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你好。
朋友提到的是一個好問題。這個問題確實影響很多人,確實是很多人想要的,不過另外一方面是它也確實是比較難做到的,如果專門寫一些有關的東西,可以出一個系列叢書。在這裡就只是簡單聊聊自己的看法。
人雖然自詡為食物鏈的頂端,但仍舊受到很多因素束縛。拋開現實因素客觀規律不談,束縛和影響我們的確實有很多方面,比如自己的慾望,自己的心理,自己的情緒。有時候別人的看法,輿論的壓力也會對我們自己產生非常多的負面影響。
想要讓自己能有比較多的自制,也是情理之中的,因為確實有積極影響。但是在考慮自制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先明確目標是什麼。畢竟束縛我們的東西很多,有一部分我們能夠做到一些自制,有一部分我們只能尊重順從臣服。所以,當我們想要做些什麼的時候需要先明白哪些是可以做到的,哪些不是。平時在工作中會經常性的遇到類似於“我經歷了不好的事情,該怎麼忘記”“我很快要考試,能不能讓我快速的從失戀中走出來”的情況。而前者就是做不到的,因為人腦不是電腦,不存在刪除鍵。而失戀帶來的一個悲傷過程是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不可能今天失戀,下一秒就當作什麼也沒發生一樣。
提到這些是因為一個合理的目標本身就是在解決一些問題。而慾望,心理,情緒感情這幾樣裡面,我們能做到的只是控制其中一部分。並不是說這幾樣中的一部分,而是每樣只能控制一部分。比如,很多欲望的產生是不由我們自己控制自然產生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一些鍛鍊來讓自己不屈從慾望。情緒和感情大多數時候也是一樣的。情緒和感情的產生往往不受我們控制,但我們可以在行為和決定上有所建樹。
用一個現例項子來說:兩個人在一起很多年,因為一些原因和平分手。但是剛分開,失戀對兩個人當然有同樣傷害的。感情上想要複合,理智上知道分開是對的。這就帶來了矛盾。那麼,感情上想要複合是正常的,我們很難控制這部分,但是卻可以強化理智,讓自己能夠在行為上做一些幫助自己走出來的事情。
那麼,在這裡合理的目標可以是:明確且承認自己被這些因素影響,也尊重允許這些對自己的影響,不盲目強求自己做到絕對控制,不因缺乏必要的堅持而氣餒,也不因收效不明顯而沮喪,選擇堅持,並相信自己,看到並肯定自己的收穫。
這個目標挺長的,也有一些複雜。但是裡面確實有我們需要的東西。我們需要的第一件東西,就是耐心。內在成長是比較緩慢,且不容易的。對慾望,心理,情緒感情做到一部分的控制,也是不容易的。這可能需要多年的持續性的練習才能有效果,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經歷很多事情,可能就會對我們的信心和態度產生比較負面的打擊,耐心就是必要的了。
接著,我們需要明確自己在做什麼,自己可能會面對什麼。那麼,在做到自制或者說自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其實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然後按照這個計劃不斷的去堅持去堅持去堅持。在這裡大家可能會想到習慣,但是這裡並不是以養成習慣為主要目的的。假如我們制定一個5天目標,這個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為五天內我們遇見突發事件的可能性並不多,但是如果放在1年時間裡,我們就可能會遇到非常多的突發性事件,這些突發性事件會影響我們的堅持,會挑戰我們的努力成果,有些事件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慾望情緒,慾望情緒自然會影響我們。那麼這時候這些挑戰就成了我們鍛鍊自己的機會。5天內出現的事情比較少,我們可能缺乏鍛鍊的機會,但是1年就不同了。所以在這裡,單純的堅持而缺乏必要的鍛鍊,是不能起到自律的。當然,我們可以在計劃中有意的增加一些想要鍛鍊的專案。比如,想鍛鍊情緒,我們可以模擬吵架,在吵架中鍛鍊把持自己。
那麼,我們會面對什麼呢。如果我們選擇去堅持一些東西,那麼堅持過程中我們必然會遇到一些誘惑,突發事件,堅持帶來的疲憊和負面影響。當然,也會有收穫。清楚的認識到這些對我們來說要比畫餅來的更好,因為遇見一些意外情況,我們不會慌亂。遇見這些既是正常的,也是幫助我們提到的墊腳石。而遇見這些的時候,希望大家可以靈活一些,不要因為想要堅持而忽略了自己該走的事情。堅持要能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一些必要的事情當然是在堅持之前,做好這些必要的事情,再去做自己需要堅持的。而即便是運動,一般一週4次就可以了。所以,如果自己的堅持如果被一些因素影響而暫時中斷,不要多想,更不要氣餒。
一定的學習也是必要的。就像硬體和軟體需要相互匹配一樣。我們有了成熟的軀體,也需要有相應的內在來支撐。而我們想要更好的駕馭情緒慾望心理,行為上會起到一些作用,相關的學習能幫我們更好的做到。這時候就可能會考慮諸如心理學,哲學,博物學,人文,傳記等方面的內容,借別人的經驗和別人的經歷來豐富拓展自己的認知和境界。當然,借別人不是成為別人,而是借別人豐富自己形成屬於自己的。
定期的總結和反思是必要的。我們的努力是為了達到一些目標,是為了能有所收穫。有時候,我們可能離目標還有些距離,但收穫是肯定有的,看到這些收穫,不僅是培養我們看到積極方面的能力,也能讓我們更有前進下去的動力。
如果條件允許,尋得一個好的人生導師或者志趣相投的朋友也會起到促進作用。如果能遇到一個同樣願意成長提高的另一半,那就更好了。
至於制定計劃,這個主要在於每個人想要什麼,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列一下,然後寫出來可以透過什麼來實現,然後分出來詳細的目標。這裡的目標要是能夠量化的,比如讀幾本書。不要再製定計劃的時候追求自己內外在取得多少進步,一來這個可能難以衡量,二來進步可能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水桶原理)。剛開始量的積累很重要,不要盲目追求質,因為質的產生是量積澱到一定程度自然產生的。當我們有能力做到一些質的時候,我們可以減少一些量,增加一些自我要求。比如我們剛開始寫的是500字的隨筆,可以比較隨性不成章法,接著慢慢摸到一定門路了,就可以提高一些要求。積累——摸到門路——再積累——再提高。那麼,剛開始的目標制定,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考慮了,主要是指自己能做到什麼,目標不要定的太高,要適合自己。
以上只是個人一些拋磚引玉的看法,可能不具備明確的指導意義,但如果能引起一些思考,便已足夠。祝好。
朋友你好。
朋友提到的是一個好問題。這個問題確實影響很多人,確實是很多人想要的,不過另外一方面是它也確實是比較難做到的,如果專門寫一些有關的東西,可以出一個系列叢書。在這裡就只是簡單聊聊自己的看法。
人雖然自詡為食物鏈的頂端,但仍舊受到很多因素束縛。拋開現實因素客觀規律不談,束縛和影響我們的確實有很多方面,比如自己的慾望,自己的心理,自己的情緒。有時候別人的看法,輿論的壓力也會對我們自己產生非常多的負面影響。
想要讓自己能有比較多的自制,也是情理之中的,因為確實有積極影響。但是在考慮自制的時候,我們也應該先明確目標是什麼。畢竟束縛我們的東西很多,有一部分我們能夠做到一些自制,有一部分我們只能尊重順從臣服。所以,當我們想要做些什麼的時候需要先明白哪些是可以做到的,哪些不是。平時在工作中會經常性的遇到類似於“我經歷了不好的事情,該怎麼忘記”“我很快要考試,能不能讓我快速的從失戀中走出來”的情況。而前者就是做不到的,因為人腦不是電腦,不存在刪除鍵。而失戀帶來的一個悲傷過程是每個人都需要經歷的,不可能今天失戀,下一秒就當作什麼也沒發生一樣。
提到這些是因為一個合理的目標本身就是在解決一些問題。而慾望,心理,情緒感情這幾樣裡面,我們能做到的只是控制其中一部分。並不是說這幾樣中的一部分,而是每樣只能控制一部分。比如,很多欲望的產生是不由我們自己控制自然產生的,但是我們可以透過一些鍛鍊來讓自己不屈從慾望。情緒和感情大多數時候也是一樣的。情緒和感情的產生往往不受我們控制,但我們可以在行為和決定上有所建樹。
用一個現例項子來說:兩個人在一起很多年,因為一些原因和平分手。但是剛分開,失戀對兩個人當然有同樣傷害的。感情上想要複合,理智上知道分開是對的。這就帶來了矛盾。那麼,感情上想要複合是正常的,我們很難控制這部分,但是卻可以強化理智,讓自己能夠在行為上做一些幫助自己走出來的事情。
那麼,在這裡合理的目標可以是:明確且承認自己被這些因素影響,也尊重允許這些對自己的影響,不盲目強求自己做到絕對控制,不因缺乏必要的堅持而氣餒,也不因收效不明顯而沮喪,選擇堅持,並相信自己,看到並肯定自己的收穫。
這個目標挺長的,也有一些複雜。但是裡面確實有我們需要的東西。我們需要的第一件東西,就是耐心。內在成長是比較緩慢,且不容易的。對慾望,心理,情緒感情做到一部分的控制,也是不容易的。這可能需要多年的持續性的練習才能有效果,那麼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可能經歷很多事情,可能就會對我們的信心和態度產生比較負面的打擊,耐心就是必要的了。
接著,我們需要明確自己在做什麼,自己可能會面對什麼。那麼,在做到自制或者說自律的過程中,我們需要做些什麼呢。其實我們可以簡單的理解為給自己制定一個計劃,這個計劃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然後按照這個計劃不斷的去堅持去堅持去堅持。在這裡大家可能會想到習慣,但是這裡並不是以養成習慣為主要目的的。假如我們制定一個5天目標,這個是很容易做到的,因為五天內我們遇見突發事件的可能性並不多,但是如果放在1年時間裡,我們就可能會遇到非常多的突發性事件,這些突發性事件會影響我們的堅持,會挑戰我們的努力成果,有些事件會給我們帶來很多的慾望情緒,慾望情緒自然會影響我們。那麼這時候這些挑戰就成了我們鍛鍊自己的機會。5天內出現的事情比較少,我們可能缺乏鍛鍊的機會,但是1年就不同了。所以在這裡,單純的堅持而缺乏必要的鍛鍊,是不能起到自律的。當然,我們可以在計劃中有意的增加一些想要鍛鍊的專案。比如,想鍛鍊情緒,我們可以模擬吵架,在吵架中鍛鍊把持自己。
那麼,我們會面對什麼呢。如果我們選擇去堅持一些東西,那麼堅持過程中我們必然會遇到一些誘惑,突發事件,堅持帶來的疲憊和負面影響。當然,也會有收穫。清楚的認識到這些對我們來說要比畫餅來的更好,因為遇見一些意外情況,我們不會慌亂。遇見這些既是正常的,也是幫助我們提到的墊腳石。而遇見這些的時候,希望大家可以靈活一些,不要因為想要堅持而忽略了自己該走的事情。堅持要能融入自己的生活中,一些必要的事情當然是在堅持之前,做好這些必要的事情,再去做自己需要堅持的。而即便是運動,一般一週4次就可以了。所以,如果自己的堅持如果被一些因素影響而暫時中斷,不要多想,更不要氣餒。
一定的學習也是必要的。就像硬體和軟體需要相互匹配一樣。我們有了成熟的軀體,也需要有相應的內在來支撐。而我們想要更好的駕馭情緒慾望心理,行為上會起到一些作用,相關的學習能幫我們更好的做到。這時候就可能會考慮諸如心理學,哲學,博物學,人文,傳記等方面的內容,借別人的經驗和別人的經歷來豐富拓展自己的認知和境界。當然,借別人不是成為別人,而是借別人豐富自己形成屬於自己的。
定期的總結和反思是必要的。我們的努力是為了達到一些目標,是為了能有所收穫。有時候,我們可能離目標還有些距離,但收穫是肯定有的,看到這些收穫,不僅是培養我們看到積極方面的能力,也能讓我們更有前進下去的動力。
如果條件允許,尋得一個好的人生導師或者志趣相投的朋友也會起到促進作用。如果能遇到一個同樣願意成長提高的另一半,那就更好了。
至於制定計劃,這個主要在於每個人想要什麼,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列一下,然後寫出來可以透過什麼來實現,然後分出來詳細的目標。這裡的目標要是能夠量化的,比如讀幾本書。不要再製定計劃的時候追求自己內外在取得多少進步,一來這個可能難以衡量,二來進步可能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水桶原理)。剛開始量的積累很重要,不要盲目追求質,因為質的產生是量積澱到一定程度自然產生的。當我們有能力做到一些質的時候,我們可以減少一些量,增加一些自我要求。比如我們剛開始寫的是500字的隨筆,可以比較隨性不成章法,接著慢慢摸到一定門路了,就可以提高一些要求。積累——摸到門路——再積累——再提高。那麼,剛開始的目標制定,就需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考慮了,主要是指自己能做到什麼,目標不要定的太高,要適合自己。
以上只是個人一些拋磚引玉的看法,可能不具備明確的指導意義,但如果能引起一些思考,便已足夠。祝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