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蓉蓉育兒經
-
2 # GQ學習法
孩子在學習化學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自己不能解決的困難,這個時候要求家長或者老師,或者找一些如一對一老師之類的具體幫助。只要解決了孩子面臨的困難,學習就會變得容易。有時候可能積累的問題比較多,就需要逐個解決。孩子的學習智商都沒有問題。最大的問題是學習自信心的確立。有了自信心,學習興趣自然也就來了。幫助孩子越過學習中遇到的瓶頸,需要家校共同努力。不能只把希望寄託給學校,畢竟老師要面對的學生很多。同類問題也很多,要做到逐一解決,工作量太大,不現實。家長關心教育才是主力。
-
3 # 糖果雙語數學
兩張表格搞定初中化學
化學在數理化三門學科中,從難易程度上講是最容易的一門課程,化學要快速入門和開竅,弄明白兩張表格就可以了。
第一張表格:自制元素週期表。
打一張4×8的表格(四行八列),按元素週期表的順序填上前20位元素的化學符號,並畫出每個元素原子結構示意圖,根據原子最外層電子數,達到8個或者全部失去最穩定的原則算出它們得失電子的最大數量,寫出它們的極值化合價,並據此寫出所有元素(惰性氣體和不常用元素除外)與氧氣發生反應的生成物(氧化物)和與氫氣反應生成的氫化物。
例如氮與氧發生反應,因為氮是第7號元素,所以最外層有5個電子,當與氧氣發生反應失去最外層所有電子時,每個氮原子提供5個電子,而每一個氧原子最多隻能接受2個電子,利用小學四年級數學公倍數的原理,2和5的最小公倍數10,所以5個氧原子和2個氮原子結合它們得失的電子數量剛好匹配,因而氮和氧的生成物就是五氧化二氮,以此類推,寫出其它氧化物和氫化物。
參照山東威海的初中化學課本,共分為兩冊,寫到這個步驟基本就完成了第一冊的學習內容。
然後,再寫出所有元素及其氧化物與水發生反應的生成物和反應方程式(當然需要老師指導進行,部分知識涉及高中課程),我們可以看到生成物包含第二冊化學所學的全部酸和鹼,進而瞭解酸和鹼的性質和它們之間的反應規律,由此進入了第二冊化學的學習。
這也是化學課本編寫所遵循的基本思路和本質規律。
第二張表格:酸鹼鹽的溶解揮發性表格(第二冊化學課本附帶表格擴充套件應用)。
列出酸根離子和氫氧根離子,寫出它們與陽離子結合的生成物,並瞭解其性質,寫出它們的反應方程式,並掌握離子之間的相互關係,用於沉澱、分離和提純。第二冊化學課本上的知識點基本圍繞著這張表格進行。
透過這兩張表格,可以輕鬆快速地掌握化學的基本理論和規律,然後在實驗理解的基礎上,解決初中化學涉及的基本問題。
-
4 # 中考加油站
化學一直聽不懂?化學是要背的學科,要背,要背。背好了才是基礎,然後才能理解更復雜的反應,然後才能去做題。
化學確實很難,因為有時候做題的時候想不到會生成什麼。其實還是基礎沒打好。實在不行就讓孩子去報補習班,找一個好的化學老師,是可以補起來的。
沒事讀讀課本,背背課本,有時候會有醍醐灌頂的效果。
回覆列表
第一,將課程內容生活化
物理化學是很接近生活的兩門課程,但是很多孩子能學好離生活很遠的唐詩宋詞,卻學不好每天與之打交道的物理化學,究其原因是沒有掌握學習的方法,只讓孩子去背書,去應付考試,而不能將我們的學習內容生活化,不會用我們的學習來指導我們的生活,不會將生活中的現象用課本上的理論來驗證,這是我們孩子學不好化學的第一個原因。
第二,調整心態,樹立信心,學好化學的最高境界是陰陽之道化學元素按大類可以分成兩大類:“—”和“+”,那麼,我們就可以將身邊的很多事物“—”“+”化,其實這不就是中國文化中的陰陽之道嗎?而陰有中陽,陽中又有陰,因此,最簡單的這兩種物質最後形成了紛繁複雜的化學世界。如果以此樹立化學學習信心其實不難,道理簡單,從戰略上藐視敵人,樹立能學好化學的信心,這是學好化學的第一步,如果孩子始終認為化學很難很難,一遇到這課,心理上先敗了,還能學好嗎?
第三,如何將生活內容與課程相聯絡?孩子化學學得不好,哪一門課程學得好,將學得好的課程與化學相聯絡,讓孩子對課程有興趣,都會有探查的動力,沒動力是因為不感興趣,如何感興趣?那麼就從原先感興的事物開始找出與此事件的聯絡,就能將另一門課程的學習成果進行轉化,從而提高學習效率。從陰陽之道去理解的話,體育、語文、繪畫等課程中,都有與化學相關的內容,就看孩子在哪個方面有興趣,然後再去引導。
第四,找出學不好化學的原因,對症下藥一般的情況都是理科生能學好數學的,物理化學也不難,但很多文科生,有的是數學也不錯,但是物理化學學不好;更多情形是,文科生數理化都學不好,其實,這樣的同學都只是為學習而學習,為考試而考試,沒有真正掌握學習的方法,那些真正學習好的孩子其實是不偏科的,為什麼能同時學好那麼多課程而不感到壓力大?就是要將學習中的共性方法同時運用到不同的課程中,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第五,在生活中時時處處發現化學元素,指導我們健康生活關於陰陽,一般是文科生研究國學和易經常說的最簡單的一個詞了。常說“上為陽下為陰,外為陽內為陰”,那麼生活中的水和油哪個在上?哪個在下?何是能分出水與油?何是分不出?其中是如何發生化學變化的?水又是什麼構成的?關於酸鹼,可以說酸為陰鹼為陽,那麼我們日常吃的食物,同樣一個香蕉,是否同時具有酸鹼兩性?那麼外為陽內為陰,所以,香蕉皮為陽,是鹼性的,香蕉肉為陰為酸性的,而我們只吃香蕉肉而不吃皮;另外還可以考慮相似的原理:桔子、西瓜、以及魚、肉等高蛋白物質,還有微量元素對人體的影響,除去物質本身的原因以外,還有量的控制,這化學世界就延伸到了生物世界和現實生活,而且可以和家長隨時在飯桌上就能共同探討,還增進了感情,就不會讓孩子感到那麼枯燥了。以此為思考點出發,大家會發現我們日常生活中大多都是隻吃了食物的酸性部分,而鹼性部分都吃不下去,到生病了才會以中藥的方式去用桔皮、桂皮等相對陽性的物質來對我們身體進行酸鹼平衡,其實就是陰陽平衡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