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李博士醫學科普
-
2 # 平安是福152552271
由於春季氣溫變化較大,人體的免疫功能難以發揮有效作用。
首先要從自身做起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預防呼吸道感染。避免誘因,防止受涼,過度勞累,與感冒患者少接觸,在人多的公共場所應戴口罩。提醒的是,要多喝白開水。
只要合理安排好自己的生活習慣,加強鍛鍊增強身體抵抗病毒的能力,感冒病毒就會離我們越來越遠。
流感、普通感冒、麻疹、水痘高發,它們引起的發熱、咳嗽、咽痛、皮疹等不適影響著老百姓日常生活、學習和工作,甚者因為患上疾病而死亡,2003年的非典和目前正在流行的新冠肺炎不但影響患者個人生活和生命,而且影響到整個國家經濟正常執行。
所春季科學預防呼吸道傳染性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什麼是呼吸道傳染性疾病?
呼吸道傳染病是由病毒、細菌、非典型病原體等多種病原微生物吸入呼吸道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呼吸道肺部炎症性疾病。這類疾病常有明顯季節性、聚集性、傳染性,甚至爆發性,對人類健康危害極大。但透過科學預防、隔離、治療可以降低發病人數。
常見的呼吸道傳染病主要有流感、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猩紅熱、流行性腦脊髓膜炎等疾病。肺結核也是一種呼吸道傳染性疾病。2003年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徵、2012年中東呼吸綜合症和今年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都是呼吸道傳染病。
呼吸道傳染病的傳染源和傳播途徑
傳染源是指體內有病原體生長、繁殖並且能排出病原體的人和動物,包括病人、病原攜帶者和受感染的動物。傳染源主要是患者和病原體攜帶者。傳播媒介是攜帶病毒、病菌的飛沫、氣溶膠、糞便、被病毒汙染的各種器具。
患者和病原體攜帶者在咳嗽、噴嚏時將帶有細菌和病毒的呼吸道分泌物散佈到空氣中,易感的人吸入或接觸到一定量的病原體而感染,經過一段時間的潛伏期之後可能發病。
呼吸道傳染病傳播途徑主要透過飛沫傳播,患者把攜帶病毒、病菌的痰液咳出漂浮在空氣中,易感者吸入後而感染。也可透過接觸被病菌病毒汙染的各種器具而感染。
呼吸道傳染病為什麼春季多發?
呼吸道傳染病主要透過飛沫傳播的,而冬春季節氣溫變化而較低,人們在室內活動、近距離密切接觸,更容易吸入攜帶有病毒的飛沫。流感、水痘、麻疹多在學校班級、幼兒園和家庭中聚集性傳播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另外,冬春季氣溫較低,呼吸道受涼空氣刺激區域性粘膜抵抗力下降,特別是嬰幼兒、老年人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患上呼吸道傳染病。
冬春季也是病毒活躍的季節。呼吸道病毒對低氣溫比較耐受,它們在冬春存活較長時間,但隨著夏季環境溫度的升高,病毒存活時間縮短。另外,冬春時節光照強度較弱,紫外線對病毒殺滅作用較弱。
呼吸道傳染病的預防措施
控制傳染源
及時治療患者
患者和病原攜帶者是主要傳染源,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是控制傳染病傳播的主要方法之一。呼吸道傳染性疾病透過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臨床效果都比較好。
患者自我隔離
處於急性期患者一定要自我隔離。急性期患者是“毒源”,不管是治療中,或是未治療急性期患者要自我隔離,對家人、對同事同學、對社會負責,儘量減少傳染給別人機會。患者可以透過減少社會活動、外出佩戴口罩等手段。
咳嗽和噴嚏禮儀
咳嗽和噴嚏時,避免直接用手遮掩口鼻,要用紙巾遮掩口鼻,如果沒有紙巾,可以用手肘或上衣袖遮掩口鼻,使用過的紙巾要丟入垃圾桶,如果用手捂過口鼻一定要及時洗手。
切斷傳播途徑
消毒是切斷疾病傳播的最後好方法,透過物理和化學方法殺滅病原微生物。臨床上常用紫外線消毒室內空氣,用75%酒精擦拭桌面,84消毒液用於多種醫療器械、布類、牆壁、地面、便器等的消毒。
保護易感染群
所有人群對呼吸道傳染病普遍易感,特別是存在一些高危險因素人群,青少年兒童、老年人、存在基礎心肺疾病、糖尿病、腫瘤疾病、孕婦、肥胖人群,這些人群患上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容易加重基礎疾病病情。
接種疫苗
疫苗接種是個人預防呼吸道傳染病的最重要手段。適齡人群按國家擴大免疫程式,接種麻疹、腮腺炎、流行性腦膜炎、卡介苗等國家計劃免疫疫苗,也可自願接種流感、B型流感,嗜血桿菌、肺炎鏈球菌、水痘等疫苗預防相應的呼吸道傳染病,特別提倡高危險人群接種疫苗。
自我防護
1.勤洗手,可選擇流動水或速幹手消毒液洗手,按照七步洗手法洗手揉搓15秒鐘以上;2.戴口罩,去醫院、商城、影院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時,建議戴上口罩;
3.注意通風,根據天氣情況,每天通風2-3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
4.保持與呼吸道疾病患者距離,避免與患者親密接觸;
5.避免接觸禽類和野生動物,食物煮熟燒透,生熟分開;
6.避免受涼;
7.均衡飲食、適量運動、充足休息,避免過度疲勞。
春季節,避免患上呼吸道傳染性疾病,利己利人利國家,作為易感人群防護好自己,作為患者不傳染給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