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吃飯總咬到自己的嘴,說明牙齒不夠整齊嗎?
13
回覆列表
  • 1 # 你怎麼還不交閃現
    我也想問這個問題,總是在某一段時間內反覆咬到。咬到了就潰瘍了,然後又咬潰瘍的地方,咬完左邊咬右邊。搜了一下,口腔潰瘍初期,口腮部的肌肉會有所腫脹,在沒有形成潰瘍時容易被自己咬到,咬破後便形成了潰瘍。咬到之後表皮會更膨脹,咬到機率更大,所以會形成連續咬到的場景。

  • 2 # 雅美口腔陳醫生

    吃飯主要靠嘴,總有人覺得,吃飯嘛,嚼一嚼,一吞,就完事兒了。其實,你的吃飯方式、咀嚼方法,都不容忽略!有人吃飯時會不小心咬到自己,也有人習慣性地、像“咬指甲”一樣,在嘴裡咬自己的臉頰,還有人經常下巴咯噔響,甚至打不開……這些時候,我們就得關注進食方式啦。

    為什麼吃飯時會咬到自己?

    我們如果一邊吃東西一邊說話、閱讀或者心裡想著別的事兒,會造成吃飯不專注,也就是所謂的無意識進食(unconscious eating)。這樣既容易一不小心吃得太多,也很容易咬到自己。家裡的老人們也經常警告我們:“吃飯不專心,小心咬到舌頭!”

    很多人覺得,這種小毛病太簡單了,吃飯認真不就完了嗎,根本不算事兒!但是,我們當中又有幾個人能做到:吃飯細嚼慢嚥、不說話、不玩兒手機、不看電視、不聊天呢?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扒飯快”都快成為一項技能了。吃飯快容易讓我們吃多,主要是因為吃太快,腸胃還沒來得及有飽腹感時,嘴裡就又吞下了更多的食物。尤其在你非常飢餓的時候,無意識進食更容易發生,吃得又快又多又猛,完全不能放慢節奏。

    即使是在悠閒的環境下,我們也總是喜歡在吃飯的時候做點兒什麼,看書、看手機、看電視,否則總覺得有點浪費時間。硬要改變這種情況是不實際的。最近流行一種做法叫“正念飲食法”(mindful eating), 說白了,就是吃東西認真,仔細體會食物的味道、口感,享受每一口食物,而不是饕餮般狼吞虎嚥地牛飲和飽腹。聽上去很小資、很白領,但實際操作起來給人感覺有點“作”。很多人嘗試一次兩次就不會再嘗試了。

    真正要改善吃飯不專心的情況,我們需要使用一些進食的“小竅門”。其實,我們的視線在哪,我們的注意力就在哪。吃飯的時候,你可以隨時看手機,也可以看電視、聊天,但如果要分散注意力,就請你此時先放下餐具、停止吃飯,等你看完手機、看完一小段電視情節、聊完這幾句話,再重新拿起餐具、開始吃飯。也就是說,當你看手機的時候,視線在手機上,注意力也在手機上,此時吃飯就容易吃多,或者咬到自己。而如果你吃飯就是吃飯,玩手機就是玩手機,就都能相對從容淡定。吃飯的時候,你的視線在飯上,注意力也在飯上,就不會無意識進食了。

    控制吃飯的速度和節奏,避免無意識進食,我們也就能更從容地吃飯、享受食物、清晰地體會到飽腹感,而不會暴飲暴食,更不會咬到自己啦。

    回完簡訊再拿起餐具,養成從容吃飯的好習慣。

    另外,進餐時要儘量保持平靜愉悅的心情哦!如果心情很糟,身體在你生氣的時候也容易消化不佳,或者出現“拿吃東西撒氣”、情緒化進食的情況。如果飯前剛好趕上心情不好,不妨等心情稍微平復後再吃飯吧

    你會習慣性地咬臉或舌頭嗎?

    我說的不是這種:

    而是這種:

    看著好疼!

    這個行為形容起來挺好笑,但是很多人都有這樣的習慣:偶爾咬一下自己的臉。有些人在緊張或者壓力大的時候,就會習慣性地從嘴裡面咬自己的臉頰和舌頭。這種情況被稱為chronic cheek bite keratosis,或者morsicatio buccarum,我們就把它簡單叫做“慢性咬臉”吧。

    “咬臉”屬於“小動作”行為系列:它們統稱為body-focused repetitive behavior (BFRB)。這是一系列什麼樣的行為呢?我列舉幾個你就知道了:咬指甲、咬嘴唇、咬臉頰、揪自己的頭髮、捋頭髮、摳鼻子、摳面板、摳頭皮……等等。

    咬臉頰或咬舌頭,就是其中的一種比較常見的。通常我們在咬的時候,可能自己完全意識不到。很多人從小養成了這樣的習慣,長大以後也不容易糾正。它並不像小朋友“吃手”那樣,有年齡特殊性,只有小時候才會有。有些小動作,可能我們終生都在做。

    大部分情況下,這些小習慣並不需要特意糾正,因為它們並不會傷害到我們。但是如果咬得過於厲害,讓嘴裡經常有創口,或者影響了進食,我們就需要想辦法調整這類行為了。但是這類行為,越管教、就越難改正。

    要真正減少這樣的行為,首先就要找到在壓力大、緊張的時候可以代替它們的辦法,比如揉小球、彈皮筋等等,這類方法叫做習慣逆轉療法(habit reversal therapy, HRT)。另外一種方式叫做控制刺激法(stimulus control, SC),是鼓勵我們去鑑別、認知引發這類行為的原因、發生環境、發生時間、情緒因素,然後慢慢改變平時的不良行為。

    下巴咯噔響,怎麼辦?

    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temporomandibular joint fysfunction syndrome)最常見於20-40歲的人。很多人說,“我的下巴經常咯噔咯噔的”,其實就是顳下頜關節紊亂綜合徵。我們的下頜骨有一些精妙的小關節、小骨頭,當你咀嚼、說話、打哈欠的時候,它們都在動。如果它們出現了問題,就容易出現“張不開嘴”、“吃東西下巴疼痛”等等情況。

    顳下頜關節。

    如果這個問題嚴重影響到了我們的生活,就一定要去看口腔科醫生!而如果只是一般情況,良好的進食習慣就可以很好地糾正過於“生猛”的咀嚼習慣,時間長了,這個問題便可以自愈。只要我們平時不要經常張大嘴,不要咀嚼太硬、韌性太高的食物就可以了,偶爾出現症狀的時候,可以輕輕地按摩或者簡單熱敷

  • 3 # 王瑩

    牙齒不齊造成的咬合問題是這種情況的一方面原因,再就是臉頰部是不是腫脹?最好能拍一張上頜 的照片、上下牙齒咬在一起的照片,這樣比較好下結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臭氧洞是怎麼形成的?現在是什麼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