鵪鶉屬鳥綱,畸形目,蛭科,鶉屬,是公認的高產高效特禽。鵪鶉體形小,性成熟早,產蛋多,飼料報酬高,耐密集型飼養,不僅適於家庭經營,而且適於工廠化、產業化生產。家養鵪鶉按經濟用途又可分為蛋用鵪鶉和肉用鵪鶉兩種。今天我們就以隱性白羽鵪鶉為例,向您介紹蛋用鵪鶉的飼養技術。
在學習技術之前,我們先來注意以下的幾個數字,據調查;鵪鶉年產蛋率高達80%以上,世界紀錄為年產蛋480個,隱性白羽鵪鶉年產蛋也達320個,產蛋率可達90%。另外,鵪鶉蛋平均重9-15克,蛋重是本身體重的7.2%-8.6%,而雞蛋僅佔雞體重的2.9%-3.2%。專家研究表明,鵪鶉蛋的質量僅次於珍珠雞蛋,超過鴿蛋等禽蛋。在籠養條件下,一人可養蛋鵪鶉5000只,肉用子鵪鶉4000只,機械條件下,一人可管理2萬隻以上。另外,鶉糞還是高效、速效的有機肥料,其中氮、磷、鉀三種成分均高於雞糞和豬糞,還可作為飼料,飼餵鯉魚、金魚、豬、牛等,效果都很好。經過這樣一說,農民朋友們是不是覺得很划算?那我們首先從基本的技術學起吧。
鵪鶉一生不同時期的劃分
蛋鵪鶉從出生到淘汰,飼養週期一般在一年左右,根據鵪鶉的生長髮育和產蛋情況,可以把鵪鶉一生劃分為生長髮育期和產蛋期兩大時期。1-35日齡為生長髮育期,各器官在這一時期基本發育成熟,這個時期又可分為育雛期和育成期,其中1-20日齡為育雛期,這一時期雛鶉在育雛籠內渡過。20-35日齡為育成期,這一時期鵪鶉雖然飼養在成鵪鶉的籠中,但是還沒有開產,生長髮育是最為迅速的。到35日齡以後,365齡以前這段時期,鵪鶉就進入了產蛋期,這一時期鵪鶉雖然已經開產,但不同日齡的鵪鶉,生產效能又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又分為以下三個時期,產蛋前期:35-60日齡,產蛋率:0-80%,產蛋高峰期:60-240日齡,產蛋率:85%-95%,產蛋後期:240-360日齡,產蛋率降至80%,所以應根據鵪鶉的各個不同時期,採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下面,就來說一說不同時期鵪鶉的飼養管理。
鵪鶉不同時期的飼養管理
首先,我們從育雛期開始說起。
育雛設施及用具
規模化的鵪鶉廠都應該設一個專門的育雛室,在育雛室一頭建一個緩衝屋,育雛室的大小應根據成鶉室容鶉量的多少而定,一般育雛室長13米,寬3米,緩衝屋長2米,門寬1.2米,一次可以育雛5000只。
地面處理
育雛室的地面要用水泥澆築或用紅磚砌成,防止鼠類打洞,要求地面平整,同時要有一定的落差,即臨近緩衝屋的一頭稍高一點,另一頭稍低一點,並向鵪鶉舍外留有排水口,這樣沖洗時比較方便,糞水容易排出室外。
牆壁處理
鵪鶉舍內的牆需要用沙灰,也就是沙子和石灰的混合物,先抹一便,厚度為1釐米,然後再用白灰抹成白色,外牆要用水泥鉤縫,屋頂採用水泥空心板結構,除了做好防水槽外,還需要有10釐米厚的保溫隔熱層,用來保持室內溫度的穩定。
視窗處理
育雛舍的視窗有兩個用途,一是採光,二是通風換氣,因為育雛階段,雛鵪鶉需要的溫度比較高,一般牆壁兩側的視窗都用透光度較強的塑膠布封死,只單獨把天窗留做活動的通風口,來調節室內空氣和溫度,天窗和視窗都要用直徑1釐米的電焊網封閉,防止鼠類進入。
育雛籠。
現在大部分的鵪鶉廠都採用單層平網的育雛方式,單層平網育雛光照好,溫度均勻,雛鶉發育整齊,糞便汙染小,善於管理,雛鶉籠一般採用金屬結構,長200釐米,寬90釐米,高25-30釐米,分成均等的兩部分,每部分0.9平方米,兩部分共可育雛400只左右,育雛籠的底網一般採用孔徑為0.5釐米的鍍鋅電焊網,四周可用防蚊蠅用的紗窗包裹,育雛籠可靠牆用鐵絲吊起,一般離地面高度 1.2米左右,吊的太低溫度較難掌握,吊的太高則空氣新鮮度不夠,而且不便於管理。
育雛料塔
由於雛鵪鶉體形較小,1-5日齡的鵪鶉可以不使用料槽,只需要在育雛籠內鋪一塊棉布,把飼料撒在上面就可以了,5-20日齡的雛鶉,可以採用專用的育雛料塔飼餵,這種料塔使用方便,、乾淨衛生,還能節約飼料。
飲水器
飲水器一般採用碗式自動飲水器,也可以用罐頭瓶靠在小碟上,做為自動飲水器,為防止雛鵪鶉在飲水時造成溼毛或淹死,可以在飲水器內加一個皮圈。
採暖方式的選擇
農村的鵪鶉廠一般都用爐火供熱,來保持育雛室內的溫度,一般有兩種供熱方法,一種方法是直接在室內用煤爐供熱升溫,這種供熱方法的優點是室內升溫穩定,但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空氣新鮮度比較差,採用這種方式,火爐必須安裝煙筒,做好通風換氣工作,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另一種育雛方法是在育雛室內通上火道或火牆,在室外燒火升溫,廢煙從育雛室的另一端排出,室內沒有空氣汙染,但是浪費燃料,建築工序比較繁瑣,成本也比較高。
進雛前的準備
育雛室應在進雛前5天生火試溫,試驗能不能達到38-39攝氏度的育雛溫度,如果不能達到,就提前採取補救措施。育雛舍連同育雛籠可以在試溫後、進雛前48小時進行消毒,可以採用甲醛密閉燻蒸,每立方米育雛舍用甲醛40毫升,再摻兌少量水後,盛入金屬容器內,放置在爐火上加熱蒸發,再封閉育雛室24小時。針對舊鵪鶉舍的消毒,可以先用2%的火鹼水把地面和牆壁噴灑一遍,然後再用石灰乳劑粉刷,最後再用甲醛燻蒸。
鵪鶉體形比較小,育雛期前10天的時候,要求粉碎後的飼料全部都能透過孔徑為0.15釐米篩篦,頭幾天最好用清潔的溫開水,在進雛前把飲水器先放入育雛籠內,這樣可保持飲水溫度跟育雛室的溫度一致。在經常停電的地方,一定要準備好小型發電機,確保育雛工作正常運作。
鵪鶉屬鳥綱,畸形目,蛭科,鶉屬,是公認的高產高效特禽。鵪鶉體形小,性成熟早,產蛋多,飼料報酬高,耐密集型飼養,不僅適於家庭經營,而且適於工廠化、產業化生產。家養鵪鶉按經濟用途又可分為蛋用鵪鶉和肉用鵪鶉兩種。今天我們就以隱性白羽鵪鶉為例,向您介紹蛋用鵪鶉的飼養技術。
在學習技術之前,我們先來注意以下的幾個數字,據調查;鵪鶉年產蛋率高達80%以上,世界紀錄為年產蛋480個,隱性白羽鵪鶉年產蛋也達320個,產蛋率可達90%。另外,鵪鶉蛋平均重9-15克,蛋重是本身體重的7.2%-8.6%,而雞蛋僅佔雞體重的2.9%-3.2%。專家研究表明,鵪鶉蛋的質量僅次於珍珠雞蛋,超過鴿蛋等禽蛋。在籠養條件下,一人可養蛋鵪鶉5000只,肉用子鵪鶉4000只,機械條件下,一人可管理2萬隻以上。另外,鶉糞還是高效、速效的有機肥料,其中氮、磷、鉀三種成分均高於雞糞和豬糞,還可作為飼料,飼餵鯉魚、金魚、豬、牛等,效果都很好。經過這樣一說,農民朋友們是不是覺得很划算?那我們首先從基本的技術學起吧。
鵪鶉一生不同時期的劃分
蛋鵪鶉從出生到淘汰,飼養週期一般在一年左右,根據鵪鶉的生長髮育和產蛋情況,可以把鵪鶉一生劃分為生長髮育期和產蛋期兩大時期。1-35日齡為生長髮育期,各器官在這一時期基本發育成熟,這個時期又可分為育雛期和育成期,其中1-20日齡為育雛期,這一時期雛鶉在育雛籠內渡過。20-35日齡為育成期,這一時期鵪鶉雖然飼養在成鵪鶉的籠中,但是還沒有開產,生長髮育是最為迅速的。到35日齡以後,365齡以前這段時期,鵪鶉就進入了產蛋期,這一時期鵪鶉雖然已經開產,但不同日齡的鵪鶉,生產效能又有很大的差距,所以又分為以下三個時期,產蛋前期:35-60日齡,產蛋率:0-80%,產蛋高峰期:60-240日齡,產蛋率:85%-95%,產蛋後期:240-360日齡,產蛋率降至80%,所以應根據鵪鶉的各個不同時期,採取不同的管理措施。下面,就來說一說不同時期鵪鶉的飼養管理。
鵪鶉不同時期的飼養管理
首先,我們從育雛期開始說起。
育雛設施及用具
規模化的鵪鶉廠都應該設一個專門的育雛室,在育雛室一頭建一個緩衝屋,育雛室的大小應根據成鶉室容鶉量的多少而定,一般育雛室長13米,寬3米,緩衝屋長2米,門寬1.2米,一次可以育雛5000只。
地面處理
育雛室的地面要用水泥澆築或用紅磚砌成,防止鼠類打洞,要求地面平整,同時要有一定的落差,即臨近緩衝屋的一頭稍高一點,另一頭稍低一點,並向鵪鶉舍外留有排水口,這樣沖洗時比較方便,糞水容易排出室外。
牆壁處理
鵪鶉舍內的牆需要用沙灰,也就是沙子和石灰的混合物,先抹一便,厚度為1釐米,然後再用白灰抹成白色,外牆要用水泥鉤縫,屋頂採用水泥空心板結構,除了做好防水槽外,還需要有10釐米厚的保溫隔熱層,用來保持室內溫度的穩定。
視窗處理
育雛舍的視窗有兩個用途,一是採光,二是通風換氣,因為育雛階段,雛鵪鶉需要的溫度比較高,一般牆壁兩側的視窗都用透光度較強的塑膠布封死,只單獨把天窗留做活動的通風口,來調節室內空氣和溫度,天窗和視窗都要用直徑1釐米的電焊網封閉,防止鼠類進入。
育雛籠。
現在大部分的鵪鶉廠都採用單層平網的育雛方式,單層平網育雛光照好,溫度均勻,雛鶉發育整齊,糞便汙染小,善於管理,雛鶉籠一般採用金屬結構,長200釐米,寬90釐米,高25-30釐米,分成均等的兩部分,每部分0.9平方米,兩部分共可育雛400只左右,育雛籠的底網一般採用孔徑為0.5釐米的鍍鋅電焊網,四周可用防蚊蠅用的紗窗包裹,育雛籠可靠牆用鐵絲吊起,一般離地面高度 1.2米左右,吊的太低溫度較難掌握,吊的太高則空氣新鮮度不夠,而且不便於管理。
育雛料塔
由於雛鵪鶉體形較小,1-5日齡的鵪鶉可以不使用料槽,只需要在育雛籠內鋪一塊棉布,把飼料撒在上面就可以了,5-20日齡的雛鶉,可以採用專用的育雛料塔飼餵,這種料塔使用方便,、乾淨衛生,還能節約飼料。
飲水器
飲水器一般採用碗式自動飲水器,也可以用罐頭瓶靠在小碟上,做為自動飲水器,為防止雛鵪鶉在飲水時造成溼毛或淹死,可以在飲水器內加一個皮圈。
採暖方式的選擇
農村的鵪鶉廠一般都用爐火供熱,來保持育雛室內的溫度,一般有兩種供熱方法,一種方法是直接在室內用煤爐供熱升溫,這種供熱方法的優點是室內升溫穩定,但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較高,空氣新鮮度比較差,採用這種方式,火爐必須安裝煙筒,做好通風換氣工作,防止一氧化碳中毒,另一種育雛方法是在育雛室內通上火道或火牆,在室外燒火升溫,廢煙從育雛室的另一端排出,室內沒有空氣汙染,但是浪費燃料,建築工序比較繁瑣,成本也比較高。
進雛前的準備
育雛室應在進雛前5天生火試溫,試驗能不能達到38-39攝氏度的育雛溫度,如果不能達到,就提前採取補救措施。育雛舍連同育雛籠可以在試溫後、進雛前48小時進行消毒,可以採用甲醛密閉燻蒸,每立方米育雛舍用甲醛40毫升,再摻兌少量水後,盛入金屬容器內,放置在爐火上加熱蒸發,再封閉育雛室24小時。針對舊鵪鶉舍的消毒,可以先用2%的火鹼水把地面和牆壁噴灑一遍,然後再用石灰乳劑粉刷,最後再用甲醛燻蒸。
鵪鶉體形比較小,育雛期前10天的時候,要求粉碎後的飼料全部都能透過孔徑為0.15釐米篩篦,頭幾天最好用清潔的溫開水,在進雛前把飲水器先放入育雛籠內,這樣可保持飲水溫度跟育雛室的溫度一致。在經常停電的地方,一定要準備好小型發電機,確保育雛工作正常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