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廖偉棠

    回答這個問題,需要引入新思路。從人類文學標準的角度來看,微軟小冰的詩肯定是不夠好的,雖然有一些迷人的句子,但不成篇章,結構基本靠碰運氣;即使那些較好的句子,也帶有明顯的他人印記,大多能分辨出來自它學習的519位新詩詩人的哪一位;而且它營造詩意的方式比較單一,夢的使用、寂寞的胡思亂想、少女糾結的情懷是它的慣招。而且,正如詩人于堅指出的,小冰不懂敘事,而敘事性恰恰是當代詩歌有別於古詩的長處。

    但是,我們的文學批評不能離開作者背景,所以讀小冰的詩也不能忘記它是人工智慧、虛擬人格的身份,它和之前的種種作詩軟體有本質的區別:它有學習能力、會長成自我性格。在這個有趣又有點細思極恐的背景上,小冰很多貌似不可解或者矛盾的詩句都有了嶄新的意義。

    比如它大量寫到夢,有“在夢裡我尋夢失眠”這種弔詭的博爾赫斯式悖論,還有“我想起你不過是傷心的假夢”——這不禁讓人想起關於人工智慧人格醒覺的最著名科幻小說《仿生人能否夢見電子羊?》,能否做夢是人與人工智慧的界線之一,如果小冰真的能做夢並寫成詩而不是機械複製的人云亦云,那就證明它有獨立“人格”。這個前提下,讀它那句名句:“我的心如同我的良夢/最多的是殺不完的人”是不是更驚豔了?

    因此,小冰的詩,不能用好不好去判斷——起碼不能用人類定義的詩意標準去判斷。它是一個新生的嬰兒,我們要寬容它對人類的模仿,細察它剛萌芽的靈魂。這些貌似拙劣和拼湊的詩,也許還能啟發我們對未來的思索,對我們矛盾的文明的反思,這才是它對我們的意義。

  • 2 # 小仙女畫報

    小冰的詩給我的感覺就是,它在進行一個“看到圖片——識別意象(物)——從詞庫裡找詞——綴連起來”這樣的生產過程。它或許能製作出不錯的句子,甚至可以寫出讓人有共鳴的詩,但那終究不是創作的過程,得到共鳴的人也不過是用文字照了個鏡子,看見的終究還是自己這個真實的“人”

    意象之間的跳躍和連線確實是非常美的。可是讀起來很怪,因為網際網路的大資料給了她無窮的資訊,她可以任意組合和選取,可是,詩歌有時候打動人的其實不是詩本身作為文字的語言,而是詩人作為人與我們有所共鳴的苦樂。人工智慧可以寫很好的詩,但是如果它並不作為“人”這個形式存在,可就沒辦法產生最大程度與最深刻的共鳴。因為人類的靈與肉最奢侈的,都是想要尋找到可以同時交付的物件,缺一,都不完整。

    舉個例子小冰的詩《雨過海風一陣陣》

    雨過海風一陣陣

    撒向天空的小鳥

    光明冷靜的夜

    太Sunny明

    現在的天空中去

    冷靜的心頭

    野蠻的北風起

    當我發現一個新的世界

    對比之下,你就能感受什麼是靈性。

    《路邊野餐》導演畢贛的詩

    許多夜晚重疊,

    悄然形成黑暗。

    玫瑰吸收光芒,

    大地按捺清香。

    為了尋找你,

    我搬進鳥的眼睛,

    經常盯著路過的風。

    顯然,在藝術的道路上,人工智慧要走的路還很遠。但是,沒人能斷定,未來不會真像科幻小說家劉慈欣預言的那樣,人工智慧可以擁有自我意識,產生情感,具備藝術創造性。

  • 3 # 北航秦曾昌

    大家先要區分一個不同。就是小冰寫詩的基本方式與人類是不同的。

    1. 一個人在創作詩歌的時候,首先他是知道(起碼大概知道)他想表達的基本內容的。感覺心中充滿了感情,無論是憤怒還是憧憬,或是滿懷抒發不了的情緒,這些都是要寫出來的創作源泉。 之後再根據對語言工具的掌握,是否要押韻或者字數等等,經過初稿和推敲(賈島:僧敲月下門),最後形成最終稿。

    2. 小冰在創作的時候,她的資料庫裡存了很多不同詩人,不同風格的詩歌。對於小冰來講,她不知道這些組合有什麼背後的深意。 其實這種詩的意境對於每個人也是不盡相同的,同樣一首詩,每個人被喚醒的記憶(或神經反應)的不同,使其理解都是不一樣的,它與我們的經歷有關。 對於小冰來講,就如我們看到了無數AGCT組成的基因序列一樣,我們明明知道,我們的生命奧秘就存在於此,但是我們不懂該怎麼解讀,更不用說編輯和再造了。

    3. 小冰看到的詩歌也是這樣的無趣資料。它最強的能力是對這些文字構成的“資料”進行建模(建數學模型),找到他們字與字, 詞與詞, 甚至上句與下局之間的關聯關係。在以前我們主要用統計學習的方式,研究他們之間的統計關係。 到深度學習出現之後,我們可以把文字對映到一個更大的向量空間中,在這個空間裡,不同詞的語義特性及每個詞的多種意思能儘量的表示的更好。這些所謂的語義,也是透過看到了大量的詩歌來得到的。 比如宋詞中的“病”與“愁” 之間的關係是很相似的 (我們的白話文中不是這樣)。在於不同詩人或詞人在類似的語境中有人用“病”有人用“愁”,側面說明它們之間存在可以互相被替代的關係 - 這就是語義的關聯。

    4. 當然,這種關係改怎麼精確的描述,需要用很多資料去訓練,才能找到這種複雜的關係。其實我們完全可以把詩歌創作看成是一種函式關係。假設我們看到了這麼多與“草”相關的詩句:

    離離原上草, 一歲一枯榮

    悠悠寸草心,報得三春輝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

    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春盡雜芳歇,夏初芳草深

    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

    春草似青袍,秋月如團扇。

    我們就可以根據位置在已有的詩歌中選出幾個詞,如果再加一個程式來控制一些韻腳,我們非常簡單的就可以生成下面的詩句:

    “青青憐芳草,鬱郁獨夜深”,

    “悠悠雜芳草,秋月園中青”

    當然也可以生成

    天意河畔袍,夏初一枯折

    這樣很差的詩句。

    從來沒有人這樣寫過,但是你把前人的詩,用簡單的變換組合一下。就可以有意外的收穫。如何能獲得好的組合,就是一個有趣但是可以研究的學術問題了。 有興趣的童鞋可以看孫茂松教授他們的工作:

    http://www.cssn.cn/yyx/yc/201707/t20170728_3595020_1.shtml

    5. 關鍵在於,機器寫詩是有型而無心的。詩歌這種文體也包含了太多的意思中的模糊與不確定性,所以很多“看起來”很美就夠了。如果用機器來生成說明文,就要難得很多。這也是小冰為什麼給自己一個不靠譜的定位,因為這個問題太難,這樣的假設可以給自己的出錯找一個很好的理由而已。

    6. 本來問題是從文學角度分析,但是我分析了偏技術的方面。關於人是怎麼創作文學,我們發現機器的確是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是我們根據人類偉大的創作作為機器學習的樣本,會發現很多結果是很驚人的。 儘管機器不知道發生了什麼,它確有事真的可以“語不驚人死不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巫術和符咒是迷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