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曉文說牆體彩繪
-
2 # 大寶尬聊
玫瑰鹽比普通鹽更有益健康嗎?
在有關玫瑰鹽的“營養”、“保健功效”的宣傳中,“豐富的礦物質”是一個主要的賣點。
這些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完全可以從日常飲食中獲得,靠吃粗鹽來補充既無必要也沒有多少效果。而且,玫瑰鹽沒有經過碘強化,用它替代精鹽也有造成碘缺乏的風險。
注意隱形的鹽的攝入:
大家都知道鹽多必失,但要想控鹽,不僅做菜要少放鹽,放了雞精、豆豉、蠔油、鹹味的醬之類就別再放鹽,還要少吃快餐(鈉超多)、零食(薯片、鍋巴、蜜餞之類鈉都很高),不吃泡麵和餅乾(餅乾其實含鈉很多),不喝甜飲料(其中往往含鈉,一大瓶下去總量也不少),少用麵包做主食(麵包似乎不鹹,其實也含不少鈉)。
-
3 # Ren化學檢測
玫瑰鹽號稱“有84種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備受吃貨們關注。鹽的主要作用,首先是補充鈉、氯、鉀等人體必需的元素,其次是提鮮,改善食物風味。其實,普通食鹽就足夠了。
玫瑰鹽呈現粉紅色,是因為它含有較多的鐵。但與精鹽相比,玫瑰鹽中所含的鐵、鈣(含量為0.25%),含量僅以微克計,對我們的作用微乎其微。日常飲食中,有不少食物都含有鐵和鈣。此外,商家宣傳玫瑰鹽含較多礦物質,所以鈉含量較低。但資料顯示,玫瑰鹽中的鈉含量為38.78%,這與食鹽的理論鈉含量(39.36%)相比,並沒有低到哪裡去,這對於降低鈉的攝入量沒多大意義。況且,我們每天鹽的攝入量本來就很少,每天最多吃6克鹽,吃玫瑰鹽還是普通食鹽,根本沒有區別。
玫瑰鹽屬中粗鹽。中粗鹽類沒有經過精製加工,其中雖含更多礦物質,但同時也包括一些有毒的重金屬,反而不安全。此外,粗鹽的口感不如精鹽,如海鹽直接曬乾吃是苦的,並不能增加菜餚的香氣。
-
4 # 阮光鋒
結論:玫瑰鹽沒宣稱的那麼“健康”。
玫瑰鹽號稱有84種微量元素,有益健康,比普通食鹽賣得也貴很多。但實際上並不一定更健康。
其實, 84種微量元素是一種邏輯陷阱。現代食品檢測技術發展到今天,只要你想,幾乎所有的食物都可能檢測出84種營養物質(微量元素)。但是,營養素種類多,並不一定更有營養。評價一個食物的營養,除了看種類多少,還要看每種營養素的含量有多少、是否均衡。所以,玫瑰鹽有84種元素不奇怪,但是,這是邏輯陷阱,它並不表示玫瑰鹽有營養。它最多的元素還是氯化鈉。
雖然玫瑰鹽中的某些微量元素的確會比普通鹽高一些。如,有說法稱玫瑰鹽中的矽元素相對較高,它可能對骨骼健康產生作用。但目前矽是否必需元素尚有爭議,中國也未制定矽攝入量的標準,能否發揮益處不能確定。玫瑰鹽中的鐵等元素的含量也會高一些,但是,一天只推薦吃2克鹽,大約只能獲得2毫克鐵,和女性一天所需的20毫克鐵相比,還有很大差距,玫瑰鹽不能作為膳食補鐵的主要來源。
而且,即使玫瑰鹽中的某些礦物質元素比其他鹽含量高,但是,我們的膳食指南一般推薦每天吃鹽的量不超過5克,這點鹽對於補充其他礦物質或者其他微量元素的作用非常小,希望獲得這些微量元素,靠均衡的膳食才是最好的途徑,而且多吃鹽還不利於健康。所以,可別以為玫瑰鹽很健康就多吃了。
-
5 # 健康行者
玫瑰鹽是岩鹽的一種,主要來自巴基斯坦的鹽礦,因含有較多鐵元素和其他礦物質而呈粉紅色,故被叫作玫瑰鹽。市面上的商品玫瑰鹽沒有經過精製,保留了礦物質和顏色,也保留了較大的顆粒形態,是一種粗鹽。
玫瑰鹽含鎂元素,鎂對控制血壓、平緩情緒和強健骨骼牙齒均有益處,其中的氯化鎂略帶苦味,能給鹽增加風味。玫瑰鹽雖含鐵元素,但一天吃6克,只能獲得約2毫克鐵,和女性一天所需20毫克鐵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不能作為膳食補鐵主要來源。同時,其中鐵的吸收利用率未經測定,暫時無法評價。
玫瑰鹽中還含少量鉀元素和鈣元素,但含量較少,對人體補鉀、補鈣起不到明顯作用,並無實際意義。
總之,玫瑰鹽是種新奇的調味品,風味和長相或許很特別,但在健康和營養方面,沒有出眾之處。而且,玫瑰鹽沒經過碘強化,用它替代精鹽有造成碘缺乏的風險。
回覆列表
流言
來自喜馬拉雅地區的玫瑰鹽含有84種微量元素和天然礦物質,高鐵、高鈣、低鈉,純天然無汙染,不新增抗結劑,它比普通食鹽更加有益健康。
真相
玫瑰鹽是一種未經精煉的粗鹽,與精製鹽相比,它可能有些獨特的風味,但並不會更健康或者更有營養,更沒有什麼“保健功效”。
論證
玫瑰鹽是什麼?
“喜馬拉雅玫瑰鹽”是一種岩鹽,它是一種未經精製、含有較多雜質、呈現粉紅色的粗鹽。
不靠譜的“84種礦物質”
不少賣家宣稱,與精製食鹽不同,玫瑰鹽含有“84種人體所需的礦物微量元素”,因此它們的營養也非常豐富。
粗鹽更低鈉嗎?
根據商家自己列出來的資料,玫瑰鹽中的鈉含量為38.78%,這與純食鹽的理論鈉含量(39.36%)相比,並沒有低到哪裡去,這對於降低鈉的攝入量也沒有多少意義。
有必要擔心抗結劑嗎?
精製食鹽為了避免結塊,確實需要加入一定量的抗結劑,亞鐵氰化鉀就是其中常用的一種。但很多人都有所疑問:“氰化物”難道不是有毒的象徵嗎?它怎麼會加到食鹽中?在烹調的過程中,亞鐵氰化鉀確實可發生熱分解,但發生反應所需的條件是“達到沸點”。亞鐵氰化鉀的沸騰溫度是400℃,而在烹調時,鍋裡的溫度一般也不過200多度。所以,用不著擔心它“受熱分解”釋放出有毒的氰化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