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西門肥貓
-
2 # MLTech從兩方面來談,反感和廣告。
再精彩的廣告,即便是電影,看多了也會覺得煩,也會逐漸的反感,這是很正常的現象。這裡說另外一個形式,根據問題的描述,顯然題主是對廣告有一種預設的態度,廣告很反感。這種預設的對於廣告的認知幾乎存在於每個人心裡,這是另外一種對廣告反感的原因,瞬間完成,無需仔細思考。
廣告打得越多越反感可能並不會發生,假如我們對一個事物反感,預設的情況下是不去關注,比如看電視的時候,遇到廣告換臺、上廁所,或者乾點其他什麼,更多是去避開。
這裡出現另外一種情況,如果沒有離開廣告,只是不去看了,但我們的大腦和耳朵還是在工作的,接收著這些資訊。假如大腦沒有聽到這些廣告,將是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例如,當我們在全身心工作的時候,別人喊你的名字,告訴你有危險,我們聽不到會非常慘。
下來說下廣告,廣告的目的並不是直接讓消費者去購買,即便讓消費者購買也很難做到,比如有個人說買我的產品吧,相信很少有人會去購買。廣告的作用大概有兩種:
1、告訴消費者產品的資訊,例如一些體質,賣點。
2、維護良好的品牌形象,強化品牌在消費者心裡的地位。
當消費者實際購買產品的時候,這些品牌和產品資訊就會湧現在腦海裡。舉個例子,去買洗髮水,當產品看起來差不多,不知道如何選購的時候,消費者很有可能選擇那個曾經出現在腦海裡邊的那個,必經在電視臺做過廣告,至少還是有可信度的。
實際上生活中很多廣告並不會影響消費者的購買行為,主要原因是消費者心裡已經有了他們認為最合適的那個品牌,比如購買洗髮水,很多人早已經認定了某個品牌。那麼問題來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商家為什麼還要做廣告?
商家做廣告更多的目的在於防守,如果其他品牌要競爭,同樣需要大範圍的廣告投入,這無形中是一個門檻。這也是很多小品牌無法獲得很大銷量的原因:大家已經熟悉了大品牌,大品牌還在不斷的做廣告。
相比讓人反感的廣告,個人更加害怕那種讓人看了不反感的廣告,這些廣告在無形中改變著我們的認知,如果自身沒有全面的評判準則,很容易造成心甘情願的認定某個品牌的情況出現。
廣告在很多時候是非常有用的,當消費者需要某個產品的時候,如果剛好碰到了廣告,並且本身產品不錯,反而增加了購買效率。現在很多廣告的內容非常精彩,也有跳過機制,並且廣告的分發也更有針對性,總體而言,目前廣告讓人反感的程度相比之前在呈現下降的趨勢。 -
3 # WalkerZB
不可能否認的是各大綜藝節目以及電視節目就是靠著這樣的金主爸爸才能更好地辦下去的。
不過我個人是不太會去買廣告熱銷產品,當我走進一家店,如果售貨員對我說這款是我們店賣的最好的時候,我一定不會買這個東西,因為什麼?
我任性!
但是廣告主之所以這樣做,一方面是因為明星效應確實能夠帶來很大的經濟效益,只是恰好代言那款產品的不是你家愛豆罷了。另一方面,因為這樣長期的口播以及產品展示會起到一定的潛移默化的作用,比如。。
聽到前置兩千萬,你一定會想起vivo
聽到左滑右滑、互相喜歡才能聊天,你一定會想起探探
等等
-
4 # 娛樂資本論
廣告植入過多給大家帶來反感這其實是很正常的事情。
比如最近的《深夜食堂》的廣告真是讓人鬧心到不行。“快說,統一到底給了你們多少錢?!”
看了中國版《深夜食堂》,網友內心中千萬只奔騰的草泥馬,最終只化作以上這一句痛心疾首的感慨。
最近品牌主真的有點忙。中國產電視劇質量沒見上漲,品牌植入倒是越來越喪心病狂,《深夜食堂裡》強行讓顧客來飯館吃統一,《歡樂頌2》則把邱瑩瑩弄成了“失戀就吃康師傅”,《擇天記》中古代人敷起了面膜。當然。最誇張的仍是傳說中植入超過40個品牌的《歡樂頌2》,金主霸霸可都是花了大價錢(據河豚君瞭解一共7000多萬),擠破頭也想進熱播劇中討個彩頭。
然而,影視劇熱播就意味著植入效果好麼?
下面小娛拿《歡樂頌2》舉個例子。
結果發現,同是植入,效果卻有天壤之別,甚至還有越植入流量越低的情況。
作為品牌植入數量最多的中國產電視劇之一,此次《歡樂頌2》植入打破了以往影視植入“競品排他”的做法,在汽車、服飾、日化等領域均由同品類品牌植入,效果究竟好不好呢?
在《歡樂頌2》中家居家電類品牌植入有5、6家,但一半以上的百度指數增量為負數。
以汽車類為例,《歡樂頌2》中除了有上一季延續的保時捷,本季加入了林肯與雪鐵龍DS汽車。雖然三者目標受眾並不重合,但從微信端表現來看,保時捷隨劇集播出的漲幅大大高於林肯和DS。一部劇有同品類植入時,很容易由於某一品牌異軍突起而壓制競品的植入效果,比如嬌蘭的良好表現,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佰草集、SK-II等品牌。
對此,也有某一線衛視廣告部的人總結道:“如此多的品牌數量、單品類多品牌重疊不可避免的給觀眾造成印象錯覺,毫無記憶點可言。也不利於合作品牌藉助內容樹立正確的產品形象、有效傳播產品理念的目的。”
服飾類是幾乎所有都市時裝劇中的常規植入,除非服飾特別另類或品牌植入精準,否則吸睛效果普遍不佳。《歡樂頌2》中儘管囊括了中高低端各檔次男女裝品牌,但由於缺乏標識,觀眾看完後只會搜尋“××同款”,而不會留意究竟是什麼品牌做的植入。
大家開開心心去看劇,結果出來一堆廣告,也難怪大家會覺得反感,廣告的效果自然也就不會好。
回覆列表
因為很簡單:1宣傳過剩會令人感覺它的商品本身質量不好所以才要刻意宣傳,2就像以前很多經典流行歌,就如《有沒有人告訴你》本來是一首好歌,但是街邊商鋪日播夜播,回來再聽這首歌我就想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