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旅攬勝

    旅行者1號對科學家來說更令人欣慰。首先,旅行者1號非常快。目前,“旅行者1號”已經飛到了太陽系的邊緣,並將很快飛離太陽系。根據科學家的推測,旅行者1號將在2020年完全飛出太陽系,然後它將失去與地球的所有聯絡。到目前為止,旅行者1號發回地球的資訊非常完整。藉助這些資訊,科學家們對地球以外的世界有了更多的瞭解。

    旅行者2號發射後,速度非常慢。發射日期已經過去40多年了。旅行者2號仍在太陽系中盤旋。此外,旅行者2號發回地球的資訊是不完整的、零碎的,一些資訊科學家無法破譯。據此,科學家們懷疑旅行者2號可能在外星生物的控制之下。然而,目前科學家還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旅行者2號被外星文明捕獲。

  • 2 # 深度科幻

    每次看到旅行者號的問題,都會情不自禁的想起劉慈欣先生《三體》中的黑暗森林。如果把人類比作一個孩子,哪怕是在蹣跚學步的時候,都難以剋制自己的好奇心,總想爬出母親的懷抱,去探知外面的世界。旅行者1號和2號探測器就是這樣的產物,是人類作為一個剛剛進入太空的弱小文明,所進行的一次勇敢嘗試。我們走出了自己歷史性的第一步,並且懷著美好的希望,但現實卻並不一定像我們想象的那麼美好。

    第一個問題:人類為什麼要發射旅行者1、2號探測器,人類希望它們遇到什麼?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有必要對旅行者號的發射背景做一個簡單的介紹。人類對外星的好奇最早起源於16、17世紀以來的科學進步以及天文大發現,在一戰前夕達到一個小高潮,那時的人們普遍相信有火星人的存在。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隨著現代火箭和大型射電望遠鏡的發明,人類開始將自己的目光投向更遙遠的宇宙。

    尤其是隨著羅斯威爾事件的爆發,以及人類航天事業的進步,人類對外星人的好奇達到空前高度。在這一時期,人類不僅進行了首次SETI行動,開始嘗試用大型射電望遠鏡搜尋外星文明;而且還向宇宙發出了人類的第一聲呼喚,開始主動呼叫外星文明(詳細內容請參閱我關於METI計劃的文章)。

    到了70年代中期,NASA(美國航空航天局)的一位實習生偶然間發現,木土天海四大行星即將執行至一條軌道線上,也就是說如果能在近期發射一枚探測器將能連續利用木土天海四大行星進行四次引力彈弓加速,不僅能讓人類第一次獲得近距離探測地球以外(按照軌道距離太陽的遠近劃分)行星的能力,而且能使探測器獲得飛出太陽系的速度。這樣的機會百年難遇,如果想再次獲得這樣的機會需要等到176年之後。在上萬年的孤獨和強烈好奇心的驅使下,人類事實上沒有別的選擇,於是NASA緊急制定了旅行者號的發射計劃。

    由於旅行者號理論上具有飛出太陽系的能力,所以當時的人們普遍相信它能夠成為一個信使,為外星人帶去人類的問候。儘管從科學角度而言,這樣的機會微乎其微,但NASA還是做了精心的準備,為它專門設計了一張可以在宇宙中儲存10億年的鍍金銅板聲像片。上面不僅有時任聯合國秘書長庫爾特·瓦爾德海姆和時任美國總統卡特對外星人的問候,還收錄了地球上的54種語言,各民族的音樂、笑臉,以及大自然的圖片,聲音等。在這張鍍金聲像片的表面,還以圖案的形式標明瞭地球的位置。

    在製造過程中,出於保險的緣故,探測器一共製造了兩枚,分別被命名為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並分別在1977年8月20日和9月5日發射升空。

    第二個問題:旅行者一號和二號,未來會在宇宙中遇到什麼?

    儘管承載了人類太多的希望和願望,但如果將旅行者1號和2號分別比作“一個人”的話,它的經歷可能比我們想像的要枯燥的多,無奈的多。原因也很簡單,相對於浩瀚的宇宙,它們飛的實在是太慢,太慢了,就像兩隻蝸牛一樣,在宇宙中艱難的爬行。

    自從被髮射上天擺脫了地球的引力之後,兩枚探測器就失去了時間和空間的概念。一望無際之處,除了遠處的太陽、月亮和不斷閃爍的群星之外,就是無盡的黑暗。而且由於速度的緣故,兩枚探測器相對於太陽、月亮、星星等參照物,並沒有明顯的位移,使人有一種混沌、虛空甚至不真實的感覺。當然,如果這兩枚探測器的“神經元”足夠靈敏的話,會不斷感受到真空中粒子撞擊,除此之外一切的一切都像死亡一般的沉寂。如果這兩枚探測器真的是人的話,十有八九會在這種死亡的沉寂中逐漸走向精神崩潰。

    過了將近兩年之後,兩枚探測器終於到達了火星和木星軌道之間的小行星帶,不同於在地球上看到的照片,這裡仍然是一片空曠的世界,很難見到哪怕一塊較大的隕石。這是因為,相對於像小行星帶的小行星數量,它圍繞太陽的軌道周長實在是太大了。這樣雖然避免了和小行星相撞的危險,但也減少了很多存在的樂趣。不過兩枚探測器在這裡還是有很大機率會撞上小行星帶上瀰漫的星際塵埃,這在微觀層面當然會造成一定的減速。隨著兩枚探測器先後越過小行星帶,太陽系最大的行星木星赫然就出現在眼前。兩枚探測器開始頻繁的收到地球的指令,在幫助人類近距離觀測木星,向地球回傳資料之餘,兩枚探測器還要進行一定的姿態調整,以利用木星這個龐然大物對自身進行加速。伴隨著一次過山車般的經歷,兩枚探測器的速度大幅提升,也終於找到了自己存在的意義。

    接下來的經歷大致相同,不斷經歷漫長的等待再不斷利用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對自身進行加速。經過4大行星的引力彈弓加速,速度更快的旅行者1號率先抵達柯伊伯帶邊緣,但由於兩枚探測器都已經偏離黃道面,在這裡受到小行星影響的機率遠低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天文學界目前對柯伊伯帶的範圍還存在很大的爭議,但經過NASA官方確認,截止到2013年9月12日,“旅行者1號”探測器已經飛行了將近180億公里,已經離開太陽風的覆蓋範圍,開始奔向更遙遠奧爾特星雲,這又將是一場漫長、漫長的等待。

    從目前來看,旅行者1號的飛行方向為蛇夫座,但由於奧爾特星雲是一個圍繞太陽直徑達到2光年以上球狀雲團,厚度約為0.8-1光年,旅行者要想穿越這裡還需要2.2萬年以上的時間。這其中不可避免的會因為撞上星雲中的塵埃而減速,極端情況下還會因為撞上星雲內部的天體而撞毀、減速或者改變方向。假如旅行者號足夠幸運,又沒有因為星雲物質大幅減速,且製造它的材料有足夠壽命的話,它最終會飛出以奧爾特星雲為界的太陽系,在銀河系流浪。直到因為某種機緣,受下一顆恆星的吸引成為某顆恆星的衛星,或者被某顆恆星的行星捕獲、撞毀;甚至像闖入太陽系的奧陌陌一樣,再次因為某顆恆星、行星的引力彈弓加速,奔赴銀河系更遙遠的角落。但無論是那種可能,要想成功為外星人捕獲傳遞人類的資訊,這個機率都實在太低了,低到幾乎不可能。

    這是旅行者1號的命運,更慢的旅行者2號和它大致相同,只不過是它中途順便探測了一下冥王星因此它和旅行者1號最終的指向方向有較大差異。

    除此之外,一個不可忽視的技術問題是,旅行者號所攜帶的資訊除了聲像片表面的直觀的圖案,聲像片內所攜帶的資訊並沒有考慮到外星人的破解問題,沒有使用宇宙通用的二進位制數學資訊。外星人即便是截獲了這兩枚探測器,想要破解這些資訊也是一件比登天還難的難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清朝的林則徐奉命去禁菸時曾說過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