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聊聊歷史上的那些事
-
2 # 半山的雜貨鋪
唐高宗李治一共八個兒子,其中:
長子燕王李忠,宮人劉氏所生;次子原悼王李孝,宮人鄭氏所生;三子澤王李上金,宮人楊氏所生;四子許王李素節,蕭淑妃所生;五子李弘、六子李賢、七子李顯和八子李旦均為武后所生。
長子李忠、五子李弘、六子李賢和七子李顯都是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期的太子。
長子李忠、次子李孝和五子李弘,都是在唐高宗李治在位時期去世的;
三子李上金、四子李素節和六子李賢,都是在武瞾以皇太后身份攝政期間去世的。
七子李顯和八子李旦都做過皇帝,分別為唐中宗和唐睿宗,也是武瞾逝世後,李治僅存的兩個兒子。
01被立為第一任太子的長子李忠,是在王皇后的扶植下才登上太子位的,本質上只是王皇后爭寵的工具,所以當王皇后敗下陣來,與王皇后在同一條船上的李忠就無法倖免了。
公元656年太子身份被廢黜,改封梁王。
公元660年,作為房州州長的梁王李忠,一直處於內心憂慮害怕的煎熬中,做出許多瘋癲的行為——穿婦女的衣服逃避假象的刺客、經常占卜算卦問吉凶,結果被舉報,貶為平民。
公元664年,武瞾命許敬宗誣告上官儀、王伏勝。跟李忠陰謀陷害君王,李治下詔命李忠自殺。
02四子李素節的母親是蕭淑妃,是當時後宮爭寵的主角,蕭淑妃被殘忍殺害後,李素節就成為一直被打擊的物件。從蕭淑妃受寵時封的雍王,直接貶為申州刺史,後來李治又下令不準入京朝見,自此之後一直被貶在外,多次遷徙。公元690年,武承嗣指使周興羅織罪名誣陷李上金和李素節叛亂,武瞾勒令二人來洛陽,李素節出發時聽到有人家辦喪事,嘆息說“病死,是多麼幸運,不容易得到,怎麼還要哭”,最後李素節被武瞾下令絞死,李上金則自殺。
03三子李上金,初封杞王,最後與李素節一同被誣陷謀反,後自殺身亡。關於李上金的被殺動機,據《資治通鑑》記載:公元675年,武瞾十分厭惡李上金,有官員迎合武瞾的意思,上疏誣告他,導致被免官並監視看管。
04次子李孝於公元664年逝世,當時武才人剛剛進宮被封為昭儀,《舊唐書》、《新唐書》和《資治通鑑》對此一致的結論都是英年早逝,非謀殺。
04五子李弘(公元652年—675年),武后的長子,李治的第二任太子,在太子期間以仁德著稱,深受高宗和朝臣喜歡,但突然猝死,年僅23歲,高宗李治以太子“慈惠愛親、死不忘君”詔令追諡李弘為“孝敬皇帝”,以天子禮儀厚葬,高宗親自寫《睿德記》緬懷。
06六子李賢,武后的二子,李治的第三任太子,據《資治通鑑》記載,公元680年先後發生了幾件事情,
宮內傳出謠言說李賢不是武后所生,李賢很害怕;
術士明崇儼警告武瞾“李賢承擔不了大業,李顯面貌很像太宗,李旦相貌最尊貴”;
武瞾命令“北門學士”撰寫《少陽正範》《孝子傳》贈給李賢,而且武瞾不斷寫信諷刺責備李賢,李顯很不安;
明崇儼被殺,找不到兇手,武瞾懷疑是李賢乾的;
李賢喜歡音樂和女色,寵信家奴並賞賜很重,太子宮司議郎韋承慶上疏規勸,李賢不接受;
在太子宮馬廄內搜到黑色鎧甲數百件,被認為是企圖叛變的贓物;
對此李治有所猶豫,武瞾以“為人子懷謀逆,天地所不容”為理由勸服李治,李治下詔廢黜太子,貶為平民;
這段史料表明武瞾和李賢關係很緊張,但是對於叛變謀反則略顯證據不足,疑點頗多。
公元684年,武瞾派大將軍丘神勣去李賢的住處,史書記載此行工作及目的——“檢校故太子賢宅,以備外虞”,翻譯過來就是給李賢的住處做安全檢查,至於是防備前太子造反,還是防備別人謀害前太子,就說的不是很清楚,後來丘神勣逼迫李賢自殺。丘神勣因此被貶官,不久後復職。這裡有個疑問:丘神勣領會的意思是否是武瞾真實的想法。
綜上所述,唐高宗李治的八個兒子中,最後倖存的是七子李顯和八子李旦,次子李孝和五子李弘屬於英年早逝,長子李忠和四子李素節,都是因為後宮爭權鬥爭的延續導致被殺,李忠自殺,李素節被絞死,三子李上金被誣陷謀反導致自殺,六子李賢死因不明,疑似為生母武瞾指使丘神勣殺害。
回覆列表
史書記載,與武則天有關而死去的唐高宗李治的兒子,可分為兩類:一類是李治兒子非武則天兒子,一類是李治與武則天共同的兒子。
在第一類兒子中,主要以李忠為代表。李忠是李治的庶長子,其母親是一名姓劉的宮人。不過,雖然是庶長子,但那時候唐太宗還活著,見太子李治有後,非常高興,當時就給乖孫子李忠辦了一個慶功宴。在宴會上,這位老人家還忍不住跳起舞來,可見他有多麼喜歡。
後來,唐太宗去世,李治當皇帝后的第一年,就把李忠立為太子。李忠被立為太子,除了因為唐太宗喜歡外,李治的皇后王皇后一直沒有生育,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體現主動權,極力勸說李治立李忠為太子,也起了很大作用。
後來武則天搬倒王皇后,並讓李治廢李忠而立自己的兒子李弘為太子。李忠被廢以後,整天提心吊膽,精神高度緊張,特別迷信。有時候,為防備被暗殺,還會穿女人衣服。李忠的這些行為,成為武則天讓李治賜死李忠的重要證據。
這個廢太子的死,是李治親自下令賜死的,雖然武則天起到了絕對的作用。但是,沒有李治下令,李忠也不會死。所以,這個孩子的死,不能說李治袖手旁觀,其實是他釋出的命令。
第二類兒子,也就是武則天和李治的兒子,以李弘和李賢為代表。這兩個兒子,都曾先後被李治立為太子。
這兩個太子,都很賢能,都獲得了大臣們的高度稱讚和一致擁戴。至少史書上是這麼寫的。不過,這兩個人最終都莫名其妙地死了。
歷史上記載,李弘是猝死。但是,包括《新唐書》和《唐會要》都記載了李弘可能被武則天鴆殺的傳言。一個傳言被史書記載下來,只能代表史書作者的觀點,並不是證據。
也就是說,李弘的真實死因,李治是不清楚的,也當然不能說他袖手旁觀,等著武則天把他這個兒子整死。
李弘死後,李賢被立為太子,後來被廢,流放外地,最後被逼迫自殺。
說白了,就是要殺掉異己,排除自己做皇帝道路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