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育兒情緣

    一位媽媽問:我跟老公的感情很糟糕,要不要離婚?

    一位爸爸很快回答:夫妻關係不好,對孩子的影響最大。

    粗略一看,這個回答沒毛病。不過,我們可以仔細感受一下現場:夫妻感情不和→要不要離婚?正無從選擇傷心難過之時,突然孩子跑過來說:你們感情不好,會影響到我。

    我難過的情緒並沒有被抱持和化解,而是無故來了一個人的指責:都是因為你,我才不好!

    結果=這一切,都是我的罪。

    中國目前的社會家庭現狀是:孩子站到了一個家庭的最頂端,孩子稍有不好,全家恐慌,只有孩子好,全家才能都好。一句“為了孩子”,可以將家庭裡所有的問題和矛盾隱去。

    也就是說,當大家都是為了孩子活的時候,婚姻是可以將就的,夢想是可以讓步的,自我是可以被泯滅的。

    於是,當一個孩子在一個家庭降生後,家庭所有的重心都轉移到了孩子身上,孩子吃飽穿暖是頭等大事,孩子興趣愛好培養是頭等大事,孩子上什麼學校是頭等大事,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好是頭等大事。

    在我所居住的小區內,所有商業專案中,培訓班開的是最多的,當然,生意也是最火熱的,有的培訓班,直到晚上,還是燈火通明。我很佩服那些很晚了還堅持陪在門外的家長們,每每路過,看著他們伸長脖子等待在教室門口,我都會和他們一樣憧憬一下自己即將長大的孩子: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只要堅持下去,未來的某一天,你很可能就是一個舞蹈家或者音樂家,再不濟,也是個圍棋冠軍。

    到那個時候,我就可以跟拿著獎牌春風得意的孩子聲淚俱下回憶當年:孩子,媽媽當年要不是看著你可憐,早就和你爸離婚了。這麼多年,我含辛茹苦,沒日沒夜供你讀書學習,看著你現在出息了,媽媽真是太高興了,媽媽這一輩子,算是沒白活了。

    說完這些話,再淚眼婆娑地看著孩子的眼睛,希望孩子能懂得這些話背後的含義:孩子,你爸那狗東西算是指望不上了,媽媽後半生就全靠你了,你可別讓我失望啊。如果你負了我,就真是個狼心狗肺的東西!

    ……

    虛構版家庭悲喜劇,請勿對號入座。

    當我們把身心投注在孩子身上時,我們就已經開始失去了自己。

    那麼,為什麼不敢把更多的資源和時間花在自己身上?是不是你自己覺得:你對你的現在和將來都沒有信心,且此生你已經無力改變了,所以,不如拿更多的錢和時間投資在孩子身上,以換取夢想的延續?!

    不要急著否定。

    回到開頭那個問題上,夫妻關係不好,到底對誰的影響最大?我可以大聲的回答:肯定對自己的影響才是最大的。你想啊,老公不待見自己,最先受傷的肯定是自己啊!孩子呢,小時候有玩具和夥伴,長大了有朋友和愛人,他可以從諸多的環境裡尋找快樂的支援。而自己呢?身在一個雞肋婚姻中,永遠的如鯁在喉!

    在一個家庭裡,夫妻雙方才是家庭的核心,孩子只是藉由我們的身體而來,並依靠我們的補給完成成長,最終,他都要離開這個家庭,開拓新的領地,成立新的家庭。這個過程大約在20年左右完成,那麼,我們人生剩下的幾十年光景呢,別告訴我,你要跟著孩子走進他們的家庭,餘生都將與孩子依附在一起。

    夫妻關係不和,又僅僅是湊合著過,那麼,是不是可以得出一個結論:這後半生,都會生活在痛苦之中,且這個痛苦是無法改變的,哪怕因為孩子的關係,也不會緩解半分。

    再看看這種關係對孩子的影響。

    你不開心,覺得很失敗。→於是,你很自然地就將情感寄託在孩子身上,決定全身心養育孩子。→孩子在某種程度上承擔被你投射的另一半的身份。

    當一個孩子開始乖巧懂事,努力上進時,你不要為此感到欣慰和驕傲,反而應該要覺察到,這時的孩子已經不再是孩子自己,他被迫變成了你希望的那個大人。為了能博得你的一笑,他還要努力的學習,努力的進培訓班,讓你的投資儘快獲得回報。因為,他那麼的愛你,肯定不希望你整日的神傷,他只想用你喜歡的方式,換取你的開心。

    一個沒有童年,不能做自己的孩子長大了會是什麼樣子呢?

    首先,他可能是一個老好人,用盡一切力量獲得他人的認可,以證明自己的存在。他人的否定,會讓他的世界立即坍塌。

    其次,他可能是一個無趣、冷漠、生硬、刻板的人,他無法全然的放鬆下來,無法輕鬆自在的享受生活,享受快樂。

    第三,他很有可能處理不好夫妻關係。

    我們常說,父母就是孩子的榜樣。

    最後,我們來看看夫妻關係不好,自己情緒不好,可能導致孩子出現的問題——

    父母關係不和。→孩子不信任愛。成年後無法很好地進入婚姻,婚後會重複父母的模式。很可能與另一半關係不和,繼續把愛投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從孩子身上尋找感情慰藉。→陷入輪迴的死迴圈。

    父母情緒不好,消極悲觀。→孩子習得了這樣的人生觀價值觀,很有可能同樣悲觀地看待這個世界,而消極悲觀也將是他一生的底色。

    有心理學家說,一個缺席的父親+一個焦慮的母親=一個有心理障礙的孩子。

    所以,不要以為你把所有的愛給了孩子,孩子就如你所願,成為一個優秀的人。當然,孩子很有可能在你的助推下獲得了社會上的優秀和認可,但,孩子被忽略的內心已經傷痕累累,他沒有辦法感受到快樂和幸福,沒有辦法去愛和享受愛,如此,這個孩子到底是不是真的成功,還真值得商榷。

    其實,回過頭來,無論是對愛人而言,還是對孩子而言,一個人,都首先要成為自己,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無論是一個父親或者一個母親,都有權先滿足自己的需求,有權先追求個人價值和成就,只有自己先滿足了,快樂了,孩子才能真切地感知到,他的父母是值得他追逐和模仿的。

    所以——

    別停下努力,你的世界依然有無限可能。

    盡情享受吧,孩子會愛上懂得生活的你。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各位親,有什麼證不限制專業、工作年限,而且還比較實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