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北辰資尚
-
2 # 牛牛莽
謝謝邀請,在證券交易中,作為交易者的類別,形形色色,種類繁多,難以鑑別。但是可以簡單分為兩種:機構投資者和個人投資者,機構投資者就是公司、基金等,公司分為上市公司、證券公司與基金公司,他們都是股市中大鱷,各方面都很強,人多,有分工卻明確;研究能力很強,資訊來源廣泛且準確,還能控制訊息的見諸報端的頻率與優劣;融資能力強,且資金龐大,持續,資金鍊很難斷裂;策劃能力強,計劃周密,應對突發事件有應急預案;控制操作個股,有長遠打算和目標價。總之,很有力量。個人投資者就相對弱多了,各方面相差很多,完全不是等量級的對手,與機構投資者對抗,勝率相當低。但是個人投資者的優勢也有,那就是船小好掉頭,進出方便,且資金沒有利息可付,具備有長期作戰的優勢。 說了些體外話,但有用。成交量是買賣股票的交易行為而產生的,是技術分析的一個主要指標,有交易才有成交量,有買賣才有資金流動。成交量也是多空雙方博弈的結果而呈現在大家面前,從中可以分析出很多的資訊。有人說成交量有真有假,這話不對,成交量是真的,怎麼會假呢?有買賣了,怎麼是假的呢?這是在忽悠,是讓人對主力機構的敬畏與崇拜!關鍵是這成交量的流向或去處在哪裡?或者說交易結束後這成交量去到哪裡多一些,主力機構或個人投資者(散戶),或者說是去到少數主力機構或個人投資者,去到多數投資者手裡,這才是關鍵。如果還不理解,借用賭場的術語:籌碼,來說就好理解了。就是籌碼的流向是在多數人手裡還是在少數人(主力機構)手裡,在多數人手裡易造成“多殺多”,價格不易控制,就猶如大豐收季節,農產品價格就便宜的道理一樣;在少數人(主力機構)手裡,價格就很好控制,就猶如前段時間出現的“蒜你狠”現象。那麼主力機構要想在個股上有所作為的話或者說想要在一隻股票上發財或者取得巨大利益的話,就要想盡辦法,把大部分的股份拿在手裡,這就引出“成交量陷阱”的說法。無外乎是手段多樣化引起的,在主力機構建倉期,用成交量打壓股價到主力機構的感興趣區間或者說是計劃期間,這時段,主力買得多,賣得少,為什麼主力機構要賣呢,就是為了控制股價。在主力機構手裡的庫存股票達到它建倉要求後,就會暴露出它的真實的面目,這時就會與市場投資者搶奪個股的剩餘份額或說是股票數量 籌碼,用的手段就是暴力拉昇,連續漲停,以吸引市場的注意力,將剩餘籌碼全部拿下,因為市場有解套盤、割肉盤、盈利盤等,將蜂擁而至,這時主力機構將以最大資金最大力量將其吃下。在達到搶籌階段的目標價時,成交量將達到最大,15%-20%的換手率常見,15%-30%也有,甚至有達到50%的,一般超過20%的換手率,說明主力機構的目標短小或者實力不強或者有其他機構砸盤(盤中不乾淨),這天的成交量巨大,市場中各種投資者在這裡博弈造成的結果,這根成交量將是以後股票執行的標識杆,也可以是主力機構以後出貨的成交量“陷阱”或掩護杆。為什麼這樣說呢?主力機構出貨需要有人接盤,除了在基本面做文章外,“技術騙線”是必須要做的,做出一些假象迷惑矇蔽市場投資者,成交量陷阱就是其中之一。 投資者怎麼防備呢?其實很簡單,用月K線或周K線來監控股價,看股價是否處於高位,是高價區,避之;用區間換手率總和或看高價K線的換手率總和來監控籌碼的穩定度,是否鬆動跡象,若換手率大或判斷籌碼鬆動,避之;檢視股價在半年—一年(更長時間段)的總體漲幅,如果在50%-100%,甚至更大漲幅,避之。 以上就是本人看盤選股的心得,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
3 # 那些時空
股市所謂陷阱,就兩種,一種高位騙進來,一種低位騙出去。高位震盪或是波浪下跌的多見,目的就是騙人進去。第二種比如萬向錢潮15年12月,在當時環境下,萬向有了再做一波的基礎,但估值已經不低,於是可以見到先拉起20%左右,再砸下30%,再經過一段時間震盪開始往上走了3倍多。
要想不受騙,只有對估值高低心裡有數,高位不接盤,不去吃剩肉,對最後階段的大漲或漲停不動心。那些對基本面一知半解,賭自己買入後還能再漲點的,是遲早被消滅的貨色。近期可見聯通、華夏幸福,蠢得做豬叫才會在高點去接。低位的同樣得做好基本面分析、估值對比,堅定信心,做好短期套牢的準備,只要確定是底部區域,是沒有止損這一說的。同時要靈活的看待市場變化,比如年初市場整體估值下降,絕大多數都跌了,也不妨先出來避避。
回覆列表
【什麼是成交量】:
【成交量捕捉莊家機構動向】:
1、由於大資金運作計劃性強,主力莊家運作時間較長,有的長達數年,在操盤過程中,股票的執行軌跡均在事先都被計劃好,走勢大多不會隨波逐流,有其固定的操盤方式和特點,這就是主力莊家的命門所在!
2、盤口語言、各個階段成交量的變化均會露出許多做盤痕跡和破綻,有經驗的投資者可以此捕捉到主力機構的動向,為跟莊阻擊提供了眾多線索和獲利機會。
3、主力莊家在建倉吸貨時,儘管在大多數情況下,建倉的動作會比較隱蔽,成交量變化的規律性並不明顯,但是,個股漲時大幅放量、跌時急劇縮量是建倉階段成交量變化的主旋律,或者在底部區域明顯有成交量持續放大。
莊家在運作股票的時候,並不是經常有漏洞,這一點很多人卻沒有概念!要做莊,一般大資金運作會留下破綻,操盤手不自覺的習慣也會留下破綻,這些破綻可以告訴我們的答案有:莊家想幹什麼?是再做還是要出貨了?莊家出逃了嗎?他能控盤嗎?
莊家的破綻很多種,常見的有:
底部由於大量收集籌碼,盤口變得很輕,因此創了新高也能不放量。
由於莊家想建倉,但是害怕別人跟風,所以經常做陰線,但是重心卻一直上行。
由於是洗盤,而並不想低位丟失很多籌碼,因此洗盤要麼重心下行不多,要麼下行很多但是是瞬間打壓。
【常見的成交量陷阱:】
陷阱1:對倒放量拉昇
此現象在盤整時通常可以在盤口看到。主力利用 “量增價升”慣性思維,採用大手筆對敲放量拉昇的方法,持續放出大量,製造買盤實力雄厚的假象,從而吸引跟風盤入場接盤,自己則趁機出貨。
陷阱2:藉助利好放量大漲
當個股年報、中報 等成績優異時,或有重大利好訊息出現,有良好題材出現時,主力通常會提前瞭解到這些利好訊息,從而提前埋伏拉動個股上漲,一旦利好訊息得到兌現,投資者大批次買入時,主力往往趁機放量上漲,將籌碼轉移給散戶,自己則抓住機會出貨。
陷阱3:逆市放量上漲
大盤下跌時,某隻個股不跟隨大盤下跌,或者也是抗跌、構築平臺整理,某日市場突然放量大跌,千股翻綠,但該股卻也是翻紅,此類個股在當日市場中是十分惹眼的,此時投資者通常會認為該股非常強勢,可以逆勢上漲,因此大膽跟進,沒想到在上攻1-2天后,該股開始急速下跌,到時放量上漲當日入場的投資者全被套牢,此類情況屬於主力尋找“接盤俠”通常採用的手法。
最後,炒股要理性,更要有良好的心態,而不是盲目的聽訊息,追漲殺跌,總覺得別人的股票牛,更不要貪婪。成功,等於小的虧損,加上大大小小的利潤,多次累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