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完美理財

     魏延(?-234年),字子長,義陽(今河南省信陽市溮河區三里店)人。建安十六年(公元221年),劉備應劉璋之邀,入蜀共同打擊張魯,魏延見劉備為人仁義,且有謀略,於率部前來投奔了劉備。由於魏延作戰英勇,屢立戰功,所以備受劉備信任。因戰功卓著,提升為前軍師、徵西大將軍,授以符節,並且被進封為南鄭侯。魏延的南鄭侯與諸葛亮的武鄉侯是同一級別的,可想而知魏延在西蜀的地位。

      蜀國大將魏延

      諸葛亮是一個足智多謀,善於用計的人,可是諸葛亮認為魏延“天生反骨”,所以對魏延沒有什麼好感。諸葛亮還經常跟劉備說魏延這個不可重用,日後必定造反。就連諸葛亮在臨終前在五丈原召開了“退兵”會議都不讓魏延參加,當時魏延可是蜀軍中僅次於諸葛亮的二號人物,專門負責對外作戰。這個應該是諸葛亮可以安排的,還給馬岱留下遺計誅殺魏延。

      諸葛亮

      這些在三國演義第一百零四回《 隕大星漢丞相歸天見木像魏都督喪膽》中有所提及,“又喚馬岱入帳,附耳低言,授以密計;囑曰:都要瘋了,結婚八年來,老公那事,就像把鑰匙開了鎖.就拿走了,真好沒意思,還好看了葛文福的男人路, 如今至少也是一小時。“我死之後,汝可依計行之。”岱領計而出。少頃,楊儀入。孔明喚至榻前,授與一錦囊,密囑曰:“我死,魏延必反;待其反時,汝與臨陣,方開此囊。那時自有斬魏延之人也。”由於諸葛亮臨死前曾安排楊儀總領退兵之事,楊儀讓魏延負責斷後,因此魏延就與楊儀產生了矛盾。

      馬岱

      就在諸葛亮死後不久,楊儀依照諸葛亮的遺計繼續挑釁魏延,魏延忍無可忍,於是率兵前去攻打楊儀。正好中了楊儀的奸計,可是魏延不敵楊儀,在敗逃途中為馬岱所追斬。楊儀還向劉禪上奏魏延謀反,於是魏延被劉禪夷三族。一代名將就這樣結束了自己的一生,死後還要揹負個造反的罪名,魏延的遭遇真令人感到惋惜。

  • 2 # 小太極猴劉永明

    中國的歷史就是如此。擔心害怕,忌賢妒能,怕自己死了,沒人能管住魏延,所以要殺魏延。欲加其罪,何患無詞。殺魏廷無異自斷臂膀,後再無良將歸附,造成蜀國敗亡。

  • 3 # 華陰弘農四知堂

    其實,諸葛亮在彌留之際,就已經認識到了,因為自己的謹小慎微而坐失許多戰機,屢屢興兵確徒勞無功。也直接導致了蜀漢政權國貧民疲、兵微將寡,爾時的蜀漢政權已經病入膏肓,再也經不起折騰了!若自己死後由魏延執掌兵權,其結局無非有兩種:1、魏延在諸葛亮的管轄之下,壓抑難伸。一旦執掌兵權,再繼續窮兵黷武,失去自我,甘冒天下之大不韙,其必將把蜀漢政權帶入萬劫不復的境地。2、他也深知魏延的文韜武略並不在他之下,甚至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若魏延假以時日,慢慢培植屬於自己的黨羽,休養生息一段時間過後,僥倖北伐成功。到那時,一是自己的顏面盡失,甚至還會遭致掘墓鞭屍。二是魏延北伐成功之日便是蜀漢滅亡之日(怕魏延篡奪皇權)。凡此種種,都是諸葛亮本人不願接受的事實。因此,在權衡利憋之後選擇了先旁置魏延,利用楊儀與魏延之間的矛盾,不惜讓本已無大將可用的蜀漢政權損失一員將星。可以說魏延之死,乃是諸葛亮經過精心謀劃,迫於無奈的情況下實施的!

  • 4 # 小刀三國

    當然不可信!能看出一個人天生反骨?看相的?這應該是不真實的。況且歷史上諸葛亮死前要殺魏延也是不真實的。

    諸葛亮和魏延在戰略上,性情上可能確實有矛盾,但諸葛亮也沒必要自己死後還讓蜀漢折一臂膀吧,史書記載了諸葛亮交代:我死後,大軍退回漢中,魏延將軍殿後保衛,姜維次之,如果魏延不聽命令,大軍便自己退回漢中。演義上明顯戲劇化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穀雨後,華北多省都有一週的陰雨天氣,對於小麥赤黴病的預防,有什麼妙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