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靜心匠道

    第一次世界大戰英國的情況。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超過70萬英華人被殺。這種悲慘的生命損失影響了1920年代英國年輕女性的生活。弗吉尼亞·尼科爾森在她2007年的著作《單挑》中討論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未婚女性在人口性別失衡之後的困境。

    中產階級受到的影響尤其嚴重,被殺害人員的比例高於低等階層。根據1921年的人口普查,700,000例死亡導致25至34歲年齡段的男性和女性之間的差距特別大,其中有1,158,000名未婚女性和919,000名未婚男性。

    儘管新聞界使用“過剩”和“多餘”婦女一詞轟動了1921年人口普查的結果,但英國的人口失衡並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戰時出現的新現象。

    1851年的人口普查顯示,在20歲至40歲的英國女性中,有30%未婚。到19世紀末,大約有三分之一的25至35歲的英國婦女未婚,人口普查記錄表明,愛德華時代的男女不平衡現象仍在繼續。的確,傑伊·溫特(Jay Winter)認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實際上提高了英國的結婚率,但對1894年至1902年之間出生的婦女產生了影響。

    像1920年代初的新聞界一樣,尼科爾森(Nicholson)專注於200萬名“過剩女性”。但是,她指出,這個數字是在1921年的人口普查中記錄的175萬的基礎上四捨五入的。十年後,1921年25至29歲的婦女中有一半仍未結婚。但是,這並不意味著她們從不結婚,尤其是在1930年代,女性已成年40歲。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蘇聯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9月2日結束。《民主觀察週刊》發表了關於蘇聯遭受的人類損失及其對後代後果的新研究。蘇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傷亡,包括平民死亡,經官方估計為2660萬。尼古拉·薩夫琴科(Nikolay Savchenko)在《民主觀察週刊》(Demoscope Weekly)上發表的題為“詳細的愛國戰爭中的損失”的文章中,對這些損失的結構進行了分析,並對戰爭的持久“人口統計學回聲”進行了研究。

    性別比例偏高

    薩文科根據1939年和1959年的人口普查發現,從1889年至1928年出生的蘇聯二十多年來人數下降了44%以上。蘇聯的傷亡人數比波蘭,南斯拉夫,芬蘭和其他一些國家的傷亡人數高出3-5倍,而同期男性人口的下降從9%降至15%。

    明顯的人口後果之一是蘇聯男女之間的巨大差距。從1889年到1928年出生的男女比例大為扭曲。正如尼古拉·薩夫琴科指出的那樣,根據1959年的人口普查,女性比男性多1843萬,每千名女性中就有641名男性。

    在分析以下資料陣列後,可以看到這種不均衡的程度:

    1897年的俄羅斯人口普查顯示,每千名女性中有992名男性。經歷了所有的革命,戰爭和鎮壓,在20世紀從未達到過相同的比例。1926年,每千名女性中有890名男性,而1939年為838名。1959年,男女不平衡最明顯,為641至1000。20年後的1979年,差距縮小到784至1000。在俄羅斯國家2010年人口普查 顯示,有分別為10.8 m以下女性多於男性。性別比例的計算方法不同:每千名男性中有1163名女性(根據蘇聯係數,這意味著每千名女性中有860名男性。1939年,考慮到新近獲得的領土,男女年齡之間的差異約為後來的徵兵年齡,大約為3.48 m。1959年達到18.43 m。男女人數差距在20年內增長了1,495萬。基於這些國家的人口普查,1950年代歐洲國家的性別不平等。失衡最少的是匈牙利,每千名女性中有903名男性,而失衡最大的是蘇聯。

    尼古拉·薩夫琴科比較了1924年至1930年間出生的蘇聯士兵。

    透過這種方法,更容易分析巨大的人口損失。在這個年齡段的人中,年齡最大的人經歷了整場戰爭,而年齡最小的人根本沒有參加戰鬥。

    在1930年出生的人中,每千名女性中就有964名男性。這是和平時期的正常情況。

    在1925年出生的人中,這一比例完全不同:每千名女性中有752名男性。對於1924年出生的人:690至1000。對於1923年出生的人,差異更大:只有644至1000。

    2011年,俄羅斯每1000人就有12.6個新生兒。在戰前時期(1940年),這個數字要高得多:每千人口中有20.1個新生兒。在1941年,該指標下降到17.53對於戰爭而言,要達到這些數字還為時過早。

    1942年,出生率急劇下降,每千人中有11.99例新生兒。並且在1943年達到了戰爭時期的最低點:8.60至1000。

    這種情況只有在復員後的戰後1946年才得到根本改善:每千人口中有17.12例新生兒。尼古拉·薩夫琴科強調:“但是由於戰爭中有如此多的人死亡,出生率從未達到戰前水平。”

    Savchenko提到,在蘇軍後方的地區,出生率的下降在戰爭結束前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補償。薩夫琴科寫道:“ 1944年和1945年,兒童人數有所增加。”

    所以,一戰和二戰還是出現了很大一個人口缺口的,但是為啥能夠快速的補充回來,還是因為二戰後世界開始減少了戰爭,同時區域之間加快了人口流動,各國也鼓勵人口增長,在和平的情況下,大家生活得到了保證,那麼人口快速的補充了回來。

    大家覺得呢?

  • 2 # 酒館說書人

    第一,兩次世界大戰裡,歐洲參與的國家很多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資本主義國家向其終極階段。

    是同盟國和協約國之間的戰鬥。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百國、保加利亞王國屬同盟國陣營,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和義大利王國則屬協約國陣營。這場戰度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

    第二次世界大戰(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是以大德意志帝國、大日本帝國、義大利王國三個法西斯軸心國和匈牙利王國、羅馬尼亞王國、保加利亞王國等僕從國為一方,以反法西斯同盟和全世界反法西斯力量為另一方進行的第二次全球規模的戰爭。

    第二,兩次世界大戰,嚴重影響了歐洲男女比例失調

    兩次世界大戰帶來很重大的影響,歐洲的人口特別是男子作為軍人,他們的死傷就會很嚴重,如此一來生產力就會受到破壞,這就導致了歐洲男女比例的嚴重失調。

    這對國家而言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畢竟這會帶來一系列的影響,沒有新生兒的誕生,人口老齡化嚴重,人們的生活和國家的發展都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第三,對於男女比例失調,國家提出很多有效的措施

    對於解決這個男女比例失調的問題,國家提出了很多有效的措施。其中有兩點還是比較可行的,國家也要為民生著想。

    其一,獎勵生育。對於願意生育的家庭給與很多優惠福利,其次對於自願結婚的組合家庭給與一定的獎勵,反正就是給大家提供更多認識和組合家庭的機會。

    其二,支援跨國婚姻。對於國外配偶假如本國國籍,給予一定的便利政策。以減緩本華人口比例失調的狀況。這一種方式比較複雜,可是對於一些國家也是可以相互控制男女比例的人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負面情緒為什麼會擴大,為什麼會覺得自己什麼都做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