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448524933928

    (1)成語的的特點

    意義的整體性。有些成語不能單純按字面理解,因為它所表達的是整體的意思。例如:“破釜沉舟”,表面意思是“打破鍋弄沉船”,實際含義是“下定決心幹到底”。

    結構的凝固性。因為成語是相沿已久,約定俗成的,所以結構相對固定,不能隨意變更,一般應保持原字和構成方式。例如:“犬牙交錯”不能換成“狗牙交錯”,“愚公移山”不能說成“愚公挪山”“愚公鏟山”“愚公搬山”等。

    愚公移山(《列子·湯問》)、塞翁失馬(《淮南子》)、葉公好龍(《新序·雜事》)。

    反映春秋戰國歷史的。例如:臥薪嚐膽、紙上談兵、完璧歸趙。反映楚漢戰爭歷史的,如:四面楚歌、項莊舞劍、取而代之。反映三國曆史的,如:三顧茅廬、望梅止渴、萬事俱備。

    七手八腳、門當戶對、少見多怪、半斤八兩。

    火中取栗(法國拉·封登的寓言《猴子與貓》)。

    (3)成語的語法結構

    並列關係。例如:披堅執銳 防微杜漸 冷嘲熱諷 拈輕怕重

    承接關係。例如:見異思遷 先斬後奏 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目的關係。例如:削足適履 守株待兔 殺一儆百 越俎代庖

    因果關係。例如:水滴石穿 水落石出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主謂關係。例如:毛遂自薦 杞人憂天 夜郎自大 葉公好龍

    動賓關係。例如:不見經傳 顛倒黑白 頓開茅塞 如喪考妣

    動補關係。例如:輕如鴻毛 退避三舍 無動於衷 荒謬絕倫

    聯動關係。例如:畫蛇添足 抱薪救火 亡羊補牢 借刀殺人

    兼語關係。例如:請君入甕 令人生畏 引狼入室 放虎歸山

    偏正關係。例如:衣冠禽獸 扶搖直上 孜孜不倦 一丘之貉

    (4)成語的使用

    弄懂成語的意義。運用成語必須掌握成語的確切意義和用法。理解成語的意義,要弄清字義,更重要的是要理解它的整體意義。

    弄清成語的感情色彩。成語有褒義的,有貶義的,感情色彩非常鮮明,使用時要加以辨析,不能亂用。如,“自食其力”與“自食其果”一字之差,褒貶不同。

    注意成語的規範性。成語有它緊密的結構形式和完整的概括意義,因此具有極強的穩定性,不能隨意變動結構,更換成分,調換次序,否則就會造成混亂。

    (5)成語使用“八忌”

    a.辨源流,切忌望文生義

    成語源遠流長,很多來自神話、寓言、典故,而且在其演變過程中不斷引申新義,甚至發生轉義,因此,它們的意義常常是意在“字”外,需要我們追源溯流,尋根究底,才能準確把握和理解,切忌望文生義,單憑字面感覺臆斷成語的意思。如“炙手可熱”一詞,出自唐代杜甫的《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用來比喻權勢極大,氣焰極盛。弄清了這些,就不會把它理解為“受歡迎的人和事物”,而望文生義地誤用了。

    b.變色彩,切忌褒貶誤用

    有些成語在長期使用的過程中,已經附帶著一定的感情色彩,使用時應認真辨析。如“同心同德”“從容不迫”為褒義,“鼠目寸光”“狼狽為奸”為貶義。在使用時,如果不辨褒貶,就會造成錯誤。如“始作俑者”常被人當作褒義詞用,其實這是個貶義詞,比喻惡劣先例的開創者。

    c.辨物件,切忌張冠李戴

    有的成語有其特定的適用範圍和物件,如果弄不準確,就會出現張冠李戴的毛病。如:“到楊家溪大峽谷軍事漂流絕對令人餘音繞樑,這裡是世界首例主題漂流專案,既驚險、刺激,又有抗戰文化的內涵,在美景中還能感受激流、過險灘的極限運動。若不是親自體會,很難體會到漂流真正的魅力。”句中“餘音繞樑”用於“漂流”就屬於用錯物件。

    d.辨句意,切忌不合語境

    有些成語使用時有著特定的語言環境,如果使用不當,就會與所在的語境不協調。如:“當時暴雨如注,滿路泥濘,汽車已無法行走,搶險隊員們只好安步當車,跋涉一個多小時趕到了大壩。”句中“安步當車”的意思是慢慢地步行,就當是坐車。使用時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是行走速度緩慢,二是行走者不慌不忙地步行,表現出的是一種閒適平和的心情。而句中描述的是抗洪搶險時的情景,情況緊急又遇上暴雨如注,該成語與所在的語境很不協調,是不恰當的。

    e.便尊卑,切忌謙敬錯位

    由於成語約定俗成,某些成語的使用有一定的場合,有的還需區別尊卑、長幼、主客、男女,這就要求我們在使用過程中,要注意場合,做到自謙敬人,得體和度。如果辨別不準,就會導致謙敬錯位。如:“您剛剛喬遷新居,房間寬敞明亮,只是擺設略顯單調,建議掛幅油畫,一定會使居室蓬蓽生輝”,劇中“蓬蓽生輝”,表示由於別人來到自己家裡或別人的字畫掛在自己室內而使自己非常榮耀。用作謙辭,只能對己。這裡犯了謙辭敬用的錯誤。

    f.辨程度,切忌輕重失度

    有些成語詞義較輕,有些成語詞義較重,這就要求根據特定的語言環境選用詞義輕重適度的,以避免大詞小用或小詞大用。例如:“李老師當班主任20年,勤勤懇懇日理萬機,積勞成疾仍堅持工作。”句中“日理萬機”的意思是一天之中要處理上萬件事務,常指君王或國家領導人每天忙於處理繁多的政務。這個成語詞義很重,用在“李老師”身上就犯了“大詞小用”的毛病。

    g.辨位置,切忌搭配不當

    成語有較為固定的意義和用法,因此辨析時還應注意分析該成語在句中的位置,分析前後的搭配關係,擔當怎樣的成分,起何作用,是否具備這種語法功能,如:“談起電腦、網際網路,這個孩子竟然說的頭頭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場的專家也讚歎不已。”句中的“左右逢源”比喻事情無論怎樣進行都很順利,也比喻辦事圓滑,不能用來作“說”的補語。

    h.辨語義,切忌重複贅餘

    在辨析居中成語使用正誤時,還要認真梳理語句,琢磨所用成語的“字”義,並分析整個句子的意思,檢視詞義是否與句子重複,或者用詞贅餘,如:“某些大學生的語文水平實在低劣,被人貽笑大方,影響了學校的聲譽。”句中“貽笑大方”本身含有被動義,意思是讓內行人見笑。因此,“被人”屬多餘。

  • 2 # 不甜的大橙子

    成語是漢語詞彙中定型的詞。成語,眾人皆說,成之於語,故成語。特點:成語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結構形式和固定的說法,表示一定的意義,在語句中是作為一個整體來應用的,承擔主語、賓語、定語等成分。成語有很大一部分是從古代相承沿用下來的,它代表了一個故事或者典故。有些成語本就是一個微型的句子。 成語又是一種現成的話,跟習用語、諺語相近,但是也略有區別。表達效果:言簡意賅、更加具有文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後天性耳聾要永遠戴助聽器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