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林家的燕子

    應試教育下的學生確實很苦很累!成績優秀的孩子壓力尤其大。因為來自於父母、師長的期望會更多,人人都看好你,你為了不讓看好你的人失望,就必須更加努力。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是不允許留級的,除非生病休學兩三月以上的,才能辦理留級。所以,為了能上個優質的初中,小學生就得拼命學習了,為了能考個優質高中,初中生更是大氣不敢喘地加班加點,更要命的是有不少初中還會在初三設立尖子班,學生們經過幾輪激烈的選拔考試後已是精疲力盡,就差頭破血流了。結果當然是幾家歡喜多家愁。抬頭望,還有更加慘烈的高中,大學、碩士、博士,路漫漫其修遠兮!

    所以孩子說很累了,不想去學校上學,家長必須先理解孩子的苦!家長只有明白孩子每天的身心都經歷了些什麼苦,才能冷靜,才能找到拯救孩子的好方法。

    如果孩子屬於平時都認真學習,沒有什麼不良嗜好(如沉迷遊戲)的,那麼家長一定要想辦法給孩子減壓。

    可以考慮為孩子請幾天假,讓孩子休息休息,調整一下,少上幾天學,並沒有家長想象的那麼嚴重。前個星期,我女兒也出現了一次很疲憊的狀態,我就乾脆給她請個假,讓她在家裡大睡一場,結果休息夠了,她馬上又鬥志昂揚了。

    父母如果有還可以帶孩子出門走走,散散心。讓孩子說說自己的打算,再有針對性地開解疏導一下。要適當地減輕孩子的負擔,比如降低一點要求或期望。

    如果孩子是屬於調皮頑劣,不務正業,平時學習並不認真,孩子喊累只是因為受其他事情的吸引,那麼家長就更加要讓孩子好好說說自己的打算了。

    家長只有瞭解清楚情況,才能有恰當的應對措施。不過,現在的孩子都是蜜罐里長大的,心理脆弱著呢,家長可要拿捏好分寸。牛不喝水強摁頭,有時會遭反抗的。

    還有一種情況的孩子,就是稱為學習困難的學生。家長切不可掉以輕心。

    這個群體也是的確很累。因為接受能力差,往往成績差,所受到的批評也較多。他們其實也很委屈,明明自己已經很努力了,可就是達不到老師和家長的要求。他們往往自卑、內向,敏感。如果是這樣的孩子在喊苦喊累,確實是真累。家長切不可採用過於粗暴生硬的方式。應該好好安慰,多多鼓勵,還要降低要求。

    總之,孩子的成長,是個漫長而曲折的過程,不僅需要家長的細心呵護,還需要家長的理解、支援和陪伴。

  • 2 # 親子關係講師露宏

    有時候學業的壓力的確會讓孩子喘不過氣來,當孩子說很累不想去上學的時候,很有可能是在給我們發出一些訊號,我們要關注的是這個訊號背後傳達的事情,而避免說大道理和強迫孩子,因為這隻會讓孩子更加消極和不想上學。

    曾經就遇到過這樣的案例,有一個二年級的孩子有段時間早上總不想起床上學,動不動就說這裡不舒服那裡疼。每天回家都無精打采,不想做作業。班上老師也反應這段時間孩子上課總是走神,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剛開始他的爸媽很生氣,總是教訓他,道理也說了一堆比如:以後不好好上好學,將來就考不上大學等等,可孩子沒聽進去反而更加不想去學校了。他爸爸媽媽相當困惑,後來才從他的好朋友口中瞭解到,原來孩子在學校一直被隔壁班的幾個同學欺負,很害怕又無力反抗,就導致他經常裝病覺得累很不想上學去面對這些事。

    其實,孩子的情緒反應就是要告訴我們他正在經歷某些讓他覺得不開心的事,這個壓力可能來自同伴關係、學習的挫敗、學業的壓力、過度學習等等,讓孩子對學習、對學校沒有歸屬感和價值感。而當孩子無法處理這些負面情緒的時候,就採用逃避的形式來應對,比如裝病、抱怨等等。

    所以,我們家長平時要注意孩子的情緒,當孩子有負面感受的時候,先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們的情緒,然後多問問孩子最近發生了什麼,甚至也可以去問問孩子的好朋友和班上的老師,瞭解孩子最近有沒有什麼異常的事情,然後再針對性的去了解和處理。情緒只是感受的表達,但情緒背後的事情我們要針對性的處理才更有意義。

  • 3 # 韋志中心理學網校

    有一個女孩子告訴爸爸媽媽說她不想去上學,爸爸媽媽聽了之後,不問青紅皂白,把她一頓訓斥:"為什麼不去上學?不去上學,將來會有什麼出息?"

    其實這個小女孩是想告訴她的父母,每次在上學的路上,都會有一個男人對她進行騷擾。她很害怕,不敢告訴父母,怕父母罵,又覺得很丟人。

    小女孩每次上學都會經歷糾結、害怕、恐懼,每次放學又同樣會經歷一次恐懼、害怕、糾結。

    小女孩兒上課不能專心聽講,成績下滑的很厲害,父母又是一頓打罵。

    後來小女孩被逼的沒辦法,她就把自己打扮成一個男孩的樣子,穿著男孩的衣服,留男孩的髮型。這個女孩長大之後,他的性取向也發生了變化。

    這是一個很遺憾的故事!

    同時也提醒我們父母,當孩子說她不想去上學的時候,首先要弄清楚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可能是他的學習上遇到了困難,使得他產生了畏難情緒,想逃避,想退縮。這時候我們父母的就要在學習上給他以幫助,尋找學習的方法和技巧,幫助他重新建立學習的信心,提高學習興趣。

    可能是他和同學或者是和老師之間的關係發生了問題,讓他產生了退縮的念頭。遇到這樣的問題,父母就要問清楚是什麼事情引起的?然後教給孩子處理人與人之間關係的一些方法,同時,如果需要向老師和同學溝通的,就要幫助孩子和老師、同學溝通。

    可能是其他原因,也許是孩子自己身體的原因,或者是學習之外的,就像上面那個故事裡的事例一樣。

    所以不管是哪一種原因,我們都要弄清楚,找到問題的根源。然後對症下藥,尋找解決的辦法。切忌不問青紅皂白,對孩子訓斥打罵。逼迫孩子去上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評價步行者隊的蘭斯史蒂文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