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哲學詩畫
-
2 # MAX隨口說澳洲
地球上現存的有袋動物基本都在澳洲,澳洲獨特地理版塊決定了很多特有動物,下面這幾種都可以說是澳洲的特有動物。
1、鴨嘴獸
2、鴯鶓
3、針鼴
4、食火雞
-
3 # 澳洲網
袋鼠和考拉的確都是澳洲很有代表性的動物啦,但其實澳洲有代表性的動物還真的不少,這回先講講站在國徽上的動物,鴯鶓吧。
鴯鶓,學名:Dromaius novaehollandiae、拼音:ér miáo。鴯鶓是現存世上除了鴕鳥以外最大的鳥類了。鴯鶓為真核域,動物界,真後生動物亞界,後口動物總門,脊索動物門,有頜下門,四足總綱,鳥綱,鶴鴕目,鴯鶓科,鴯鶓屬。
與袋鼠一樣,鴯鶓是澳洲的國寶之一,也是登上國徽的澳洲動物之一。鴯鶓有三根腳趾且呈三趾腳型;這種適應奔跑的情況在其他鳥種身上也可看見,例如鴇和鵪鶉。鴕鳥只有兩根腳趾。鴯鶓跟其他平胸類(沒有用以擴大飛行肌肉固著面積的龍骨突起,因此不能飛行。)的鳥類一樣,雖然它還保留有一對細小的翅膀,但已經不會飛行。鴯鶓的羽毛很柔軟,毛色通常都是啡色。身高由1.5至2米,體重約45公斤,最多不超過60公斤,而雄鳥的體型通常較為細小。他們可以以快速和省力的小跑走很遠的路,衝刺時最快速度可以高達每小時50公里,每跨步可達3米。不同於一般需要結伴或者互相梳理羽毛的鳥類,鴯鶓基本上是獨居動物。它們在到處尋找食物,雖然有時似乎成群活動,但這並非真正的社交活動,而只是在各自覓食的路上相逢罷了。
鴯鶓在仲夏時間配對,一對約佔領30平方公里的領域。天氣涼下之後,雄鴯鶓體內激素變動,食慾下降,開始在地上用樹枝、樹葉、樹皮和草建巢。雌雄鴯鶓每隔一兩天交配一次,交配後鴯鶓會生下深綠色的蛋。這個蛋殼很厚,約550至600公克重。大約生了七個蛋之後,雄鴯鶓開始坐在蛋上孵蛋。並由家庭的父親負責孵化。從此雄鴯鶓不吃不喝,每天只因需要翻轉蛋的時候才會站起來10次左右。在大約8周時間,它靠體內的脂肪生存,每天只喝一點晨露。孵化期需時8星期,在這段時期,雄鳥不會離開鳥巢。雛鳥在出生後會跟隨父親兩年。
雄鴯鶓開始孵蛋之後,雌鴯鶓繼續生蛋,但是不再與他交配。雌鴯鶓一般下蛋8至10只,有時也會有10-25只。與很多其他澳洲鳥類一樣,鴯鶓不是忠實的一夫一妻制,每當雄鳥開始孵蛋,雌鳥便會與其他雄鳥交配。一窩雛鳥之中,可達一半是雌鳥揹著丈夫生下的“私生子”。鴯鶓是早成雛,新孵出的小鳥很活躍,幾天之後就可以離開巢。開始大約25釐米高,身上有棕黃色的條紋。3個月之後條紋淡化消失。鴯鶓父親至少撫養它們6個月。雄鴯鶓往往會收養任何流浪的雛鳥,只要這些小鳥不會大於雄鴯鶓自己的孩子。小鴯鶓長起來非常快(一週最多可以長一公斤),12到14個月之後就長成大鳥。它們很多和父母繼續一起生活6個月,之後分家開始撫育第二代。野生鴯鶓可以活10年,家養的可以活20多年。西澳的鴯鶓遷徙根據季節而定:夏季向北走,冬季向南走;但東部的鴯鶓遷移郤隨意得多。鴯鶓每天正常走10至25公里,所以每季遷徙1000公里也是等閒,這是因為已與雌性鴯鶓交配的雄鳥要照看小雛鳥。希望回答對您有幫助 :-D
今天我們主要講的就是為人熟知的在澳洲的北昆士蘭州的熱帶雨林的標誌性動物之一——南方食火雞,英文名Southern Cassowary,是一種三趾走禽獸動物。它生活在新幾內亞南部,印度尼西亞,澳洲北部以及周圍的小島上,數量不超過1000只,是瀕臨滅絕的動物之一。
它也是最古老的生物之一,生性膽怯,常年生活在熱帶雨林深處,有“叢林隱士”這一稱謂。它在北昆士蘭州的熱帶雨林生態系統裡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它是熱帶雨林裡勤勞的園丁,有這樣一句話,廣為流傳——“如果食火雞消失了,北昆士蘭州的熱帶雨林也會消失”
食火雞是雜食性動物,它吃水果,種子,真菌甚至昆蟲,死去的小動物。它進食的方式是把整個果實都吞進肚子裡,然後食物經過它的消化系統後將種子透過它排出的糞便而傳播。他每天需要進食5公斤,所以它在熱帶雨林中不停的遷移,他這一個行為讓熱帶雨林植物得到了更廣泛的傳播也維持了平衡。
在食火雞的前半生裡,父親總是扮演著及其重要的角色。雌雄食火雞交配後,雌性食火雞,產下蛋後就會離去,剩下的孵蛋以及養育工作便交給雄性食火雞完成。在孵蛋過程中,雄性食火雞為了保護自己的蛋,堅守崗位,毫不懈怠,幼仔出生以後,食火雞爸爸的的體重會下降三分之一。然後,它會帶領自己的孩子在熱帶雨林中覓食,保護他們且教會他們生存的本領,過一段時間群居的生活, 直到下一隻雌性食火雞的出現,雄性食火雞會開始自己新一輪的傳宗接代,不得不離開它現在的孩子們,讓他們獨立生活。
食火雞是澳洲的第二大鳥類動物,世界第三大鳥類動物,它與恐龍卻是近親。它的冠尖銳有力,它的趾,鋒利如匕首,可開膛致命。一般來說,食火雞不會主動襲擊人類除非它感到威脅,但是有幼仔跟隨的成年食火雞是十分危險的,曾經有一個新聞事件就是一個八歲小孩去靠近一隻野生食火雞,結果被誤殺。食火雞也是動物園裡最危險的動物之一。儘管如此,它們並不安全,隨著熱帶雨林面積的縮小,他們不得不去城鎮中覓食,有時會被來往車輛所撞死,有時會遭遇惡狗的攻擊。他們的領地意識又極強,一般情況下是不會願意和別的食火雞分享同一片領地上的果實。
正因為此,北昆士蘭地區的也成立相應的組織保護食火雞,比如在一次北昆士蘭州使命海灘(mission beach)周圍的熱帶雨林受到了颶風的大規模的影響後,有關人員對受傷的食火雞加以治療,並且將受到破環的熱帶雨林中的食火雞放生到另一片更適宜它們生長的熱帶雨林中去,以及在已經受到破壞的熱帶雨林裡放置食火雞的食物,直到熱帶雨林恢復能讓食火雞們生存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