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週期節律性 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律性。比如,人的注意力水平就有一種自然的起伏。不只是注意狀態,人的所有心理過程都有節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動的效率做指標去探查這種客觀節律的變化。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太高,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則相反。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固有節律經常處在紊亂狀態,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都可以說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二)、意識水平 意識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為客觀指標。如果一個人不能專注於某種工作,不能專注于思考問題,思想經常開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現工作上的差錯,我們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問題了。因為注意水平的降低會影響到意識活動的有效水平。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造成的其它後果如記憶水平下降等等也越嚴重。
(三)、暗示性 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圍環境的無關因素引起情緒的波動和思維的動搖,有時表現為意志力薄弱。他們的情緒和思維很容易隨環境變化,給精神活動帶來不太穩定的特點。當然,受暗示這種特點在每個人身上都多少存在著,但水平和程度差別是較大的,女性比男性較易受暗示些。
(四)、心理活動強度.
這是指對於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種強烈的精神打擊出現在面前,不同的人對於同一類精神刺激的反應是各不相同的,這就能看出不同人對於精神刺激的抵抗力。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遺留下後患,可以因為一次精神刺激而導致反應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強的人雖有反應但不致病。這種抵抗力主要是和人的認識水平有關,一個人對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認識時,就可以相對地減弱刺激的強度。另外,人的生活經驗以及固有的性格特徵和先天神經系統的素質也都會影響到這種抵抗能力。
(五)、心理活動耐受力.
前面說的是對突然的強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但現實生活中還有另外一類精神刺激,那就是長期反覆地在生活中出現,久久不消失,幾乎每日每時都要纏繞著人的心靈。這種慢性的長期的精神刺激可以折磨一個人整整一生,也可以使一個人痛苦很久。有的人在這種慢性精神折磨下出現心理異常,個性改變,精神不振,甚至產生嚴重軀體疾病。但是也有人雖然被這些不良情刺激纏繞,最終不會在精神上出現嚴重問題,甚至把不斷克服這種精神刺激當作生活鬥爭的樂趣,當作一種標誌自己是一個強者的象徵。他們可以在別人無法忍受的逆境中做出光輝成績。我們把對長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看作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標,稱它為耐受力。
(六)、康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誰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創傷,在精神創傷之後,情緒的極大波動,行為的暫時改變,甚至某些軀體症狀都是可能出現的。但是,由於人們各自的認識能力不同,人們各自的經驗不同,從一次打擊中恢復過來所需要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恢復的程度也有差別。這種從創傷刺激中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稱為心理康復能力。康復水平高的人恢復得較快,而且不留什麼嚴重痕跡,每當再次回憶起這次創傷時,他們表現得較為平靜,原有的情緒色彩也很平淡。
(七)、心理自控力 情緒的強度、情感的表達、思維的方向和過程都是在人的自覺控制下實現的。所謂不隨意的情緒、情感和思維,只是相對而言的,它們都有隨意性,只是水平不高以致難以察覺罷了。精神活動和過程的隨意性程度以及自覺控制的水平高低,是與自控能力有關的。
當一個人身心十分健康時,他的心理活動會十分自如,情感的表達恰如其份,詞令通暢、儀態大方、既不拘謹也不放肆,這就是說,我們觀察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時,可以從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出某種印象,為此,精神活動的自控能力不失為一個健康指標。
(八)、自信心 當一個人面對某種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務時,必然會首先估計一下自己的應付能力。這種自我評估有兩種傾向,一種是估計過高,一種是估計過低。前者是盲目的自信,後者是盲目的不自信。這種自信心的偏差所導致的後果都是不好的。前者很可能由於自身力不從心導致失敗,從而產生失落感或抑鬱情緒,後者可因自覺力不從心,害怕失敗而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為此,一個人是否有恰當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種標準。自信心實質上是一種自我認知和思維的分析綜合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在生活實踐中逐步提高。
(九)、社會交往 人類的精神活動得以產生和維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會交往。社會交往的剝奪,必然導致精神崩潰,出現種種異常心理。因此,一個人與社會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標誌著一個人的精神健康水平。
當一個人嚴重地、毫無理由地與親友和社會中其他成員斷絕來往,或者變得十分冷漠時,這就構成了精神病症狀,叫做接觸不良。如果過份地進行社會交往,與素不相識的人也可以十分熱情地傾談並表現得十分興奮,也可能一種躁狂狀態。
(十)、環境適應能力 在某種意義上說,心理是適應環境的工具,人為了個體儲存和種族延續,就必須適應環境。人不僅能適應環境,而且可以透過實踐和認識去改造環境。但是,人儘管有積極主動性,但終究是不能脫離開自己的生存環境,這包括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工作性質、人際關係等等。
在人的一生中,這些環境條件是在變化著的,有時變動很大,人雖有主動性,但有時對生存環境的變化仍然是無能為力的,在這時,所謂消極適應也是很重要的,起碼在某一時期或某一階段上有現實意義。當生活環境條件突然變化時,一個人能否很快地適應下來以保持心理平衡,這就是人們的環境適應能力,往往標誌著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健康水平。
(一)、週期節律性 人的心理活動在形式和效率上都有著自己內在的節律性。比如,人的注意力水平就有一種自然的起伏。不只是注意狀態,人的所有心理過程都有節律性。一般可以用心理活動的效率做指標去探查這種客觀節律的變化。有的人白天工作效率不太高,但一到晚上就很有效率,有的人則相反。如果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固有節律經常處在紊亂狀態,不管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都可以說他的心理健康水平下降了。
(二)、意識水平 意識水平的高低,往往以注意力水平為客觀指標。如果一個人不能專注於某種工作,不能專注于思考問題,思想經常開小差或者因注意力分散而出現工作上的差錯,我們就要警惕他的心理健康問題了。因為注意水平的降低會影響到意識活動的有效水平。思想不能集中的程度越高,心理健康水平就越低,由此而造成的其它後果如記憶水平下降等等也越嚴重。
(三)、暗示性 易受暗示性的人,往往容易被周圍環境的無關因素引起情緒的波動和思維的動搖,有時表現為意志力薄弱。他們的情緒和思維很容易隨環境變化,給精神活動帶來不太穩定的特點。當然,受暗示這種特點在每個人身上都多少存在著,但水平和程度差別是較大的,女性比男性較易受暗示些。
(四)、心理活動強度.
這是指對於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一種強烈的精神打擊出現在面前,不同的人對於同一類精神刺激的反應是各不相同的,這就能看出不同人對於精神刺激的抵抗力。抵抗力低的人往往容易遺留下後患,可以因為一次精神刺激而導致反應性精神病或癔症,而抵抗力強的人雖有反應但不致病。這種抵抗力主要是和人的認識水平有關,一個人對外部事件有充分理智的認識時,就可以相對地減弱刺激的強度。另外,人的生活經驗以及固有的性格特徵和先天神經系統的素質也都會影響到這種抵抗能力。
(五)、心理活動耐受力.
前面說的是對突然的強大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但現實生活中還有另外一類精神刺激,那就是長期反覆地在生活中出現,久久不消失,幾乎每日每時都要纏繞著人的心靈。這種慢性的長期的精神刺激可以折磨一個人整整一生,也可以使一個人痛苦很久。有的人在這種慢性精神折磨下出現心理異常,個性改變,精神不振,甚至產生嚴重軀體疾病。但是也有人雖然被這些不良情刺激纏繞,最終不會在精神上出現嚴重問題,甚至把不斷克服這種精神刺激當作生活鬥爭的樂趣,當作一種標誌自己是一個強者的象徵。他們可以在別人無法忍受的逆境中做出光輝成績。我們把對長期精神刺激的抵抗能力看作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的指標,稱它為耐受力。
(六)、康復能力 在人的一生中,誰也不可避免遭受精神創傷,在精神創傷之後,情緒的極大波動,行為的暫時改變,甚至某些軀體症狀都是可能出現的。但是,由於人們各自的認識能力不同,人們各自的經驗不同,從一次打擊中恢復過來所需要的時間也會有所不同,恢復的程度也有差別。這種從創傷刺激中恢復到往常水平的能力,稱為心理康復能力。康復水平高的人恢復得較快,而且不留什麼嚴重痕跡,每當再次回憶起這次創傷時,他們表現得較為平靜,原有的情緒色彩也很平淡。
(七)、心理自控力 情緒的強度、情感的表達、思維的方向和過程都是在人的自覺控制下實現的。所謂不隨意的情緒、情感和思維,只是相對而言的,它們都有隨意性,只是水平不高以致難以察覺罷了。精神活動和過程的隨意性程度以及自覺控制的水平高低,是與自控能力有關的。
當一個人身心十分健康時,他的心理活動會十分自如,情感的表達恰如其份,詞令通暢、儀態大方、既不拘謹也不放肆,這就是說,我們觀察一個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時,可以從他的自我控制能力得出某種印象,為此,精神活動的自控能力不失為一個健康指標。
(八)、自信心 當一個人面對某種生活事件或工作任務時,必然會首先估計一下自己的應付能力。這種自我評估有兩種傾向,一種是估計過高,一種是估計過低。前者是盲目的自信,後者是盲目的不自信。這種自信心的偏差所導致的後果都是不好的。前者很可能由於自身力不從心導致失敗,從而產生失落感或抑鬱情緒,後者可因自覺力不從心,害怕失敗而產生焦慮不安的情緒。為此,一個人是否有恰當的自信是精神健康的一種標準。自信心實質上是一種自我認知和思維的分析綜合能力,這種能力可以在生活實踐中逐步提高。
(九)、社會交往 人類的精神活動得以產生和維持,其重要的支柱是充分的社會交往。社會交往的剝奪,必然導致精神崩潰,出現種種異常心理。因此,一個人與社會中其他人的交往,也往往標誌著一個人的精神健康水平。
當一個人嚴重地、毫無理由地與親友和社會中其他成員斷絕來往,或者變得十分冷漠時,這就構成了精神病症狀,叫做接觸不良。如果過份地進行社會交往,與素不相識的人也可以十分熱情地傾談並表現得十分興奮,也可能一種躁狂狀態。
(十)、環境適應能力 在某種意義上說,心理是適應環境的工具,人為了個體儲存和種族延續,就必須適應環境。人不僅能適應環境,而且可以透過實踐和認識去改造環境。但是,人儘管有積極主動性,但終究是不能脫離開自己的生存環境,這包括工作環境、生活環境、工作性質、人際關係等等。
在人的一生中,這些環境條件是在變化著的,有時變動很大,人雖有主動性,但有時對生存環境的變化仍然是無能為力的,在這時,所謂消極適應也是很重要的,起碼在某一時期或某一階段上有現實意義。當生活環境條件突然變化時,一個人能否很快地適應下來以保持心理平衡,這就是人們的環境適應能力,往往標誌著一個人的心理活動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