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已到了九月,秋深了,天涼了,窗外頻頻傳來撩人心緒的搗衣聲和秋風催落葉的聲音,女主人公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苦苦思念的夫婿,遠戍遼陽一去就是十年,她的苦苦相憶,也已整整十年了。
出處:唐代沈佺期的《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原文: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譯文:盧家年輕的主婦,居住在以鬱金香浸灑和泥塗壁的華美的屋宇之內,海燕飛來,成對成雙地棲息於華麗的屋樑之上。九月裡,寒風過後,在急切的搗衣聲中,樹葉紛紛下落,丈夫遠征遼陽已逾十載,令人思念。
白狼河北的遼陽地區音信全部被阻斷,幽居在長安城南的少婦感到秋日裡的夜晚特別漫長。她哀嘆:我到底是為哪一位思而不得見的人滿含哀愁啊?為何還讓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幃帳之上?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鑑賞:這首詩是用樂府題目來寫思婦愁怨的七律詩,故蘅塘退士把它編入卷六七言律詩,而不編入卷四七言樂府。詩先寫夫婦雙棲於京都,猶如海燕雙棲玳瑁之梁。然後寫到闊別十載,少婦思夫之苦。一揚一抑,其意自現。
在手法上詩人借鐫刻環境,渲染氣氛,以烘托人物心情,達到了增強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雙棲”,烘托少婦獨處;以寒砧木葉、城南秋夜,烘托“十年遠戍”、“音書斷”之思愁;以“月照流黃”烘托“含愁獨不見”的愁緒。語言構思新巧,讀來清新無限。
參考資料:
時間已到了九月,秋深了,天涼了,窗外頻頻傳來撩人心緒的搗衣聲和秋風催落葉的聲音,女主人公不由得想起了自己苦苦思念的夫婿,遠戍遼陽一去就是十年,她的苦苦相憶,也已整整十年了。
出處:唐代沈佺期的《古意呈補闕喬知之》。
原文:盧家少婦鬱金堂,海燕雙棲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葉,十年征戍憶遼陽。白狼河北音書斷,丹鳳城南秋夜長。誰謂含愁獨不見,更教明月照流黃。
譯文:盧家年輕的主婦,居住在以鬱金香浸灑和泥塗壁的華美的屋宇之內,海燕飛來,成對成雙地棲息於華麗的屋樑之上。九月裡,寒風過後,在急切的搗衣聲中,樹葉紛紛下落,丈夫遠征遼陽已逾十載,令人思念。
白狼河北的遼陽地區音信全部被阻斷,幽居在長安城南的少婦感到秋日裡的夜晚特別漫長。她哀嘆:我到底是為哪一位思而不得見的人滿含哀愁啊?為何還讓那明亮的月光照在幃帳之上?
擴充套件資料
作品鑑賞:這首詩是用樂府題目來寫思婦愁怨的七律詩,故蘅塘退士把它編入卷六七言律詩,而不編入卷四七言樂府。詩先寫夫婦雙棲於京都,猶如海燕雙棲玳瑁之梁。然後寫到闊別十載,少婦思夫之苦。一揚一抑,其意自現。
在手法上詩人借鐫刻環境,渲染氣氛,以烘托人物心情,達到了增強抒情色彩的效果。如以“海燕雙棲”,烘托少婦獨處;以寒砧木葉、城南秋夜,烘托“十年遠戍”、“音書斷”之思愁;以“月照流黃”烘托“含愁獨不見”的愁緒。語言構思新巧,讀來清新無限。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