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1
回覆列表
  • 1 # 午十三

    電影開頭是胡生的口述:“我已經在這裡等了他們三年了,直到有一天,我遇見一位遊客,看到了他手裡的書,我才知道,故事,在那個時候,是那個樣子的。”

    《東極島之歌》的原唱是美國電影《波拉特》主題曲《O Kazakhstan》,改編自哈薩克國歌。電影中的中文版歌曲帶著濃濃的蘇聯味。如果是年少時讀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之類文學作品的一代人,應該會觸動一些惆悵。(這是哪種理想?)

    片中的柴伯公雕像從後方的角度遠看,有點像當年廣場上的明(min)珠(zhu)女神像。片首《東極島之歌》時被雨水打熄的火焰,片尾江河風雨中重回東極島時雕像舉著的雄雄火炬,這些畫面本身也顯得異樣和悲涼。當然柴伯公雕像在此片拍攝之前已建好,是為紀念柴伯公,因此並不能說電影是刻意紀念什麼。

    不知道江河老師的造型和名字,是不是有向海子致意的意味?

    胡生唱改過詞的《東極島之歌》:“第一天我們去見周沫姐,第二天浩漢哥約會劉鶯鶯,第三天,第四天,他們倆要睡兩晚,第五天,我們倆,要送江老師去西天。”大體上是他們旅程的概括。有人認為這暗示了江老師的死。西天也可以理解為“西天取經”的象徵意味,為一個莫名的目標長途跋涉。(西遊細節之一)

    浩漢:“離開故鄉一段時間後再回來,你就會發現,原來這棟樓這麼小,這棵樹這麼矮,這段路這麼短,這條街這麼窄。”這話說出了離鄉遠漂的人的共感。

    周沫:“日子過得就這樣啊,溫水煮青蛙。”和後面的煮青蛙的實驗呼應。

    周沫:“幸虧我十歲的時候就及時不喜歡你了。”像玩笑,也可以看作感情線的透露。周沫的十歲和浩漢的十歲(父親“死於颱風”,開始和劉鶯鶯通訊)大體相距不遠。

    “他啊,我已經粉轉路人了”浩漢說完這句話,周沫的表情從期盼轉為失落。片中沒有透露這個男星是誰,倒可以理解為韓寒本人,“粉轉路人”恰是一種戲外的呼應。

    “別再回頭看了”,然後畫面顯示槍決片場;槍響,浩漢下車檢查輪胎。讓觀眾誤以為是送別的不捨,旋即用槍決片場解構掉這種感情,剛剛想感嘆周沫這種只能表演替身和被槍決的群眾演員的狀態,立刻用檢查輪胎的逗逼誤會來搞笑,等笑完了,又發現這種送別的不捨是真的,而對方的全然不知也是真的。——韓寒很擅長這種黑色幽默。

    收音機裡的“貓狗人”出現了兩次。第一次說他沒有朋友,只有4只貓陪伴;第二次說他把4只貓送走了,換了1只狗,然後要跨出這一步了。有人認為4只貓指代胡生、浩漢、蘇米、阿呂,1只狗指馬拉加西,跨出這一步表達了江河在旅程最後觀念的轉變,也暗示了江老師的死。

    在賓館前浩漢注意到一輛滿是泥點的普桑,就是後來三叔團伙的車。

    賓館前臺說“轉角遇到愛”。江河在轉角的走道遇到蘇米。

    (據說)在賓館被門夾到然後豎中指的手和修車店吃麵時夾雞蛋的手,是韓寒客串出演的。

    江河說“不,我開,我決定的事,不會被改變。”下一鏡頭,司機換成浩漢。片中這種上一秒樹立一個東西、下一秒立刻推翻的情境比比皆是。

    三叔來電時,蘇米的手機上顯示的是“No 3 uncle”。

    三叔:“小孩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利弊。”浩漢:“小孩才分對錯,成年人只看愛恨。”

    在去修擋風玻璃的路上。

    江河:“我決定把我們所有的經歷都寫下來,就叫做《旅行者》,千里之行,後會無期。”

    浩漢:“好啊,記得結尾的地方把我美化一下。”

    江河:“不,浩漢,那個位子不是留給你的。有很多話我們在生活裡說不出口,所以在書的結尾,我要對蘇米說……”(被飛來一張報紙糊在臉上)

    在修車店吃麵時,電視機裡放的是朱茵唱的《追月》(大話西遊片尾曲)。(西遊細節之二)

    劉鶯鶯:“喜歡就會放肆,(低頭,換了表情),但愛就是剋制。”劉鶯鶯打檯球時的前半段講述話劇感過強,略齣戲;在門外的後半段對話,表達的正是“剋制”,對應浩漢的“放肆”。

    從劉鶯鶯處離開,插曲是萬曉利翻唱的《女兒情》。因為某種禁忌,兩個人不能在一起,女方剋制自己的愛,男方繼續西行。這個插曲用得貼切。(西遊細節之三)

    “人出了家門,豈不是成了野人了?”“連家鄉都沒有了,哪來什麼家門?我們跟野人也沒什麼區別。”又是漂一代的心聲。

    阿呂。

    寫點遊記,賺點稿費。卻聽不明白“步行”。

    這段地方很熟,騎摩托車走過很多遍。卻意外地說“這隧道怎麼這麼長?”

    一般人的職業,一眼就能看出來。卻認為浩漢是教書的。

    “什麼為什麼不行了?我行的很”“命根子肯定硬”。但是收音機裡面廣告“男根固本丸”立刻被關掉。(不過電影的剪輯上並沒有突出是阿呂關掉收音機,更像是江河關掉。因此這未必是呼應,更可能是韓寒經常開的低俗玩笑)

    騎行中國,帶“老婆”去追逐衛星發射。卻轉眼騙走了浩漢的車。

    ——這個人物充滿矛盾,讓人分不清他哪句真哪句假。

    火箭升空爆炸,殘骸碎了一地。如果說兩個人呆看火箭升空是向《秒速五釐米》致敬,那爆炸和殘骸則是直接對青春夢想的否定。兩人分別的場景安排得很有象徵意味:在碎了一地的理想之前,各走各路。

    “後來LATER”,東極島成為旅遊地變得熱鬧起來,江河老師在風雨中重回東極島,導遊畫外音說到《旅行者》的出版和改編電視劇的熱播,以及江河對電視劇的改編不滿。如果說這一段是江河小說中的內容,則有點牽強。

    導遊口中所說《旅行者》的主演“浩然與阿力”,(據說)指的是《後會無期》劇組中的兩個男生,並非暗示“浩漢與阿呂”。

    “《旅行者》在南韓的收視率更是超越了《繼承者》”這應該只是韓寒隨口命名的無厘頭幽默,但是否有潛意識的文化影響,未可知。“80後”一代人在小時候大多接受過“做XXXX繼承人”的教育,而長大後則開始漂來漂去。

    影片黑屏若干秒後,畫面顯示浩漢和江河旅途中的場景,浩漢說:“你那書構思的怎麼樣了?我剛才幫你把結尾想好了。你聽著啊——真沒想到我們在這樣一個地方告別,但跟人告別的時候吧,還是得用力一點,因為你多說一句,說不定就是最後一句,多看一眼,弄不好就是最後一眼。——怎麼樣?我有點水平吧?”結束,片尾曲和演員表起。

    有人認為這一段暗示了“後來LATER”部分只是江河小說《旅行者》的結尾,而且江河曾說“不,浩漢,那個位子不是留給你的。(是留給蘇米的)”

    也可能導演只是想借用這一段獨白。

    從鏡頭場景看,這一場景和從劉鶯鶯處剛剛離開時是同一段原片剪輯出來的。

    主題曲朴樹的《平凡之路》和鄧紫棋的《後會無期》,初聽時覺得歌詞平淡,看完電影再聽會更明白其所指,於是平淡就變質樸了。

    此片並非《1988:我想和這個世界談談》的改編,但有若干細節明顯源自該小說,如奶色的車,與懷孕的妓女同行,“包夜就是包日”的葷段子。整體的主旨和氣氛也相似,告別,消失,後會無期。另外,小說中的“我”和丁丁哥哥的關係與影片中講述者胡生和江河老師的關係略有相似;丁丁哥哥是在那天春天要到北方去和他們談談然後就後會無期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像明星一樣坐月子#月子期間怎麼補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