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薩爾茨堡的魚

    很多國家的人都愛吃小龍蝦,比如,美華人食用小龍蝦的歷史其實比我們久多啦。這個問題就要從小龍蝦的故鄉說起......

    小龍蝦的故鄉在哪裡?

    “小龍蝦”是對小型淡水螯蝦的統稱,英文俗名Crawfish,不止一種,其中最著名的一種小龍蝦就是我們熟悉的克氏原螯蝦P. clarkii。它於上世紀二三十年代經日本傳入中國,起初養殖小龍蝦是為了充當動物飼料,引進中國後的用途大抵相似。

    克氏原螯蝦屬蝲蛄[là gǔ]科,在中國北方一些地方被直接稱為蝲蛄。它原產於美國東南部墨西哥灣附近,尤其集中在密西西比河河口一帶,所以也被稱為“路易斯安那州螯蝦”。其實,中國原生的小龍蝦也有四種,分別是東北擬螯蝦、北韓擬螯蝦、南京擬螯蝦和史氏擬螯蝦,不過它們對生活環境的要求很高,所以平時很少能見到。

    而克氏原螯蝦則皮糙肉厚的多,遍佈湖泊、沼澤、溪流或溝渠中,適應水溫跨度大,耐高熱和嚴寒,甚至可忍受微鹽的水體。繁殖季節喜歡掘穴而居,所以對農田和堤壩都造成了很大破壞。小龍蝦憑藉兇猛的習性和強大的繁殖力,以及對環境超強的適應性,短短几十年間迅速佔領了廣袤的中華大地,同時也佔領了我們的餐桌。

    小龍蝦在汙染環境攝入的重金屬大部分被轉移到了外殼,隨著不斷生長和脫殼,這些重金屬毒素被移出體外,所以即使在惡劣環境下生長的小龍蝦肉裡的重金屬也未必會超標。除了外殼,小龍蝦體內的重金屬大多集中在鰓和內臟中,而通常食用的蝦尾部並無太大安全隱患。

    紅火小龍蝦,裝點北歐餐桌

    不僅僅只有我們愛吃小龍蝦,高冷的北歐人也沒有錯過此等美味。小龍蝦在瑞典和芬蘭是十分受歡迎的傳統美食。地處斯堪的那維亞半島的瑞典,每年八月的第一個星期都會舉辦盛大的小龍蝦節,人們嬉水、划船、吃小龍蝦,歡樂地沐浴在極晝午夜的Sunny之下。

    在瑞典,小龍蝦要和啤酒、鹽、蒔蘿等香料一起燉煮,冷卻後搭配檸檬和酒一起食用,瑞典人喜歡吃涼的小龍蝦。按照傳統習慣,人們要使用色彩繽紛的餐紙和帶有花邊的桌布,再點上紅彤彤的龍蝦形狀的彩燈,人們頭上戴著特製的龍蝦小帽,到處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如果你足夠細心可能就會發現,上面兩張配圖中胖乎乎的小龍蝦和我們最常見的麻小有些不同。尤其是蝦螯的形狀。沒錯,除了克氏原螯蝦,北歐常見的小龍蝦還有軟尾太平洋螯蝦(P.leniusculus)和奧斯塔歐洲螯蝦(A.astacus)兩種。

    瑞典人是如此熱愛小龍蝦,但本土的產量並不能滿足市場需求,於是,瑞典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淡水螯蝦進口國,美國、土耳其和中國也相繼成為了瑞典小龍蝦的主要進口國。

    在澳洲,人們也喜歡食用小龍蝦,最常見的是紅螯螯蝦(C.quadricarinatus),體色呈藍綠色或褐綠色,鮮豔的外形酷似海螯蝦。

    在美國,小龍蝦撐起了一個菜系

    在歐洲殖民者來到路易斯安那之前,這裡的美洲原住民就已經開始廣泛的食用小龍蝦了。歐洲人的到來又將自己的文化和烹飪技法帶到了這裡。特別是阿卡地亞後裔帶來的以辛辣為主的Cajun food,更是風靡全美,Cajun food的主打菜就是小龍蝦。美華人食用小龍蝦的歷史已經超過一百年,比我們久多啦。

    Cajun這個詞源於法語“les Acadiens”,阿卡迪亞人一般是指十七世紀定居在加拿大東部沿海的法國殖民者後裔。十八世紀末經歷了七年戰爭後的阿卡迪亞人被英華人驅逐,沿著密西西比河沿岸一路往南遷徙到了現在的路易斯安那路易斯安定居。

    這些流淌著法蘭西熱愛美食的血液的阿卡迪亞流亡者利用當地豐富的食材,以法餐為基礎又和聚居在該地區的義大利人,西班牙人,墨西哥人,印第安人的飲食文化相互融合,產生了一種無比美妙多元化的飲食文化。Cajun food的主打菜就是各式各樣的小龍蝦,他們真的把小龍蝦玩出了花:

    Crawfish boil 香辣小龍蝦

    直筒大湯鍋裡面放上水和檸檬、胡椒、芹菜粉、洋蔥、芥末籽和塔巴斯科辣椒等等。然後倒入滿滿一鍋小龍蝦,一邊熬煮一邊攪動,讓調料和小龍蝦充分的混合,期間放入一些蒜瓣提香,還可以加其它食物一起燉煮,比如玉米、紅土豆、蘑菇等。

    Crawfish étouffée 小龍蝦蓋澆飯

    簡單來說就是小龍蝦肉濃湯泡飯,由於小龍蝦肉加熱時間稍久就會變老收縮,所以這道菜的烹飪時間通常很短。這就需要事先熬好一鍋由油脂和麵粉經過熬煮後得到的濃汁兒roux。

    Roux中同時加入洋蔥、西芹、青椒和其它調料,湯汁兒也從金黃色過渡到咖啡色。熬煮還給湯汁兒帶來了豐富的堅果氣味,加入小龍蝦肉稍加燉煮出鍋,澆在亮白的米飯上。

    Crawfish pie 小龍蝦派

    Cajun food 裡的經典小吃,鮮美多汁兒,香味濃郁的小龍蝦餡料裹在酥脆的薄餅裡一起烤制而成的小龍蝦派。小龍蝦派是如此的風靡以至於不斷創新演變出了多種形式。

    在路易斯安娜州首府巴吞魯日和最大的城市新奧爾良有專門售賣小龍蝦的市場和隨處可見小龍蝦菜餚的餐館。路易斯安娜州在1983年甚至將小龍蝦選為州代表動物,而且每年都會舉辦小龍蝦節,小龍蝦的做法不下數十種。Jambalaya and a crawfish pie and fillet gumbo... ...

    小龍蝦不僅僅是我們的國民夜宵,它屬於全世界。關注薩魚,更多精彩。

  • 2 # 沈一點美食

    龍蝦在幾輩子之前就已經爬上餐桌了,當然,英雄每多屠狗輩,和第一個吃螃蟹的莽漢一樣,當時敢於吃龍蝦的也只是窮人。

    17世紀,最早一批登陸美洲的英國清教徒,實在是找不到土豆大麥和羊肉,幾乎餓死,滿山的野火雞和滿海的龍蝦給了他們第二次生命。

    當年的一位叫John Winthrop的殖民者,寫信回歐洲老家,抱怨這兒沒有他慣吃的肉食,在被家裡人安排自生自滅之後,咬著牙敲開了一隻龍蝦的殼,然後爆出了驚歎:

    哎我去,還挺鮮。

    後來,美華人懂得吃龍蝦了,量多物賤,龍蝦被稱為“窮人的雞”,隨手可拾的東西,沒有人會經營買賣。

    物稀為貴,一九四幾年,當龍蝦憑藉著堅硬的殼和看似灌了強大飼料的大鉗子,從澳洲出發,經歷了風吹浪打,爬上中國的岸,他的身價自然也就水漲船高。

    稀少的血統決定了價格,舉國上下百廢待興,龍蝦就扛起了上流社會的大旗。

    那個時候的大龍蝦就和愛新覺羅家族一樣,表面上人人喊打,背地裡供不應求。有錢人圍在一桌研究如何砸開他的殼,窮人們遠遠觀望試試能不能撿根龍蝦鬚子回家煲湯。

    直到現在,龍蝦的價格依然讓人很頭大。

    國內至今沒辦法像搞定多寶魚一樣,大量養殖龍蝦,所以沒一隻龍蝦都要跨越重洋才能來到我大華夏。

    當然了,人有高矮胖瘦,龍蝦的品種也是多到數不明白。

    人們在海鮮城看到的在玻璃缸裡一動不動又價格不菲的,多半是澳洲龍蝦或是波士頓龍蝦,這也是餐桌上最常見的兩位扛把子。

    這兩種龍蝦的區別就在於鉗子,波士頓龍蝦的大鉗子孔武有力,一看就雄姿英發,澳洲龍蝦沒有鉗子,因此看上去文雅許多。

    就像揚州沒有揚州炒飯一樣,波士頓龍蝦也不產于波士頓,澳洲龍蝦也不一定只有澳洲才有。

    加拿大同樣盛產龍蝦,不過龍蝦在加拿大,就落地生根,就叫做加拿大龍蝦,如果你在當地的海產市場說要買波士頓龍蝦或是澳龍,一定沒人鳥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世界什麼模組裡面東西特別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