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追136170132
-
2 # 山色歸讀
孩子到底要不要學國學呢?有的家長認為國學博大精深,是很多代人智慧的結晶。 也有不少家長認為學不學國學,主要要看孩子是否感興趣。鼓勵孩子學國學,但不強迫孩子學。還有家長認為國學中的忍讓、不爭不足以應對現在社會激烈的競爭,甚至有消極作用。 其實透過學國學,受益是方方面面的:學了國學後 孩子更懂禮貌 。 國學強調的是孝道、禮儀,一些孩子從原來的不太懂禮貌變得有禮貌了。孩子們透過學習經史子集,以讀經為主,平時給孩子講孝道的故事,培養孩子的禮儀,培養孩子恭敬之心、感恩之心。許多家長反映孩子學國學後,都變得有禮貌了;學會了孝順父母 , 也有家長說孩子的識字量增加了,記憶力增強了,還有家長說孩子理解能力提高了。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孩子學會了體貼父母,尊重他人。而且學習經典的主要方式是誦讀,學習過程中眼到、口到、心到,可以促進智力的多方面發展,同時可以鍛鍊孩子的表達能力。
復旦教授錢文忠認為我們長期以來不重視優秀傳統文化在塑造人格、培植教養方面的教育功能,導致我們在經濟總體上飛速發展的今天,社會文明卻出現了很多非常嚴重的問題。透過學習讓國學經典中的優秀內容從文字走進現實,成為人們真正的行動指南。 國學博大精深,流傳了幾千年,可見其生命力的旺盛,國學不是很具體的東西,它更多的是一種理念。中華文明以其頑強的凝聚力和雋永的魅力,歷經滄桑而完整地延續了下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從孔夫子到孫中山,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有它的許多珍貴質量,許多人性和民主性的好東西。強調仁愛,強調群體,強調和而不同,強調天下為公。吃苦耐勞、勤儉持家、尊師重教的傳統美德,世代相傳。所有這些,對家庭、國家和社會起到了巨大的維繫與調節作用。
看看大師楊振寧(博士後、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的國學教育經歷: 我小時候就讀很多《唐詩宋詞》,媽媽當時要求一天背一首,後來大一點就背《孟子》,父親每天用一個小時來教我《孟子》,教了一個半暑假,把將近三萬八千字《孟子》從頭到尾都背了。我讀了《孟子》就知道華人的思維方式,中國的哲學,對我這一生的思路有非常重大的影響,遠比那時候我的父親教微積分,找一個家庭教師教我微積分要有用得多。
-
3 # 空131260049
古人教學,以五經四書為必讀。現在教學課程多,能完本課功課,所剩時間無多。關於國學應作為興趣為好,如在家人或國學老師的薰陶下,作為興趣自學為最好。
-
4 # 楊大樹
非常有必要的親,現在父母的管教方式提倡耐心細緻,不像以前簡單粗暴了,可不大罵的後果就是孩子過分乖張,對外界缺乏應有的敬畏和進退。怎麼辦?國學是非常有助於他們矯正思想和行為的。
-
5 # 兒童教育古今談
關於孩子接受國學教育的問題,我回答過很多個,我認為一個基本原則是:可以學,但是不用全盤學。
在具體回答之前,我關心兩個問題:一、這個孔子大講堂是否就是講論語?二、孩子多大?
體制內的教育,雖然有種種弊病,但是一點可以肯定的是,它認真考慮過不同年齡段孩子可以以及適合學習的內容。它絕對不會把大學才適合孩子的內容放到小學去講。
我們對孩子進行國學方面的教育,也理應去考慮孩子的年齡、所授內容的難度等問題。
一般來說,我認為沒有必要系統的送孩子去學論語,論語本身也並不具備系統性。如果這位家長對儒學感興趣,還不如去學習那種有一定綜合性的儒學知識,或者先從《大學》這樣比較簡單一點的開始。
如果僅僅是對國學感興趣,試試更有趣的方式和內容吧。
-
6 # 長沙老怪
現在一般提到的國學,是指以先秦經典及諸子學為根基並涵蓋後期各朝代的各類文化學術。因此,廣義上,中國古代和現代的文化和學術,包括中國古代的歷史、思想、哲學、地理、政治、經濟乃至書畫、音樂、易學、術數、醫學、星相、建築等都是國學所涉及的範疇。由其定義我們不難看出,國學就是中國的傳統文化,所以當然要學。至於論語班,我的意見如下:1、學習論語,可以提高語文的基礎素養,對於待人接物,對於應付考試都是很有幫助的。2、語文能力的提升是一個相對緩慢的過程,因為語文的知識面廣,不像別的學科比較狹窄,你也可以反過來想,你提升慢,但只要你提升了,別人要追上你豈不更慢?如果財力和時間允許,當然可以給孩子報班學習論語。
回覆列表
我認為學習國學是很有必要的,可以去試著去參加一下。如今正當東西方文化潮流互動撞擊的時代,從個人到家庭,自各階層的社會到國家,甚至全世界,都在內外不安、身心交瘁的狀態中,度過漫長的歲月。因此在進退失據的現實環境中,由觸覺而發生感想,由煩惱而退居反省,再自周遍尋思,周遍觀察,然後可知在時空對待中所產生的變異,只是現象的不同,而天地還是照舊的天地,人物還是照舊的人物,生存的原則並沒有變;所變的,只是生活的方式。比如在行路中而迷途,因為人為的方向而似有迷惑,其實,真際無方,本自不迷。如果逐物迷方,必然會千回百疊,永遠在紛紜混亂中忙得團團而轉,失落本位而不知其所適從。
國學的學習對於一個孩子來說,真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家長在引導孩子學習時,應該製造什麼樣的環境才能促進孩子學習國學的興趣呢。學習國學需要哪些環境呢?
第一點就是:多播放古典音樂,尤其能開發右腦的音樂,如:《潛腦音樂》、古琴曲等。音樂能讓寶寶心情放鬆,同時更能對國學中的意境有所共鳴。寶寶在輕鬆的環境下就能體驗到自由,學國學的熱情也就更旺了。
小提示:孩子多聽會讓耳朵更敏感。
第二點:多佈置名畫:可選擇色彩比較亮麗的、莊嚴的、厚重的名畫,多薰陶不同風格的名家風範,這將直接提升孩子的審美標準。名畫不一定要是很貴重的,有時一張韻味十足的畫也是可以的,關鍵是畫的內涵和畫功。欣賞名畫也對孩子的品質和性格發展有著明顯的薰陶作用,可謂多利而無一害。
小提示:孩子多看會讓眼睛更明亮
第三點:多跟孩子一起讀經典。言傳不如身教,如果父母真的認可國學經典的教育價值,那就從自身做起,父母親的興趣也將直接傳遞給孩子,這“內在的環境佈置”比外在的環境更重要得多!父母的陪同和支援是對孩子的最重要的鼓勵,父母同時也是孩子的第一老師,指導作用是不可推卸的。這樣的親子活動好處多多,相信能得到孩子們的喜愛,不過,父母要合理安排好時間,萬不能一味追求表面的背誦,而強迫孩子!
小提示:孩子多讀經典會讓思想更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