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拓跋元魏

    提起北宋末年的權臣蔡京,世人對他的第一反應就是他是個不折不扣的大奸臣、臭名昭著的奸相。

    蔡京出生於公元1047年,北宋興化軍仙遊縣慈孝裡赤嶺(今福建省莆田市仙遊縣楓亭鎮東宅村)人。

    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蔡京考中進士。

    初入仕途時,蔡京支援變法,得到王安石的賞識,甚至被認為是日後宰相人選之一。當司馬光廢止新法時,蔡京又積極追隨司馬光。

    崇寧元年(公元1102年)四月,在童貫的極力推薦下,蔡京得到宋徽宗的賞識,任命為相。

    蔡京任宰相後,主持了大規模的茶、鹽、酒等專賣領域的經濟改革。

    一是強化禁榷制。蔡京注重發揮商人的作用,注重商品銷售、流通和分配領域各環節的管理,注重商品銷售範圍的擴大。

    二是改革幣制。當時銅產量下降、供應不足、導致銅錢鑄造額減少。蔡京在銅錢的鑄行上,首次在全國推行當十錢;在鐵錢的鑄行上,把夾錫錢推向四川、陝西、河東以外的廣大地區。蔡京的貨幣改革,一定程度上適應了社會各階層對貨幣的需求,而且使政府獲利豐厚。

    三是完善市舶制。蔡京實行的商銷制度,走出了官府寓稅於價的經營模式,改變了收購和出售的壟斷差價獲取財政收入的模式,不僅可以擴大銷售,還可以減少官府的經營成本,從而成為經南宋至元、明、清沿用的專賣制度範本。

    蔡京改革使得政府的財政收入大大增加,暫時緩解了北宋政府的財政危機,支撐了宋徽宗對外的大規模軍事行動。其制度設計的精巧與合理之處在於保證政府獲得最大的收益同時,順應了商品經濟發展需求,為後世所仿效、沿用。

    除了進行變法之外,蔡京還開展了對西夏的戰爭,收復湟、鄯等地,政績顯著。

    但是,蔡京畢竟是臭名昭著的奸相,被懲處後寫詞道:“八十一年往事,三千里外無家,孤身骨肉各天涯,遙望神州淚下。金殿五曾拜相,玉堂十度宣麻,追思往日謾繁華,到此翻成夢話。”該詞充滿了感傷之情,但卻無懺悔之意。

    最終,80歲的蔡京餓死於潭州(今湖南長沙)崇教寺。蔡京死後,被草草安葬於崇教寺後面的漏澤園。宋孝宗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蔡京的骸骨方才由潭州遷葬於故里。

  • 2 # 歷史的小學生

    蔡京極富才學,但卻用錯了地方,他把所學之才都用在了政治投機上。蔡京在宋神宗時支援變法,哲宗繼位,國事由保守的太皇太后高氏掌權,蔡京轉而投靠了以司馬光為首的守舊派。司馬光要求全國在五天之內罷廢免役法,恢復差役法,朝內爭論不休,並未達到一致之際,蔡京就首先五日內在開封府恢復差役法。司馬光聽後非常高興,當面誇讚蔡京道:“使人人奉法如君,何不可行之有。”哲宗親政後,力主改革,蔡京又投靠了控制朝政的改革派。

    宋徽宗繼位時,蔡京任翰林學士承旨,受到宰相韓忠彥、曾布的排擠,以提舉杭州洞霄宮閒差而居住在杭州。當時大宦官童貫在杭州主持明金局,負責為宋徽宗收集古玩字畫。蔡京擅長此項,是北宋末年著名的書畫家,就透過童貫的引薦,獲得了宋徽宗的認可。宋徽宗繼位之初,很想恢復宋神宗時期的王安石變法,力度革新,很想有一番作為。蔡京抓住皇帝的喜好,再次扛起改革大旗,藉以巴結宋徽宗。崇寧二年(公元1103年)正月,蔡京升為左相,從此開始以紹述新法為旗號的腐朽統治。他首先在顯謨閣繪製熙寧、元豐功臣像,接著將王安石配享孔廟,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又追封王安石為舒王。蔡京以此標榜自己是王安石的繼承者。然而,蔡京所施之法,“未有一事合熙、豐者”。

    蔡京當權時期,主要工作有兩項,第一是打擊保守派;第二是慫恿宋徽宗享樂。他將司馬光、文彥博、蘇軾、秦觀、張士良和王獻可等文武官員及一些宦官共三百零九人,編為黨籍。蔡京又慫恿宋徽宗焚燬蘇軾等人的文集,司馬光的《資治通鑑》也是焚燬之列。若不是太學博士陳瑩竭力保護,這些不朽的著作必將毀於其手。至於慫恿宋徽宗享樂,更是搬弄經典,依據《易經》中提出的“豐亨豫大”之說,勸告宋徽宗要敢於揮霍錢財,盡情享樂,不必拘泥於世俗之禮。給北宋的政治環境造成極其惡劣的影響。

    宋欽宗繼位後,蔡京一等奸黨受到嚴厲的懲處。他先是被貶往韶州(今廣東韶關),又被改貶儋州(今海南省),蔡京在赴儋州貶所時,隨身攜帶大量錢財,但是他的作惡多端深受百姓的厭惡,在路上用錢也買不到東西,不由得感慨:“京失人心,何至於此。”最終,80歲的蔡京和第七子蔡侑一同餓死於潭州(今湖南長沙)崇教寺。 至於何人安葬,史料並未記載。個人分析,或是隨行押解人員,或是寺院僧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夫妻如何合理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