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郎壹號

    多謝邀請,老兄啊你不睡覺啊,這麼早,拜占庭帝國類似與漢唐,同樣的皇權內鬥,自己損耗自身的實力,同樣的安逸之後,自己無兵可用,而向其他人借兵,東漢末年,曾經借過西涼的兵馬,唐借過突厥的兵馬,而拜占庭向西歐求助,引來了十字軍的東征,十字軍東征其對拜占庭造成了極大破壞,第四次東征曾經將君士坦丁堡夷為平地,並建立了一個拉丁帝國,雖然最後拜占庭最終復國成功,但從此拜占庭帝國一蹶不振,完全的衰落下去,再加上統治者對內殘暴的統治,而拜占庭帝國就是東羅馬帝國,是在羅馬帝國的基礎上分裂而來的,它一心想恢復羅馬帝國夕日的輝煌,而忽略了自己的國力,連年征戰,導致國力不內亂, 不能亂才怪。

  • 2 # 白衣墨非

    其實,我們都有一個誤區,認為拜占庭帝國是一個朝代,對比的中國的某一個朝代,如唐朝,但實際上,它所對應的應該是的“中華帝國”,但因為這些朝代實際上是一脈相承的,有明確的接續或者"禪讓"的關係,直到元朝。

    他們的共同點如下:

    有王朝更替,卻始終未被完全滅掉。拜占庭帝國狄奧多西王朝,利奧王朝,查士丁尼王朝 ,伊拉克略王朝,伊蘇里亞王朝,馬其頓王朝,杜卡斯王朝,科穆寧王朝,安格魯斯王朝,尼西亞流亡政府,帕列奧列格王朝;而中國有秦漢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宋。

  • 3 # 貓圖怪談

    因為它的前身羅馬帝國就內亂不止,有槍就是草頭王,皇帝都是將領擁戴上臺的啊。跑到君士坦丁堡的拜占庭帝國前期已經算是穩定的了。

    或者這麼說,正是由於羅馬帝國首都遷到了拜占庭,才能在西歐大規模蠻族入侵中倖存下來。而為了應對蠻族的壓力,拜占庭帝國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建成了一箇中央集權的、依靠官僚體系行政的國家,這就很像同時期的中國了。只要有官僚體系加持,內亂不會頻繁發生。與之相反,如果勢力掌握在地方大族手中,那麼內亂就很可能發生,東晉就是這樣一個典型例子。

    後來查士丁尼大帝銳意進取,向西攻佔義大利想要恢復羅馬舊疆土,然而功敗垂成,他耗盡了拜占庭帝國的金錢,死後又被蠻族反推回來。

    最致命的打擊來自意想不到的地方——阿拉伯帝國突然崛起,原本壓力就很大的拜占庭帝國國防壓力更加大,這次徹底沖垮了拜占庭帝國東方防線。

    帶來的副作用就是,中央集權難以應對軍事壓力,只能把實權和地方防務分給地方實力派。這就類似於安史之亂後藩鎮割據。這種情況下,中央集權已經做不到了,內亂頻發才是正常現象。

    這有個好處就是,中央的軍費開支減少,同時這種體制也有利於軍事壓力下中央和地方的妥協——就連安史之亂後李唐王朝也延續了一百多年。但是內亂頻發的種子就埋下來了。

  • 4 # 法國大革命7

    東羅馬的內亂比起羅馬三世紀危機時期可少的多了,不過作為一個看似集權帝國實則地方分權極大的國家,早期在伊利里亞王朝時期依靠塞姆農兵制,將人民編組,亦農亦兵,組建了國家足夠信任的農兵軍團但同時呢,也給予了軍區將軍們極大的權力,從另一個方面講塞姆制類似於節度使,所以經常有將軍們反抗皇帝們。但在農兵制早已崩潰的科穆寧王朝時期,看似穩如老狗,實則慌的一筆,整個國家軍事力量基本都是僱傭軍,又沒有足夠值得信任的重步兵陣線兵團。而在1204年被攻破君堡之後(其實這也算內亂,威尼斯人還帶了個科穆寧家族的成員當成自己進攻君堡的旗幟),拜占庭就此也進入了倒計時。不過拜占庭政治制度本就偏向於中央集權,卻又沒有好方法限制地方分權,造成了國家不斷被削弱,從而給了很多人拜占庭經常內亂的映像。

  • 5 # 米南德王問道

    拜占庭帝國的內亂傳統,是從古羅馬時代開始就留下的政治基因遺傳。

    從古羅馬帝國的中期開始,原先的皇帝與元老院分庭抗議的政治平衡被逐步打破。隨著皇帝權力的越來越大,開始對軍權控制越來越嚴,元老院的元老們在後期甚至無法再擔任軍隊統帥。帝國從原來的共和國殘餘體制,逐步走入君主專制。

    尤其是關鍵性的4世紀,基督教被羅馬皇帝扶持為正統信仰後,集權化程序逐漸加強加快。

    但另一方面,很多從羅馬共和國時代開始就存在的舊政治格局,依然存在。比如地方大員對於當地軍隊的控制依然沒有減弱。這樣的情況也沒有因為羅馬皇帝逐步拆分軍隊規模編制而根本性解決。

    表面上,後期羅馬帝國的中央官吏隊伍越來越龐大,對於地方的控制力越來越細緻。但由於原先的元老院制度被破壞,政治博弈平衡的舊生態,已經失效。而帝國的新官制還在發展中,所以惡果明顯:所有人都不再寄希望於參與權力分享,只有撮取最高權力本身一條路。

    結果自然就是各地豪強,開始紛紛打中央皇權的主意。因為過去的那種可以訴求妥協的機制沒有了。不去增加自己的絕對權威,就是死路一條。而後來者必然吸取自己成功的經驗,繼續壓制地方權力。反過來,逼的地方權力繼續想辦法入駐中央。

    所以,到了拜占庭時代,一旦中央權勢不夠強大,內鬥就隨時會爆發。拜占庭人甚至在一段時間裡,為了防禦四面楚歌的帝國邊界,嘗試了適當的逐步放權。這就是拜占庭歷史上比較著名的軍區制改革。然而這種半吊子改革,本身也只是權宜之計。由於不徹底,反而會惡化原先的結構缺陷。最終結果就是軍區大員們,開始打中央的主意。

    在個別地區,原先被推翻的家族後裔,可以獲得地方軍區的支援,成為另立帝號的獨立皇國。他們對於此後的中央,也就毫無認同感可言。各種內鬥、暗殺、內戰,此起彼伏。無論帝國破落到什麼程度,都不會消停。

    直到大家都只有一畝三分地,被強勢的外族政權,彼此分隔開。這種內戰才得以告一段落。但拜占庭帝國本身也到了壽終正寢的時間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堅果Pro手機質量到底好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