,很快被契丹大軍擊潰。

    由於東路軍全軍覆沒,宋太宗命令其餘兩路大軍迅速退回邊境,但同時又命令西路軍要帶領已佔領的四州百姓一同撤退,這是一個非常艱鉅的任務。

    楊業經過深思熟慮,提出了一個“先遠後近山口設伏”的行動計劃,這個計劃非常完美,但是遭到監軍王侁的反對,王侁不但拒絕了楊業的計劃,還懷疑他別有用心,命令他直接進攻契丹的主力。楊業無奈只得聽命。臨行前他知道自己此次凶多吉少,就請求潘美和王侁在陳家谷派兵接應他。這樣還有反敗為勝的一絲希望。

    楊業帶兵出發不久,就遇到了契丹大軍的追擊,經過激烈的戰鬥後,楊業帶著為數不多計程車兵退到陳家谷,看到空無一人的谷口,楊業徹底絕望,返身衝回敵陣廝殺,最後傷重被俘。楊業被俘後絕食三日而死。那麼楊業之死究竟是誰的責任呢?

    主要責任當然是在監軍王侁:

    首先他拒絕了楊業的正確意見,強行命令楊業和契丹大軍硬拼,最主要的是王侁害怕楊業獨佔功勞,在陳家谷沒有等到楊業就自己先撤退了,這樣直接導致了楊業被俘身亡。

    其次的責任是潘美:

    潘美作為軍中主帥,因為不敢得罪監軍王侁,所以不敢採納楊業正確的計策;後來在陳家谷看到王侁先撤退了,潘美也跟著撤退,所以他對楊業的死也負有間接的責任。

    最後,我們還有一個疑問,楊業為什麼要絕食呢?我想原因有二:

    一:楊業在出發前,宋太宗交給他一大捆信件,都是別人在背後告他不忠的密信。楊業現在戰敗被俘,為了證明自己的忠心和報答皇帝對他的知遇之恩,只能選擇以死明志。

    二:楊業在臨死前感嘆“奸臣害我”和“奸臣誤國。”其實是他深深認識到了軍中設定監軍的巨大弊端,他要以死向皇帝勸諫。

    但是設定監軍是宋太宗掌握軍隊和監視武將的一種手段,不會輕易裁撤的。楊業的苦心也就註定要被辜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紅茶的“紅湯紅葉”特點是怎麼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