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女性運動瘦身雜誌
-
2 # 每天不停吃
春天氣候潮溼、陰冷、反覆多變,空氣溼氣濃度大,故而身體也難逃溼氣的侵害。春季為身體除溼是很關鍵的一步。昏昏欲睡,身體沉重,腸胃不佳、精神不振、四肢沉重、面板起疹子、雀斑加重等都是溼氣重的表現。
為什麼春天人容易溼氣重?
溼氣重的原因有內外之分,相應地溼氣也有內溼與外溼。外溼多由氣候潮溼,坐臥溼地而致病;內溼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所致。
千寒易除,一溼難去
人體有六種致病因素,即“風、寒、暑、溼、燥、火”,也稱六淫邪氣。中醫最怕溼邪。溼是最容易滲透的。溼邪從來不孤軍奮戰,總是要與別的邪氣狼狽為奸。
那麼溼氣重該怎麼辦呢?
推薦食療:芡實薏仁茶
原料:芡實、薏仁、赤小豆、馬齒莧、淡竹葉、綠茶、槐米各5克
做法:薏米提前炒過,芡實、薏米、赤小豆冷水浸泡一小時,入鍋煲半小時後,加入馬齒莧、淡竹葉、綠茶、槐米,繼續煮15分鐘後,待涼飲用,一日兩次。
這個方子出自《本草綱目》,薏米味甘、性平,可以清熱排毒,代謝水分溼氣,可以祛溼健脾。赤小豆味甘酸、性平,含有一種皂礆,有健胃、生津、益氣、消腫及解毒等功能,芡實具有益腎固精,補脾止瀉,除溼止帶之功效。
一點小提醒
為什麼祛溼不建議喝紅豆薏米湯呢?一是因為中醫裡的紅豆指的是赤小豆,紅豆的祛溼作用是很微弱的,赤小豆才有祛溼的作用,二是薏米是寒性的,沒有炒過的話,長期喝薏米紅豆湯,就會導致體寒,另外,為什麼要加點芡實呢?芡實可以補脾啊,你都脾虛了,還不補脾,想什麼呢?
-
3 # 經典人生e
體內溼氣重在治療上以健脾除溼為主。1、平素多吃具有健脾除溼作用的食物,如山藥、扁豆、冬瓜、薏苡仁等。2、可以以木通15g,石斛15g水煎代茶飲。方中木通利水除溼,石斛養陰,以防木通利水除溼而傷陰。3、成藥:可以選用參苓白朮散健脾除溼,或藿香正氣散(丸或膠囊)芳香化溼。此外,可以按摩足三里、豐隆等穴位健脾除溼。並避免冒雨涉水、汗出當衣。起居之地避免潮溼陰冷。建議最好看一下中醫,吃點中藥去你體內的寒溼。如果不吃藥,多吃溫性補氣血的食物,如山藥,鱔魚,鵪鶉蛋,桂圓紅棗,蹄筋牛肉羊肉,魚類海蝦。少吃或不吃寒涼食物,如螃蟹香蕉西瓜魷魚等。還有注意保暖,不吃生冷的東西,夏天也最好少吃冷飲。如果你是男的可以稍微吃點。每天以熱水泡腳,要堅持,這個也可以去寒溼的。最好是吃藥,同時進行飲食調理,否則調理起來非常慢。
-
4 # 風清雲淡雲淡風清
這是我用馬齒莧菜乾做的涼拌菜,馬齒莧去溼氣效果好,也可用馬齒莧,薏仁,紅豆煮水去溼氣,我老公也溼氣重,我家常年馬齒莧不斷。
-
5 # xiapk77
現在去除溼氣的方法很多,但大多都不科學。中醫配藥講究君,臣,佐,使。有主有副。大家都知道薏米能除溼只吃薏米那就錯了。正所謂藥食同源不懂得科學配比很多時候對人體反倒不易。
【勁家莊】紅薏米芡實茶採用七種天然食材,採用古法萬次復配。終得一方。除溼效果極佳。
回覆列表
春天雨水漸多,溼氣也重,中醫認為溼邪過盛可致病。如覺得睏倦、身體四肢沉重、沒有食慾、手腳冰冷、面板起疹等。
那麼,春天溼氣重怎麼辦呢?中醫推薦6個祛溼偏方,來看看吧。
1、赤小豆煲雞材料:赤小豆90克,去毛及內臟的母雞1只。
做法:將赤小豆放入雞腹內,用竹籤將雞腹切口閉合,加入適量的水煲湯,食用時加入適量的食鹽及調味品,食肉喝湯。
功效:補中益氣、健脾利溼、利尿消腫,對春季四肢浮腫、手腳沉重及腰部重墜不適感等有效。
2、砂仁陳皮鯽魚湯材料:砂仁6克、陳皮1/4個、鯽魚300~400克、芫荽4棵、生薑3片。
做法:砂仁打碎;陳皮浸泡去瓤;芫荽洗淨;鯽魚宰淨,去鱗、腸雜,置油鍋慢火煎至兩邊微黃。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約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小時,調入適量芫荽及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健脾祛溼。
3、鮮土茯苓煲豬腱湯材料:鮮土茯苓(菜市場有售)200克、豬腱肉500克、生薑1~2片。
做法:鮮土茯苓洗淨,切片狀;豬[月展]肉洗淨,整塊不必刀切。然後與生薑一起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水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約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祛溼困、利筋骨、健脾益胃。
4、三花薏米炒扁豆瘦肉湯材料:木棉花20克,雞蛋花、槐花各2克,薏米、扁豆各30克,陳皮1/4個、豬瘦肉400克,生薑2片。
做法:各配料洗淨,稍浸泡,陳皮去瓢,豬瘦肉洗淨,整塊不用刀切。一起與生薑放進煲內,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煲沸後,改為文火煲2小時,調入適量食鹽便可。
功效:清熱祛溼、解脾虛溼困。
5、冬瓜薏米老鴨湯材料:老鴨半隻、薏米一把、冬瓜一斤、蔥,姜、料酒、鹽
做法:鴨去頭、腳和屁股,清洗乾淨,剁成大塊。蔥切段,薑切片,冬瓜切大塊,薏米洗淨備用。鴨肉放在冷水鍋中大火燒開,煮三分鐘去血水,盛出,用清水洗淨。入油,五成熱時放入蔥段和薑片炒香,再倒入鴨塊炒變色後放入開水,薏米燉1小時。湯鍋中放入冬瓜和少許鹽,中火燉20分鐘即可。
功效:滋陰降燥,祛溼健脾。
6、粟米白果豬肚湯材料:粟米3條、白果50克、豬肚1個、生薑3片。
做法:粟米洗淨,連衣、須切段狀;白果去殼、去衣、洗淨;豬肚沖洗後翻轉,用刀颳去髒雜,再用生粉反覆洗淨,並以清水衝淨。一起與生薑放進瓦煲內,加入清水3000毫升(約12碗量),武火煲沸後改文火煲2個半小時,調入適量食鹽和生油便可。
功效:健脾祛溼,清熱益氣,老少皆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