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王朝是我們看歷史無法迴避的一個朝代,有人說這是一個讓人痛心揪心的王朝。但大宋王朝並沒有那般軟弱,我們只是看到大宋在軍事上敗退的一面,實際上大宋王朝實力很強大,它不僅是歷時319年的朝代,而且是最富有的一個朝代。
至於他們的軍事軟弱,既與宋朝的軍事體制有關,也與宋朝重文治輕武官有關。但仔細梳理歷史,其實大宋王朝對外戰爭勝多負少,比唐朝強多了。很多看官總喜歡把大宋王朝與漢唐兩代進行對比,說心裡話沒有可比性,因為條件環境都不同,無法進行對比。
那大宋王朝強大到什麼程度呢?看客今天不探討大宋的經濟水平,只探討大宋王朝強大的無形力—文化融合力。
世界上任何力量都無法與文化融合力相對抗,既使具有強大的戰爭機器,也最終會敗在強大文化融合整合上。強大的軍事力量征服的只是土地和人的軀體,但征服不了人心。如果沒有強大的文化力,既使佔得了大片土地,如果沒有強大文化融合力也同樣被同化。看客通過幾點粗略的線條來梳理一下大宋王朝的強大文化力。
1.與其說遼國被金國所滅,不如說遼國先被大宋文化力所滅
契丹人興起於北部遊牧民族,當他們從北向南征服時,都被中原的文化所吸引。遼國建立要比北宋還要早,但遼國畢竟興起北部遊牧民族,他們在文化力上無法與中原王朝抗衡。當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一個興起的大宋,與一個契丹大遼必然要發生衝突。
一山不能容二虎,但戰爭的結局當然以“澶淵之盟”結束,表面看是一個帶有恥辱性的條約,但實際那點錢對於大宋來說是九牛一毛。要知道當時遼宋號稱兄弟之國,所以兩國貿易發展規模非常大,本來遼國想鑄錢自己用,但時間長了,遼國發現他們鑄的錢幣沒人用,於是兩國貿易只能用大宋的貨幣來結算,一家造幣兩家用,大宋這招也夠狠的。這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從體制上看,遼國自阿保機建國後,他們啟用了大批漢人,仿造中原王朝體制建立自身皇家體制,早已把部落中推薦當首領的那套看似民主的體制拋棄了。這些遼國統治階層中的漢人,必然要按照大宋王朝的體制來改造遼國,所以越改越與宋朝體制相近。但無論怎麼相近,就如蓋房地基打不好,也會轟然倒塌。所以遼國體制既有他們自己的特色,又融合了大宋一些特點。但他們並沒有把趙匡胤那套當時先進體制學懂弄通。表面看是“一國兩制”,其時兩套制度都通向一個交集—“皇帝”。遼國體制後來也受到制約,所以應該感謝為遼國服務的幾個漢人大臣。
文字與信仰的力量更為厲害。翻開遼國契丹的歷史,你會發現遼國契丹文字無論從漢字結構上還是拼法上都與漢字很接近,說白了就是藉助漢字仿造的一種文字。歷史上說遼國是阿爾泰語系,但誰聽過契丹人說過話呢?消滅一個朝代,必須消滅其文字。而遼國從創造契丹文字到滅亡來看,文字只是一種服務上層階級的工具,根本沒有在普通民眾中推開。這就與遼國貴族體制有關了。
反觀宋朝,漢文化不僅繼承和發展,而且宋代的文人比任何一個朝代都強大,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自宋朝,更不要說遍地民間的文人墨客。雖然也有貴族與平民之分,但大宋在文化上沒有任何歧視。另外,遼國正式成立後,儒家、道家與佛家等宗教信仰便滲透到遼國各個方面,雖然佛教屬於外來教種,但傳至大宋時早已中原化了,從遍佈大遼境內遼寺遼塔和道觀就可以看到大宋的影子。
2.金國的滅亡也同樣來自大宋的文化力
當契丹大遼歷經二百多年,中原文化早已佔領遼國各個方面,他們也失去往日的血性。金朝即將滅掉遼國時,遼國皇帝曾經試圖求助大宋聯遼抗金,但大宋沒有幫助這個“兄弟加徒弟”,引來金國入主中原。雖然是戰略上的失誤,但大宋同樣不畏懼一個新崛起的金朝。
金國滅掉遼國後,並沒有如大宋所願保持友好,而是與大宋又發生了戰爭。宋朝被金國俘獲了兩個皇帝,而且追得大宋一路向南。面對更為厲害的金朝,宋朝終於穩住腳跟,繼續發揮他們文化力優勢。
當金國佔領中原地帶,俘獲了大量宋朝子民而沾沾自喜時,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大宋的文化力正在侵蝕他們。縱觀金朝與宋朝一百多年戰爭史,其實往深裡看是一種文化融合史,也是民族融合史。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兒子、侄子們一腳踏進中原後,他們就被中原文化魅力所折服。所以金太宗就開始陸續啟用漢官幫助治理,金朝先廢除了勃極烈制度,而向真正的世襲邁進,治國方式也按照中原王朝模式,這種體制發展也是宋朝教給金朝的。
金朝大軍兵下山東時,完顏宗翰讓金兵決不能破壞孔子廟,而且找到孔子後人,封官許願,他們也把孔子作為神來供奉。雖然當時大宋不以為然,但實際上儒家文化已經佔領了整個金朝,金朝照單全收。
金朝皇家、貴族一度掀起學習漢文化的熱潮,把吟詩作畫、品茗彈唱作為一種時尚,就如現在韓流、美國大片、過洋節一樣,他們認為那才是“先進文化”。
金海陵王完顏亮雖然是一個篡權繼位的暴君,但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中原文化通,他最嚮往的就是中原文化,所以繼位不久就力主牽都。當金海陵王把都城牽到北京後,才真正使大宋的文化力徹底佔領金朝,也讓他們無法再次回到女真時代。
金國的文字雖然源於契丹文字,但金文一定程度上也吸收漢字的神韻,並不是那種蝌蚪文。那時改漢名、穿漢服成為金國的時尚。金朝的趙秉文、楊雲翼、李純甫與元好問等文人,他們都崇尚北宋的理學,當然還的加上完顏亮和金章宗。金元時期醫學四大家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和朱丹溪,基本都是金朝時期漢人。中原文化早已無處不在,已經全盤同化了。所以蒙古鐵騎與金朝作戰時,那些女真人早已失去剽悍勇猛的作風。
3.蒙古鐵騎雖然踏遍大宋江山,但實際上他們已經失敗了
蒙古鐵騎與大宋聯合滅掉金國時,大宋又犯了同樣戰略失誤。宋朝沒想到面對的是更加兇惡的遊牧人。這時後悔也無濟於事了,那就只能打了。
蒙古滅掉金國用了二十二年,而蒙古與大宋打了四十五年,廢了好大勁才把大宋滅掉,誰能說大宋弱呢。但這四十五年的戰爭史,蒙古人一邊打一邊被中原的文化折服。
元朝雖然把大宋滅掉,但他們滅掉只是一個王朝統治者,這片土地上文化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其蓬勃發展之勢席捲更為廣闊的天地。
元朝只存活了九十八年,這九十八年也是跌跌撞撞的九十八年,起義不斷,早早就被朱元璋壓了下去,不能否認這是中原文化力的勝利。
元朝雖然把全華人分為四等,漢人地位低,但元朝同樣也被同化,推崇以儒治國,表面上是鞏固元朝的統治,實際文化早已打敗這幫本無文化傳統的人,失敗也是註定了。
文化力不僅僅是融合佔領,而且同樣表現發展的勢頭。元朝不僅僅是宗教蓬勃發展,而中原文化更有不可阻擋之勢。元曲和小說在元朝時最為有名,《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長篇小說也就在這個朝代出現了,以另一種形勢傳播著中原文化。這要得益於大宋強大的印刷能力延續。
縱觀宋朝歷史,被遼欺,被金打,被元滅,讓人感覺來氣。但實際上大宋有我們看不見的強大的力量,在延續在發展,誰進入到這種文化圈中,必敗無疑。我們誰能再否認宋朝軟弱呢?
大宋王朝是我們看歷史無法迴避的一個朝代,有人說這是一個讓人痛心揪心的王朝。但大宋王朝並沒有那般軟弱,我們只是看到大宋在軍事上敗退的一面,實際上大宋王朝實力很強大,它不僅是歷時319年的朝代,而且是最富有的一個朝代。
至於他們的軍事軟弱,既與宋朝的軍事體制有關,也與宋朝重文治輕武官有關。但仔細梳理歷史,其實大宋王朝對外戰爭勝多負少,比唐朝強多了。很多看官總喜歡把大宋王朝與漢唐兩代進行對比,說心裡話沒有可比性,因為條件環境都不同,無法進行對比。
那大宋王朝強大到什麼程度呢?看客今天不探討大宋的經濟水平,只探討大宋王朝強大的無形力—文化融合力。
世界上任何力量都無法與文化融合力相對抗,既使具有強大的戰爭機器,也最終會敗在強大文化融合整合上。強大的軍事力量征服的只是土地和人的軀體,但征服不了人心。如果沒有強大的文化力,既使佔得了大片土地,如果沒有強大文化融合力也同樣被同化。看客通過幾點粗略的線條來梳理一下大宋王朝的強大文化力。
1.與其說遼國被金國所滅,不如說遼國先被大宋文化力所滅
契丹人興起於北部遊牧民族,當他們從北向南征服時,都被中原的文化所吸引。遼國建立要比北宋還要早,但遼國畢竟興起北部遊牧民族,他們在文化力上無法與中原王朝抗衡。當趙匡胤黃袍加身後,一個興起的大宋,與一個契丹大遼必然要發生衝突。
一山不能容二虎,但戰爭的結局當然以“澶淵之盟”結束,表面看是一個帶有恥辱性的條約,但實際那點錢對於大宋來說是九牛一毛。要知道當時遼宋號稱兄弟之國,所以兩國貿易發展規模非常大,本來遼國想鑄錢自己用,但時間長了,遼國發現他們鑄的錢幣沒人用,於是兩國貿易只能用大宋的貨幣來結算,一家造幣兩家用,大宋這招也夠狠的。這是其中的一個因素。
從體制上看,遼國自阿保機建國後,他們啟用了大批漢人,仿造中原王朝體制建立自身皇家體制,早已把部落中推薦當首領的那套看似民主的體制拋棄了。這些遼國統治階層中的漢人,必然要按照大宋王朝的體制來改造遼國,所以越改越與宋朝體制相近。但無論怎麼相近,就如蓋房地基打不好,也會轟然倒塌。所以遼國體制既有他們自己的特色,又融合了大宋一些特點。但他們並沒有把趙匡胤那套當時先進體制學懂弄通。表面看是“一國兩制”,其時兩套制度都通向一個交集—“皇帝”。遼國體制後來也受到制約,所以應該感謝為遼國服務的幾個漢人大臣。
文字與信仰的力量更為厲害。翻開遼國契丹的歷史,你會發現遼國契丹文字無論從漢字結構上還是拼法上都與漢字很接近,說白了就是藉助漢字仿造的一種文字。歷史上說遼國是阿爾泰語系,但誰聽過契丹人說過話呢?消滅一個朝代,必須消滅其文字。而遼國從創造契丹文字到滅亡來看,文字只是一種服務上層階級的工具,根本沒有在普通民眾中推開。這就與遼國貴族體制有關了。
反觀宋朝,漢文化不僅繼承和發展,而且宋代的文人比任何一個朝代都強大,唐宋八大家有六位出自宋朝,更不要說遍地民間的文人墨客。雖然也有貴族與平民之分,但大宋在文化上沒有任何歧視。另外,遼國正式成立後,儒家、道家與佛家等宗教信仰便滲透到遼國各個方面,雖然佛教屬於外來教種,但傳至大宋時早已中原化了,從遍佈大遼境內遼寺遼塔和道觀就可以看到大宋的影子。
2.金國的滅亡也同樣來自大宋的文化力
當契丹大遼歷經二百多年,中原文化早已佔領遼國各個方面,他們也失去往日的血性。金朝即將滅掉遼國時,遼國皇帝曾經試圖求助大宋聯遼抗金,但大宋沒有幫助這個“兄弟加徒弟”,引來金國入主中原。雖然是戰略上的失誤,但大宋同樣不畏懼一個新崛起的金朝。
金國滅掉遼國後,並沒有如大宋所願保持友好,而是與大宋又發生了戰爭。宋朝被金國俘獲了兩個皇帝,而且追得大宋一路向南。面對更為厲害的金朝,宋朝終於穩住腳跟,繼續發揮他們文化力優勢。
當金國佔領中原地帶,俘獲了大量宋朝子民而沾沾自喜時,他們並沒有意識到大宋的文化力正在侵蝕他們。縱觀金朝與宋朝一百多年戰爭史,其實往深裡看是一種文化融合史,也是民族融合史。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的兒子、侄子們一腳踏進中原後,他們就被中原文化魅力所折服。所以金太宗就開始陸續啟用漢官幫助治理,金朝先廢除了勃極烈制度,而向真正的世襲邁進,治國方式也按照中原王朝模式,這種體制發展也是宋朝教給金朝的。
金朝大軍兵下山東時,完顏宗翰讓金兵決不能破壞孔子廟,而且找到孔子後人,封官許願,他們也把孔子作為神來供奉。雖然當時大宋不以為然,但實際上儒家文化已經佔領了整個金朝,金朝照單全收。
金朝皇家、貴族一度掀起學習漢文化的熱潮,把吟詩作畫、品茗彈唱作為一種時尚,就如現在韓流、美國大片、過洋節一樣,他們認為那才是“先進文化”。
金海陵王完顏亮雖然是一個篡權繼位的暴君,但他卻是一個不折不扣中原文化通,他最嚮往的就是中原文化,所以繼位不久就力主牽都。當金海陵王把都城牽到北京後,才真正使大宋的文化力徹底佔領金朝,也讓他們無法再次回到女真時代。
金國的文字雖然源於契丹文字,但金文一定程度上也吸收漢字的神韻,並不是那種蝌蚪文。那時改漢名、穿漢服成為金國的時尚。金朝的趙秉文、楊雲翼、李純甫與元好問等文人,他們都崇尚北宋的理學,當然還的加上完顏亮和金章宗。金元時期醫學四大家劉完素、張從正、李東垣和朱丹溪,基本都是金朝時期漢人。中原文化早已無處不在,已經全盤同化了。所以蒙古鐵騎與金朝作戰時,那些女真人早已失去剽悍勇猛的作風。
3.蒙古鐵騎雖然踏遍大宋江山,但實際上他們已經失敗了
蒙古鐵騎與大宋聯合滅掉金國時,大宋又犯了同樣戰略失誤。宋朝沒想到面對的是更加兇惡的遊牧人。這時後悔也無濟於事了,那就只能打了。
蒙古滅掉金國用了二十二年,而蒙古與大宋打了四十五年,廢了好大勁才把大宋滅掉,誰能說大宋弱呢。但這四十五年的戰爭史,蒙古人一邊打一邊被中原的文化折服。
元朝雖然把大宋滅掉,但他們滅掉只是一個王朝統治者,這片土地上文化並沒有消失,而是以其蓬勃發展之勢席捲更為廣闊的天地。
元朝只存活了九十八年,這九十八年也是跌跌撞撞的九十八年,起義不斷,早早就被朱元璋壓了下去,不能否認這是中原文化力的勝利。
元朝雖然把全華人分為四等,漢人地位低,但元朝同樣也被同化,推崇以儒治國,表面上是鞏固元朝的統治,實際文化早已打敗這幫本無文化傳統的人,失敗也是註定了。
文化力不僅僅是融合佔領,而且同樣表現發展的勢頭。元朝不僅僅是宗教蓬勃發展,而中原文化更有不可阻擋之勢。元曲和小說在元朝時最為有名,《三國演義》、《水滸傳》等長篇小說也就在這個朝代出現了,以另一種形勢傳播著中原文化。這要得益於大宋強大的印刷能力延續。
縱觀宋朝歷史,被遼欺,被金打,被元滅,讓人感覺來氣。但實際上大宋有我們看不見的強大的力量,在延續在發展,誰進入到這種文化圈中,必敗無疑。我們誰能再否認宋朝軟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