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學偵探社

    五年級的孩子,差不多走到青春期門口了。被老師在課堂上當眾批評,心理產生牴觸情緒,這是正常的應激反應。

    過度討厭批評他的老師,甚至不去上課,這是受刺激後無力掙扎逃避現實和奮力抗爭的表現。

    解鈴還須繫鈴人,要想讓孩子重新接受英語老師和英語課,首先要深入瞭解這倆人之間的矛盾到底有多深,一般情況下如果老師第一次批評他,他不至於這般表現。其次,瞭解清楚後,多和孩子分析事情的厲害關係,讓孩子懂得學習是為了自己,不是為了老師。再次,孩子的應激反應有些過,等進入青春期會更加嚴重,得適當給予疏導。

  • 2 # 記憶是樹

    這個年齡的孩子如果自尊心強是會有這種表現的。做為一個母親,也身為教育行業工作者,以下思路供你參考:

    1.家長第一時間去和老師溝通。

    瞭解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老師為什麼批評孩子,孩子做錯了什麼?老師是否言語過激?

    2.家長和孩子溝通。

    瞭解清楚事情經過之後,家長需要回家和孩子進行溝通。五年級的孩子應該很清楚自己為什麼被批評。如果明確是孩子犯了錯誤,那麼家長應該明確的告知孩子以後需要改正的地方。同時問清楚孩子為什麼無法接受老師的批評,是心理太脆弱,還是老師方法不當。家長必須要了解清楚這點,和孩子溝通的時候要對症下藥,曉以利害。

    3.家長後續要經常和老師保持溝通,讓老師瞭解孩子的特性,從而適當地調整教學方法。

    切記不可把孩子交給學校老師,家長當甩手掌櫃。家庭教育在塑造孩子個性方面比學校教育起著更為關鍵的作用。家校溝通更是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環節。家長一定要和老師保持密切的聯絡,瞭解孩子的動態。同時對於孩子出現的一些情緒問題,家長也可在平日生活裡注意觀察,並進行適當的引導。

  • 3 # 學習問題診療—陶勇

    首先,孩子並非不能批評,而是孩子不能被否定。

    批評和否定的區別在於:批評只是指出了過失造成的錯誤。而否定是對孩子的人格和自尊造成了傷害。

    顯然,對老師記仇的孩子,一定是因為老師的言行已經不是就事論事的批評,而是造成了對人的否定。

    當然,幾乎所有的老師並不會明白這裡面的區別,更不會為自己的錯誤言行而內省,所有的糟糕結果都是孩子買單。因為你幾乎看不到父母或者老師因為孩子的言行而自殺,而往往是孩子放棄了未來或者放棄了生命。

    由此可見,罪惡的根源不是兒童的原罪,而是成人世界的可恥。

  • 4 # 小說故事林

    孩子在課堂上被老師批評後,就不願意上這個老師的課。主要原因還是孩子的心結沒有開啟,這就需要父母去溝通和引導。下面這些建議供您參考。

    首先找出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

    孩子不去上這個老師的課只是一個結果,那他內心的真實想法是怎麼樣的,是他一直以來就不喜歡這門課程,還是一直以來不喜歡這個老師的課程,還是就因為老師批評了,讓他內心抗拒?父母需要跟孩子去有效的溝通,好好的溝通。只有找到了孩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才能幫孩子解決學習問題。

    其次,引導孩子去改變

    對於一個上五年級的孩子來講,他的人生沒有絕對的事,多大的挫折,如果因為就是老是被老師批評,就產生抗拒的心理,不許上這個老師的課。而父母不去引導和改變孩子,正確的面對這些事情。他今後人生遇到很多挫折,都會選擇同樣的處理方法,對他整個人生是沒有任何幫助的。

    第三帶孩子去跟老師溝通

    我們有句古話說解鈴還需繫鈴人,孩子對這個老師看就不去上這個老師的課。讓他去直接跟老師去面對面的溝通交流。透過老師的引導,孩子才能解開自己的心結,不會對老師以及老師上講的課進行抗拒,這也是學好的前提。

    綜上所述,三點就是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和建議。不知道你怎麼看?

  • 5 # 長安安安

    前幾天剛剛解決了這樣一件事情,孩子是幼兒園的孩子,老師批評了幾次,孩子很抗拒上幼兒園,家長很苦惱。但是家長很理智,沒有先去找老師理論,而是尋求建議,我建議他先搞清楚孩子被批評的原因,家長去了解後發現自己孩子特別調皮,和班上的三個小男孩屬於最調皮的,老師確實會批評。我建議家長首先要告訴孩子如果在集體生活中不遵守紀律,故意搗亂的話,老師會批評,很正常,不止老師會批評,爸爸媽媽也會批評。另外一方面建議他去找老師,把孩子最近抗拒上學的情況告訴老師,和老師共同尋求解決方式,特別喜歡調皮的孩子有時候就是為了表現自己,尋求關注。

    家長和老師溝通後,老師很重視,家長和老師溝通的很順暢,大家都認同孩子調皮是需要管教的,但是可以調整方式,在孩子再去上學的時候,只要有一點做的很好老師就會表揚,但是有錯的地方老師依舊會批評,但是孩子心裡並不抗拒了,他會認真思考自己被批評的原因,課堂紀律好了很多。

    遇到這種情況,家長首先要及時和老師溝通,有些家長老師怕自己和老師一說,老師會不會覺得自己事多,生氣。不要怕交流,老師也喜歡交流,才能促進她的工作。其次家長要明白自己的孩子是可以被批評的,我們寧願孩子在上學的時候被老師批評,也不要讓孩子走上去社會後被社會和法律教育。

    孩子就像一顆小樹,成長中要澆水施肥,但是要成才同樣需要修剪樹枝。遇到這類情況家長切忌腦子一熱找老師興師問罪,這是最不可取的方法。當然如果老師的語言和行為侮辱孩子的自尊和人格,家長也需要向學校反映。

  • 6 # 為你踮起腳尖

    最近也是在教幾個五年級的孩子寫作業,我也發現這樣的情況。他們幾個也是不喜歡他們的英語老師,所以他們基本上英語課就是搗亂,這樣的後果就是老師批評學生,學生更不喜歡老師,惡性迴圈。

    我對這幾個孩子的教育方法分享給你,不知是否有用,咱們共同探討。

    首先是先讓孩子明白這樣做對自己是百害而無一利。自己不去上課的結果,是自己成績越來越差,可能是不用去面對老師了,可是就要面對自己這樣任性的後果了。

    其次是讓孩子明白老師的批評,對於自己來說是一件好事。你給他舉例子:他寧願媽媽天天不理他,放任自流呢,還是想讓媽媽天天雖然管教他,但是還關心他呢?孩子很聰明,他知道被別人放棄是什麼感受。不想被老師批評,我們只有好好學習,讓老師覺得自己批評錯你了,這樣你才算做對了。

    最後就是跟老師溝通一下,委婉的提出自己的的要求。讓老師平時也能多關心關心孩子,讓孩子感受到雖然老師批評他,但是那是因為老師希望他能更好,是為了他好。

  • 7 # 高校學習必懂心理學

    ◆理解很重要◆正確對待老師的批評

    一個朋友跟我說他們家孩子特別調皮,經常被老師批評。前天班主任老師給他打電話,說當天上午上課,班裡的孩子們都很投入,只有他兒子剛上一半就坐不住了,一會兒翻書包,一會兒往旁邊看,提醒了好幾次都不聽。好,老師找到家長了,家長要怎去處理,怎麼去引導孩子正確地對待老師的批評?

    有的家長第一反應是這孩子太丟臉了,回來我一定狠狠批評他。如果家長每次都是這樣的反應,那就一定要先自我反思一下,你是如何看待老師的批評的。如果你接到電話第一反應是孩子丟臉,你要好好批評他,讓他以後改變這個行為,那你的管教一定起不到作用。因為如果孩子回來,你跟他說“那麼多同學聽課,你表現不好,挨批評,丟不丟臉?”那孩子會是什麼反應,確實有些孩子會因為怕丟臉而改變,但這個被老師批評過很多次,還改不了的孩子,他面對老師的批評而覺得丟臉、羞愧時他會怎麼辦?最輕鬆的辦法,就是我假裝自己不在乎丟臉,我假裝自己不在乎老師的批評,那就減輕了自己的壓力了嘛。這種方法實際上就使得老師的批評完全沒用,一點兒都促進不了他的成長。

    還有一種家長,他們的反應是老師打電話來批評孩子的時候,他自己心裡覺得被攻擊了,所以忍不住在心裡反擊。“孩子只是上課的時候往旁邊看看有那麼嚴重嗎?老師沒必要把上課看得那麼嚴重吧,”。這個觀念就是這事沒啥大不了的,幹嘛把別人聽課時孩子的狀態看得那麼重要?如果家長這麼想那就錯了,對一個老師和一個班級來說,他們都不在乎課堂質量,那你覺得會在乎嗎?如果孩子在集體場合下,都覺得我表現的好壞無所謂,那長大以後他對自己的學習表現,對自己的工作表現,他會在意嗎?他在社會工作中,怎麼能夠發揮自己最好的水平呢?

    那家長要怎麼去引導,才能夠讓孩子正確認識老師的批評,找到正確改變自己行為的方法?其實最重要的就是,被老師批評的時候,家長和孩子要去想,老師的這個批評中,在表達著什麼樣的期望?老師可能氣勢洶洶地打電話批評孩子的行為,說“你們家孩子今天上課不好好聽,還怎麼怎麼樣。。。”這時家長就要去琢磨,老師期望這個孩子怎麼做呢?家長要去聽明白,問明白。老師內心可能期望這個孩子上課認真聽講,期望他能夠在課堂上有好的表現,表現出他自己最好的水平,這些都很重要的期望啊。

    把老師的期望看明白了,家長就要和老師一起研究可以怎麼去教育和改變孩子。當老師打電話過來時,家長一定不要在心裡迅速牴觸,而是去多問幾句,今天的情況是怎麼樣的?分析孩子這麼做的原因是什麼?前面還有哪些類似的事情嗎?老師您覺我們在家可以怎麼管?把這些情況問明白了,等晚上孩子回來時你才知道怎麼去和孩子討論這件事。

    和孩子談時,首先也要讓孩子看明白老師批評他時,老師期望他怎麼做。跟孩子講“老師批評你的時候,你可能會覺得不好意思,會緊張,這時你彆著急去逃避或者對抗,你先把做錯的行為停下來,然後在心裡問自己老師期望我怎麼做呢?一定在心裡把老師的期望弄明白,然後按照老師的期望去做。孩子,你會發現,當你這麼問自己的時候,你就能找到做得最好的辦法”。好,這孩子內心一問就明白了,老師的期望是上課時,班裡所有的孩子都能認真的聽課,積極迴應老師的問題,展示出最好的一面。那孩子就明白了,我要把我最好的聽課狀態表現出來,透過跟老師之間的回答、互動,體現出我聽課的水平。這孩子就會將他的注意力聚焦在聽課上,多重要啊。

    同時家長還要引導孩子去看到他自己的期望。如果孩子回來說“老師當著那麼多人的面兒批評我,讓我心裡也覺得很生氣”,那你就接著這句話說“哦,你是覺得老師對你不夠尊重,你當時很希望老師能夠尊重你哈”,這孩子就明白了,我生氣不是因為我對老師不在乎,而是我把老師的尊重看得很重要。那你們就可以接著討論,在那種情況下透過繼續講話、走神的方法得不到老師的尊重和認可,引導分析怎麼做能夠贏得老師的尊重和認可呢?這樣孩子就會找到合適的辦法去贏得,在這個過程中也就塑造了自己好的行為習慣。

    所以當老師批評的時候,家長不要盲目地覺得老師的批評對不對,或者覺得被老師批評了真丟臉。這不是丟不丟臉的問題,而是老師批評他,一定是因為他沒有達到老師對他的期望。這時家長要引領孩子去看到老師對他到底有什麼期望,想明白了,就會發老師的這個期望一定和孩子內在對自己的期望一定是一致的,都是希望孩子更卓越。所以找到這份期望,想辦法達成這份期望的時候,孩子當然就不丟臉了,而且孩子會形成好的行為習慣。

    家長和孩子要把老師的每一次批評都當做一個訊號,透過這個批評要去看到孩子目前存在的問題是什麼,怎麼能改變和提升。要去學會理解老師批評的內涵,從批評中去吸收營養讓孩子做到最好的他自己,這也是提升孩子情商的重要途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是否記得當初為你唱的那首歌,有一首歌,歌詞中有一句是,是否記得當初我為你唱的那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