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人物的生活日常

    一顆小小的糖果啊,小時候不敢一個人睡非要去跟父母睡,但是每次去都沒成功爸爸會往客廳方向扔顆糖然後說還不快去撿我都把你媽制服了。長大了才知道原來都是套路

  • 2 # 少衛真

    就個人而言,第一次知道地球是圓的時候,就想起了自己手裡玩的玻璃球,不可思議帶來的好奇,好像從那時起,就有了仰望星空的胡思亂想。從地到天,從吳剛到嫦娥。認知只是好奇的滿足和好奇的不能滿足。沒有什麼突然的改變和轉變。這樣的問題只能讓人有一種希望沉澱下來的需要,大概每個人的一生都是一部小說,就看你會不會梳理,認知,好大的一個題目,小老百姓談談自己的認知過程,活的好像一下子聖神起來,有時間就努力的找點違反“龍生龍,鳳生鳳……”的邏輯吧,不過想想都覺的茫然。

  • 3 # 雨滴思澤

    對一個人的認知產生轉變的事情,必將是具有顛覆性的出乎意料;比如透過一件事,對於人的認識,對於社會的態度,恐怕都有潛移默化推波助瀾的作用。如果一件事能讓一個人,重新開始審視一些東西的存在,那麼這種轉變的意義本身,就已經遠遠大於遭遇的所謂事情。

  • 4 # 流川楓科技範

    創傷後應激障礙,常見於殘酷的戰爭、災難事故、暴力傷害等重大事件受害的倖存者;表現的症狀為反覆出現創傷體驗,持續地警覺性增高或迴避,也可表現為普遍性的反應麻木。美國精神病學診斷標準(DSM-Ⅳ-TR)中,創傷後應激障礙的診斷標準如下:

    ⒈患者曾暴露於某一創傷性事件,存在以下二種:⑴患者親自體驗、目睹、或遭遇某一或數件涉及到真正的或幾乎招致的死亡或嚴重的損傷,或者涉及到自己或他人軀體完整性遭到威脅的事件;⑵患者有強烈的害怕、失助、或恐懼反應。注:如是兒童,則代之表現為紊亂或激越的行為。

    ⒉以下列1種(或多種)的方式持續地重新體驗到這種創傷事件:⑴反覆闖入性地痛苦地回憶起這些事件,包括印象、思想、或知覺。注:如是幼兒,反覆地進行表達創傷主題或一些有關的遊戲。 ⑵反覆而痛苦地夢及此事件。注:如是兒童,可能是令人可怕的夢而講不清內容。 ⑶似乎創傷事件正在重現的動作或感受(包括這種體驗、錯覺、幻覺、及分離性閃回發作於再現之時的感覺,包括髮生了意識清醒時或酒醉時)。注:如是幼兒,可出現特殊創傷的再現。 ⑷暴露於作為此創傷事件的象徵或很相象的內心或外界跡象之時,出現強烈的心理痛苦煩惱。 ⑸暴露於作為此創傷事件的象徵或很相象的內心或外界跡象之時,出現生理反應。

    ⒊對此創傷伴有的刺激作持久的迴避,對一般事物的反應顯得麻木(在創傷前不存在這種情況),如下列之3項以上:⑴努力避免有關此創傷的思想、感受、或談話。 ⑵努力避免會促使回憶起此創傷的活動、地點、或人物。 ⑶不能回憶此創傷的重要方面。 ⑷明顯地很少參加有意義活動或沒有興趣參加. ⑸有脫離他人或覺得他人很陌生的感受。 ⑹情感範圍有所限制(例如,不能表示愛戀)。 ⑺對未來沒有遠大設想(例如,不期望有一個好的職業、婚姻、兒女、或正常生活享受)。

    ⒋警覺性增高的症狀(在創傷前不存在),表現為下列2項或以上:⑴難以人睡,或睡得不深; ⑵激惹或易發怒; ⑶難以集中注意; ⑷警覺過高; ⑸過分的驚嚇反應。

    ⒌病期(B、C及D的症狀)超過1月。 ⒍此障礙產生了臨床上明顯的痛苦煩惱,或在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方面的功能缺損。

    ⒎分類:急性PTSD:病期在3月之內。 慢性PTSD:病期在3月以上。 延遲性PTSD:如症狀在創傷事件後至少6月才發生。

    從PTSD的定義可以得出PTSD的特點:

    ① 長時間不能從創傷中恢復。

    ②部分混亂的感官印象和凌亂片段的回憶,表現為反覆“閃回”。

    這些現象是因為中樞神經系統對應激資訊的記憶過程出現了障礙,使條件化的恐懼反應難於抑制或過分抑制所致。目前關於其產生機制包括以下方面:腦內的記憶系統紊亂、記憶的印痕與中樞神經系統的突觸可塑性和神經內分泌功能紊亂。詳見 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的相關神經生物學機制。

    根據美國精神病協會(American PsychiatryAssociation,APA)的統計,美國PTSD的人群總體患病率為1~14%,平均為8%,個體終生患病危險性達3~58%,女性約是男性的2倍。大多數人會遇到一次導致創傷後應激障礙的重大事件。大約有一半的成年人被確診後,會在幾周到三個月內恢復。少數是終身受症狀影響,轉變為持久的人格改變,部分患有人格障礙或多重人格。

    一般說來,不同的人群或個體,不同應激事件所致PTSD的患病危險性亦不相同。有研究表明,交通事故後,無論受傷與否,約25%的兒童會患PTSD,且缺乏父母關愛的青少年受傷更易罹患本病。幼年遭受軀體或性虐待,10~55%的患者成年後患PTSD,50~75%兒童PTSD患者症狀會一直延續到成年。青少年罪犯中,PTSD的患病率是普通青少年的4倍,其中,女性是男性的2倍。Brimes對8名空難倖存者研究發現,創傷後一週有4名患急性應激障礙,一個月後3名患PTSD,且2名共病抑鬱障礙。另一項對海灣戰爭的3000住院士兵研究發現,有13%計程車兵患有PTSD。Goenjian等調查了1988年美國斯巴達克地區地震後的582名受災者,74%患PTSD,22%患抑鬱障礙。Conlon等研究40名交通事故後有輕微外傷的住院患者,一週後約75%患者主訴有強烈的精神痛苦,3個月後19%診斷為PTSD,時點患病率為9%,交通事故後患者的早期精神痛苦嚴重程度、老齡、外傷嚴重程度等是PTSD患病的主要影響因素。

    在地震、校園兇殺和自殺事件、大規模的車禍等重大傷亡事件發生後,經常看到有機構出面對人們進行心理危機干預,是為了減輕心理重創對人們造成的心理傷害,預防疾病的發生。

    其他引起性情改變的病症:躁鬱症、驚恐發作、(女性和男性)更年期、甲亢/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經前期綜合徵(PMS)、譫語(delirium)、失憶症、顱腦損傷、阿爾茨海默氏病(AD)、中風、成人腦腫瘤、克雅氏病(CJD)、瘋牛病、原發性腦淋巴瘤和垂體腫瘤。

  • 5 # 往事如歌99518

    謝悟空邀請。能讓我認知發生轉變的事情太多了,我也不想一一作任何解釋了。童年和青年時代的認知轉變感覺是美好的,夢想都變成了現實。但印象最深的還是現在,反腐敗、食品安全、環境保護、中國股市等等,哪一件揭開後不令人震撼。特別是食品安全,被曝光的不良商家為了賺錢不顧人民的生命安全,那一件件案例使我們對任何食品發生了認知轉變。想想,能活到今天,真是個奇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8萬落地的SUV或者轎車,有什麼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