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晴天豔雪

    想靠投資基金理財實現財務自由,是靠譜的。但是必須滿足幾個條件:第一有成熟的股票 債券市場,所謂成熟市場是以機構投資者為主題,散戶佔比不重或很少的市場。法律及其他制度完善的市場。第二有足夠的本金,是實現財務自由有的基礎。注:(本金是根據你要求生活品質不同而不同的)第三找一隻或兩隻十年以上,年平均在20%左右的基金買入。它一年收益能滿足一年的開銷,就實現財務自由了。

  • 2 # 饅頭理財

    靠譜。

    需要以下幾點

    足夠的理財知識

    足夠的本金(取決於你的消費水平)

    足夠的風險承受能力

  • 3 # 張五弟

    那肯定靠譜啊,舉個例子,前六天買基金至少漲了十個點以上,你買10萬的也就是說1萬塊錢到手不香嗎,都說投資需謹慎,我謹慎個屁,人無橫財不富,看人家吃肉老子心裡就癢癢,拿出亮劍精神,只要白酒,軍中,醫藥,新能源敢跌我就敢加倉加倉,撐死膽大的餓死膽小的。當然前提是沒啥本事,你要月月過萬工資,那還是穩點,短期債券比較好。

  • 4 # 記錄你的傳奇

    買基金肯定是有人掙錢的,但也要用一定的知識和交易系統。

    1)要會選基金。

    2)要知道怎麼配比資金,要知道怎麼減低成本,什麼時候買入和賣出。

    3)要用一定的本金。

    一個市場有波動就一定有人掙錢,關鍵看你能不能掙到,這就需要一些技巧。

  • 5 # 老閆理財

    我覺得是靠譜的,投資理財實現財務自由,但是所需要的本金比較大,風險也大,另外投資週期也比較久,我們來舉個例子:

    一個家庭年收入在30W我們就覺得實現了財務自由,那麼30W需要怎麼去獲取收益呢,我覺得是基金比較好,其次才是股票

    1.所需要的本金比較大,很好理解,你要一年收入30W理財收益,那麼你投入的資金才是最關鍵,需要有足夠本金支撐你的財務自由,否則一切免談啊,你說是吧?

    2.風險比較大,投資有風險,盈虧都很正常,所以我們選擇基金,長線把握投資機會,我相信年收益18%應該沒什麼問題,那麼18%,收入30W,你至少要投入本金是150W,,如果行情好收益率高的話,一百萬差不多了

    3.投資週期很重要,投資時間應該保持在3-5年甚至十年,因為短期可能虧損,你投資越久,收益會更穩定,還有,投資不是一次性全倉買入,看準時機分批次買入,降低成本最關鍵

    4.投資理財知識儲備,你如果喜歡炒股,你可以長期投資白馬股,如果你喜歡基金,你可以選擇合適的基金,比如白酒,醫療,科技,家電等方向,你需要一定知識,才能幫你選基金,選股,幫助你收益率更穩定

    5.不需要頻繁操作,選擇看好的基金和白馬股,堅定持有,每年等分紅或者較大回撤進行補倉,堅持長線投資,可以設定一個止盈點,到了獲利,再繼續投資

    6.有資金規劃,你把資金規劃好,哪些是應急,投資,買入等資金,慢慢琢磨,學會看訊息,看行情,有資金我們自然不慌

    實現財務自由,透過理財是可以的,關鍵是,本金還有長線投資,加上自己的理財知識儲備,自然可以達到目標,記得設定止盈點及時獲利

  • 6 # 素寫一生繁華

    不靠譜啊,如果你是小白資金有不多,掙的只夠零花錢,說不定還會虧的,如果買在山頂的話,套個幾年也是有的。投資有風險的啊

  • 7 # 鄉村馬雨

    買基金能財富自由還是1%的人而已。甚至更少的人而已。在中國買基金的人非常非常的多,就支付寶而已都有上幾千萬的人買這個基金,當然也不排除一個人有多個賬號。

    真正能買基金財務自由的人,首先它會有一個很大的一個資金基礎量,可能就有幾個億的人民幣放在賬戶裡邊,分散的存放在賬戶裡邊。

    同時,他買了特別慢的一隻基金,不追求波動太大的一個收益率,他這隻基金在兩到三年內都是持續向上平穩增長的。所以在一定的時間之內,都是收到不錯的收益。

    另外的話,他這麼大的資金需求量可以產生出很多的利息。產生第一波利息的時候,他自己沒有拿這些利息來消費,他又把這些利息繼續投進去。繼續產生第二次利息。到第二次利息的時候,他還是沒有花費,他留著第二次利息產生第三次利息。在他得到第三是利息的時候,原來的本金又產生了第二次的利息,這樣子他就是不斷的用錢生錢。

    待在比較靠後面的時候,才用一點點利息來支付他的生活費。這樣子他透過本金的利息產生的錢。遠遠的高出於他支出去的錢,就達到了一個動態的盈餘,他也永遠都不擔心沒有錢用。

  • 8 # 這也將成為過去

    靠譜,但有前提。前提是要有投資方面的專長,要有比較優勢。就像股票投資,它是一個好的投資,但前提是你要比別人更懂公司,更懂市場,比別人更自律,比別人更有耐心,還要比別人更正確。

    想依靠投資實現財務自由,首先需要向投資大師學習,建立自己的投資框架,其次深刻認識市場博弈的本質,確定合理的投資目標,最後透過長期投資實現理想。

  • 9 # 古風吹沙

    是不是應該先財務自由,再去靠投資理財更自由。

    投資基金的目的不是為了財務自由,是為了資產保值增值跑贏通脹。

    一切不切實際幻想都是灰飛煙滅。

  • 10 # 三人聚眾

    投資是一種技能,就像你工作技能一樣,不是任何一種工作都適合你。基金產品有很多,你必須要有相應的投資技能,才能在投資基金中獲利。若連基金是什麼都不懂,你就去投資基金,你說投資基金實現財務自由靠譜嗎?這就等同在問我去買一張彩票就能中獎一樣。

    你要實現什麼段位的財務自由?

    每個人的財務自由的標準是不同的,有些人一年10萬綽綽有餘,有些人百萬不夠花。那麼你心目中的財務自由是什麼段位呢?

    投資是需要本金的,若你沒有本金又如何談實現財富自由呢?比如我有100塊錢,我想透過買基金實現每年有10萬花的財務自由,你說這可能嗎?

    因此,實現財務自由要有兩個前提條件:一、實現什麼段位的財務自由?二、擁有多少投資本金?既有這兩個條件之後,才是考慮投資方向和投資收益。

    財務自由4%法則

    麻省理工學院的學者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財務自由4%法則——透過投資一組資產,每年從退休金中提取不超過4%的金額用來支付生活所需,那直到去世退休金也花不完,因為資產在增值,也就實現了財務自由。

    比如你一年的開支需要10萬,那麼10萬/4%=250萬。你是否擁有250萬的投資本金?若沒有就不要想著每年花10萬塊錢的財務自由了,先去把250萬賺足了再說。

    若你已經有250萬,又想實現每年開支10萬的段位財富自由,那麼將主要資金長期配置股票指數基金是可以獲得4%以上的增長的——配置別的基金就不太可能實現,比如貨幣基金目前它只徘徊在2.5%上下,往後還會繼續走低。而指數基金是可以跑贏通脹的(中國的實質通脹在3%—9%),比如滬深300過往歷年投資回報率在9%以上。

    因此,投資基金實現財務自由靠不靠譜有三個條件:要實現什麼單位的財務自由?目前你擁有的本金是多少?你的投資技能怎麼樣?

  • 11 # 韭菜投教

    不靠譜!

    我是一個近十年的老股民,也在投資行業工作過多年。

    如果只是投基金,絕對不可能實現你想象中的財務自由,每年穩定獲取一定的收益這是相對肯定的。

    但是基金公司和基金經理的收益模式以及核心導向決定了任何一家基金的

    目標首先是穩定然後才是盈利。

    因為不管是基金業還是銀行保險,金融業的本質是服務業,而服務業最重要的是服務客戶。

    對於基金經理來說,只要能夠穩定客戶,那他每年都有固定的基金管理費收入。

    也就是說對於基金經理來說,相比伴隨風險較高的高增幅他們更喜歡風險較低的低增幅!

    那對於基民來說,每年較低的收益比例,即便是你每年的基金都掙錢,即便你套用複利效應,你也無法實現財務自由,因為既然問出這個問題就決定了你的起始資金不多。

    不要說巴菲特年均百分之二三十的收益比例,因為人家的資金體量即便掙十個點就是一筆了不得的財富。

    最後再說一下投基金說白了就是把自己的錢交給別人打理,而我們有工作經驗的都知道任何一份工作的目的是持續盈利,沒有任何一位基金經理願意冒著自己收入下滑的風險真正為基民謀取最大化的利益。

  • 12 # 秦洪

    先談一下個人認為中的財務自由。所謂財務自由,應該有兩點,一是穩定的、確定的、持續的投資性收入。二是投資性收入要能夠覆蓋一年的家庭支出且略有富餘。

    由於基金投資,是很難出現超預期收益。所以,一般來說,最為優質的基金的年化收益率一般與成分股指數的年化增長相貼近,目前來看,上證綜指、創業板指、滬深300等自設立以來的年化收益率均在10%左右。

    由此可見,投資基金能否實現財務自由,一是需要看你的投資基金的本金,二是看你的家庭支出是多少。如果本金投資年化收益率的確可以覆蓋一年的家庭支出,那是可以稱之可以實現財務自由。

    但,如果投資基金的本金較低,要想實現財務自由,可能更需要主動投資,畢竟投資基金是被動投資,不可能獲得超額收益率。只有投資股票,主動投資,才可以獲得超額收益率。尤其是擁有較強的行業洞察力、對優質公司的選擇能力的市場參與者,是可以進行主動投資,更好的聚集自身的財富。

  • 13 # 冷冷幽清夢

    回答這問題的人都是些小馬過河,失敗的說不靠譜,成功的人們又不信。只有自己多學習,去提高自己的認知,再去判斷行不行。理財就是孤獨者的遊戲,本來天才就是孤獨的,別人雲亦云

  • 14 # 浮雲財經觀

    想透過投資基金實現財務自由,說實話不太靠譜

    舉個例子:假設鐵柱手頭有十萬閒錢,拿出 8 萬進行基金投資。鐵柱投資造詣極高,好似巴菲特附體,年化投資回報達到 20% 與股神相當,即便是如此,投資十年,他的本金和收益累計可以達到:

    8 * (1 + 20%)^ 9 = 41.28 萬

    即便是有巴菲特的理財頭腦,花費十年時間,資產也只能翻番 5 倍多,如果只是個普通人,本金有限,想要實現財富自由,是不可能的!清醒一下吧!

    更何況投資基金也不是每個人都能實現盈利的,也有不少一部分基金盈利能力並不好,選擇的行業不對,買入的時間節點不恰當,或許不僅實現不了盈利,還會蒙受虧損。理財是把“雙刃劍”,收益和風險是相伴而生的。

    怎樣實現財務自由更靠譜?

    浮雲君覺得透過個人能力的提升,獲得更高薪的工作,以此來實現財務自由更為靠譜。通過幾年的歷練,進入頭部大公司,獲得幾十萬的年薪我們還是可以做到的。

    創業,10 個人中有 9 個註定會失敗;理財,還是賠錢的居多;努力工作,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前途還是可以期待的。

  • 15 # 前灣財神道
    想靠投資基金實現財務自由,靠譜嗎?

    想靠投資基金實現財富自由是很難的,或者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們購買一隻基金能賺2倍到3倍的收益已經很高了,即使我們能買到這樣的一些基金,也是不能實現財富自由的,主要是因為我們可以購買的資金量是有限的,比如我們購買了10萬元的基金,資金翻了3倍收益,我們可以賺到20萬元,賺了20萬元就可以實現財富自由了嗎?我認為現在資金達到1000萬才能算上財富自由,現在購買基金賺錢是可以的,但是想要透過購買基金實現財富自由,我認為是有一定難度的。

    現在的人都想透過投資實現財富自由,我認為想透過投資實現財富自由是很難的,真正實現財富自由的方式是自己去創業,並且是腳踏實地的進行創業,這些東西都是做實業的,雖然也有人透過炒房子賺錢,其實炒房子總體來說風險不是特別大,現在投資風險最大的是虛擬貨幣,現在有很多做金融的專業人士也去炒比特幣,我認為這樣是很不道德的,因為搞這些東西本身就是遊走在灰色地帶,就像前幾年的P2P平臺一樣,開始時有人是賺了點錢,後面大家都一起來了,把家裡的存款投進去,這樣還是覺得少了,把自己的房子進行抵押,最後P2P平臺崩盤搞的家破人忘,這些都是血的教訓,講了這麼多,只是在告訴大家想透過投資理財實現財富自由,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

    總結

    我認為投資基金可以賺錢的,但是也有很大的風險,想透過這個基金實現財富自由是更難的,我們可以透過基金實現財富的增長,改善我們的生活質量是可以的,但是投資基金也是有風險的,現在只要是投資的東西都是有風險的,天底下沒有什麼東西是沒有風險的,以後把錢存在銀行裡面,銀行都是有可能倒閉的,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風險,這樣投資方式才是正確的。

  • 16 # 地球站的守衛

    不靠譜。

    投資起碼需要啟動資金。每年10%的收益已經很厲害,普通人幾乎做不到。

    因為要作為謀生的手段必然需要付出。

  • 17 # 勵自己的志

    不瞞大家,我是被財務自由幾個字眼吸引過來參答的。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認為到目前為止實現財務自由是絕大多數人的夢想之一,我也不例外。

    那麼我們先把問題的關鍵詞給分析透徹了那麼答案自然就會應運而來!那麼什麼是財務自由呢?財務自

    由指的是一個人的收入大於生活必需開銷的財務狀況。簡單地說,就是個人不需要為了日常生存需求而

    去拼命創造財富的狀態。一個人的資產創造出來的衍生收入越多,那麼他實現財務自由的可能性就越

    大。

    個人資產的積累是實現財務自由的重要基礎。在擁有一定的資產後,在擁有堅實的基礎的條件下,

    學會做合理的投資,創造衍生收入,是實現財務自由的一個重要方法。

    而投資基金的目的就是讓自己的資產去創造收入。只要基金投資的收入大於日常生活必需開銷不就

    可以算得上是財務自由了嗎!那麼什麼是日常生活必須開銷呢?我們要學會去判斷自己的消費行為是否

    必需,去判斷是否能進行這次消費行為。財務自由不是指支出隨意,肆意消費,而是指一個人在自己能

    確保自己的正常生活必需開銷不必由辛苦的操勞換得,哪怕不工作也能維持正常的生活。

    答到這裡我相信很多人心裡就會有答案了。每個人的正常生活必需可能會有很大的不同,所需要的

    財務支出也是截然不同的。再來看基金投資,就我從身邊投資人的情況來看,年收益在10%以上的大有

    人在,年收益在20%以上並不少見。

    綜上,我認為,靠投資基金實現財務自由完全可行!

  • 18 # 寬心77

    我的看法:

    想靠投資基金實現財務自由,還是需要慎重選擇投資基金的種類。

    長期而言,投資的收益永遠和風險成正比。這是金融投資的鐵律。投資基金也是如此,一定要依據自己的各種條件,例如手中資金的多少,自己的年齡,自己的投資經驗,慎重選擇投資基金的種類。

    好在目前一些著名的的理財金融網站,都對各類基金做了風險評估,這種風險評估是很有價值的。

    必須明白:真正能夠賺錢的是管理這些基金的經理們。因為不管客戶賠錢還是賺錢,他們都要收取一定的手續費。

    我讀過巴菲特先生很多已經成為經典的金融投資著作,印象最深的,是巴菲特先生斬釘截鐵地說:“股市是不可預測的”。

    在巴菲特的各種書籍中,對於各種預測理論,都有過深刻的剖析和尖刻的揶揄。

    因此投資者不要太迷信各種專家的預測和各種圖表分析。投資理財最重要的是要考慮可能的風險,以及自己能否承受這些風險。

    如果投資者的年齡比較大了,更是要千萬小心,我想基本上不要再投資股票基金了。可以買一些債券,或者混合式的理財基金。

    目前中國的股市進入了深刻的管理改革階段。過去多年股市中的歪風邪氣,已經受到了嚴懲,一批金融界(甚至包括金融監管層)的高官紛紛落馬入獄。但是金融領域的改革,還是“在路上”。

    我看目前和今後一段時間內,全世界(包括中國)的經濟形式,還會是風高浪急。

    新冠肺炎期間,更是要健康第一,捂緊錢袋子,活下去。

    "股市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 19 # 分享生活趣事的芒果糖

    其實我個人覺得,也算比較靠譜。

    但前提是你得有足夠多的本金,並且已經有車有房。

    大多數優秀的基金經理大多數年化收益在百分之20上下。

    那如果你想過月入1w的生活,你至少得60w往上走,這還不包括通貨膨脹,短期基金下跌等風險因素在。那麼你至少得有100w的資金,並且,在長期的投資之中,你還不能動年頭去使用你的本金。

  • 20 # 墨非鳴

    投資基金可以實現財務自由,但是要明白任何結論都需要有前置條件,靠基金實現財富自由同樣如此。

    很多人都想透過投資基金達到財務自由的目標,畢竟這是普通人除了工作以外都能接觸的致富途徑。據統計,2019年、2020年連續兩年基金平均收益率超過40%,賺錢效應正在吸引一批又一批的新基民參與進來,同時也吸引了一批打不過基金收益的老股民。

    小墨周圍也有很多人買基金是衝著財富自由去的,大傢伙的想法是每年透過基金賺的錢夠生活就不用再工作了。

    讓我們來算一筆賬,假設我們每個月的生活支出5000元(北上廣等一線城市沒有一萬打不住的另算),要想實現財富自由,買基金賺的錢要能覆蓋日常支出,也就是每個月基金帶來的收益要超過5000元,一年下來收益6萬元。

    很多人可能開始扒拉扒拉計算了,基金一年收益率40%,那買上15萬基金基本實現財富自由了,碰上一年翻倍的基金,那真的是爽彎彎。

    這只是建立在2019年年初開始持有優秀基金的基礎上計算出來的,而實際上各項資料顯示雖然基金整體收益率超過40%,但是仍舊有很多基民是虧錢的。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沒有找到優秀的基金,二是沒有在合適的時候買入優秀的基金。

    過去兩年,A股維持著震盪向上的趨勢,如果在高點貪婪買入,低點恐懼賣出,虧損只是時間問題。

    即使真的買入的時點很合適,基金也很優秀,但是基金能不能維持這樣高的收益率,是需要打問號的。

    真想透過買基金實現財富自由,還得降低下預期,年化15%的收益率,本金至少40萬。

    除了降低合理預期,還得保證買到優秀的基金,同時在合適的時機買入才有可能實現。

    實現財富自由一需要本金,二需要合理的收益率,三需要時間,三者缺一不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明年美國籃球協會創造了4分線,誰會是最好的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