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越南婚禮紀

    中國於秦漢至五代十國時期,曾在越南北部地區設定交趾郡等官署,進行直接統治長達千餘年。其後越南於968年起獨立建國,14世紀初期,越南(時稱安南國,國土約相當於現在的中部、北部地區),陳朝接受中國明朝冊封,雙方處於宗藩關係。明成祖朱棣時,陳朝被權臣黎季犛所篡,建立胡朝。明朝借保護藩屬國王室,平叛亂,遂於1406年發兵,聯合占城,於1407年滅亡越南胡朝。據越南史籍《大越史記全書》記載,當時明朝遍求越南陳朝陳氏子孫,欲立為國王,安南官吏耆老說已被胡季犛所“滅盡,無可繼承陳後”,並嚮明朝提出“安南國本交州,願復古郡縣,與民更新”。其後,明成祖頒下《平安南詔》,聲稱為了迴應安南官吏耆老的請求,便將當地改名“交趾”,再次進行直接統治,依照內地的行政區劃模式,設立承宣布政使司,都指揮使司、提刑按察使司等“三司”。在經濟,文化,政治各個方面推動交趾郡的“行省化”。安南成為明朝的一部分。雖然明朝推行安南與中國同化的政策,將大量的中國文化和書籍輸入安南,同時也將大量安南的書籍送往中國。為了爭得安南人的支援,明朝任命莫邃、範世矜、杜維忠等安南人為官,與明人一起統治安南。為了獲得安南士人的支援,明朝特意出資修葺了陳朝宗室和遺臣的墳墓,併為他們上了諡號,立廟祭祀。但這些行為仍然遭到了安南人的反抗。陳朝皇室的後裔發動反對明朝的叛亂,建立後陳朝。在明朝強硬鎮壓之下,英國公張輔三次南下討伐,雖然後陳朝在永樂十一年(1413年)滅亡,但安南反抗明朝的起義此起彼伏。持續了二十年不斷,永樂十四年張輔被召回京城,一年後。公元1418年2月7日,來自越南清化省梁江縣藍山鄉的豪族黎利,在藍山發動起義,明軍獲悉黎利起義,派馬騏領兵征討。黎利引誘明軍到洛水(清化錦水),用伏兵將之擊退,這是黎利最初嚐到的勝果。從1419年至1424年,黎利以至靈山、藍山鄉等地為為主要據點,多次領兵與明軍交戰,各有勝負。1424年,黎利聽從少尉阮只的建議,制定了“先取茶隆(在今越南乂安省),略定乂安,以為立腳之地,資其財力,然後返斾東都”的方略,在越中地區日漸坐大,包圍西都,進佔順化、新平等地,明廷也不得不多派兵員赴越增援。1426年,黎利軍進迫河內,在崒洞之役大敗明軍。1427年明廷派徵夷副將軍柳升再增兵十萬,馬匹2萬前來增援,黎利又在支稜之役中大敗明軍,擊殺大將柳升於倒馬坡(今位於越南諒山省境內)明朝徵夷將軍王通見援兵戰敗,知道大勢已去,便與黎利議和,並嚮明廷通知實況。此時明成祖朱棣早已駕崩,明宣宗亦考慮到“數年以來,一方不靖,屢勤王師”,商討後便允許撤兵。黎利得勝後,就釋出阮廌所起草的《平吳大誥》,稱他自己的抗明鬥爭是“仁義之舉,要在安民,吊伐之師,莫先去暴”;提出中越兩國是“山川之封域既殊,南北之風俗亦異”,因而有必要脫離明朝統治,自行建國,於是建立後黎朝。隨後黎利派出使節入明,要求冊封其所立的傀儡君主陳暠為王。明封陳暠為“安南國王”,藍山起義結束。宣德三年(公元1428年)明軍全部撤出越南後,黎利便殺死陳暠,然後登基稱帝,是為黎太祖,改國號大越,正式廢除交趾承宣布政使司。黎利獲明朝承認其對越南的統治,以保持中越的藩屬關係。越南重獲獨立,復國成功。黎利成為了越南人的英雄。回顧明朝統治越南20年,最後撤軍放棄,其主要有幾個原因,對安南來說,他們的獨立意識,國家意識,是明朝始終無法消化的重要原因之一。五代以來中原政權衰弱,丁部領統一越南,建立起一個統一獨立國家,雖然後來歷經黎,李,陳等朝代更迭,但是宋元兩代,安南皆獨立於中國以外,為宋元的藩屬國。從獨立以來到明成祖時,已有四百多年時間。國家意識愈加明顯。翻開越南人歷史的民族英雄,基本上都是反華先鋒。如:徵氏姐妹,陳國峻,李常傑,黎利,阮惠…他們將徵氏姐妹奉為女神,認為這是他們民族意識的覺醒,在越南各地都有大量紀念二徵的祠堂、廟宇和以她們命名的街道。說明越南自古就已反華。另一方面,自古以來中原王朝針對越南地區都是採取的羈縻策略,以當地人自治為主,派遣去的行政長官也需要倚仗本地豪強治理,地方豪族勢力是安南獨立意識產生的重要原因。其次,安南作為“煙瘴之地”,民風彪悍,地理位置的偏遠,令大部分官吏不願去那裡任職,所以,安南的各級官吏都是流放或貶謫過去的,總體素質極差,官員無能,激起民憤。《明史》記載“交人(越南人)苦中國約束,又數為吏卒侵擾,往往起附賊,乍服乍叛。”較顯著的例子是侵漁當地百姓的中官馬騏,“馬騏貪暴,洽不能制,反者四起”;“中官馬騏以採辦至,大索境內珍寶,人情騷動,桀黠者鼓煽之,大軍甫還,即並起為亂”,但是明政府仍不恤當地民情,刑罰嚴酷,使起事者有增無減。加之明朝進入越南,本身就是以幫助藩屬國王室平定叛亂為藉口。平定了內部叛亂後,就直接納入明朝統治,強迫越南人蓄髮和改穿明朝服飾,都引起了越南本地人的強烈反感。自然是慘淡收場。當然,宋朝不夠強大,不得不冊封“安南國王”之稱謂,把安南正式作為藩屬國對待,也促進了安南國家意識的產生。李公蘊開創越南史上最強盛的王朝李朝,統治者多次“深入宋境,焚其倉而還”,“伐宋欽州,耀兵而還”。北宋疲於應付遼和西夏,無暇顧及西南,李朝的入侵強度一次次增加。宋越熙寧戰爭後,宋神宗趙頊以“荒遠”、“瘴癘”為由,以廣源州偏遠難守,竟將廣源州賜予交趾。元朝建立初期,忽必烈曾三次發動大軍攻越南。前期都是來勢洶洶,勢如破竹,最後都已失敗告終。後兩次被越南陳朝皇族將領陳國峻率兵擊敗。陳國峻也因而成為越南民族英雄,越南視抗蒙戰爭為其歷史上對外抗戰最為光輝的一頁。這幾次戰爭,使越南人引以為豪,大大的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和民族獨立意識。所以明朝自交趾承宣布政使司成立後,當地民眾起事不斷,明廷歲歲用兵。直至最後撤兵,越南復國成功,重新建立宗藩關係

  • 2 # 人間湊個數

    明朝徵安南。第一次是洪武年間由沐英負責實施。不過並未實際佔領。只是做他的宗主國。後來朱元璋把安南立為不徵之國。因為這地方窮山惡水打下來就是往裡面貼錢,而且打下來的難度太高。第二次就是永樂時期。因為安南內亂永樂皇帝嗅到了可以收復安南的味道。五十派遣成國公朱能任主帥。英國公張輔任副帥。領兵二十萬徵安南。途中朱能病逝。朱棣就任用張輔為主將。征討安南。也正是這一次把安南徹底併入大明版圖。但是後來這個地方反反覆覆。大明徒耗錢財投進去無數將士也沒能徹底征服。反而徒耗國力。而撈不到任何好處。後來朱瞻基時期就撤回了部隊扶持傀儡政府間接控制。一直到明朝滅亡。

  • 3 # 薩沙

    主要是越南已經獨立很久,反抗意識強烈,人口又眾多,想要控制沒那麼容易了。

    大明朱棣時代,在公元1406年至1407年攻打越南。

    當時越南是胡朝。

    經過激戰,越南戰敗,胡朝滅亡,越南被併入大明領土,成為大明的直轄地區。

    其實越南曾經被中國控制1000年之久,各方面都受到中國巨大的影響。

    此次被中國控制也不稀罕,無非是歷史重演而已。

    有意思的是,越南胡朝皇帝以中國大舜的後代自居,改國號大越為大虞。

    看看,自己都稱為是中國後代了。

    這次戰爭起源很簡單。

    1400年,越南新皇帝(陳朝的大將)篡位消滅陳朝,謊稱陳朝後裔已經滅亡。

    而陳朝後裔陳添平面見朱棣,哭訴胡朝篡位。

    當時越南是明朝的藩屬國,朱棣出兵10萬在南部威懾越南。

    與此同時,胡朝開始出兵騷擾明朝邊境。

    胡朝皇帝使用計策,謊稱屈服,要求明軍將陳添平送回做皇帝。

    朱棣派5000明軍保護陳添平回到越南。

    誰知道胡朝半路設伏攔截,全殲明軍,還將陳添平凌遲處死。

    朱棣勃然大怒,下旨攻打胡朝。

    數十萬明軍開始南下,同時進行心理戰,大肆宣傳向越南普通民眾宣傳胡朝篡位。

    當時越南民眾不知道這種事情,紛紛轉而支援明軍,胡朝軍人也開始逃亡。

    雙方在陸戰水戰僅僅3個月,胡朝主力幾乎全軍覆沒,活捉胡朝皇室,隨後戰爭結束。

    大虞被明攻滅,安南成為明朝的一部分。此後的二十年時間被稱為越南第四次北屬時期。

    不過20年後,明軍撤走,原因很簡單。

    第一越南當時已經獨立幾百年之久,同中國已經有很大區別。

    明朝直轄統治,還是中國那套。這讓越南人有很多不適應的地方,破壞了越南人以往的生活習俗,遭到反感。

    一旦失去了民心,就不容易統治了。

    第二越南民眾不滿異族統治。

    越南人的民族意識比較強,之前常年和中國以及南方佔族對抗,是廝殺中活下來的,比較尚武。

    在明朝表示是為了復辟陳朝討伐胡朝,越南民眾都表示支援。

    但明朝消滅胡朝以後,卻藉口陳朝子孫滅亡,直接管理越南,越南民眾覺得被騙了,開始四處起義,要求華人離開越南。

    這20年內,越南比較有名的起義領袖就有三四十人,四處都是戰火。

    第三打著陳朝後裔的武裝起義很多。

    越南一些野心家自稱是陳超後裔起兵,瞬間得到很多民眾支援。

    這些人深得民心,至少比明軍得民心。

    這些武裝部隊實力強大,曾經長期圍困駐守各地的明軍。

    第四佔領越南價效比很低。

    明朝佔領越南,其實只有越南北部地區,中部和南部當時還屬於占城國和高棉。

    越南北方沒有什麼出產,連糧食也不充足。

    明軍駐紮這裡,軍糧需要從中國跋山涉水運輸過來,單單軍糧運輸就是大筆開銷,同時還要支付大量軍餉。

    而且,越南當時和中國之前存在大片山區,交通很容易就斷絕了。在越南的明軍很容易被切斷和中國聯絡,處於越南人的汪洋大海中,非常危險。

    與其這樣,不如干脆撤軍,讓越南自稱藩屬。

    最終,明軍全部撤退,越南建立後黎朝,每年朝貢,自稱為藩屬國。

  • 4 # 蘇綻

    安南,也就是現在的越南,歷史上要麼屬於中原王朝,要麼就是中原王朝的藩屬國。從漢朝一直到唐朝,越南絕大多數時間都是中原王朝的州郡之一。明朝是最後一個實際管轄過越南的朝代,但最後明朝放棄了對越南的管轄,代之以藩屬國的形式出現。

    明成祖時期,明朝軍威達到鼎盛,使越南重新成為了中原王朝的一部分,並設立交趾佈政史司,與內地無異。不過沒有多久,到宣宗時期,明朝升交趾為國,正式放棄越南。

    用現在的眼光來看,明朝放棄越南這一個戰略要地,的確是一個失策。但是站在明朝當時的立場,這確實也是一個不得不做出的選擇。雖然在當時,以明朝的國力而言,完全是可以繼續統轄越南的。只不過,明朝直接統轄越南的成本太高,且回報有限,不如使其作為藩屬國,更為有利。

    在當時,由於天高皇帝遠,越南經常出現反叛勢力。而明朝要維持對越南的有效管理,就不得不常年維持一支數十萬大軍常駐越南。然而,對於戰略重要程度先北後南的明朝來說,這樣的代價太高了,得不償失。此外,由於越南地形複雜,反叛實力藏匿之地眾多,很難根除。

    並且,明朝進入仁宣時期以後,文官勢力崛起。同時,明朝對於開疆擴土的熱情也一下子沒有了。對於統轄越南這樣的局面,朝廷普遍認為是窮兵黷武。因此,在各方勢力的博弈之下,宣宗皇帝放棄了越南。值得一提的是,鄭和下西洋的壯舉,也是在當時廢除的。明朝由此進入了一個內斂時期。

  • 5 # 於左

    秦漢時期,古代安南就成為中國的一部分,以後逐漸獨立,成為中原政權的附屬國。明成祖永樂四年,安南政權發生變故,朱棣派張輔、沐晟等人分路討伐,大獲全勝。永樂五年,朱棣詔告天下,在安南境內設定交阯布政司,重新把安南納入中國版圖。

    此後,交阯叛亂不斷。到了明宣宗元年, 形勢再度惡化。明宣宗任命王通為交阯總兵官,兵部尚書陳洽為參謀,率軍趕往交阯。結果明軍在應平之戰慘敗,兩萬多人戰死,陳洽自刎,王通受傷,與叛軍首領黎利談判。

    明宣宗又任命安遠侯柳升為交阯總兵官,增援交阯。又命黔國公沐晟為徵南將軍,從雲南進軍交阯。

    宣德二年,柳升戰死,沐晟也進軍不利。朝廷中開始激烈爭論是否應該放棄交阯。宣德二年十月,王通自作主張,與黎利盟誓,率領八萬多軍民退回廣西,明朝正式放棄安南。

    那麼,明朝對安南的用兵一直很成功,為何最終放棄了安南?

    個人認為,明朝放棄安南是必然的,主要有這麼幾點原因:

    第一,當初明成祖朱棣對安南用兵,本身就是一步臭棋,根本的原因是他得位不正,太想證明自己的雄才大略,太想開疆拓土。

    安南政權出現變動之後,明朝合理的作法,是在安南本地培植武裝勢力,給以物資、軍事和道義的支援,在關鍵時刻、關鍵的節點,明軍可以直接出擊,配合親明勢力,殲滅反明武裝的重要力量。事畢之後,及時退縮,總之,是儘量減少明軍在安南的存在,以免引起牴觸的情緒,同時減輕自己的負擔,保持靈活性。

    而朱棣頭腦發熱,直接派兵,獲勝之後直接把安南變成一省,設定行政和軍事機構,引起後來一連串的問題。這也就是我們通常說的,步子邁得太大了,容易扯淡。

    第二,明朝建國之後,明軍的戰略重點始終是在北方,防範殘元等勢力。即使要在西南用兵,安南也不應該是重點,重點還是在雲南。

    洪武年間,傅友德、藍玉、沐英率軍拿下雲南,以後沐英留在雲南鎮守。經過沐英、沐春父子多年的經營,雲南大局整體穩定,但也經常會有反叛發生。沐春死後,弟弟沐晟接管雲南,但能力要比父兄差了許多。對於明朝來說,最理想的狀態是沐晟足夠強大,雲南的明軍可以對安南形成足夠的震懾,必要時可以獨力解決安南的麻煩,不必從北京、南京千里迢迢調集兵將過來。但是,以沐晟的能力,能夠保證雲南不出大問題,已經不錯了,很難再指望他在安南有所作為。

    第三,明軍南北兩線作戰,嚴重消耗國力。

    永樂六年交阯發生叛亂,沐晟戰敗,朱棣只好再派英國公張輔和清遠侯王友率兵回到交阯,平定叛亂。

    但是,永樂七年秋天的臚朐河一戰,蒙古軍隊大敗明軍,丘福、王聰、火真、王忠等高階將領被一網打盡。明成祖朱棣在第二年準備御駕親征,被迫把張輔和王友等人從交阯召回來。

    有趣的是,只要張輔一離開交阯,那裡必定會出亂子,所以他在永樂九年和永樂十三年兩次率軍返回交阯。四次出征,張輔的明軍雖然全部獲勝,但勝得相當辛苦,得不償失。

    第四,明宣宗沒有爺爺朱棣那麼多的精神負擔,趁著前線兵敗和王通的錯誤,正好甩掉交阯這個沉重的包袱。

  • 6 # 豫冀歷史說

    永樂五年,也就是1407年,張輔平定安南並且俘虜了黎季犛父子,黎季犛被押到京師,此後下落不明,有人說他被殺了,有人說他被安排在廣西當小官。張輔以得勝之姿還朝,被朱棣封為右柱國,英國公。自此,五代以來就脫離中原的交趾再次被納入中原王朝的版圖,這個過程用了400多年。明朝在此設立了交趾布政司。

    永樂7年,由於安南又起戰亂,張輔二度出征,征討僭越稱帝簡定和陳季擴,到了用了八年正月,征討結束,簡定被俘虜。《明史》記載:斬數千人,築京觀,惟季擴未獲。張輔班師回朝後,陳季擴再次造反,留下的守將沐晟無力制止他,永樂九年朱棣再次派張輔討伐,並於永樂12年抓獲陳季擴一家。到了永樂13年,陳季擴的殘餘勢力再次作亂,張輔再次討平。

    張輔一生四次征伐交趾,4次獲得成功,其中有3次都生擒安南“威望”,名震西南,安南人聞之無不喪膽。但是,安南畢竟路途遙遠,長期的戰爭容易導致國庫空虛,張輔第四次出征之後,黎利再次起兵,後來他建立了後黎。到了宣德年間,明朝內部對於要不要再次出兵安南產生了很大的分歧,張輔力主出兵,首輔楊士奇等人力主放棄,最後張輔失敗了,安南也正式結束了他們的“第四次北屬時期”。這也是越南最後一次北屬時期,此後越南再也沒有被中國統治國。

    公元1446年,明朝正統14年,4朝老臣,明初名將張輔陣亡於土木堡事變,當時他已75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很多人寧願買高配的國產車,也不願意買低配的大眾捷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