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狼煙火燎
-
2 # 和風漫談
空空導彈反殺追擊的空空導彈不現實。
一、雷達不行戰鬥機最強大的火控雷達安裝在機頭,是照射前方目標的,後面只有預警雷達。
即使機頭強大的相控陣雷達,想要鎖定前方戰機那麼大的目標也不太容易。如果在機尾安裝第二套火控雷達,以它的尺寸和功率,又怎麼能鎖定空空導彈那麼小的目標呢?
二、時間來不及空空導彈發射距離短,近距格鬥彈才幾公里,即使遠端空空導彈射程號稱幾百公里,但受飛機雷達的限制,有效攻擊距離也就幾十到一百公里左右。
但空空導彈的速度可不慢,能有4-6馬赫。這麼短的距離,飛過去也就是一兩分鐘的事。
這麼短的時間內,前面的飛機連給導彈通電、製冷的時間都沒有,根本來不及發射,更何況自身還在大機動躲避中,根本來不及啊。
三、敵方導彈不止一發對後面的敵機來說,射出2枚導彈,提高命中機率實在太輕鬆了。前面的戰機躲1枚導彈都來不及,對付2枚或多枚導彈就只有祈禱了。
四、空空導彈機動能力比飛機強多了現代空空導彈最大過載達40-50G,而戰鬥機過載不超過9個G,再高人受不了。導彈打9個G的戰鬥機都能被躲開,要想打同等機動能力的空空導彈,這個難度太大了。
五、迎頭攻擊難度非常大反擊尾追導彈,此時導彈與導彈是迎頭飛行狀態。兩導彈間相對速度達到10馬赫以上,可以說一閃而過。導彈迎頭打飛機都打不中,更別說迎頭打導彈了。
六、導彈目標太小,無法鎖定先說雷達制導,空空導彈體型小,雷達截面積比飛機小的多,機動性又那麼強,雷達說:臣妾真的鎖不住啊。
紅外製導就更沒用了,空空導彈燃料很少,幾秒鐘就燒完了,剩下都是慣性飛行。發動機一停,強烈的紅外輻射就沒有了,另外發動機尾焰在後面,你迎頭飛來導彈也看不到。這些都沒有,紅外製導就是廢物。
綜上,空空導彈反擊空空導彈不現實,會陷入看不到、鎖不了,打不中,跟不上的尷尬狀態,還影響自己的機動躲避能力。 -
3 # 霹靂火觀察
隨著現代戰鬥機的效能越來越完備,地對空導彈的跟蹤效果不斷進化,慢慢產生矛盾
之說,那麼,戰機能夠攔截敵方發射的對空導彈麼?答案是肯定的,由於現代對空導彈沒
空中跟換目標的能力,只要確定被鎖定的飛機後,友機或是僚機隨即進入攔截角度以自己
帶專門的空對空攔截導彈,對敵方導彈進行攔截。
上世紀末,制導導彈的效果越來越好,美國雖然製造了優秀的干擾彈以及飛行員精湛的操作技能,躲避地方的對空導彈,但是,這對於飛行員的技術考驗非常大,由於技術危險性高,無法進行超低空演習,急需要一種手段,在中程距離上就攔截敵方的對空導彈,美軍對空導彈攔截系統隨即孕育而生,現代美軍的雙機組編隊飛行的模式也是源自於此。
簡單來說,雙機組方式就是透過兩架戰鬥機近距離飛行,誘騙敵方雷達誤認為這是一架飛機,由於最先進的制導防空導彈都無法在空中改變目標,因此只需要一個小機動就可以判斷敵方的導彈是瞄準哪一架飛機的,在判斷後,另一架戰機迅速改變飛行角度,在導彈來襲的截面上對它展開攔截,此時,被鎖定飛機只需要平穩飛行即可,這個時候,敵方導彈雖然速度快,但是飛行軌跡相當平穩,在截面上,美軍的任意一款空對空導彈都能快速的計算出攔截彈道,以這種辦法進行中程攔截,美軍的攔截效率高達百分之65,如果沒能攔截掉敵方的跟蹤導彈,被跟蹤飛機再進行釋放干擾彈和高機動的作業也不遲,正是這種雙機組飛行,使得除非高密度打擊,不然很難對敵方戰鬥機進行有效打擊,而出於成本考慮,在實戰中,對於敵方戰鬥機,一般不會進行飽和攔截射擊。
回覆列表
其實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疑問,為何不用空空導彈去對付來襲的空空導彈呢?只能說想法很好,但實現起來很難。
目前戰鬥機並沒有什麼特別好的應付來襲導彈的方法,基本還是採用干擾彈干擾的同時,進行大機動規避,以消耗掉了來襲導彈的動能,為自己爭取逃生的機會,自己要向坦克那樣採用主動防禦系統?既增加戰鬥機的負載,另外還沒有什麼用。
坦克的主動防禦系統確實能夠擊毀來襲導彈,但他與飛機完全不同,首先坦克是鐵疙瘩,防禦力非常高,來襲導彈甚至直接命中坦克都不一定能夠貫穿他的裝甲,至於在周邊爆炸的碎片更是一點威脅沒有,可是飛機不一樣,導彈採用近炸引信形成一個高速彈片網來攔截飛機,對於戰鬥機來說,一隻小鳥就能形成致命威脅,更何況這樣的彈片網呢?因此像坦克那樣的近距離攔截根本沒用;第二坦克自身相對靜止,主動防禦系統只需要能夠發現周邊較小區域的來襲導彈並實施攻擊,但戰鬥機不一樣,戰鬥機需要進行前後左右上下環繞的防禦,當然現在紅外尾焰探測系統、F35的EODAS系統也能發現周圍20公里左右的來襲目標,這個問題還能解決,最大的問題則是戰鬥機本身就是高速機動飛行,來襲導彈的機動性更強,這種防禦彈恐怕很難有效擊中來襲目標。
然後再說空空導彈,戰鬥機每次戰鬥飛行都會掛載多枚空空導彈,有用於可視距空戰的紅外格鬥導彈,還有用於超視距攻擊的主動雷達空空導彈等。比如紅外成像引導頭,就可以拍攝和識別飛機的紅外線目標進行制導和攻擊,目前具有代表性的紅外格鬥彈有AIM-9X、PL10等,這些導彈的最大飛行距離在30公里左右,最大飛行速度3馬赫,能夠做出40G~60G的高機動動作,機動性也是相當的彪悍,但要想攔截來襲空空導彈這種小目標,至少會有以下幾個困難:
第一 紅外引導頭設計就主要是針對是戰鬥機目標,這也是他們能夠有效識別戰鬥機與紅外干擾彈區別的原因所在,但要讓他們去識別本來就很小的紅外空空導彈?這恐怕非常難,這些導彈恐怕會像忽略掉紅外干擾彈一樣將來襲空空導彈排除掉。如若要專門弄一個識別導彈紅外特徵的防禦性導彈,則會額外的增加了導彈、戰鬥機的負載,得不償失
第二 來襲空空導彈的速度本身就非常快,比如近距格鬥彈的速度就達到了3馬赫左右,而超視距攻擊的導彈速度更是達到了4~6馬赫,而且這些導彈還都是根據戰機的位置變換進行高機動飛行,而用同樣速度的導彈去攔截原本體積就很小的空戰導彈,成功機率非常小
第三 戰鬥機雷達對目標進行鎖定時,為了有效跟蹤就得以更快頻率的掃描目標,這時候雷達工作範圍會變得很窄,也就是在機頭軸線±10°左右,也就是說要鎖定來襲導彈就得調整戰鬥機機頭位置對準導彈,這個過程不但浪費時間,而且也讓對方導彈能夠更有效的逮住你實施攻擊。而戰鬥機在雷達或導彈尾焰告警系統告警後,還得去發現目標,並調整戰鬥機姿態去鎖定目標,然後發射導彈攔截,這個過程想想就覺得不可靠
第四 也許戰鬥機的雷達根本就沒有發現空空導彈的能力,因為空空導彈的實在太小了,戰鬥機的雷達發現距離會非常有限。更何況對手發射導彈,如果是近距離的格鬥,敵方戰鬥機一般在你的後方追著你,要想調轉戰鬥機去攔截導彈根本不現實;如果是超視距空戰,恐怕你連對手在那裡?導彈從哪個方向飛過來?這些資訊你都一無所知,怎麼攔截。而等到尾焰告警系統發現來襲導彈的時候,導彈已經距離戰鬥機在20公里左右了,也根本沒有時間和能力去攔截導彈了
所以說一般情況下,當發現自己戰機被對方鎖定之後,第一反應應該就是如何逃,飛行員唯一能做的就是按照作戰手冊的指導,投放紅外干擾或者箔條幹擾,然後自身改變航跡進行規避,至於剩下的就交給上帝來決定了。至於防禦什麼還是別想了,多磨蹭幾下可能連逃跑的時間都沒有了。對那些已經距離很近的導彈,就只能採用干擾彈這些東西應付一下。最後實在不行被擊中,就只能評估戰鬥機的戰損,還能勉強飛行的就飛回去,不行就彈射跳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