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一臺批家電五河辦事處

    最簡單的說法,虛偽就是不真實。但這一說法有欠缺,虛偽肯定是不真實,但不真實未必就一定虛偽。一樁事沒弄清,就這麼認定了,這屬於工作方法和認識水平問題,不是虛偽。同時我們還不能說一件假產品是虛偽的,虛偽還是一種人格表達。

    虛偽具有故意性、養成性、獲利性等特徵,我的定義是:虛偽是一種出於獲利隱去真實的人格表達。本來還想與“獲利”並列,加上“避害”二字,但避害常常出於自保或者無奈,有開脫的理由,可以免去。

    提問中說的職場某位領導,為了職責,做出違心的事,或說出違心的話,不是虛偽,這是工作行為,是一種理智選擇,和人格無關,也是可以理解的。

    生活中有許多事情,未必一定要真實,特別是當出於利他的願望時,患絕症的親人或朋友,去照顧或看望,隱去真情,是為了讓他多支撐一些時日。一支行進的旅遊隊伍,面臨險境,導遊不告訴大家,是為免大家恐慌,以利將隊伍帶離險境。

    虛偽還有程度上的差異,一位職場人員,因種種原因,想爭取有點改善或不受欺負,見到上司,就點頭哈腰,堆起討好的笑容,只要沒到打小報告傷其他人的地步,同事們會有點討厭,但通常會容忍或給予理解。

    虛偽是弱者或相對弱者的偽裝,有時更多地表現為威壓下的屈從,代價是讓人喪失燦爛的笑容。

    虛偽是逐利者的奉迎和虛假的競賽,與虛偽相伴的,是追名逐利的泛濫和惡勢力橫行。

    只要一個社會等級森嚴,用一種恐怖的法則來尋求統一,可以隨意冒犯他人的權利,只要偽裝可以讓人獲得威壓一方的認可並使人獲利,只要偽裝可以使人獲利而不受到必要的懲罰,虛偽就會成為這個社會的典型文化特徵。

    人人都有天性,人人內心深處都有一個本真的自我,人人都想有燦爛的笑容,因而虛偽讓人生厭。虛偽競賽中的落敗者會鄙夷虛偽中的優勝者,其實是五十步笑一百步的關係。虛偽中的優勝者,又會以威壓制造虛偽以鞏固自己所得防範虛偽。雙面人、多面人,林林總總,構成人間永珍。

    人們對各種虛偽及其成因,其實都心如明鏡。於是就有了表裡不一,陽奉陰違、好面子、笑裡藏刀、笑面虎等等貶損的說法。

    人們內心深處依然希望本真,於是便有了唯大英雄能本色、光明磊落、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等讚譽。

    人的社會性和人的個性,會存在衝突。在涉及利益、權勢威壓的衝突時,也難免會虛偽一下。比如上司派活一樁,多數人不滿,正幹得牢騷滿腹時,上司來了,問辛苦嗎?剛才還在發牢騷的起身應答,正幹得好呢,不辛苦!想想,也許許多人都有過類似經歷,值得去計較嗎?

    那些在臺上正襟危坐,大講廉潔奉公,卻大肆受賄者;成天講為人民謀利,卻口惠而實不至者甚至損民之利者;收了人家的錢財,為偽劣產品開道的所謂專家行為,或者將文物贗品當成真品的所謂專家鑑寶行為;沽名釣譽抄襲他人論文的行為;善於曲意奉迎,心懷叵測的鑽營者,等等。則為健康社會之敵。

    我想說的是,虛偽了一下,只要不構成對他人的傷害和社會的危害,儘可放過,要是忍不住,你可以調侃其在某件事上虛偽了一下,不必太計較。不要輕易說人是虛偽者。虛偽者的說法太重,除非其已是一個人品問題。對於此類虛偽者,當予警覺。對於那此危害性大的虛偽行為,則應將列為過街之鼠喊打之列

  • 2 # 如果可以我要飛

    虛偽的人,本身就是貶義詞,是人類發展來確認的貶義的不受大多數人喜歡的人,為什麼反感?虛偽就代表著表裡不一,人前背後不一樣,帶著多重面具生活的人,一個不實在的人總是不會讓人放心的,一個你永遠要提防的人,你怎麼能不反感,一個字假!人總是需要真實可靠的溝通的,不只是語言上的,而是相互心裡能讓彼此舒服,而虛偽的人則相反,語言上能說會道,實際上又總是另外一套,交往時還得總是去猜想他說的真假,好累的!當然虛偽也分很多種,而你在生活中又不可能全部避開這樣的人,虛偽的人也不都是讓人恨的,所以說,反感就對了,不反感才奇怪!

  • 3 # 心理學充電時間

    說到這個問題,不得不提的就是:人際吸引。反感一個人就是,他人與這個人在情感上有排斥的傾向。 因為情感相互親密的程度決定了喜愛程度。

    影響人與人情感親密程度的因素很多,主要有:熟悉程度、空間遠近距離、個體之間的相似程度和互補程度、外貌的美麗程度、個體的才能以及個體的人格品質等等。其中個體的人格品質是影響個體之間相互喜歡的最穩定因素。虛偽是虛假不真實,是最不受歡迎的消極品質之一。

    但描述的並不屬於虛偽不真實的品質,之所以反感這種,“個體做事情目的性太強,與自己利益無相關的事情不做,無事獻殷勤,非奸即盜典型代表人”個體,是因為:個體的功利性太強,或者說比較自私(廣義上的自私:基於個人利益需求做出的行為及反應。),而自私也是最不受歡迎的消極品質。

    為什麼自私的人會讓人反感,不願與之接近呢?

    人與人交往,在情感上一定要有一定的相互吸引,才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之前說了“自私”是人們最不喜歡的人格品質 ,因為不能形成良好的人際關係迴圈。在良好人際關係中,受四個原則影響,其中三個分別是:相互性、交換性和平等性。

    而自私的人在行為方式上並沒有體現出這三個方面:

    一、相互性

    由於自私的人功利性太強,只注重自己的利益,不考慮他人利益,所以在行為方式上體現不出相互性,也就是互利互惠的原則。

    二、交換性

    每個人對人際交往的期待是對自己有利,如果對自己不利,那麼就不會進行人際交往,而個體與自私的人交往中,並沒有獲得對自己有利的東西,所以就會不想進行這一人際交往,就會對這個交往進行反感。

    三、平等性

    與自私的人交往並不是平等的交流,因為自私的人只看到自己的需求,並不能提供給他人平等價值的東西或者條件。這就決定了交往是不平等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想給自己孩子拍照,沒有單反怎麼用手機拍的好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