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冰清韻a
-
2 # 道dao
哪有那麼多“為啥”,無非就是習慣成自然。
相信有很多人跟我一樣,這一年多都宅在家裡。最初還總是計劃著疫情過後的出行,有很多想去的地方一直未能成行,單位的工作也完全停滯,要在往年,元旦到春節之間的公益活動是最多的。
在家呆一年多已經完全適應,甚至成了習慣,習慣了網上購物,習慣了網上聯絡客戶,沒有了每天的通勤,時間更寬裕了。很多以前攢下的書可以慢慢看,也可以回看一下往年的電視劇和綜藝,這幾天就在看一個臺灣的綜藝節目,特別好看,一天看兩集,這一天都很開心。宅家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還可以練習廚藝,有足夠的時間認真地做飯。如果有興趣不妨學習一下書畫,很有趣的。
學會隨遇而安,學會適應世間的多變,做到處變不驚,才能活得從容淡定。
不想出去,不想和朋友交流,這都不是問題,重要的是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有起碼的生活保障,這樣就可以了。
我覺得這是人生常態,也很正常。一個人在家呆久了,也就產生了惰性。不想出去也不想和朋友交流,也就禁錮了思想,束縛了想象。
每個人生活理念不同,也就是各人各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講,我不太贊成一個人長久呆在家裡,與世隔絕,活在一個人的世界裡,那是抑鬱的根源。失去了自我價值,社會義務,還有友情、愛情,人情世故,那不是超人,而是懶人。
一個人在家呆久了,自然對外界無了興趣,對生活失去了色彩,活在孤獨的世界裡,連思想都懶的去思想,根本不想出去看世界,不想與朋友去交流。其實,這樣挺可怕,因為,你失去了責任感。
每個人都有七情六慾,如果一個人無慾無求,那人生也沒有一分色彩。所以,家是愛的港灣,你可以停歇,讓腳步放慢,但是,不能停滯不前。為了家人,還得大步朝前邁。
對於年輕人、未退休的朋友,都在為贍養父母、養兒育女、養老而在外打拼,去奮鬥,去努力打造更美好的生活,一刻也不會放棄 。那是責任與愛並存。
退休了,有存款,有社保,可以在家待著,要多久就呆多久,但是時間長了,生活樂趣少了,朋友也遠了,步也不邁了。那生活是單調色,沒了多姿多彩,那生活也無樂趣。
我一同學兒子就是天天呆在家裡,眼裡沒活。不出去不交朋友,30多單著,讓獨身老媽天天為他上火。
老年人生活更應該豐富多彩,年輕人更應該在社會中努力奮鬥。天上不會掉餡餅。世界那麼大?應該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