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陽哥是你職場顧問

    我個人觀點。網際網路金融之所以被規範和挑整,是他始終沒有解決好幾個關鍵問題。首先是網際網路金融在中國是想為誰服務?其次是網際網路金融只能為誰服務。最後是盈利模式是否會干擾總的金融系統發展。

    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允許一個新興事物擾亂總體秩序。網際網路金融恰恰是觸碰了底線。再有大多數網際網路金融公司是不具備金融運作能力的,只是公司融資圈錢的行為。尤其是有的公司利用零錢儲存設計的專案,看上去有機會,其實大都是為了沉澱資金為自己所欲。

    網際網路金融不是沒有前途,只是真的需要選擇服務方向,不是如何做盈利模式和所謂的經營模式。如果你選擇服務實體經濟,就要沿著這個思路設計服務體系,包括風控和回報。但你還有擁有網際網路特殊,不然你只是開了網路銀行。

    這個題目很大,簡單說說而已。

  • 2 # wy146154523

    如果根據凱恩斯三大基本理論之一:邊際消費傾向遞減規律,對於中國高儲蓄率的國家,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發展應向普惠金融方向發展。普惠金融(inclusive finance)定義是立足機會平等要求和商業可持續原則,以可負擔的成本為有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和群體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主要服務物件:小微企業、農民、城鎮低收入人群等弱勢群體。在2015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普惠金融,讓所有市場主體都能分享金融服務的雨露甘霖。根據《國務院關於印發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

    2016-2020

    年)的通知》,普惠金融發展的基本原則:健全機制、持續發展;機會平等、惠及民生;市場主導、政府引導;防範風險、推進創新(在有效防範風險基礎上,鼓勵金融機構推進金融產品和服務方式創新,適度降低服務成本)等。 在所有的文章中“消費”都可理解為個人消費,為普惠金融的發展,應當創新企業消費的概念,並形成相應的理論,促進消費金融的發展。哪位大咖有興趣,歡迎共同探討。

  • 3 # 媒體訓練營

    《中國消費金融創新報告》顯示,當前中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近6萬億元,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的交易規模達到4367.1億元,同比增長269%。業內人士認為,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發展面臨很好的歷史機遇,可以更好滿足網際網路金融和普惠金融的業務需求,科技更為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京表示,消費增長和消費金融的蓬勃發展是相輔相成的,消費金融的發展讓廣大低收入民眾有了使用金融手段提升自己現實消費水平的機會。

      李揚認為,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有三個支點:第一,金融活動一定要與真實的經濟活動相關聯;第二,金融活動應當和廠商聯絡在一起,不能只是和金融機構連在一起;第三,金融活動要基於網際網路,線上線下相結合。他表示,金融是服務行業,當然要服務實體經濟。現在消費在實體經濟中佔比很大,而且比重越來越高,所以,消費金融比重提高是一個合乎邏輯的結果。

      而消費金融中發展比較突出的就是網際網路金融。“因為消費活動的主體是中下層,但在過去的經濟體系下,金融是高階人士的"玩意兒",中低端對於金融來說基本上就是貢獻者。所以,作為主體的普通消費者接觸不到金融體系,但網際網路經濟的普及使情況發生了改變。”

    消費金融業務場景複雜、更加小額分散的業務特徵,對技術提出了更高要求。未來如何透過人工智慧、大資料分析等先進科技強化風控能力,成為消費金融機構在行業中“突圍”的關鍵所在。

    人工智慧將如何運用於消費金融?業內人士普遍認為,大資料技術將解決金融風控效率瓶頸,而資料模型和社交資料的運用歸根結底是對人的屬性的研究,消費金融本身也應該立足於為消費者提供金融服務,因此,人工智慧未來在消費金融風控和反欺詐領域都將有重要價值。

  • 4 # 巴曙松

    從功能上考察,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的實質是消費金融。消費金融已有400多年的發展歷史,是基於消費者分類和信用評估基礎上的為消費者提供小額個人貸款和分期付款服務的一種商業模式。而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的實質是對消費金融從風險控制、場景構建、服務方式等各個方面進行的網際網路化。

    完整的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產業鏈包括上游的資金供給方、消費金融核心圈及下游的催收方,而消費金融核心圈又包括消費金融服務提供商、零售商、消費者和徵信/評級機構四部分組成。

    從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可能的發展趨勢看,網際網路對於傳統經濟的滲透將逐步加深,消費金融產業的網際網路化將經歷一個不斷深入、升級的過程,勢必先後經歷產品的網際網路化、風險管理模式的網際網路化以及服務模式的網際網路化,並對產業佈局產生重大影響。 從產品的網際網路化看,保險、證券、基金等網際網路生態尚未大量開發的傳統金融領域網際網路需求將逐步提升。 從風險控制的網際網路化看,資料資產將成為重要風險控制資源。資料+模型將是網際網路金融企業未來發展的核心工具。透過大資料的挖掘,完善客戶畫像,提供個性化服務,實現客戶場景的拓展,而這將改變現有的消費金融平臺普遍存在業務同質化。未來,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的競爭核心恰在於基於大資料應用帶來的風險識別能力以及由此決定的放款能力。

    從服務模式的網際網路化看,推動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發展的動力,已經從早期的銀行業資金為主的推動轉向場景推動為主,再到目前的技術驅動為主,而且獨立的第三方產品及技術輸出將成為未來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的趨勢。

    從產業佈局看,隨著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的發展,消費流通企業在消費金融領域的市場地位將逐漸提升,併成為未來的核心增長力量。而這種產業地位的提升可能源於企業自主開發的消費金融服務,亦有可能源於消費金融公司與消費流通企業之間的緊密合作。同時,網際網路消費金融產業也將更加細分化和垂直化。持牌或產業巨頭旗下的基於場景消費的消費金融公司,將充分利用自建的消費金融業務線搶奪市場份額;其他型別的企業,包括P2P借貸平臺和專注於垂直消費領域的其他企業將藉助各種情景模式切入垂直細分領域,如教育、醫療、裝修、租房等。

  • 5 # 中研網

    據中研產業研究院釋出的《2017-2022年中國消費金融行業運營模式分析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統計資料顯示

    2017-2022年消費金融行業發展預測分析

    一、消費金融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每類消費金融機構通常只佔消費需求廣、資金成本低、風險控制強三個方面的一兩個,五類消費金融機構都無法同時在三個要素中具備優勢,所以為了聯合運營是必然趨勢。2015年以來,多家金融科技巨頭頻頻與傳統金融機構展開合作。相較之下,資金成本短板易突破,如京東利用企業信用和分級資金安排降低融資成本,傳統金融機構創新動力不足,但樂於合作分羹;而場景優勢和大資料資源具有一定的難以替代性。所以具備場景優勢和技術優勢的參與者,同傳統金融機構合作成為最具競爭力的搭配。

    商業信用機構具有長尾資料優勢,未來可發展成為商業信用基礎資料供應商。在個人徵信缺口下,擁有大資料和徵信牌照的公司向各方輸出信用產品。消費金融的快速發展一定會帶來個人徵信資料服務的大量需求,而由央行主導的徵信系統覆蓋力,消費金融機構享有的高利差收益使得它們願意付出成本控制潛在風險,第三方個人徵信機構基於自身的資料積累和技術優勢將獲得發展良機。受益於徵信缺口,大資料能夠帶來絕對風控優勢。第三方徵信服務公司的運營產品是信用資料,而非信貸資金,其需求的擴充套件來源於企業端風險控制,其成本在於獲取資訊和後續運營,具有顯著的規模效應,資料覆蓋面和分析能力是其核心競爭力。

    藉助於金融科技,消費金融機構不僅可以降低壞賬風險,更可以建立起差異化定價體系。從資料積累和風控技術上來看,銀行依託於央行徵信系統能夠有效獲取資訊資料,信貸審查控制流程嚴格,分貸前貸中貸後三個部分,十六個環節,風控能力最強;第三方徵信服務公司具備大資料和雲計算能力,以及長期積累下的使用者基礎屬性資訊、購買行為與偏好、資金流、物流等資訊,資料可以從不同維度相互校驗,構建使用者信用生態,資料量大,風控能力強;電商和消費金融公司都具備一定的資料優勢,能夠透過對接第三方信用服務,建立自身的風控系統。

    大資料透過對個人財產、經營、庫存、流通、消費、社交等資訊的分析,為小微企業和普通居民刻畫使用者生態,從而實現差異化定價,大大提高了消費金融的包容性,使金融服務下沉到低淨值的客戶中去。

    在大資料思維的驅動下,消費金融主要受到四個方面的影響:第一是精準授信,透過專業化標準化的分類,透過大資料分析和建模解決傳統信貸中的失準失察;第二是信貸創新,做到准入精準化審批自動化、風控模型化;第三是客戶需求的把握,建立統一的客戶標籤和客戶畫像,形成客戶的全景檢視;第四是風險判斷,透過資料的合成搜尋多維資料對異常行為進行判斷。

    消費金融機構的借貸成本體現在其融資渠道上,其中銀行能夠吸存納儲,成本最低;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資金主要來源於自有資金,同時可以進行同業拆借、發行金融債券等方式融資,成本僅次於銀行;電商平臺由於沒有消費金融牌照,大多依賴於自有資金,近年來在拓展外部融資渠道上也取得重要突破,透過ABS有效盤活了資產彈性,成本再次之;垂直領域消費金融公司融資渠道與電商類似,但資產規模較小,攤薄ABS發行成本高成為一大障礙,而透過P2P平臺的融資成本要顯著高於其他型別機構。

    消費金融機構面臨的資金需求的問題,可以透過資產證券化解決,資產證券化智慧雲金融提供服務,將底層資產透明化,進行存續管理規範、分類統計。

    良好的法律環境是消費金融健康發展的有力保障,對防範風險、維護各方利益必不可少。中國雖然已出臺了《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汽車消費貸款管理辦法》等行業規章,但專門針對消費金融的法律仍處於缺失狀態。因此,應從兩方面加強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與完善。一是制定專門的消費金融法律,如《消費信貸法》、《消費信用法》、《個人破產法》等,以此切實維護消費金融各參與方的權利與義務,維護消費金融市場的良性運轉。二是修改現有的法律條款,包括《合同法》、《擔保法》、《保險法》、《商業銀行法》、《貸款通則》等法律法規與消費金融發展不相適應的地方,從法律環境上改善消費金融發展的外部環境。

    二、消費金融行業發展規模預測

    (一)個人住房貸款規模預測

    根據住房城鄉建設事業“十三五”規劃綱要,“十三五”時期,城鎮新建住房面積累計達53億平方米左右,到2020年,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面積達到35平方米左右。住房公積金制度對促進住房消費的作用進一步增強,到“十三五”期末,全國住房公積金繳存總額達到15萬億元,個人住房貸款總額10萬億元,個人住房貸款率提高至90%。

    圖表:十三五末期中國個人住房貸款規模預測

  • 6 # 合肥新華電腦

    現在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網際網路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隨著中國網際網路+計劃的開展,彰示著網際網路的飛速發展,相對應的,計算機人才需求量也進一步擴大。許多IT行業人才月薪都達到了萬元以上。但是中國長期以來對計算機人才的培養卻嚴重不足。再加上今年特殊情況的影響,以後網際網路會發展的更快,網際網路行業需要的人才也會更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製作PPT必學的PS技術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