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上善苦水

    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屬於技術類的問題,它可以用來為唯物主義的思想或者唯心主義的思想服務,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兩種技術觀點。

    其實辯證法和形而上學都是邏輯推理技術,因為他們都可以用嚴格的邏輯推理來解釋一些問題,只是跨越的時空不一樣!

    圖中稱為上學的為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影響了幾代人,也是人類文明的進步。

    辯證法似乎沒有時間的概念,他可以用來解釋各個時期的所有問題,對其歷史價值會有一個新的判斷,所以辯證法和歷史唯物論放到一起是最合適不過的。

    形而上學只能用來解決靜止的或者是不變的事物,辯證法相對形而上學而言,找到了事物的另一半。

    對立統一、有好有壞,善於從事物的兩個對立的方面分析問題,這是辯證法的基本特點。

    形而上學往往是用孤立的、單一的邏輯來解釋世界的(其實也解釋不了)。從發展的角度上看,辯證法也是對形而上學的一種擴充套件和補充。

    圖中人物為黑格爾,辯證法邏輯學的祖鼻

    圖中為馬克思,其思想也是繼承了黑格爾的許多觀點和方法

    馬克思主義時代,面對當時人們認識上的侷限性,有辯證的、形而上學的、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客觀的和主觀的各種學說。

    各種學說都處在鬆散的自成一派的狀態,各自都在自圓其說,加上一些傳統的教會神學等一些傳統勢力的干預,很難形成一個更加系統的,全面的思想學說。

    馬克思就是把這些鬆散的各個門派的學說統一起來,用辯證和唯物的觀點建立起一個新的哲學體系和學說,開創了人類認識上的新紀元。

    事物發展的對立統一規律和客觀存的觀點,構成了馬克思主義學說的堅實基礎。我們說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是科學的發展觀,原因就在於此。

    形而上學,我們可以把“形”理解成事物的狀態和結果;“而”為轉化過程;“上”為推導;“學”為原因,即事物的因果關係。

    事物始終處於運動中,靜止是運動中的相對狀態。辯證和發展的觀點,是對形而上學的補充和擴充套件。

    所以,辯證法是形而上學之後的更高階的一種邏輯推理和因果分析的技術。

    人類在發展的過程中,對事物的認識是逐步成形的。開始人們對自然界的瞭解比較少,對於自然現象主觀解釋佔多數,裡邊兒難免有宗教神學的的色彩。

    隨著人們對自然界瞭解和認識的不斷深入,發現有些解釋從一開始就存在著錯誤,其思想根源在於人們主觀的意願太多。

    所以就有了後來的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之爭,也難怪馬克思著作裡邊兒的“批判”比較多。

    唯物主義提倡的是以客觀存在為研究問題的先決條件,而不是以主觀的意願(唯心主義)去解釋世界,深刻認識並理解這一點,才是信服馬克思主義、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基礎。

  • 2 # 一鹽九錢置地五餉

    唯物主義是從“實在論”的角度看世界;唯心主義是從“主體、意識”的視界觀察世界。辯證法是以否定之否定的對立統一方法分析事物;形而上學是抓住“不變”的事物本質(本真)的方法。辯證法以它“本真”的屬性可以歸類為也是形而上學(哲學)。

  • 3 # 茶館85418

    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個西方几百年爭論不休的話題,在今天還在不停的反覆的討論。為什麼?在今天人類對宇宙的認識又進了一大步,許多過去沒有認知的領域今天人類已經垮入,我們還在抱著西方的過時哲學理論浪費同學們寶貴的時間。今天我淺談一下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這兩種主義,唯物主義比較好說,物質是苐一性的,世界是由物質組成的,唯心主義就不那麼好說,首先我們應該知道什麼是意識,意識是怎樣產生的,意識不是獨立成在的,意識是物質運動中產生,並生成新的物質。意識本身就是一種還未識知的物質,就象明物質和暗物質一樣。切割物質的特性去研究哲學。今天看來已經沒有意義了。

  • 4 # 形而上學的本體論者

    形而上學,原義是物理學元素的分析詳述。是亞里士多德繼承了古希臘思想又有所創新的書,書中詳細的論述了物理學的由來,怎樣發覺身邊的自然想象,怎樣深入的理解自然的奧秘,概括了以往人們對於自然元素的猜想。書中最有價值的地方是告訴人們怎麼樣從思想變為物質 。也就是從零到一。

    那麼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為什麼在形而上學問題上打架呢?

    這是一個歷史問題,歐洲並不是一開始就信仰《形而上學》而是信仰上帝。人的思想被《聖經》束縛,直到那場大瘟疫過後,很多人懷疑上帝,產生出新教,倡導思想自由,所謂的思想自由,就是學習原來在歐洲早已經失傳的古希臘文化。《形而上學》作為古希臘文化的經典,被作為創造改造萬物的思想源泉。歐洲國家基本照搬了古希臘和古羅馬所有政治制度。社會結構因此產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很多社會矛盾和生產矛盾,隨著發展日趨激烈。用《形而上學》作為社會主導思想,有一個弊端,就是社會是變化的,生產產品和勞動者結構在生產力面前不斷變化,而《形而上學》是研究物理中衡變不動的公理。研究的是靜止的事物。社會迫切需要需要新的理論來指導變化很快的國家前進的力量。唯物主義應運而生,(其實唯物主義古希臘早就有)。唯物主義強調的就是變化。這個在歐洲有這麼個發展過程。

    我們中國的社會沒有那麼早經歷過整個人類幾乎滅絕的苦難。卻被先經歷過苦難的崛起的歐洲拖進了苦難。也帶來了新生。由於當時世界的新思想是唯物主義,唯物主義對於改變社會現狀是積極正面的。所以,好像是唯心的不對,唯物的對。其實《形而上學》的作者亞里士多德,壓根也沒有想把這本書用來治理社會。

  • 5 # 立德壯壯行

    兩者是人們認識世界的觀念和方法。

    只有唯物辯證法才能正確認識世界與改造好世界,人們才能幸福生活!中國的偉人毛澤東所帶領的華人,正是掌握運用好了唯物辯證法,從而贏得了中國和華人民乃至世界的信任,建立了偉大強盛幸福的堅如盤石的新中國。

    而唯心主義形而上學,終將越來越少,越來越不得人心,因為

    1.唯心主義誇大了意識的作用,自以為我想得到月亮就能得到月亮,我想得到房子就能得到房子,不知道要房子就要學習要一點一點,一磚一瓦的幹出來的道理!

    2.更不可接受的是:只知道100元是自己的,不知道會變為1000元也可能變為1元的道理。從而墨守成規。這是壞事的開始,十分要不得!

  • 6 # 李正生

    回答《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與辯證法和形而上學是什麼關係》?我參與進來談談這個話題。這是個哲學理論方面的問題。先說說辯證法,形而上學與唯物主義,唯心主義是什麼關係?它們是依附關係。具體作如下論述。縱觀哲學發展史的鬥爭,除了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鬥爭外。還可以看到辯證法和形而上學的對立。但辯證法和形而上學不是獨立體系,總是依附於唯物主義或者唯心主義。辯證法與形而上學和唯物主義,唯心主義不是四軍對磊,而是兩個陣營。不是從屬於唯物主義,就是從屬於唯心主義。固此,我認為辯證法和形而上學與唯物主義和唯心主義是依附從屬關係。僅供評論參考。

  • 7 # 李志勇LZY

    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

    是哲學知識對立關係。

    天地之間屬存認不全;

    物人還形而上學忽悠。

  • 8 # 自然法則是真理

    基本可以這樣分吧。唯物唯心是本體論的分歧。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方法論的分歧。這裡沒有絕對的界限,界限永遠是模糊的。作為個人,也難說自己就是什麼唯物唯心辯證與機械思維,具體事物是複雜矛盾的。

  • 9 # 丁嘉一595

    主義實際上是一種哲學思想,無論是唯物主義還是唯心主義;無論是辯證法還是形而上學都是認識事物的方法。合起來就是用什麼哲學思想認識事物,也就是人們常說的"認識論"。什麼是科學的認識論呢?科學的認識論是怎麼來的呢?科學的認識論有三個重要的詞: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最早提出辯證思想的是黑格爾,他指出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的,但他堅持唯心史觀。馬克思高度讚揚了黑格爾的辯證思想,並把它與唯物主義結合起來,形成了辯證唯物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指出:事物的發展變化遵循一定的規律,世界上一切所謂的"發明創造"其實不過是發現了某一規律,它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要把衛星送上天,無論是信仰上帝的科學家,還是信仰馬克思主義的精英,用的都是同一個原理。只不過馬克思主義認為這是事物內在規律,而另一方則認為是上帝的賜予。總而言之,言而總之任何人都改變不了。用唯物辯證法研究人類社會的發展就形成了歷史唯物主義。毛主席緊緊抓住了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人民是推動歷史前進的真正動力。他的軍隊是人民軍隊,他指揮的戰爭叫人民戰爭,他的政治是宣傳教育鼓舞凝聚人民群眾的力量,......從而讓星星之火燎原,演釋了輝煌的歷史畫卷。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為人類提供了科學的認識論,每一個人都要學習,不要把他看成僅僅是政治教材。

  • 10 # 質躍

    唯物和唯心是說,物質和意識誰是第一性的問題。

    辯證法與形而上學是對立的,這個主要是黑格爾發展出辯證法以後才有的說法。黑格爾認為以往的孤立的靜止片面的看問題的方法是一種機械的教條的研究方法。形而上學,最早是哲學的一個分支,主要立足點是對存在的研究,以往主要是指亞里士多德發展出的一脈世界觀思考方法及思想體系。亞里士多德的學生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講學筆記整理出《形而上學》。我們傳統觀念上也有所謂“形而上者為之道,形而下者為之器。”的說法。這也是我們所說的“形而上學”四個字的出處。這裡道就是超經驗的,追求超世界的本源,這樣的世界觀思維方式多是靜止的、孤立的,限於唯心的。也就是誇大主觀意識的作用。辯證法的特點就在於運動發展聯絡的看問題,這樣黑格爾就把以亞里士多德、柏拉圖等發展出來的對事物持一種永遠不變觀的哲學體系進行了徹底的批判。

    當然,辯證法可以是唯物辯證法也可以是唯心辯證法,這個是要區別的,唯心辯證法發展出來的那一套仍是形而上學體系。這裡形而上學的範疇就已經擴大了,就是理論體系的那一套的意思。在實踐唯物哲學誕生後就把黑格爾的那一套也打入了形而上學的範疇。這裡形而上學就不僅僅是亞里士多德那個哲學體系範疇了。

    僅供參考。

  • 11 # 春臺96245986

    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是對世界基本構成不同側面的認識概括。唯物主義認為世界構成物質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唯心主義認為世界是由精神即中國古之心主導支配的,認為“心外無物”、“世界即我心”。都是人類對世界構成聯絡不同側面認識成果,兩者恰恰說明世界是由物質與精神共同構成的,兩者內在聯絡已成為“哲學根本問題”,以現代科學觀點,物質與精神或是“物質機構與其內理化活性”或“人身與心“之間辯證法的聯絡之道,老子認為是“難易相成”辯證法的規律《道德經2章》,也即毛澤東常說的“精神變物質,物質變精神”。其實世界是由天地人共同構成,隨概念進步,天即天然精神,地是地上物質,人則以其”實踐“參與世界構成,故世界是由“物質、精神與人實踐“構成,人與世界的關係也成為哲學“重大問題“。

    因果辯證法就是哲學,毛澤東與基辛格談哲學問題說“粒子也是可分的“就是“對立統一律“的因果辯證法,故通常認為哲學就是因果辯證法的學問。因果辯證法是什麼?西方哲學認為是萬物變化都有“對立統一,質量互變與否定之否定“規律,老子說有“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天下萬物有生於有,有生於無”《道德經40章》三個迴圈連結過程,並說“無名(之法)是天地之始“《道德經1章》的始動法式機理,即世界萬物發展變化固定不變的“法式機理“,簡為天下萬物都有“因果交錯交替與迴圈提高延續”的變化根本法式機理,故古來稱之為“形而上學“,並說“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何意?即建築在多個因果辯證法首尾相連之上的謂之道或規律,而以因果辯證法為綱領主導之下的謂之(樸散為)器,即綱舉目張,才能在其主導下形成各種相關器物。這即是因果辯證法與形而上學的相互聯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出門買菜病毒會沾在衣服上嗎?回家後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