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社會我亮哥
-
2 # 歷史檔案館
縱觀整個人類歷史,戰爭最多的世紀是20世紀。在20世紀,直接因戰爭而死亡的人數高達1億多,相當於每1000人就有40多人死於戰爭。那麼,在20世紀之前的戰爭傷亡的總數是多少呢?根據歷史學家的粗略估計,19世紀約有1900多萬人死於戰爭;18世紀約為700多萬;17世紀約為600多萬;16世紀是160萬。從16世紀到20世紀的四百年裡,戰爭的次數越來越多,規模越來越大。
到了21世紀,因戰爭而死亡的人數急劇下降,在21世紀每年因戰爭而死亡的人數比自殺身亡的人數還要少,例如在2012年,全球大約有12萬人死於戰爭,但是,當年全球自殺人數則高達80萬。人類戰爭的戛然而止,其實並不是從2000年開始的,而是從1945年以後開始的,自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後,人類社會再也沒有爆發過世界大戰了。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1945年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年份,也是人類發明原子彈的年份,是核武器終結了世界大戰。
人類發明的武器能夠導致戰爭,同時也能制止戰爭,但是,在核武器被髮明之前,人類總是經不住誘惑,發明一種新武器必然要使用。人類發明了弓箭,弓會發射出去,發明了槍,子彈也會發射出去。但是,發明核武器之後,核武器是不能發射出去的。
在20世紀的80年代,全球總共大約有7000多枚核彈,爆炸威力約為180億噸TNT,白堊紀導致恐龍滅絕的小行星撞擊事件的爆炸當量為100萬億噸TNT。180億與100萬億相比,似乎這個數字還有點小。但是,核戰爭最可怕並不在於爆炸威力本身,而在於其產生的環境影響。核戰爭會導致可怕的核冬天,大量的塵埃會進入大氣層,遮住太Sunny,引起全球氣溫下降事件,綠色植物會大規模死亡,綠色植物一旦大規模死亡,地球上的動物將會大規模滅絕。因此,大規模的核戰爭不僅會傷到別人,也會傷到自己。
進入到21世紀,人類的歷史面臨著一些新的變化,其中一個最重要的變化,就是戰爭正在消失。戰爭正在消失,並不表明現在的地球上已經沒有戰爭了。現在的戰爭都是小範圍的戰爭,衝突的數量並沒有減少,但是規模在逐漸縮小。
大規模戰爭的消失,與核武器的出現有關。而戰爭的範圍逐漸在縮小,也與現在的經濟形式有關。古代和近代早期的戰爭之所以會發生,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掠奪資源。
戰爭的歷史由來已久,在原始社會就有戰爭了,黑猩猩與黑猩猩之間也有戰爭,戰爭發生的最初的原因,其實就是為了爭奪生存資源。但是,現在的全球經濟,已經是知識經濟了,生產力的提高,最根本的動力來自於科技。現在的財富,是知識和科技,而不再是土地、石油、鐵礦、煤礦和黃金了。
如果從經濟的角度來考慮問題,在當今世界,侵略戰爭所造成的損失要遠遠大於其所帶來的利益。現在引領全球經濟增長的產業是高科技產業,佔領一個工廠,如果得不到科技,這個工廠就是一個廢棄的工廠。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全球經濟,從整體上來看,科技含量並不是很高,當時佔領一座鋼鐵廠,只要有裝置,馬上就能投入生產,佔領富含煤礦和鐵礦的礦山,馬上也可以在附近選一個交通便利的地方建一座鋼鐵廠,生產出鋼鐵來。在1945年之前,德國和法國,之所以經常發生戰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為了煤礦和鐵礦,德國的魯爾區盛產煤礦,是德國工業的核心地區,但是缺少鐵礦,而法國的洛林地區則盛產鐵礦,洛林地區位於魯爾區的西南部,中間正好有萊茵河作為運輸的樞紐。法、德之間的戰爭,常常就是為了爭奪阿爾薩斯和洛林,這裡面是有經濟利益的,1951年,法國、德國、比利時等國組建了歐洲煤鋼聯營,才最終解決了法德之間的百年爭端,歐洲煤鋼聯營成為了歐共體和歐盟的前身。人類的經濟進入到知識經濟時代以後,科技創新越來越重要,而有形的物質資源的地位日益下降,雖然煤礦、鐵礦、石油在當今社會也是重要的財富,但是,這些資源的附加值非常低,科技發達的國家都傾向於透過貿易獲得這些資源,幾乎不考慮用戰爭的方式。
現在全球的戰爭主要發生在中東和非洲,為什麼集中在這兩個地方呢?因為中東和非洲國家的經濟發展方式,仍然是以生產礦產資源為主。海灣石油富國,只是經濟富裕而已,並不是發達國家,有的國家的人均GDP已經遠遠超過發達國家了,但是仍然是發展中國家,因為這些國家的科技非常落後。海灣地區主要是盛產石油,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主要是盛產黃金、鑽石、鐵礦、銅礦、錳礦等各種自然資源。如果這些國家的經濟,不再依靠礦產資源,而是依靠科技創新來驅動,那麼,戰爭發生的頻率將會大為降低。因為人類的知識和科技是掠奪不走的,只有有形的物質資源,才會成為人類社會爭奪的物件。
核武器的出現,使得世界大戰爆發的可能性幾乎為零,在擁有幾千枚核彈的地球上,發生世界大戰,這無異於是人類的自殺和自我滅絕的行動。知識經濟時代到來,又使得戰爭發生的可能性大為降低,和平帶來的經濟利益遠遠高於戰爭帶來的利益,而在依靠物質資源發展經濟的年代,一個國家對另外一個國家發動侵略戰爭在短時間內確實能一方帶來一些利潤。21世紀的戰爭,都是小規模的衝突,衝突的範圍很小,但是,衝突的數量在一定時期以內會出現持續上升的現象,這是現代戰爭最重要的一個特點。
從整體上來看,21世紀的人類已經擺脫了戰爭的痛苦了,但是,人類也面臨著一些新的問題,其中最大一個問題,就是人類深刻改變了自身與地球生物圈的關係,人類本身就是地球生物圈的一員,但是,現在卻凌駕於生物圈之上,這方面的表現,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個是物多樣性的降低,另外一個就是全球氣候變暖。
地球有史以來,總共出現了六次生物大滅絕事件,現在正在發生的第六次生物大滅絕的速度,超過了以往任何一次,在每次生物大滅絕以後,地球的生態圈最終還會恢復過來,但是,這一次的生物大滅絕,其速度是最快的;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影響地球現存物種的生存,包括我們人類自己,地球在漫長的歲月裡,出現過多次寒冷期和溫暖期,全球氣候變暖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兒,但是,這一次全球氣候變暖的速度可能是最快的,超過了地球自身的自然變化。
戰爭正在消失和環境破壞越來越嚴重,其實歸根結底就是一個問題:人類操控的力量,其影響範圍是全球性的,甚至是超出了人類社會的範圍,波及到地球的整個生物圈。在這樣的一個大背景下,人類的一舉一動,都不僅僅是要考慮自己的感受,還要考慮我們的這個地球能否承受住。
-
3 # 人生觸底反彈
沒有幾大國之間的直接對壘,就不可能發生世界性的大規模戰爭。儘管有些超量級的大國會時不時的“製造”出衝突或中等規模的戰爭,但都確保在可控範圍之內。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關鍵的因素只有一個 ,那就是足可以毀滅世界的核武庫威懾力!核武器就像一把雙刃劍,既是可以毀滅人類的“惡魔”,也是可以給人類帶來和平“上帝使者”。五十年代後的歷史證明,是人們對核武器的“恐懼”心理壓制了人們對利益、權力的貪婪。正因為此,所以才使世界上的一些大國對謀求擁有核武器國家的打壓,目的就是保持現在條件下的相對平衡。因為核武器一旦被這些國家擁有,則意味著“平衡”被打破,平衡是穩定之源,沒了平衡也就沒了穩定。
舉凡世界大戰必然有大國或強國參加,一戰和二戰的歷史說明,戰爭的導火索可能會是偶然事件的點燃,但大國之間的矛盾才是根源。一戰時德奧與英法的矛盾,二戰時德國和蘇聯及英法的矛盾,都是戰爭的根源。當然,貪婪也是戰爭的根源之一,比如東亞太平洋戰場的主角之一日本。而這種貪婪和矛盾一旦到了“膨脹點”,就會將壓力擠壓到裂縫或薄弱處,隨時就會噴湧而出。出去以後便一發不可收。而在五十年代以後,隨著五個常任理事國相繼擁有了核武器,世界格局出現了悄然變化,幾個大國對矛盾和衝突也有不同以往的處理方式。其基本態度就是“控制”矛盾和衝突的範圍和強度,避免使自己陷入無法迴旋的僵局之中。最明顯的例子就是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當年美蘇之間的冷戰是世界的主旋律,其博弈的程度可謂是驚心動魄。蘇聯在美國後院之地古巴部署了可發射核武器的導彈,對美國可以形成毀滅性的打擊,這是美國核心中的核心安全,這是美國根本就接受和承受的壓力。經過激烈的內部討論,當時的美國總統約翰.肯尼迪“抓鬮”式的下定了最後決心,那就是抱著同歸於盡的心態,對蘇聯艦艇及在古巴的基地進行核打擊。當時全世界的“心”都糾著。估計很多國家的領導人都會夜不能寐,因為誰也不知道下一秒鐘世界會發生什麼?結果是挑起事端的赫魯曉夫“退卻”了。在這裡,我們絕對不應該嘲諷赫魯曉夫。因為正是他的認慫才使世界避免了一場核災難。自此以後,美蘇在博弈中雖然互不相讓,但都變得謹慎了!在隨後發生的某南戰爭中,美國在前的時候,蘇聯便縮在背後,79年蘇聯侵略阿富汗時,同樣,美國也只是喊喊口號而已。再說說後來的伊拉克戰爭,美國當時是以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支援恐怖主義為藉口對伊拉克發動戰爭的,由於其不具有正義性,所以未能得到安理會授權,所以俄羅斯、法國、等大國都是堅決反對的,但也只能是反對而已,還是眼睜睜的看著美國和英國毀了伊拉克。一是出於實力不濟問題,二就是有核國家間的心照不宣。這個心照不宣的意思就是絕不能直接衝突。現在的敘利亞戰爭同樣如此。俄羅斯出兵後,美國就小心翼翼,兩國間還“互通有無”,以避免誤判。而當俄羅斯撤軍後,美國又進了一步,要和庫爾德武裝及敘利亞反對派組建邊防軍。當前天俄羅斯戰機被擊落,俄羅斯追問反對派的行動式地對空導彈的來路時,美國趕忙予以否定。這些現象都昭示著有核大國之間都在盡力避免直接衝突,以免沒有迴旋餘地。不僅是五常這樣的有核強國,即使是次一二個等級的巴基斯坦和印度亦是如此。印巴之間有解不開的克什米爾之結,歷史上也曾發生大規模的印巴戰爭。但自從雙方都有核武器以後,雖然依然衝突不斷,但在規模上卻能自我控制。至於體量更大的幾個大國早已習慣於代理人戰爭,代理人戰爭的最大好處就是“迴旋餘地”。綜上所述,二戰後之所以沒有發生大規模的世界性戰爭 ,最根本原因就是核威懾的作用。假如沒有核武器的話,估計第五次或第六次世界大戰都可能已經硝煙散去了!
回覆列表
一、戰爭的破壞力。兩次世界大戰,一次比一次慘烈,特別是二戰,無論是經濟損失還是人員傷亡都是空前的,戰爭帶來的精神創傷至今都無法撫平。如果新的世界大戰爆發,交戰的雙方肯定是大國,沒有大國參與,戰爭只能是區域性的,大國參加,戰爭的後果是不可控的,破壞性是難以預估的,結局是沒有勝利者;
二、戰後的和平主義思潮。正是世界大戰的巨大破壞力,戰後和平主義思潮氾濫;
三、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全球化的發展一方面密切了各國之間的政治經濟聯絡,也促進了彼此相互的瞭解。在經濟上,各國相互依存的程度逐步加深;
四、國際合作協商機制的建立和完善。比如聯合國的建立,它為緩和國與國之間的矛盾,緩解地區緊張局勢發揮著重要作用。各國各地區之間的協商合作機制也己紛紛建立,這都為解決潛在問題,消滅潛在危機創造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