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2
回覆列表
  • 1 # 陳事美談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生產瓷器的國家。一萬年以前已有陶器生產,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開始燒製原始青瓷,到公元二世紀的東漢,特別是到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青瓷的燒造已經達到很高水平。

    唐代,制瓷業有了飛速發展,形成了以南方越窯和北方邢窯為代表的兩大瓷窯系統。宋代是中國瓷器藝術發展的高峰,窯場林立、種類繁多、工藝精湛、技法豐富,有著名的汝、官、哥、定、鈞五大名窯;還有北方的磁州窯、耀州窯,南方的龍泉窯、景德鎮窯等龐大窯系,地域特色鮮明、工藝水平極高,取得了空前的藝術成就。元、明、清時期,制瓷業更加繁榮昌盛。元代最突出的成就是釉下青花和釉裡紅等品種的燒製成功。明清時期景德鎮御窯廠的建立,為燒造出種類繁多、造型豐富、釉彩繽紛、紋飾精美的瓷器創造了條件,彩繪瓷藝術有了突飛猛進的發展,品種多達數十種。明代除著名的永宣青花外,還創燒了青花五彩及鬥彩等名品;清代不僅創燒了琺琅彩、粉彩等品種,還是顏色釉發展的繁榮和鼎盛時期,代表了中國瓷器生產新水平,開創了中國瓷器發展史上的新紀元。中國古代瓷器按釉色與裝飾主要分為兩大類,一類為顏色釉瓷,另一類為彩繪瓷,彩繪瓷又可大致分為釉下彩瓷和釉上彩瓷。五彩花鳥紋八方花盆清康熙高32.2釐米,口徑50.5釐米,足徑31.1釐米盆通體呈八方形,折沿,深腹。通體五彩裝飾,盆身繪花鳥圖,老樹新枝,梅花、玉蘭綻放,喜鵲棲於枝上,折角處繪翠竹紋。折沿上繪折枝花卉和飛鶴紋,近足處外壁凸起如意頭八個,內繪折枝花卉紋。折沿下自右向左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書款。底有一圓孔。康熙官窯五彩多為碗、盤等小件器物,大件器物有花盆、瓶類。此器形制較大,古樸渾厚,氣魄雄偉,畫工蒼勁有力,靜動相生,顯示出康熙時期制瓷的高超技藝。青花釉裡紅聖主得賢臣頌文筆筒清康熙高16釐米,口徑19.4釐米,足徑19.4釐米器呈筒形,直口,直壁,玉璧形底。外壁青花書館閣體小楷《聖主得賢臣頌》文,字型工整,筆法精細,下鈐釉裡紅“熙朝傳古”篆書方款。底心施白釉,上青花書“大清康熙年制”六字三行楷書款。《聖主得賢臣頌》是漢代王褒奉漢宣帝劉詢之詔而作。清代康熙年間,政通人和,文化昌盛。瓷制筆筒的生產也達到了鼎盛時期,不僅品種繁多,有青花、五彩、鬥彩、釉裡三彩、豆青釉、烏金釉、灑藍釉等,而且裝飾圖案豐富,具有濃郁的生活氣息,其中以題寫長篇詩詞歌賦作裝飾紋樣最具特色,除《聖主得賢臣頌》外,尚有蘇軾《赤壁賦》、諸葛亮《出師表》、歐陽修《秋聲賦》、《醉翁亭記》、陶淵明《歸去來辭》、王勃《滕王閣序》等。官窯器結尾多鈐釉裡紅“熙朝傳古”四字,有盛世之朝代代傳襲之意。器底多銘青花康熙六字楷書款。五彩鳳儀亭圖盤清康熙高6.3釐米,口徑34.5釐米,足徑19.8釐米盤撇口,弧壁,平底,外底雙圈足。器內五彩繪鳳儀亭圖,外底青花雙圈內花押款,畫一樹葉紋。康熙瓷器裝飾豐富多彩,題材廣泛,以文學名著中的人物故事繪製在瓷器上非常流行。鳳儀亭取自《三國演義》第八回“王司徒巧使連環計,董太師大鬧鳳儀亭”,人物刻劃生動,展現出康熙民窯五彩瓷的藝術風韻。康熙民窯款識多仿前朝款、堂名款和花押款,這與康熙時期禁止民窯器書本朝款有關,《浮樑縣志》記:“康熙十六年,邑令張齊仲,陽城人,禁鎮戶瓷器書年號及聖賢字跡,以免破殘。”(撰稿:耿東昇張潤平 攝影:邵玉蘭 董清)五彩描金花蝶紋攢盤清康熙大長22釐米小長15.8釐米直徑50釐米攢盤由內外兩層共十二件大小盤組成葵花式樣。盤折沿,淺腹,平底,圈足。盤內五彩繪花卉蝴蝶紋,沿面紅彩“卍”字錦地描金團壽字,盤外壁紅彩八吉祥紋,並描金篆書“壽”字。攢盤又稱為拼盤,為盛放食物的器具。始制於明代萬曆時期,至清代康熙朝較為流行,並延續至晚清。一組拼盤的數量不等,少者五個,多者達二十多個,按件數的不同,又稱為“五子”、“七巧”、“八仙”、“九子”、“十成”,可組成六方、八方形、葵花形、蓮花形、扇形等式樣。康熙攢盤以五彩、三彩多見,乾隆時期品種多樣。此盤造型別致,施彩豐富,以綠、紅、紫、黃、金等彩描繪紋飾,五彩斑斕,不僅是美觀大方的日用瓷,而且是一件珍貴的藝術品。(撰稿:耿東昇張潤平 攝影:邵玉蘭 董清)樞府窯瓷盤元 公元1206年-1368年高4.3釐米、口徑13.3釐米、足徑4.5釐米此盤胎體厚重,胎質堅硬,胎色潔白,釉色白中泛青,盤內有印花裝飾及“樞”、“府”字樣。元代後期,景德鎮生產的瓷器出現了新品種,其特徵是胎體較為厚重,使用模壓印花圖案進行裝飾,釉色如同鵝卵發白且略帶青色,較考究的成品往往帶有相對的“樞”、“府”二字,因此這種瓷器通常被稱作樞府瓷,或者卵白釉瓷。樞府瓷根據質量和用途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是貢品,最為精緻,專門供給宮廷,作為皇家祭器或者日常使用。二是公用瓷,由官府定製,有“樞”、“府”字樣的就屬於此類,根據定製者不同,也有印其他字的。三是商品瓷,模仿有“樞”、“府”字樣的器物,雖然更為粗糙,但是價格便宜,所以大量行銷海內外。這件瓷盤是景德鎮樞府窯產品,系元朝樞府院定製,盤底圈足內有釉下壓印的“樞府”二字。樞府窯的器型以盤、碗、洗為主,常見紋飾有纏枝花、雙龍等,採用模壓印花技法。器物胎體較厚重,釉色發白而微帶青色,故又稱“卵白釉”。青釉仰覆蓮花尊南北朝北朝 北齊1948年河北省景縣封氏墓出土高63.6釐米、口徑19.4釐米、足徑20.2釐米尊侈口、長頸、溜肩、長圓形腹、高圈足。口沿下有橋形耳一對,肩部有六系,並附蓋。該尊通體有紋飾十三層,除頸部貼塑寶相花及壓印團獸紋外,其它均為蓮瓣紋。蓋紐下雙重覆蓮瓣,蓋沿邊上翹雙重仰蓮瓣,上腹三層覆蓮瓣,下腹雙層仰蓮瓣紋。整體紋飾雕塑整齊細膩,上呼下應,富麗堂皇。蓮花尊的紋飾內容與佛教密切相關,用於隨葬代表逝者的一種精神寄託。該尊器形碩大,莊嚴雄偉,做工精細,釉色青綠溫潤,是北齊瓷器中屈指可數的重器之一,是研究北朝瓷器及其裝飾工藝不可多得的重要實物資料。青瓷羊形燭臺三國吳 (222-280年)生活用具1958年江蘇南京清涼山出土長30.5釐米,高25釐米燭臺呈跪伏羊形、羊昂首張口、雙角繞耳彎曲、額上有一圓孔,可用於插燭。羊軀肥壯,脊背長毛分披,腰間劃雙翼,臀部貼短尾,四肢捲曲。其胎質灰白,青釉綠中微微泛黃。在古代羊與祥音通,羊即代表吉祥,用羊隨葬以避不祥。該羊形燭臺,造型設計巧妙,裝飾手法誇張醒目,其形態安祥,溫馴可愛,是三國東吳青瓷中不可多得的上乘精品。這件羊形燭臺淺灰白色胎,遍施青灰色釉。呈臥羊形,羊頭頂有一圓孔,體內空。有學者認為此器是插蠟燭用的燭臺,也有學者認為是盛水器。三國時期,青瓷器在產量、種類和質量上都比東漢時期有明顯提高。當時青瓷器主要產地包括現在浙江寧波、紹興、溫州及金華等地區,其原料為一種含石英、高嶺、絹雲母型別的偉晶花崗石風化後的岩石礦,風化程度高,含有較多的高嶺石礦物。這種瓷土含鐵量較高,是燒造青瓷器的理想原料,與石灰石配製而成的石灰釉,光澤好,透明度高。這件燭臺釉色勻淨,充分顯示出這一時期在燒造青瓷器的原料選擇上的重大進步。而臥羊整體塑造簡練,區域性刻劃精細,將羊的馴順特性凸顯無遺,反映了這一時期在燒造青瓷器的藝術化方面的追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遊戲王DM中的戰女神卡組強度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