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嘉會天下
-
2 # 願是一朵蓮
我也是古詩詞愛好者,上初中時候就喜歡唐詩,向唐詩三百首裡的那些琅琅上口詩,多久也不會忘。
學了六七年,看是怎麼學,斷斷續續,還是一直在學是有很大區別的。
我就是斷斷續續的,所以一直沒有進步。現在有空閒時間,看到美景,也會隨感而發,寫出一點詩的意境都沒有,甚至是順口溜都不是。想提高進步,只能大量增加閱讀詩詞的量,遇到喜歡詩詞,抄在本子上,沒事就拿出來學習。再買一些詩詞格律上的工具書,學習詩詞平仄,韻律的要求,詩詞常識這方面知識來提高自己。
功夫不負有心人,只要喜歡,不斷學習,多寫多練,學習古人詩詞格律,懂得變通,總會寫出自己風格的詩詞,提高自己的水準。
-
3 # 桃源居士45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胸藏文墨懷若谷,腹有詩書氣自華。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 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
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
國家不幸詩家幸,賦到滄桑句便工。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
汝果欲學詩,功夫在詩外。
-
4 # 三上詞話作者
如何提高詩詞的創作水準,這個題目很大,它包括基礎知識和創作能力兩個方面的內容,對此,不知所需,揣摸回答如下:
先學詩,後學詞,從順序流程上是正確的。先說填詞,詞是由詩變化而來,按功能上講,詞是經過改造的詩,不過是對音樂的要求更高的樂詩。這麼講,不管是寫古風,還是寫近體詩,甚至是作對聯等,都是為填詞做了必要的準備工作。對於詩詞創作來講,寫詩是基礎。這裡不單純介紹寫詩範本,因為這方面的書很多,比如劉坡公《學詩一百法》等,是容易上手的範本。這裡著重或提示或探討寫詩的功能問題,即寫詩的四聲問題。比如寫近體詩,它是唐代的時代文學,那麼作為現代人怎樣學著寫詩?這裡的核心詞是“學寫”,既然是學寫,寫詩的四聲,應該是中古四聲,即平上去入。聲調關乎寫詩是否失律問題,意味著寫詩的句式聲調及押韻,要以《平水韻》為準。問題是現在對這個問題的聲音迭起,是相當的不一致,有的傾響守於傳統作法,有的提倡應用新四聲,甚至提出不可拘泥平仄要求(相對填詞多一些),可以變通,否則束縛了思想等等。其實,這個問題是不可討論的,近體詩是唐時代文學,當時興起這樣的文學體裁,是那個時代的規矩,誰也沒有要求按老規矩辦的權力,但有一點是明確的,即用新韻寫詩千萬別冠上“五絕”“七絕”“七律”字樣,寫詩是自己的自由,但不要忽悠讀者,這個要求還算公允吧!
解決了寫詩的聲調問題,就等於解決了制約填詞的瓶頸問題。填詞是一個十分龐大的學科問題,如果僅僅就文詞而論文詞是十分淺薄的認識。詞是音樂文化,非文字遊戲。如果單純要介紹一般填詞知識的範本,可謂汗牛充棟。從文詞而言,市面上很多,大體彼此相似,很難一比高低。如果適用一些,還是劉坡公《學詞一百法》等,尚有細微處可借鑑,若從整體瞭解填詞理論,唐圭璋所編的《詞話叢編》涵蓋了歷代論集精華,其中張炎《詞源》涉及詞調音樂知識,是必讀書目。總之,填詞從一般的作法來講,還是容易學到的,關鍵是詞調與宮調問題是制約填出來的詞是合格與否的大問題。關於這個問題,《三上詞話》之“工尺譜與十二律呂”一節,對此有著詳細地考證和論述,其作者由此倡導原聲填詞,並嚴格執行和實踐著。
一一一一一一一
百度搜索參見 :《三上詞話》,《三上詞話》導讀:填詞失律即跑調,《三上詞話》作者問答錄,《三上詞話》猶唱“念奴嬌”等。 -
5 # 無聊到巔峰
我的建議是,不要學太雜。先專一體,比如古詩或者近體或是詞。但是鑑於看不到你的詩詞作品,我就只能大概揣摩一下,正常學習詩詞到“六七年”這個水平上應該怎麼提高。
網間善詞者少,我就且談談詞的問題。在詩詞圈裡寫詞寫的好的,也不夠雙手之數。現人填詞的毛病,要麼就是把所有詞牌都當一個詞牌寫,要麼就拿著吳文英的詞集找些花裡胡哨的詞句胡亂堆砌。別說看的人,自己恐怕都不知道寫的啥。但是就填詞章法和詞牌的寫法,要說起來一篇文章基本放不下,所以我就只談談詞牌的寫法。
詞不同於詩,有人寫一輩子律詩都不敢說自己就寫好律詩了,但是填詞不同,倘若掌握了一個詞牌的作法,那麼寫的最次也是能看的過眼的。每個詞牌根據句式的參差和用韻的不同,適合表達情緒都不一樣,所以填詞之前,你是想表達什麼情緒,就得選一個與之貼合的詞牌。動筆之前,得對你寫的詞牌的句式變化帶來的作用,輕重緩急的安排等要有所瞭解。這裡我就挑一個小令,一個長調談談寫法問題。
小令《菩薩蠻》此調整體上看是由兩個七字句和三組五字句構成。俗話說:七言如珠,五言如玉。意思就是七言句節奏急促,而五言句節奏偏於舒緩。該詞牌最大的特點也就是如此:並不是像平常的詞牌中限定的上下片而分。而更近似於從兩個七字句以後,就開始轉到“下片”了。所以寫好菩薩蠻這個詞牌,最重中之重的地方,就是兩個七字句的安排:此兩句必須承擔起整片詞“壓軸”的作用。具體來說就是要用力準足。而後的數韻五言句,則一步一轉。成旋舞之態。 而整篇詞作的寫法便是由兩句七字句共同發力,進而由之後的五言句從不同角度旋轉遞呈,從而達到由急轉舒,由高昂到低沉的表達效果。
長調《高陽臺》小令作法可如剪影,片段的摘取,而長調則更完滿一些,所以更注意的是謀篇佈局之處,大抵還是需要一定的古文功底,特別是駢文功底。而高陽臺就是比較適合入門慢詞的一個調子。蓋因為通篇音節和諧,兼之四六句交替,吟哦所到,自有娓娓道來之感。而通篇無拗怒之險要,又每到韻腳處卻多以連平為結,所以最適合表達就是哀喜自蘊,淡而不傷的情緒了,因為連平韻腳發力則乏,故多作欲言又止之態。
當然,不論何種文體,寫的東西無非就是眼之所見,心之所感。這些東西是自己體悟的。能教的技巧寫法,無非就是讓你的表達更好而已。
-
6 # 蔡邈
古體詩有點難度,你寫了六七年還問這種問題估計是懸了。
近體詩我有兩個方法,很容易的。第一是把散文一句一句排好看點。第二個複雜點,搞一堆你自己也看不懂的文字排在一起。注意:一定要自己也不知道什麼意思。這樣就有很多人說你牛B了。
回覆列表
“小子欲學詩,功夫在詩外”。雖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來也會吟”,但那只是學習大師的寫作技巧和表現手法。
關鍵是要有顆詩人的心,即詩魂。這個畢竟抽象,最起碼要達到物我化一,即生活中很多感受,你不用詩句表達出來,你就吃不下,你就睡不著。只到表達出來,你才能安靜地回到生活中。無怪乎很多傑出的詩人,是用生命在寫詩,比如屈原、李白、杜甫、蘇東坡以至現代的郭沫若。
所以,一個好的詩人,應漂浮在生活的浪頭之上,以他敏感的心去捕捉一切觸動他靈魂的意象,並熟練運用各種技巧表現出來。“大巧不工,大工若拙”,好詩很多是生活中最真實的感動,是詩人情緒、審美、操守的外化。
否則,沒有詩情,為寫詩而寫詩,只怕研究再多唐詩宋詞也不得真諦。寫出來的只能是可有可無的東西。打動不了自已,哪兒能打動別人呢?不然大學那些古典文學教授,豈非最牛逼的詩人!
如果你真具備了詩人的心,真到了詩情衝動欲出的時候,那麼無論格律詩也好,詞牌也罷,只是一種形式了。什麼法子好使用什麼,不要受形式拘畔,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畢竟“李杜詩篇眾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每個時代都應有它自己的文學形勢,何必拘泥五七言、詞牌呢?
夲人不才,學生時代就發表過很多詩作,數獲國內大獎。幾十年過去了,重讀那時寫的東西,依然熱淚盈眶,那是一段用生命走過的歲月。
還要多讀別人作品,甚至國外的,最好看外文原版的,那才有味。其實詩也無國界,比如美意象派大腕龐德的《地鐵車站》就是從唐詩中獲得了養分:
而唐詩中聲畫交融的作品,千餘年之下仍是經典。比如襄陽水鄉張繼的《楓橋夜泊》,連日夲人也奉之為知音。
陳小奇偶讀《楓橋夜泊》創作的詞曲《濤聲依舊》,仍然是現代詩經典,寫盡了九十年代人身處現代文化與傳統文化衝突下的遺憾和錯過,而不流於悲傷和失落:
以上所言,純屬胡扯,不知切題否?共同學習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