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音樂盒子
-
2 # 小呀小呀洋
中國雞文化源遠流長,內涵豐富多彩。在傳統民俗中,我們不難發現雞的身影。現在我們就一起了解一下傳統民俗中的雞文化。
春秋時代左丘明所著《國語·晉語四》記:“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十二姓反映了遠古黃帝部落的十二個胞族。十二姓之中,惟獨雞是十二地支的成員。
古代計時器尚未發明,早晨的雞鳴一聲,向人們報告新一天氣開始,它不僅是莊戶人家的時鐘,也是公共生活的時鐘。戰國時代,著名的函谷關,開關時間就以雞鳴為準。落魄而逃的孟嘗君,面對大門緊閉的關口,擔心後面追兵到,食客中有會口技者,學雞鳴,一啼而群雞盡鳴,騙開關門。這個故事被司馬遷寫入《史記》,傳為熟典。
古代漢族有“殺雞”的歲時風俗,流行浙江金華、武義等地。每年七月初七,當地民間必雄雞,因為當夜牛郎、織女鵲橋相會,若無雄雞報曉,便能永不分開。
土家族稱踢毽子為“踢雞”。春節時,男女青年一起踢“雞”,一人將“雞”踢起,眾人都去爭接,接到“雞”的人,就可以用草去追打任何人。而男女青年往往用草追打自己的意中人。以後“踢雞”就成了談情說愛的媒介。
農曆十月一日,河南一些地方要殺雞嚇鬼。傳說是閻王爺放鬼,至來年清明節收鬼。民間以為鬼怕雞血,雞血避邪,故於十月一日殺雞嚇鬼,以使小鬼不敢出來。俗語稱:“十月一日,殺小雞兒。”
山東一些地區有“抱雞”的婚俗。娶親時,女家選一男孩抱只母雞,隨花轎出發,前往送親。因雞與“吉”諧音,抱雞圖的是吉利。另外,在古時有一種留“長命雞”的習俗。臨近娶新時,男方要準備大紅公雞一隻,女方準備一隻肥雞,母雞表示新娘為“吉人”。出嫁時,女方所備的公雞一定要由自己未成年的弟弟或其他男孩抱著,隨花轎出發,並要在公雞未鳴之前趕到男家。人們認為公雞不睡覺,而母雞不睡,寓以氣勢壓倒公雞。然後,男方將公雞交給抱雞人,將公雞、母雞一同拴在桌腿上,並不時打公雞,直到公雞有氣無力,這是妻子制服丈夫的象徵。之後,這兩隻雞不得殺掉,故稱長命雞。
而在浙江一帶有流行“宰雞”的婚姻風俗。新郎去新娘家迎娶,女家則在地上鋪一塊白布,讓新郎在上面宰雞,雞血不能滴在白布上,否則滴幾滴便罰幾杯酒。殺雞時,女家故意相撞新郎,但有經驗的新郎則能應付自如,不讓女方得逞。
雲南大理地區的白族流行“雞米禮”的風俗。雞米禮分雞米單禮和約米雙禮兩種。單禮為一隻公雞和一罈米酒;雙禮為兩面三刀只大公雞,一罈米酒,一罈谷種。這是嫡親或姻親之間在出生、結婚、蓋房時互送的禮品。
舊時漢族和一些少數民族流行飲雞血酒的交際風俗。在結拜兄弟時,為了表示親如手足,有福同享,有難同當,人們宰一隻雄雞,在每碗酒裡滴幾滴雞血,對天發誓,然後將血酒一飲而盡。
-
3 # 青叮子丶
聞雞起舞,原意為聽到雞啼就起來舞劍,後來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即時奮起。《晉書·祖逖傳》記述:傳說東晉時期將領祖逖他年輕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床,拔劍練武,刻苦鍛鍊。
回覆列表
聞雞起舞
“聞雞起舞”中的“雞”是指雞鳴,“舞”是舞劍、習武。
它說的是晉代人祖逖的故事。祖逖胸情開闊,不怎麼講究儀表,但卻胸有大志。起初他不喜歡讀書,後來發憤攻讀,學問大有長進。他與劉琨一道擔任過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裡經常同蓋一床被子談論國家大事,談到激動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來。一次半夜裡忽然聽到雞叫,祖逖踢醒劉琨說:“這是吉祥的聲音呀!”邊說邊下床,走到院子裡舞起劍來。他們曾經相約:天下大亂,豪傑湧現,若遇不到明主,他們就一道到中原去避難。晉元帝時,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際,他叩著船槳發誓說:“不收復中原而再渡江返回者,誓不為人!”渡江以後,他率領部下與石勒的軍隊相持,收復了不少失地,恢復了東晉黃河以南的許多領地。因而用“聞雞起舞”形容有志之士及時奮發自勵。
雞犬升天
通常是說“一人得道,雞犬升天”。這是晉代人葛洪《神仙傳》中記述的一則故事。漢代淮南王劉安愛好尋求仙方神術,有個名叫八公的仙翁,傳授給他煉製仙丹的辦法。劉安煉成吃下以後,就在大白天昇天而去關於雞的成語故事關於雞的成語故事。他臨去時,將剩餘的仙藥放在庭院中,雞和狗也吃了,就都升上了天,所以“雞在天上鳴,狗在雲中叫”。
鶴立雞群
“鶴立雞群”中的“鶴”代表高雅,“雞”意謂平庸。鶴立雞群當然超乎脫俗了。
這說的是晉代嵇紹的事。嵇紹是魏晉之際“竹林七賢”之一嵇康的兒子,他體態魁偉,聰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晉惠帝時,嵇紹官為侍中。當時皇族爭權奪利。互相攻殺,史稱為“八王之亂”,嵇紹對皇帝始終非常忠誠有一次都城發生變亂,形勢嚴峻,嵇紹奮不顧身奔進官去。守衛宮門的侍衛張弓搭箭,準備射他。侍衛官望見嵇紹正氣凜然,連忙阻止侍衛,並把弓上的箭搶了下來。不久京城又發生變亂,嵇紹跟隨晉惠帝,出兵迎戰於湯陽,不幸戰敗。將士死傷逃亡無數,只有嵇紹始終保護著惠帝,不離左右。敵方的飛箭,像雨點般射過來,嵇紹身中數箭,鮮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紹就這樣陣亡了。事後惠帝的侍從要洗去御袍上的血跡,惠帝說:“別洗別洗,這是嵇侍中的血啊!”嵇紹在世時,有一次有人對王戌說:“昨天在眾人中見到嵇紹,氣宇軒昂如同野鶴立雞群之中。”後來“鶴立雞群”就用來比喻一個人的儀表或才能在周圍一群人裡顯得很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