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易208055570
-
2 # 秉燭讀春秋
歷史上的“韓非之死”眾說紛紜,有人說韓非是被李斯害死的,說李斯嫉妒韓非的才能,怕秦始皇重用他,最後用毒藥毒死了韓非。
另有人說韓非是被秦始皇害死的,說韓非想改變秦始皇統一六國的計劃,各種說法不一而足。
各種說法都有道理,但我認為韓非是自己害死了自己,也就是人們通常所說的不作不死,為什麼有這種看法呢?下面我為大家分析一下:
韓非是戰國時期南韓新鄭人,是中國歷史上著名法家代表人物,他是南韓貴公子,韓桓惠王之子。
韓非從小口吃,說話結結巴巴。韓非的法學知識很豐富,是集法家之大成的人物,從小師從於荀子,和李斯是同門師兄弟,據說在求學期間二人是上下鋪的好哥們。
韓非雖然口吃,但他的文筆很流暢,李斯也承認自己不如師弟文采出眾。
近代教育家認為口吃多數人的心理有缺陷,要麼自卑要麼自狂,這是口吃的孩子從小被歧視和嘲笑造成的,韓非也不例外,也許是身體上的缺陷,長大的韓非不受老爸的待見,王位更是輪不到他來繼承。
上帝拿走了韓非的期望,,卻還給了他一個奇蹟,苦悶的韓非一門心思研究法學,最終成就了他的法學大家的身份。
韓非牆內開花牆外香,他寫的一些法學著作被秦始皇看到了,他的一些法學觀點迎合了秦始皇的統治思想,秦始皇想得到韓非,於是就陳兵南韓城下,意思是逼著南韓交出韓非。
沒辦法,韓王就讓兒子去秦國,讓他想法說服秦始皇不要吞併南韓,就這樣,韓非來到了秦國。
人生從來不是完美的,韓非不被父親喜歡卻被秦始皇喜歡,韓非法學知識沒得說,但是他的智商有待商榷,為何有此一說呢?接著往下看。
剛到秦國的第3天,他就向秦始皇獻了兩條計策:第一是“存韓滅趙”,第二是停止修鄭國渠。
第1條好理解就是勸秦始皇不要滅南韓,應該先滅趙國。單憑這一條計策,韓非的智商就不高,韓非本人是南韓人,他反對滅韓讓秦始皇聯想到他是不是間諜呢?韓非急於求成,卻暴露了自己的真實目的。
另外提出第1個滅南韓是李斯,李斯是秦國的國相,兩人私交不錯,但在“存韓和滅韓”的政見上相悖,韓非無形之中得罪了李斯。
第2條,韓非勸秦始皇停止修鄭國渠,這一條也過早暴露了韓非救韓的意圖。
修鄭國渠是韓非老爸韓桓惠王想出了一條“疲秦之計”。大概意思是讓南韓水工鄭國,以間諜的身份去秦國說服秦始皇興修水利,韓非的老爸蔫壞,想讓秦始皇拿出錢來修鄭國渠,等秦國把錢花光也就沒能力吞併南韓了。
鄭國修了十幾年最終修成了鄭國渠,其實這個計策最後失敗了,這是後話暫且不提,問題是韓非那麼聰明,為何老爸當初提出這個計策他不反對呢?
該提時不提,不該提時偏提。當鄭國渠眼看要修成的時候,這時候韓非到了秦國,韓非勸秦始皇不要再修鄭國渠了,這分明是讓秦始皇前功盡棄,擱誰也會懷疑韓非的真實意圖。
過了一段時間,就在秦始皇考慮用不用韓非時,韓非又犯了一個低階錯誤,那就是建議秦始皇把他的的外交重臣姚賈罷官去職。
韓非說姚賈出使在外拿著秦國的錢結交六國權貴。秦始皇盛怒之下質問姚賈。姚賈冷靜地說:“我拿著秦國的錢,是遊說其他六國不要合縱抗秦,是破壞六國的聯盟,是為秦國好”。秦始皇一聽是這麼個理,錢又沒被姚賈貪汙,何罪之有?
姚賈成功脫身,最後姚賈說韓非來秦國另有企圖,大王不要上了間諜的當。這時候李斯也幫著姚賈說話,說韓非可能是南韓間諜,秦始皇於是就想棄韓非不用。李斯說:“放虎歸山必留禍害”,秦始皇這才把韓非關進了大獄。
《大秦賦》劇中說李斯是為了減輕韓非的車裂痛苦,用毒藥提前毒死了韓非。真實歷史是秦始皇下令要處死韓非,意思是我不用別人也不能用。但是下了處死令不大功夫,,秦始皇后悔了,急忙派趙高去下赦免令,結果趙高來晚了一步,李斯剛剛下毒藥毒死了韓非。
因此有人說,如果趙高早到一步韓非也死不了,是趙高害死了韓非,當然這是笑話。
縱觀韓非的種種作為,難道不是他自己作死了自己?,
韓非過早讓秦始皇懷疑他來秦國的目的,這就是智商低。韓非急於想救南韓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絕不能過早暴露出自己的真實目的,應該先取得秦始皇的完全信任,然後再左右秦始皇的滅韓計劃。
也許韓非太急於求成,也許韓非的智商確實有問題,總之韓非沒有達到目的,沒救成南韓卻把自己的命搭上。
-
3 # 鄧海春
韓非為戰國末期南韓王室貴族,曾與李斯一起受業於荀子,喜愛刑名法術之學,所著《韓非子》集法家之大成。秦王政特別喜歡韓非的著作,對其要求加強君主專制的種種主張大加讚賞,曾感嘆道:“嗟乎,寡人得見此人,與之遊,死不恨矣!”
公元前234年,秦王政發兵伐韓,威脅韓王交出韓非。韓非曾多次上書韓王,希望改革圖強,韓王並不當回事,此時見秦王要人,便遣韓非出使秦國。
韓非來到秦國,與秦王討論政事,有兩件事使秦王對韓非產生反感。一是韓非批評秦王用人不當,提出秦上卿姚賈出身於梁國的監門卒之家,曾偷盜於魏國大梁,後又在趙國犯罪被逐,如此之人秦王怎能任用他出使四國,擔任國家重職。秦王聽了並不以為然。二是韓非上言《存韓》,要求秦王“先攻趙而存韓”,反對秦國先滅南韓。秦王以為韓非在為南韓做說客,心裡產生懷疑。
當姚賈得知韓非在秦王面前說自己壞話,便與客卿李斯商議。李斯也正嫉妒韓非才能在自己之上,想到韓非若受到重用,自己必被冷落,所以也想除掉這個心頭之患。二人便一起對秦王說:“韓非是南韓公子,如今大王要吞併諸侯,他肯定要向著南韓,此人之常情。大王現在不用他,他若回國必為禍患,不如找個藉口把他殺了。”秦王聽了覺得有理,就下令將韓非投入監獄。秦王雖然喜歡韓非君主專制一套理論,然而對這套理論的作者同樣進行專制。
韓非下獄後,李斯怕夜長夢多,就派人送一壺毒酒給韓非,逼其自盡。韓非想向秦王表白自己的冤情,卻無法見到秦王,悲憤之餘,只好飲毒酒而亡。
司馬遷說:“秦王后悔之,使人赦之,(韓)非已死矣。”如真後悔,必會懲辦李斯、姚賈,然而他卻毫無追悔的動作。
-
4 # 大意覺迷
韓非和李斯據說都曾經在儒家代表人物荀況門下學習帝王之術,由於韓非天生口吃,把精力投入到學習上,在學問上要勝於李斯。當時荀況是在楚國辦學,而李斯也是楚人。而韓非作為南韓公子居然入楚師從荀況,具體情況不得而知。總之二人學成之後,韓非回到南韓,而李斯覺得在楚國沒有發展前途,於是轉而入秦,透過在秦相呂不韋的門下任職,逐漸展露頭角,被秦王政拜為客卿。秦王政在任期間,發生一件事情,原來南韓為了消耗秦國國力,派遣了一個名為鄭國的人前往,說服秦國在境內修築水渠,後來鄭國的間諜身份曝光。鄭國本人辯解說,自己雖然是間諜,但是水渠修好之後,對秦國的發展有好處。於是秦國放過鄭國繼續修渠。而秦國宗室認為,出入秦國宮廷的外來人員居心叵測,應該盡數驅逐。李斯透過向秦王上《諫逐客書》,進一步得到秦王政的賞識,等到呂不韋失勢之後,能夠有機會繼續攀升。
回覆列表
韓非子,戰國時期的文學家,哲學家,還是個政治家。從思想上來講,他是法家的代表,但是他反對戰爭,注重事實。從才能上講,始皇帝,為了他出兵南韓,他也有著作,韓非子。
從皇帝,人主的角度講,他是個好的謀臣,但是他卻不能體會皇帝的心意,所以他不被重用是必然的,當然從心裡講,始皇帝是佩服他的智慧才能,但是卻不用,因為政見不同,人才當是我不用,也不要別人用,當姚賈,李斯等人迫害韓非子時,始皇帝心知肚明,只是政見不同,留亦無用,放亦不捨,所以只能是殺了他,罪愧禍首,看似始皇帝,表面上看起來是李斯,姚賈,其實是他固執的政治思想,不會揣摩王意的自己,註定了他會被冤死的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