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柘聲

    1971年的第三次印巴戰爭情況較為複雜。東巴基斯坦(原稱孟加拉邦)的居民多半是印度教徒。1947年英華人讓印、巴獨立時,把孟加拉邦一分為二,東孟加拉歸巴基斯坦,西孟加拉屬印度。巴基斯坦是伊斯蘭國家,因為政治上、軍事上的不平等,引起東巴基斯坦人的不滿。1970年東巴基斯坦的穆吉布·拉赫曼堅持東巴基斯坦自治獨立。

    於是,印度從西孟加拉邦出兵,在蘇聯的支援下進攻東巴。到了1971年年初,東巴基斯坦以穆吉布·拉赫曼為首的東巴人民聯盟,提出了東巴基斯坦自治的“六點綱領”,3月7日,東巴爆發了內亂,宣佈改東巴基斯坦為獨立、自主的“孟加拉人民共和國”,併成立了“孟加拉解放軍”。巴基斯坦出動軍隊進行了鎮壓。“孟加拉解放軍”無力抵抗,大多數逃往印度,還有大批信奉印度教的東巴人也逃往印度避難。自古道,內亂必生外患。東巴局勢的惡化,給蓄謀已久、早就想肢解東巴的印度,提供了一個發動戰爭的絕好機會。 按照“蒙巴頓方案”分治後的東、西巴基斯坦,在地理位置上對印度構成夾擊之勢,這使印度一直耿耿於懷。在第一、第二次爭奪克什米爾的戰爭中,印度一直顧及東巴在其後院放火而不敢全力與巴作戰。多少年來,“東巴之憂”一直是印度總理英迪拉·甘地夫人的一塊心病。現在機會終於來了,但英迪拉·甘地夫人卻表現得異常的冷靜,沒有馬上採取軍事行動,因為她的父親尼赫魯由於1962年對華戰爭的慘敗,而從總理寶座上掉下來的事實,猶如一面鏡子,使她無法對此事掉以輕心。她深知,這次印巴戰爭,對印度來說具有決戰性質,勝利,印度則可把東巴從巴基斯坦徹底肢解出去,使“叫板”多年的宿敵巴基斯坦大傷元氣,從此稱霸南亞不再是夢想;失敗,自己丟官事小,印度不但會丟盡大國的顏面,而且還有可能長期陷入巴基斯坦的“搗亂”之中。因此,英迪拉·甘地夫人認為,不但要抓住這次機會,而且要一戰必勝!同時,甘地夫人還清楚地知道,這場戰爭必須進行長時間的準備,方能穩操勝券。

    因此,在她的領導下,印度進行了有條不紊的戰爭準備: 第一,製造攻巴輿論,爭取廣泛的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援。經過印度一系列的宣傳和領導人的出訪,成功地贏得了國際社會的同情和支援。 第二,簽訂“條約”,取得了蘇聯的支援。1971年8月9日與蘇聯簽訂了“印蘇友好合作條約”,從蘇聯手中輕易獲得了250輛坦克、100輛裝甲輸送車和薩姆—3地空導彈等大批新式武器裝備。這對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奠定了雄厚的物質基礎。 第三,進行了充分的備戰。印巴處於“緊急狀態”後,具有敏銳洞察力和卓越指揮才能的印軍總參謀長馬內克肖就察覺到印巴之間有一場大仗要打,因此,他為印度贏得這場戰爭進行了大量的軍用物資儲備;秘密舉辦新兵速成班,徵召陸、海、空三軍預備役人員服現役;對作戰傷亡人員,制定了許多具體的特殊照顧政策,使部隊計程車氣為之大振;成立了聯合兵種組織和聯合情報委員會,解決了三軍聯合作戰問題。他下達了“緊急狀態”動員令:取消軍隊所有人員的休假,立即返回工作崗位;徵用民用車輛,以緊急運送彈藥及各種軍用物資;遷移印與西巴接壤的邊境居民;加強城市民防措施等。馬內克肖雷厲風行的做法,使印軍在短短的時間內士氣和戰鬥力大增。第四,制定了周密的作戰計劃。馬內克肖親自領導並制定了作戰計劃。按照計劃,發起進攻的時間選擇在冬季,因為可利用大雪封住喜馬拉雅山口的機會,阻止中國軍隊進攻印度。印軍計劃戰役在東、西兩個戰線上同時展開,在西巴方向,印軍投入的兵力主要用於牽制巴軍,並以優勢的空中力量打擊西巴腹地和克什米爾內的軍事目標。而在東巴方向上,印軍集中絕對優勢兵力,計劃在三個星期內迅速拿下東巴。印軍計劃在絕對優勢的空軍和海軍支援下,陸軍部隊從西面、西北、北面、東面四個方向同時對東巴實施合圍,奪取重要的交通樞紐,以切斷東巴的內部聯絡。利用向心突擊,肢解圍殲,一舉攻佔東巴首府達卡。 截至11月下旬,印軍參戰的兵力基本到位。就這樣,戰爭弩弓悄悄地張滿,大戰一觸即發。

    1971年12月2日,印軍對東巴發動了全面進攻。面對印軍的“不宣而戰”,巴基斯坦總統葉海亞·汗總統宣佈全力迎戰印軍,並授權巴軍在西巴採取了先發制人的進攻行動。對於國小、實力弱的巴基斯坦來說,無疑這是理智的選擇。 面對巴軍猛烈的進攻,印軍一方面組織力量抵擋巴軍的進攻,另一方面在區域性地區實施了反擊,還出動了大批的飛機對地面作戰進行了支援。由於巴軍防守薄弱,印軍進展順利,一舉攻佔巴基斯坦信德省2600平方千米的土地。另外,印軍還集中兵力對在克什米爾地區巴軍的前沿陣地發起了攻擊,雖然傷亡很大,但一舉搶奪了巴軍50多個哨所。印巴雙方在西巴方向重兵對峙,互有攻守,互有得失。印軍在西巴的行動主要是牽制巴軍,並未計劃向巴基斯坦更深遠的腹地推進。 達卡是東巴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印軍最終攻佔的目標。印軍計劃從西、北、東三面對達卡實施圍攻,從南面實施海上封鎖。西部印軍佔領庫爾納、傑索爾、傑尼達、法裡德普爾等要地後,越過馬杜馬提河和賈木納河,向達卡進攻,北部印軍奪取賈馬爾普爾和米門辛格後也向達卡挺進,東部印軍從昌德普爾、道德坎迪、拜那布巴扎爾一線越過梅格納河及布拉馬普特拉河後也直逼達卡。12月11日,印軍各部隊競相向達卡進發,都想搶佔頭功。印軍動用了幾乎所有的直升機和船隻,運載人員、槍炮和坦克,越過河流障礙,向達卡逼近。為了加快挺進速度,印軍有時利用直升機運送部隊,“跳躍式”前進。12月11日晚8時,印軍傘兵在達卡西北部實施空降,切斷了巴軍退路,。到12月15日,印軍地面部隊已從東、北、西三面進抵達卡,空軍和海軍也對東巴實行了空中和海上封鎖,切斷了東巴與外界的聯絡。同時,印度還加強了對巴軍的心理攻勢。印度所有廣播電臺反覆地播放了馬內克肖給巴基斯坦人的一封勸降信,並在巴防區內空投了印有勸降信的傳單。為加強心理攻勢,印空軍還加大了對巴基斯坦防禦地區的打擊力度,特別加強了對達卡城周圍20英里以內所有通道的攻擊。達卡巴軍在孤立無援,欲戰不能,欲退不得的絕境下,於12月16日,宣佈實行全線停火,向印軍投降。至此,戰爭基本結束,印度取得了這場戰爭的勝利。

    是役,印軍傷亡1.1萬人,損失飛機41架、坦克81輛、艦艇1艘。而巴軍約有9萬人被俘,損失飛機86架、坦克226輛、艦艇22艘。印度透過這場戰爭,將東巴永遠從巴基斯坦的版圖上分離出去,“催生”了今天的孟加拉國,一舉解除了困擾印度多年的“東巴之憂”。 印度之所以能取得這場戰爭的勝利,從作戰方面講主要原因有:一是周密計劃,精心準備,在某些方向上達成了戰爭的突然性;二是集中了優勢兵力,實施多路向心突擊,分割圍殲,使巴軍首尾難顧,相互不能策應;三是快速機動,加快進攻程序。尤其是在戰爭後期,印軍還使用了直升機和傘兵部隊,快速越過江河障礙,斷敵退路,使巴軍來不及組織有效的防禦,加快了戰役程序;四是各種攻勢行動互相配合,展開強大的心理戰,以強大的心理震撼使達卡守軍不戰而降。在戰果“非常滿意”後,印度立即見好就收,於12月17日,宣佈在西巴實行“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政府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戰爭遂告結束。

  • 2 # 世界人文通史

    孟加拉國原名為東巴基斯坦,曾經是巴基斯坦在印度東面的一塊飛地。1947年,印度和巴基斯坦分離,各自獨立為國家。印度的東面保留了一塊屬於巴基斯坦的領土,但是這裡並不與巴基斯坦本土接壤,也就是所謂的“飛地”,被國際上稱為“東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英國殖民者當初採取“印巴分治”的目的就是想利用印度與巴基斯坦的宗教矛盾,讓他們相互牽制,以備重新殖民這兩個國家。雖然英國殖民者撤離以後,再也沒有統治這裡。但是印度與巴基斯坦的矛盾卻愈演愈烈,成為國際社會的不安定因素之一。(巴基斯坦與孟加拉國的位置)

    兩次印巴戰爭期間,東巴基斯坦的民族主義者就開始蠢蠢欲動。上世紀80年代初,東巴基斯坦的民族主義者在國內進行示威遊行,多次要求獨立。東巴基斯坦的人口是巴基斯坦本土的兩倍,但擁有的土地面積卻十分狹小,自然不會滿足於被巴基斯坦統治。

    東巴基斯坦的的民族主義者領袖拉赫曼希望印度牽制巴基斯坦本土,幫助東巴基斯坦獨立,結果遭到巴基斯坦當局的逮捕。1971年,印度國內透過法案全力支援東巴基斯坦獨立,並部署了重兵坐觀動向。巴基斯坦的總統葉海亞為了維護領土與主權完整,被迫對東巴基斯坦施加血腥鎮壓,造成百萬人喪生,千萬人流離失所。此舉被印度指責為違反國際人道主義,反而成為印度出兵的藉口,第三次印巴戰爭爆發。印度憑藉蘇聯的支援,毫不在意聯合國的干涉,憑藉軍事領域的絕對優勢攻佔了東巴基斯坦地區,俘虜了巴基斯坦的軍隊。眼見印度的霸權坐大,美國總統簽發了對印度進行核威脅的命令。美國海軍抽調華盛頓級航母與驅逐艦組成了第76特混艦隊,並進入印度洋,揚言攻擊印度沿海。在國際社會的各方干預下,印度最終決定停火,但是東巴基斯坦的獨立已經不可逆轉。

    1972年,巴基斯坦當局釋放了拉赫曼。拉赫曼回到東巴基斯坦後,宣佈將東巴基斯坦改名為孟加拉國,於1975年成為孟加拉國的首任領導。孟加拉國的獨立對於巴基斯坦的打擊是毀滅性的,也拉大的巴基斯坦與印度的實力對比。不過脫離了巴基斯坦以後,孟加拉國並沒有迎來發展。1975年八月,拉赫曼無力處理混亂的局面,被軍隊所殺。直到90年代末,孟加拉國才稍微安定下來。孟加拉國的人口超過一億,但是土地狹小,資源匱乏,一直是南亞的貧窮國家之一。(孟加拉國首任總統拉赫曼)

  • 3 # 縱橫觀智庫

    一、“蒙巴頓方案”印巴分治,英國留下隱患

    二戰後的英國再也無法維持龐大的殖民地,殖民體系崩潰。1947年,英國同意英屬印度獨立,但是由於宗教和民族矛盾,主持印度獨立的英華人蒙巴頓採取了分治的方案,將英屬印度一分為二。人民主要信仰印度教的地區,成立印度;人民主要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成立巴基斯坦。一分為二,本來為將來留下隱患,巴基斯坦竟然繼續一分為二,即今天的巴基斯坦,當時稱為西巴基斯坦。今天的孟加拉國,當時稱為東巴基斯坦。

    二、巴基斯坦獨立後,東巴人不滿西巴人當權,獨立呼聲日益高漲

    獨立後的巴基斯坦首都設在西巴的伊斯蘭堡。因此,巴基斯坦軍政、經濟大權都掌握在了西巴人手裡,東巴人擔任政府高官者寥寥無幾。東巴人日益不滿西把人把持國家大權。獨立之初,東巴的人口是西巴的兩倍,經濟也比西巴發達,尤其是農業。僅僅出於相同的宗教信仰就要一直聽命於西巴,東巴人民顯然不會答應。東巴人的不滿繼續到一定程度,由和平爭取轉變到了武力抗爭,最終爆發孟加拉獨立戰爭。

    三、東巴發力,印度幫忙,孟加拉國脫離巴基斯坦獨立

    1971年4月,孟加拉臨時政府在孟加拉西部的梅黑爾布林縣成立,以被巴基斯坦囚禁的謝赫·穆吉布·拉赫曼為總統。自此,從1971年4月到11月,西巴軍隊與孟加拉解放軍之間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孟加拉解放軍以變節的西巴軍官與士兵為主,戰鬥力雖然不弱,但是終歸無法抵擋西巴正規軍。此時,一直與巴基斯坦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看準機會,發動了第三次印巴戰爭。印度分東西兩面進攻巴基斯坦,戰爭進行到了12月份,巴基斯坦無奈之下籤訂協,同意東巴獨立,孟加拉國正式獨立。

    從此,南亞多了一個孟加拉國,巴基斯坦與印度從領土矛盾又升級到了民族仇恨,更加無法化解!

  • 4 # 銘蘇先生
    第一、巴基斯坦(西部)主導國內政治,東巴沒有地位。

    巴基斯坦獨立以後,西部地區掌控者巴基斯坦的財政收支,在國內資源分配上明顯傾向於西部地區,這引起了東巴人民的不滿。而東巴這種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的被忽視,也為日後散火埋下了隱患。

    第二、民族不同,硬拉到一起沒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東巴地區主要由孟加拉民族組成,該民族歷史上長期生活在孟加拉地區。而西部地區主要由旁遮普族、信德族、帕坦族、俾路支族等民族組成,孟加拉人跟這些民族有很大的不同,即使把這兩部分人放在一起,由於沒有民族認同感,不能團結在一起,分裂是早晚的事。

    第三、印度的武力干預,致使東巴獨立。

    印巴由於克什米爾問題發生多次戰爭,而巴基斯坦領土分為東西兩部分,形成對印度的東西夾擊之勢,印度為了解除巴基斯坦對自己的包圍,第三次印巴戰爭時派兵佔領了東巴基斯坦,致使東巴脫離巴基斯坦,成立孟加拉國。

    總上,既有內部的民族矛盾,也有外部的印度干預,多種因素使東巴從巴基斯坦獨立建立孟加拉國。

  • 5 # 晴天58317157

    帝國主義、殖民主義在結束殖民時,總要想出壞主意讓那個地方得不到安生,比如:印巴的克什米爾問題,中印邊界的麥克馬洪線,中日的釣魚島,近東的以巴、以阿(阿拉伯)問題,非洲也存在這樣那樣的邊界問題和種族問題,如烏干達種族大屠殺等等……這樣即使那些地方獨立了,也會不斷地出現邊界衝突或民族衝突,這是西方國家所要的。

  • 6 # 太陽125933863

    47年印巴分治,孟加拉穆斯林成了東巴基斯坦,但主要經濟重心在西巴,由西巴人把持,引起東巴人不滿,70年底,一場颶風東巴損失慘重,死亡人數官方稱30萬,民間稱過百萬,是有史以來死亡最多的風災,葉海亞汗總統被指質救災不利,東巴領導人拉赫曼鼓吹脫離巴基斯坦獨立,內戰開始印度出兵,西巴軍隊戰敗投降,東巴獨立,直至75年才被國際社會承認。

  • 7 # 大將軍威武K

    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散夥最根本原因還是英國殖民主義統治的後遺症引發的民族矛盾、宗教矛盾導致。

    英國在南亞次大陸的殖民統治結束後,當地誕生了印度和巴基斯坦兩個主權國家。奇怪的是巴基斯坦分為東西兩個部分,中間隔著印度,直線距離超過1600公里,交通上的嚴重不便利讓本來就存在很大矛盾的兩地人民更是雪上加霜。

    巴基斯坦是個多民族國家,人口最多的是佔全巴人口56%以上的東巴孟加拉族和佔26%的西巴旁遮普族。由於歷史原因,旁遮普族在巴基斯坦建國時期就在中央政府和軍隊中佔了絕對優勢。不僅如此,西巴也是經濟最富裕、文化最發達的地區,而東巴則恰恰相反,廣大人民生活極端貧苦。

    政治和經濟發展的嚴重失衡,導致東巴社會各階層的普遍不滿。於是,以穆吉布·拉赫曼為首的東巴人民聯盟謀求東巴獨立。

    1971年3月25日,人民聯盟發動兵變,宣佈改東巴為“孟加拉國”。巴基斯坦中央政府當然不會善罷甘休,次日,總統葉海亞·汗宣佈取締人民聯盟,隨後調集兩個步兵師空運東巴,解除反政府軍武裝,至5月底基本平息了東巴的動亂。

    但是反政府武裝並不甘心失敗,大多數人逃入印度。而印度和巴基斯坦因為克什米爾之爭,早就有吞併巴基斯坦的野心。從40年代末至60年代,雙方先後爆發兩次大規模戰爭,雖然最後以印度失敗告終,但是作為一個區域大國的印度依然賊心不死。

    現在印度看到巴基斯坦有分裂的趨勢,同時又得到蘇聯的暗中支援,於是以“東巴難民大量湧入”為由於1971年11月21日不宣而戰,向巴基斯坦發動進攻,重點指向東巴。巴基斯坦措手不及,加上對形勢產生誤判,東巴很快被印軍佔領,西巴方向雙方則打得難解難分。戰爭進行至12月16日,印度鑑於戰略目的已達到,再戰下去毫無意義,於是宣佈單方面停火。巴基斯坦則因為整體戰局不利,也被迫接受停火,第三次印巴戰爭結束。

    1972年1月7日,原東巴人民聯盟領袖拉赫曼返回東巴首府達卡,正式宣佈成立孟加拉國並出任第一位總理。印度首先予以承認,隨後蘇聯及華約各國也紛紛承認,而無力改變現狀的巴基斯坦也只好予以預設。1974年2月,巴基斯坦總理布托借伊斯蘭首腦會議在拉合爾召開之機,拜訪了拉赫曼,隨後巴、孟雙方互相予以承認。

  • 8 # 北玄武

    1947年,印巴分治之時,孟加拉一分為二,西孟加拉歸了印度成為了印度的西孟加拉邦,東孟加拉歸了巴基斯坦,成為了巴基斯坦的東孟加拉省,於是在印巴分治之外,還有個次級分治,就是孟加拉分治,與西孟邦不同,東孟加拉省與巴基斯坦之間隔著印度幾千裡,往來各種不便,為了使東孟加拉省更顯得是巴基斯坦的領土,於是在1955年將東孟省改為東巴基斯坦省,是為東巴之由來。

    名字雖然改了,但是雙方分歧越來越大,東巴對巴基斯坦越來越不認同,地域隔閡只是其一,關鍵是東巴覺得受到了不公平待遇。首先是政治上,由於舊都卡拉奇和新都伊斯蘭堡都在西巴,使得政治上西部擁有了更多地權力,東巴人感覺上和實際上都受到了邊緣化,啥事兒基本上都是西邊定,沒東巴說話的份,這樣生出不滿也情有可原。

    關鍵還不光是政治上受到邊緣化,由於西巴掌握公權力,在資源分配和發展上更加偏重於西巴,投資和發展大都是隻有西部的份,西部發展相對越來越好,而東部差距越來越大,東部可沒有先富帶動後富這麼高的覺悟和遠見,於是心中不滿更加集聚。

    於是,獨立由非主流到主流,終於在1971年潰堤而下,加上印度為了搞殘巴基斯坦,順勢出兵,幫著東巴向巴基斯坦開戰,最終,東巴恢復舊稱孟加拉,獨立建國,西巴基斯坦無奈承認,獨立“享用”巴基斯坦的國號。

    話說孟加拉為了公平和富裕獨立建國,但是建國之後,國內並未真的政治清明與公平,政變時常發生,而富裕更別想,經濟依舊壞的可以。建國並未實現其初衷,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孟加拉是獨立了,但是初心是否依然記得?若不記得的了,很難得到始終。當然這是後話,不提也罷。

  • 9 # 玄坤文史

    孟加拉國的獨立是源自於巴基斯坦內戰,也包括了1971年印巴戰爭,戰爭從1971年3月26日到12月16日,最後導致了孟加拉脫離了巴基斯坦進而宣佈獨立。

    孟加拉之所以會獨立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有宗教上的原因,有國內政治因素,同時還有英國曾經殖民統治導致的歷史遺留問題,也包括了印度方面的插手。

    英國在二戰後,開始從殖民地撤退,但是卻陰險的主張信仰印度教,和信仰伊斯蘭教的地區,分別獨立建國,另外在二戰後印度覺得日本完蛋了,中國在內戰,那麼自己就理所當然的應該是亞洲老大,於是印度人就開始擴張土地,並且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爾地區,有嚴重領土紛爭,也一度派兵佔領巴基斯坦部分地區,但是迫於美英反對也不敢太過猖狂。

    巴基斯坦內部,一直都分為東巴基斯坦和西巴基斯坦,並且語言上也不同,東巴人將孟加拉文,西巴人將烏爾都語,巴基斯坦把烏爾都語定為國語,巴基斯坦中央政府也長時間被西巴人掌控,在經濟政策上也主要偏袒西巴基斯坦方面,長久下去也就導致了東巴和西巴的矛盾,1970年巴基斯坦再次舉行大選,東巴基斯坦憑藉人口優勢獲得了巨大的優勢。

    然而西巴基斯坦人卻推遲了權力移交,也在這時提出了孟加拉國獨立的口號,也導致了巴基斯坦局勢迅速惡化,西巴基斯坦代表的中央政府在東巴基斯坦對反對者進行鎮壓,在這個過程中600萬東巴難免逃到了印度,給印度造成巨大負擔,這時蘇聯突然開始和印度結盟,後來在1971東巴局勢逐漸穩定,印度不願意看到這種情況,開始插手巴基斯坦。

    1971年11月下旬印度大舉進犯巴基斯坦,巴基斯坦損失慘重,印度承認孟加拉國,在聯合國干預停火後,但是印度仍然拒絕執行,1971年12月16日,巴基斯坦淪陷,孟加拉國正式獨立,巴基斯坦被分裂。

  • 10 # 桃花石雜談

    東巴基斯坦是怎麼跟巴基斯坦散夥,變成孟加拉的?一個國家的分裂當然原因都不會太單純,巴基斯坦也不例外。如果細究其原因,首先是巴基斯坦這個國家的先天不足,其次是兩地的民族矛盾,再加上強敵印度的參與,最終造成了東巴基斯坦獨立的結果。東西巴基斯坦

    首先從現代角度看,巴基斯坦從1947年建國時起就是一個有著先天缺陷的國家,而且這個缺陷很直觀,就是它的東西兩個部分之間不連著,兩者之間的間距達到了1600公里,而且阻隔著這兩部分的是巴基斯坦獨立之後長期的對手印度。而在近代歷史上,這種陸地領土不接壤,特別是被其它國家所隔開的國家,通常都是很難維持的。

    巴基斯坦先天的領土布局就是其致使弱點之一

    巴基斯坦這種領土格局的形成是巴基斯坦這個國家建立初衷的直接反映。因為巴基斯坦本質上就是英屬印度殖民地伊斯蘭教徒單獨組成的一個國家,而在英屬印度殖民地,伊斯蘭教徒恰好分佈於東西兩端,中間地帶則是印度教徒的聚居地,所以巴基斯坦只能接受這種領土格局了。

    而與領土間隔相伴的是,巴基斯坦東西兩部雖然都是伊斯蘭教徒,但民族構成卻差異極大。西巴基斯坦是一個民族構成非常複雜的區域,其最大的民族旁遮普人也只佔其總人口的40%多,除了旁遮普人之外,西巴基斯坦還有3個主要民族,另外還有幾十個小民族。而東巴基斯坦則是一個民族構成極其單一的地區,其主體民族孟加拉人在其人口中佔比超過95%。而且雙方的分歧還不止不此,因為巴基斯坦雖然是以伊斯蘭教立國,而且東巴基斯坦的主體民族孟加拉人主要也是信奉伊斯蘭教,但其中卻也有差不多十分之一是信仰印度教的。所以印度從一開始就在東巴基斯坦擁有一定的影響力,且西巴基斯坦的印度教徒比例則要低的多。

    東西巴基斯坦之間的矛盾點

    所以從巴基斯坦建國開始,東西兩部之間的矛盾就一個接一個。首先在建國之後,為了迎合西巴基斯坦多民族共存的現實,巴基斯坦就把烏爾都語定為了國語。而烏爾都語和印度的印地語基本一樣,只是文字不一樣,在巴基斯坦境內本來以其為母語的人很少,但因為歷史原因,這種語言成為了不同民族之間交流的通用語。所以將其定為國語在多民族共處的西巴基斯坦是各方都能接受的,但在民族構成非常單一的東巴基斯坦則受到強烈抵制,東巴基斯坦要求將其通用的孟加拉語也定為和烏爾都語並列的國語,但沒有得到接受,語言問題此後成為了東西巴基斯坦之間一個無法解決的長期爭議問題。

    巴基斯坦國父珍納宣佈烏爾都語為國語的演講現場

    其次的一個矛盾是,東西巴基斯坦的雖然人口基本相當,東巴基斯坦可能還更多一些,但從巴基斯坦建國開始,巴基斯坦的核心區域就是西巴基斯坦,東巴基斯坦的政治勢力在巴基斯坦一直無法取得主導權,在財政撥款比例上也一直不如西巴基斯坦,而東巴基斯坦對此始終不滿。另外在巴基斯坦軍隊裡,來自東巴基斯坦的軍官比例也一直很低,到1965年只有5%左右。

    另外東西巴基斯坦雖然都是伊斯蘭教地區,但東巴基斯坦人相對來說信仰宗教沒有那麼虔誠,其社會的世俗化程度要高一些,因此雙方之間也存在著一定的文化衝突。而這些矛盾,最終在1971年演變成了直接的軍事衝突。

    第三次印巴戰爭與孟加拉獨立

    導致東巴基斯坦局勢急劇緊張的直接起因竟然是一場大風。1970年11月12日,一個名為波拉氣旋的超強颶風在東巴基斯坦登陸,隨後很快在當地造成了巨大破壞,死亡人數可能高達30萬人到50萬人。而巴基斯坦政府在災難來臨時的應對引發民間廣泛不滿,導致東西巴基斯坦之間的矛盾驟然激化。

    1970年的超級颶風波拉氣旋

    孟加拉獨立運動在這種不滿情緒中迅速成了氣候,在不久之後舉行的巴基斯坦全國大選裡,東巴基斯坦政黨孟加拉人民聯盟贏得了東巴基斯坦169個席位中的167席,這甚至使他們在總共313席的巴基斯坦議會里都成了第一大政黨。但西巴基斯坦地區的政治勢力是肯定不會把全國的政權交給東巴基斯坦政黨的。所以東西巴基斯坦之間又陷入了政治混亂之中。

    1971年3月25日,孟加拉人民聯盟宣佈東巴基斯坦獨立成為孟加拉國。之後巴基斯坦政府立即將其首領拉赫曼逮捕,東巴基斯坦爆發叛亂,巴基斯坦政府軍介入,但很快部分來自東巴基斯坦計程車兵譁變,東巴基斯坦陷入了極其血腥的內戰之中。

    1971年12月16日,東巴基斯坦巴軍簽字投降現場

    而自印巴分治之後就和巴基斯坦競爭激烈的印度很快抓住了巴基斯坦的這一變局,迅速通過了支援東巴基斯坦獨立的決議,並以巴基斯坦政府在東巴基斯坦進行種族屠殺為由在印巴邊境部署了大軍,還在國際社會進行了大量的外交與政治準備。1971年11月21日,印軍向巴軍發起小規模邊境進攻,巴軍被迫還擊之後,印度以此為藉口對東巴基斯坦發動了全面進攻,並很快在東巴基斯坦戰場取得了絕對優勢。12月16日,東巴基斯坦巴軍向印軍投降。

    而西巴基斯坦本身在東巴基斯坦和印度作戰就被巨大的後勤問題所困擾,再加上印度出兵之前東巴基斯坦內戰已在當地造成了很難彌合的政治裂痕,巴基斯坦想在東巴翻盤已不現實,因此在第二天就接受了印度的停火建議。次年,巴基斯坦還釋放了被其逮捕的東巴獨立領導人拉赫曼,他成為了孟加拉國首任總統,這也意味著孟加拉國獨立成為了既定事實。

  • 11 # 電視劇裡看歷史

    誠邀,一個國家的分裂不是一句話能說清楚的事,簡而言之,巴基斯坦的分裂既有內因,也有外因!

    1947年,迫於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壓力,英國不得不放棄對印度的殖民統治。末代印度總督蒙巴頓伯爵把印度分為以印度教徒為主的印度和以伊斯蘭教徒為主的巴基斯坦。

    所謂內因,就是巴基斯坦由東西兩部分構成,雖然東巴基斯坦面積約14萬平方公里,不如西巴基斯坦,但是巴基斯坦的中央政權一直掌握在西巴基斯坦人手裡,這就引起東巴基斯坦人的極度不滿,百姓的獨立慾望也越來越大。於是印度就開始找麻煩了,這就是外因。

    為什麼印度看不得巴基斯坦強大呢?因為印度阿三總以為自己是英國在南亞權力的繼承者(也不知道這份自信哪裡來的),所以印度必須將同樣在南亞國土面積遼闊,可以對印度雙線作戰,並且與印度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的巴基斯坦國扼殺在成長之前。於是當印度看到了東西巴基斯坦不和,於是採取各種方式在東西巴基斯坦之間打入“楔子”,離間兩者關係。加上東西巴基斯坦中間隔著印度的國土,地理的隔閡使得印度人的離間行為非常的順暢。終於後來西巴基斯坦獨立成孟加拉國,印度甚至撕破臉皮,直接動用武力干涉,所以巴基斯坦的分裂,印度“居功至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健康出問題了,你有保健小處方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