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自由行走的你

    《儒林外史》中的幾個典型人物介紹:

    1、王冕

    王冕,是歷史上真實存在的人物,作者據此進行了改編。作為一個士人,作為一介“名流”,他在小說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在整個小說的人物塑造上,他展示了作者理想人物的基本特點“說楔子敷陳大義,借名流隱括全文″。在王冕身上體現了中國士人的一種精神。

    2、杜少卿

    杜少卿,原是個豪華公子,卻非常輕視金錢,經常把大捧的銀子拿出來資助別人,甚至被人把錢騙去,終於很快地把田產賣光,弄得一貧如洗,只靠“賣文為活”。但他卻“布衣蔬食,心裡淡然”,滿足於“山水朋友之樂”。

    他把許多封建官僚和地主都不看在眼裡,別人要他去會見現任知縣,拜知縣做老師,他說:“王家這一宗灰堆裡的進士,他拜我做老師我還不要,我會他怎的?”

    當臧蓼齋販賣他那一套赤裸裸的市儈哲學時,杜少卿對臧的結論是:“你這匪類,下流無恥極矣!”可見杜少卿身上已多少帶有離經叛道的氣味,同正統的儒家思想有了一定的距離。但另一方面他又同王冕一樣,也很重視孝道,“但凡說是見過他家老太爺,就是一條狗也是敬重的”。這簡直把孝道抬高到盲目信奉的地步了。

    3、周進

    周進,原本是個教書先生。他對科舉極為熱衷,可惜到了花甲之年,卻連個秀才都沒考中。有一回,他和姐夫來到省城開科取士的考場貢院,觸景生情,悲上心頭,竟一頭撞到木板上,暈死過去。醒來以後,他滿心悲愴無法排解,索性嚎啕大哭,滿地打滾,恰被幾個商人見到,出於憐憫,他們湊錢幫這個可憐的老頭兒捐了個監生。後來,藉著這監生的身份,他居然中了舉人,接著又中了進士,到廣東為官,總算開啟了一路開掛的人生。

    4、范進

    范進,和周進的命運有些相似,直到五十多歲時,也是居然連個秀才都考不中!家中窮困不堪,臘月裡還穿著單衣,凍得他直打哆嗦,幸而得遇貴人周進,已經及第為官的周進一見到他,便想起了自己當年的慘狀,在惺惺相惜之下,將他錄取為秀才,後來又將他錄取為舉人。為後人上演了一出癲狂、經典“范進中舉”鬧劇。

    5、嚴致和

    嚴致和,即嚴監生。中國文學中的一個吝嗇鬼形象,就象西方文學作品中的歐也妮·葛郎臺。(清雍正朝規定,秀才中凜生,凜生被選入國子學的稱貢生,次於凜生而被選入國子學的稱為監生。而且當時一些未能入府、州、縣學而欲考舉人者,可以出資捐一個監生資格參加鄉試,或直接出錢捐一個監生,此統稱之為捐建或者例監。)嚴監生就是書沒讀過太多,直接花錢捐來的一個監生。他最被人熟知的橋段莫過於臨死前那兩根放不下去的手指了,幾個侄兒以及奶媽怎麼也猜不中嚴監生到底說的是什麼,而趙氏一語道破,原來是燈中有兩莖燈草,因怕它費油才使得嚴監生難以閤眼,待趙氏挑去一根,嚴監生便嚥了氣。

    6、嚴致中

    嚴致中,是一個地道的貢生。經考選的方式進入設於京師的國子學。這類人社會地位相對較高,嚴貢生也是因為自己是個貢生而瞧不起自己的胞弟嚴監生。入監者的一般要求是“學行端莊,文理悠長”,但是在作者筆下的嚴貢生卻恰恰相反,是一個十足的衣冠禽獸。

    7、匡超人

    匡超人,原名匡迥,號超人,溫州府樂清縣人。小說在匡超人的行為描寫中大致可以分為兩種,一是表現質樸孝順的匡超人,二是表現泯滅人性的匡超人。他本是一個淳樸的農村少年,為人乖巧、做事勤快,其對父親的一片孝思,亦令人感動、小說最初對匡超人的行為描寫是表現他純樸孝順的一面。然而,在流落他鄉時,受社會影響的他逐步發生了變化:在杭州,匡超人遇到了馬二先生,並受馬二先生的影響,把科舉作為人生的唯一出路。考上秀才後,又受一群斗方名士的“培養”,以名士自居,並以此作為追名逐利的手段,在社會間巧妙周旋,一步步走向墮落。後來的他吹牛撒謊、鑽取功名、賣友求榮、忘恩負義,變成一個十足的衣冠禽獸。

    8、沈瓊枝

    沈瓊枝,是教書先生沈大年的女兒,遵父命嫁給鹽商宋為富為妻。但到了鹽商宋為富府上之後,才知道是一場騙局,宋為富原來是娶沈瓊枝為妾。瓊枝父狀告宋為富,宋重金賄賂知縣,把沈大年押回常州。沈瓊枝帶著金銀細軟獨自去往南京,開始了她新的獨立生活。

    9、《儒林外史》中作為“上上”人物出現的是虞育德和莊紹光。他們甚至是杜少卿最推崇、最敬重的人。

    虞育德在書中被稱為“真儒”,而且是當時唯一能用自己的言行去“德化”旁人的“聖賢之徒”。祭泰伯祠的“大典”就是由他“主 祭”的。這個人雖有“待人厚道”的“美德”,卻又不大講是非原則。根據書中所描寫的他的某些行為來判斷,他身上明顯地存在著封建社會世俗的“中庸之道”。

    莊紹光是杜少卿所“師事”的人,他確有不肯屈節於權貴,不愛同官場勢利中人交往的一面;但他對“君臣之禮”卻很看重,有人薦舉他入京去見皇帝,他還是去了。只是到了京城後,感到“我道不行”,才又回到南京,“著書立說,鼓吹休明”。儘管他辭官不做,可是皇帝賜給他一座在玄武湖的別墅,他還是老實不客氣地享受了。這種講求“文行出處”的方式,對封建統治階級又有什麼害處呢?

    10、遲衡山

    遲衡山的最高理想是經史上的“禮樂兵農”。他說:“而今讀書的朋友,只不過講個舉業;若會做兩句詩賦,就算雅極的了。放著經史上禮樂兵農的事,全然不問!我本朝太祖定了天下,大功不差似湯武,卻全然不曾製作禮樂。”

    如何去實踐“禮樂兵農”的事呢?答案是倡議修建泰伯祠,並“用古禮古樂致祭,藉此大家學習禮樂,成就些人才,也可以助一助政教”。可見他所希望的仍不過是實現封建統治者所吹噓的“德治”、“仁政”,他的理想不過是理想化了的封建正統思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年濃眉提出交易申請,各球隊報價鵜鶘的籌碼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