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幸福善享會
-
2 # 數字化電商思維
要搞清楚社群經濟和社群電商的本質區別是什麼?首先我們要清晰經濟和電商之間的區別。
1、經濟是物質的生產、轉換和財富分配的過程;電商是物質轉換的方式;經濟是系統,電商是行為,這是兩者之間的區別!
2、知道了兩者之間的區別,我們再談談社群經濟和社群電商本質上的區別。
社群經濟就是利用社群的力量團結起來,去改變傳統的產品生產方式、流通渠道和銷售模式,最終改變財富的分配方式,這是一場消費者主導的對傳統商業模式的顛覆,消費者透過網際網路技術把自己的利益和價值最大化,透過社群積累需求,然後批次採購甚至定製生產,社群經濟需要有很強的組織能力和號召能力,需要有共同的價值觀團結起來,需要有明確的利益分配機制,需要有資料化的客戶關係管理系統。社群經濟建立的是生產關係,是產品、財富的生產和分配過程。
社群電商就簡單的多,就是一個買賣關係。社群電商有兩種形式,①、建立社群然後招代理做產品批發,只不過是把線下重資產運營搬到社群。②、社群電商就是一幫人團結起來去佔另一幫人的便宜,例如透過團購等模式買便宜產品。
3、社群經濟其實就是分享經濟,只不過是叫法而已,其實本質是一樣的;社群電商的未來是社群共享消費,是分享經濟的商業模式實現過程,透過整合社群的分散、浪費的基本飲食消費,透過消費資源共享平臺實現價值最大化(免費獲得自己想要的產品),並透過網際網路價值內容分享平臺分享價值持續消費,積累需求和資料,最後創新自己的產品和品牌,透過共享工廠定製生產。這就是分享經濟了。
-
3 # 朱老四聊社群
社交電商VS社群營銷 3點本質區別 但運營玩法根本不一樣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社交電商和社群營銷,都屬於社群經濟,都是利用“先社交 再成交”的熟人或半熟人的機制,依靠的是裂變效應,來開展的營銷活動。
也就是說,先建立社交關係,然後再牟圖成交產生利益,對兩者來說,都是適用的。
但本質上,社交電商與社群營銷,存在本質的區別,所以很多時候我們在聊這兩個話題的時候,聊聊可以,但是真正去做的時候,你還是得明確的分辨清楚。
第一個區別:運營主體不一樣。
社交電商,更多是電商平臺做的事情,屬於公域流量池。比如拼多多、雲集、有品有魚、環球捕手乃至未來集市等,這些平臺做的是社交電商。依賴的是平臺,擁有豐富的SKU,依靠完善的平臺功能進行的營銷活動。
社群營銷,更多是企業做的事情,屬於私域流量池。更多指的是基於自己的產品體系和架構,把流量匯入自己的池子中,進行的營銷活動。
所以,你要明白先明白這個邏輯,對企業來說,你是做社群營銷的,你要做的就是從公域流量池中,獲取客戶到私域流量池中。
第二個區別:核心驅動不一樣。
社交電商依靠的是“產品低價策略”,無論是拼團形式的還是會員制社交電商,最核心的驅動利器是低價產品,裂變是形式,但最核心的還是低價產品,才讓裂變有驅動力。
社群營銷,最核心的是內容和服務,靠的是內容成交,服務成交。這些都是社交電商所忽略的層面,因為社交電商平臺基本上不直接服務於粉絲,更不會定向的提供內容和服務。
第三個區別:營銷效果不一樣。
社交電商是公域流量,最大的弊端還是一次性購買流量然後進行轉化,顧客的黏性比較弱,因為對於低價為核心驅動來說,哪裡便宜買哪裡,這是一定的。獲客成本在不斷的攀升,拼多多現在的獲客成本已經飆升到一百元以上了。對企業來說,這些流量成本肯定是需要承擔的,肯定會越來越玩不起。
社群營銷,最核心的價值在於裂變,對企業來說價值最好的是解決高獲客成本,低轉化率和低復購率的問題。因為社群營銷的核心利器是內容和服務,是私域流量池,是這些顧客全在自己手裡,能夠隨時隨地的提供服務。松下幸之助的那句話說的很好:我們公司就是做培訓的,順便賣點產品。
社交電商VS社群營銷,基本上這三個點的區別,所以對於很多企業來說,你得先明白這個區別,你就能明白,你到底按照那種套路來做是比較合適的。
很多社交電商的玩法,對於很多企業企業來說,都是一個誤區,大家覺得好,裂變的效果不錯,可能就會模仿,其實當你做起來的時候,你就會覺得,效果可能也沒有那麼好,因為本質上來說,兩者的套路就不一樣,沒有什麼可比性。
千萬別搞錯了路,浪費試錯成本。
回覆列表
社群經濟和社群電商的區別
要弄明白社群電商之前,我們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社群經濟,兩者之間是一個歸屬的的關係,社群電商是社群經濟線上的一個落地表現。
用一句最簡單的話來說,社群經濟是以內容為中心,以服務為基礎,以口碑為傳播媒介的一種信任經濟,古代的商業模式就是最早的社群經濟。雖然社群經濟在網際網路上的討論比較熱烈,但它絕非網際網路的專屬模式。社群經濟是一種商業意識形態,它簡單歸納起來可以用四個字概括,即以信立商。
無論是古今中外,以信立商一直是支撐企業長久的根本,社群經濟宣揚的也是誠信經商這個最古老的商業古訓。社群經濟貫穿整個商業世界,它即可以在線上,也可以線上下,一切可持續存在的企業,都應遵循社群經濟的關鍵核心。社群經濟從誕生之初就帶有粉絲特性,即消費者對於品牌的堅守。
網際網路時代的社群經濟更多了幾分“大伽”的味道,所有成功的社群發起人多多少少有了一些明星的屬性,都擁有一群堅實的擁躉。然而我們不能因此而簡單的將社群經濟歸納為粉絲經濟,社群經濟相比較於粉絲經濟,更多了一分理性的價值認同。絕大多數的社群成員更多的還是會去考量社群所釋出的產品,產品的價值最終決定了成員的去留。
社群電商和傳統、移動電商的區別
社群電商是社群經濟在線上的一個衍生,它是意識形態的一個落地表現,它沒有傳統電商所謂的B2B、B2C或者C2C等的劃分,它是可以三者相容存在的。隨著社群電商概念的逐漸火爆,尤其是羅輯思維等自媒體社群電商的走紅,社群電商的概念有逐漸走歪的趨勢。
一些營銷公司企圖將社群電商描述為傳統電商或移動電商的顛覆模式,正如當年微博、微信或微商概念出現的時候一樣,企圖透過一種新的商業概念的走紅而從中牟取暴力。正如本文開頭所描述的那樣,社群電商絕對不會是一個顛覆性商業模式,而是商業本質的一次歸回,是傳統電商和移動電商的一個延伸。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社群電商是一套客戶管理體系,透過客戶的社群化可以充分啟用企業的沉澱客戶,它拋棄了傳統的客戶管理方式,將每一個單獨的客戶透過社交網路工具進行了社群化改造,利用社會化媒體工具充分調動了社群成員的活躍度和傳播力。
社群電商的模型不僅適用於傳統電商,也適用於移動電商,甚至它也適用僅僅透過社交工具進行銷售的微商。事實上最早的微商其實就是脫胎於社群電商的,只是在後來的發展中整個商業生態逐漸走向了歧途,這部分將來會有專門的部分進行探討。
關鍵在於“使用者”意識的升級
剛才前面說到社群電商可以說是傳統電商客戶系統的升級,是一次沉澱使用者社群化的啟用過程,將過去割裂的使用者網路化,讓客戶與客戶之間產生交集互動,在客戶的高度互動當中增加消費者的粘性。透過挖掘客戶與客戶之間的共振點,並融合自己的企業文化或產品文化去傳播自己的口碑。
傳統電商在進行客戶系統的升級過程當中,最重要的一個核心就是“使用者”意識的改造,需要用“使用者”的意識來替代過去客戶的概念。所謂使用者即是產品的重度消費者,是長期為企業和產品提供利潤增長的那一部分使用者。使用者和客戶之間的區別,與平臺的註冊會員與消費使用者的道理是一樣的,很多平臺宣稱自己有幾億註冊會員,然而事實上真正的消費使用者佔比非常之底。
社群電商使用者社群化的改造當中,企業需要充分了解自己的價值核心點在哪,要了解使用者選擇自己的理由,需要充分刻畫自己的使用者畫像,並從中分析使用者的興趣點,在使用者的興趣點和企業的價值之間尋找連線,以此將使用者接入到自己的社群體系當中。
對產品進行梳理最佳化
企業使用者的社群化改造是把雙刃劍,做的好可以呈幾何級的傳播自己的影響力,做的不好會加速自己的死亡。對於一些本身產品質量就不過關的企業,社群化會帶來非常可怕的後果,尤其是使用者對產品的個體投訴很有可能會變成群體投訴,一不留神就會變成一次企業的公關危機。
在過去的商業形態當中,客戶與客戶之間是分離的,對於產品的投訴僅僅只是個人行為,然而使用者社群化之後,使用者與使用者之間就可能因為產品的質量問題聯合起來對企業逼宮。所以企業在進行社群化改造之前,需要作好兩點準備,一個是危機公關的處理能力,一個是產品服務和質量的升級。
這個世界上沒有絕對優秀的產品,只有相對好的服務和質量,即便是口碑爆棚的蘋果手機也是客訴不斷,所以企業在社群化之前一定要在危機公關方面有心理準備,這樣才不至於當事情來臨時手忙腳亂。而要解決這個問題,最好的應對方法是主動升級自己的產品和服務。
我們說社群電商是社群經濟線上的落地表現形式,而社群經濟的核心是以信立商,企業在社群化之前一定要拋棄和整改過去的一些漏習,將誠信擺放到最關鍵的位置之上,而不是繼續用營銷為王的方式矇混使用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