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曾狄影畫

    2000年,第37屆,吳鎮宇憑藉《槍火》拿到影帝。6年後,2006年,第43屆,郭富城憑藉《父子》拿到影帝。2009年,第46屆,張家輝憑藉《證人》拿到影帝。

    這三個金馬獎影帝,曾先森覺得最為實至名歸。原因都是因為作品好加上表演好。《槍火》是香港拍警匪片的大咖杜琪峰的作品,他拍出一種兄弟情深,而吳鎮宇的表演是個人特質情緒化癲狂的經典之作。五個演員演保鏢,並命令他們查出暗殺文哥的幕後人物。他憤怒、發狂是拿手好戲,整部電影成為他的獨角戲。

    他和眾多影帝飈戲,黃秋生、任達華氣場都被他壓制。整個人物氣質依舊強悍到無法描述,每一分鐘都有劍在弦上的緊迫感。演慣了黑幫老大的他,每一個眼神都不顯得多餘,最實至名歸。

    郭富城在《父子》裡演繹了一個落魄父親,爛賭,欠債,老婆跟人跑,窮困潦倒之餘,又遭到了高利貸追債,連番失意的他想拋下兒子,但還沒離開就被追債的人打斷腿。父子二人踏上了逃亡之路,傷殘的他沒有賺錢能力,只能逼迫兒子去借錢甚至偷東西。

    他不再是偶像,而是一個平凡人,一個低到塵埃的弱者,一個失敗的丈夫和父親。這個角色,悲情落魄,暴戾又窩囊,發揮得非常有水準。

    張家輝的《證人》更是讓曾先森無話可說。

    過氣拳王洪荊,雙目接近失明,他必須儘快賺一筆錢,照顧癱瘓的妻子。一個發揮空間極大的角色,讓張家輝成就了香港男演員憑藉一部電影拿影帝最多的記錄。

  • 2 # 香港電影

    歷年金馬獎我最服氣的作品就是1997年出品由高志森導演,杜國威編劇,謝君豪主演的電影《南海十三郎》,一部以簡單粗暴且浪漫有趣的敘事,沒有任何特技的噱頭與技巧,就像紀錄片一樣地為我們呈現出天才編劇江譽鏐的浮華精彩半生。

    而謝君豪飾演的南海十三郎更是一代經典無法超越。

    謝君豪的表演分為兩個部分,前期為風度翩翩的風流公子,謝君豪一襲長衫,風華絕代,神情驕傲自豪笑起來很得瑟,尤其是在香港大學的會上,邂逅自己愛了一生的莉莉的時候,整個人欣喜若狂,然後他一邊用流利的英文一邊跳華爾茲撩妹,而且他只看了兩眼就能在心動的女人面前跳得像模像樣,像個老手那樣,嫻熟漂亮,這場看似很滑稽的一幕,看了謝君豪的表演,你只會為他折服拍案叫絕。

    而後謝君豪的表演更是將南海十三郎狂放不羈到骨子裡的天性,以及隨時隨地都在肆意揮霍自己的才華的天才,以及他生性浪漫到極致,心中有戲目中無人的天才怪人無縫連結!

    而到了晚期的十三郎,謝君豪的表演更可以封神,中年以後的十三郎在小街與大道上浪蕩,雖說看起來潦倒,但謝君豪卻給人一種說不出的輕鬆與瀟灑。

    前提俊美風流,後期瀟灑自然,自帶一股仙氣,唯有謝君豪可以將驕傲半世,敢愛敢恨,遺世獨立質本潔來還潔去的十三郎具象化,多年後再看都會覺得杜國威謝君豪真勁!

  • 3 # 麥克瘋說電影

    當年張家輝憑藉《證人》裡的精彩表現,不僅拿到了香港電影金像獎影帝,也拿到了臺灣電影金馬獎影帝,筆者認為,這是實至名歸。

    《證人》採用了香港電影中罕見的“環環相扣”的敘事手法,在精小格局之下,保持了人物關聯的流暢性,戲劇性。譬如警察伏擊匪徒,旋即引出的命案又推動了令一場危機的爆發,整個過程中,警察化主動為被動,而匪徒亦化被動為主動,在暴風雨來臨前夕的劍拔弩張之勢,足以令每一個觀眾精神緊繃,這是標準警匪電影的必修元素,而電影之中透露的溫情,如匪徒照料全身癱瘓的妻子,警察與小孩相惜的情景,又使得觀眾可以暫時放鬆,《證人》作為一部標準的警匪電影,可謂稱得上工整規範。

    影片可謂繼承了港片的純正血統,足以令港迷們津津樂道,譬如林超賢傳承了港影前輩的作風,令槍戰戲兼具寫實與彪悍,精彩異常,謝霆鋒等人在北角街頭沿路追擊、穿越不知情的人群截擊張家輝的一場高潮戲時,據說則是完全實地實戰性操作,不知情的人誤以為發生了大事件,險些報警,而這便會令人回憶起了曾經的麥家班與“野獸導演”黃志強,這樣的拍攝手法,正是幾位前輩的遺風,從《證人》之上,我們便可依稀看到當年製作香港警匪電影的影子。而有句話說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證人》在正式公映前一個禮拜仍在中環補戲,這也是曾經港影的風格,立拍立上,效果仍佳。《證人》可以說毫不浪費每一個主角和配角,每個角色的安排皆恰到好處,開篇的群像畫描寫,中段警察介入的母子關係的衝突,再到最後雙雄對峙,可謂進行的有條不紊,交代上看來,雖呈段落狀分佈但並不顯得突兀,儘管刻畫群像主角並不是林超賢的拿好好戲,不過可以看得出林導費盡心機去結煞,郭政鴻、鍾淑曼、陳樹幟每一個人皆有自己人物性格的展現,便已是一大進步,張靜初飾演的母親在短時間內交代出生活背景亦可作為影片的一個推進性線索,另外還有廖啟智的性格交代等等又作為謝霆鋒對待下屬態度的一個折射,苗圃飾演張家輝全身動彈不得的妻子而卻又在最關鍵的時刻救了人質一命,這些分支的線索毫不起眼的隱藏在故事表面之下卻又暗暗的推動劇情的發展,充分顯出了《證人》幕後主腦的功力所在。

    電影除了令人叫絕、首尾呼應的連環起因,也有某些實驗性的元素,譬如謝霆鋒在檢查匪徒車廂時用的是類似遊戲中“第一人稱”視角的手提鏡拍攝,並帶出呼吸聲,做足“紀錄片”的形式感,讓觀眾隨之緊張,結尾將張家輝斃命一擊的時倒下則用慢鏡頭放送,則有著擂臺電影KO對手的風格,這些元素林林總總加起來,令《證人》寫實基調再上一步臺階,可以看得出,林超賢為求電影進步而做出的努力。

    《證人》中張家輝飾演的殺手不過是一個過氣的拳王,為了醫治妻子與找回自己失落的自尊才幹上殺人越貨這個不得已的買賣,這也是林超賢自己的一大特色,因為塑造人性的基調本身亦是當今電影的主流之一,而能將這種人性的刻畫更為深入一些,或許警匪片亦能上升到一個不僅只有視覺刺激感,而是有著反思的一種層面,儘管在《證人》已經有這一趨勢,但仍不夠具體,不過卻希望是好的伊始。香港警匪電影,從最初單純的“正邪交鋒”,到刻畫情義,再到為了大愛的“自我救贖”,不光見證了時代要求的變遷,也見證了更加深入的“創意突破”,《證人》的出現可謂引領了這一潮流,但並不希望它也淹沒或終止與潮流之中,求新求變才是香港警匪電影永遠的王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睡了一夜,早上起床還是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