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實體店老王

    應該說現在的各行各業基本是紅海,藍海是指未知的領域,以及不存在的行業, 可擴充套件性較大,有無限的發展空間,競爭對手少。所以,生在紅海時代的我們,如果沒有逆天的運氣,基本上是沒有逆襲的可能。

    中國從建國以來,出現了無數次機遇,而這一次又一次的機遇早就了一個有一個金字塔頂端的人或機構。我來說幾個案例:

    從大方面說,中國的第一批個體工商戶都賺到了錢,那會兒中國的實體店行業剛剛起步,國外、國內有頭腦,看到國內零售市場的空白,紛紛把目光投向中國。但經過這幾十年的發展,國內市場基本上處於飽和,而當初曾紅極一時的國外大超市,在國內也紛紛倒閉,這就是由藍海逐漸變成紅海。眼下的一些零售巨頭,基本上也被各個大的資本注資整合,除卻開一些小店,基本都被壟斷了。

    再就是房地產、煤礦、股票,這些涉及實業、能源、金融的三大領域,當初能擁有這些或者有投資眼光的人和機構,只要投資這些,基本上都是穩賺不虧的。

    而且,隨著國家的逐步發展,也額外衍生了一些其他行業,比如機械製造、醫藥研發等等,這幾乎都被一些機構全部壟斷,模式已經基本固定,除非出現一些顛覆性的專案,不然草根真的很難逆襲。

    當年的網路興起,造就了陳天橋,保健品造就了史玉柱,聊天軟體造就了馬雲,網購早就馬雲、劉強東。當然了,這撥人還只是一小撮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而他們背後的機構就更龐大了, 直接、間接影響的行業更是非常龐大的,也不是用幾句話能說完的。總之,現在的市場,各個行業都出現了巨頭,基本上市場蛋糕也被瓜分完畢,想要異軍突起真的很難。

    而在各行各業裡競爭的人中,最多的就是草根,一沒資本、而沒資源,三沒能力,試問除了運氣好之外, 怎麼可能逆襲。反觀那些有資本、有資源、有能力的人,他們做出成績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們有資本、有資格去試錯,去嘗試,而大多數草根,甚至連試錯、嘗試的資格都沒有。

    哪怕你有了一個好的創業,好的點子,也會立馬被這些龐大的資本和壟斷帝國所親戚,共享單車、遊戲領域、零售等行業,多得是“大魚吃小魚,小魚只能消亡”的案例。

    所以,當下的各行各業屬於紅海,草根很難逆襲。

    試問,一個小小的個體,又如何與壟斷帝國所抗衡?

  • 2 # 小漁的創業信條

    在網際網路技術狂奔之下,各種技術門檻都在不斷拉低,如今只要資金足夠,除了尖端技術領域,沒有做不出的產品。所以各行業基本都是紅海了,這個說法沒錯,那麼草根是否有逆襲的可能呢?我認為還是有的。

    一、是紅海,也是藍海

    現在決定一個行業是不是紅海的指標,已經不再僅僅是當前產品的飽和度,而是使用者對增量價值的需求度。你說電視是紅海嗎?為什麼小米可以將電商一年賣出一千萬臺,僅僅是依靠的銷售能力,或者因為價格?當然不是,因為他用AI重新改造了電視的連線方式。

    美妝市場是紅海嗎?為什麼完美日記能夠在兩年做成了天貓第一的美妝產品?因為他重新改造了供應鏈,同樣的代工廠,同樣的品質,價格比歐萊雅便宜了一半。

    二、要把製造變創造

    未來的智慧化來臨後,所有的產業都可能會發生巨大的改變,不早說草根逆襲了,可能連很多工作都會被替代掉。同質化的產品,以後肯定沒有出路,只有創造出新的價值,才有可能獲得使用者的認同。

    同樣的,因為資本市場的成熟,因為基礎產業鏈的完善,只要你能有足夠有創新,並且能夠更懂使用者,把使用者的需求和你的創新結合起來,就能融到資金,就能佔領市場,就能發展壯大。

    三、需要更專注

    技術的不斷進步,讓很多行業做的越來越深,僅僅想跟曾經一樣,看著投機倒把就把公司做大,已經是完全不可能的了。

    在任何行業都要更加專注力的,只要鑽研的足夠深,才有可能做出更有價值的產品。

  • 3 # 靈獸山

    一、需求不斷被滿足是紅海出現的原因,也是新的需求湧現的前夜

    不同經濟階段和生活品質提升,其實就是對不斷出現的需求滿足,改革開發中的幾個時代形形色色的需求足以說明。在供大於求也就是進入者過多時市場就變成了紅海。這個階段是同質化的,也是產能過剩的時候,需求在不斷被滿足時紅海也很快出現。

    從工業門類到零售業態,或是民生需求到商業模式,在各行業都有大量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時,說明創業機會越來越少利潤越來越低,隨著法制健全和智慧化替代,紅海只會越來越紅。同時,紅海中的人也會不斷尋求機會調整自己。

    其實表面上全行業紅海更有可能出現新機會,有幾個原因,包括所有行業的網際網路化、需求的個性化、產品的服務化趨勢等。比如生鮮電商爭搶傳統生鮮市場的份額,是網際網路O2O垂直模式,智慧家居是定製化個性化需求等。看本質,除了改變文明的特殊節點,大部分的新需求都是對原有需求的升級,需要去發掘。

    二、草根逆襲先要搞定自己,在創業極低成功率中保留一絲可能

    創業草根關注市場需求沒問題,但不能僅僅注重這個點,事實上有個好機會出現,絕大部分人也把握不住,或者說有70%的人都沒有能力,包括認知缺失、能力不足、沒有系統思維等。我接觸的很多創業者這種情況不在少數。說的實在點,越是能力不足者越是將紅海藍海放在嘴邊。

    搞不定自己,逆襲或者成功就不存在,即使完成了知識體系構建、供應鏈資源整合、創業系統打造、合夥團隊組建,開始創業之路成功率也很低,但總歸保留了一些可能。這個作為基礎,實踐落地中還需要調整。

    具有創業思維和專業能力,以及懂得如何運用新商業技能的草根,才能更精準的獵取紅海中的一些機會。創業中的商業洞察力和市場敏銳度,大部分都是基於知識和積累形成的,傳統經驗做為借鑑。總之,沒能力尋找創業機會都是想當然的,比如研發了個產品,都不知道競品在哪裡,渠道拓展和營銷計劃和投入都沒數,天天說全行業都是紅海,沒有機會是很可笑的。

    三、用深耕和創新去引導需求,快速佔領市場形成競爭能力

    等待藍海或者機會本身就沒有機會,需要專注某個領域做垂直深耕,找到精準的細分需求,這對應著專業度和對使用者理解程度。提醒一下,不要拿著一套邏輯和方法去整合很多行業,最本質的一個底層產品和使用者運營就是一個致命傷。

    現今創業長尾市場是十分重要的,加上垂直專注細分與網際網路的較低邊際成本,三點結合找到使用者需求很有可能,再透過創新商業模式、設計可用產品和服務找到機會,創業創新是獲得競爭優勢的最有效方法。

    規模化競爭並不適合初期創業,沒有護城河的差異化競爭也很容易被模仿。創新的同時快速佔領市場,在對手還沒有注意時快速迭代,最起碼讓同級別對手無法追趕,核心競爭力就出現了。至於巨頭們,不用管他們,等他們注意你的時候,你的價值就有了,是賣還是被招安再議。

    四、結語

    各行各業基本都是紅海這是事實,因為同質化產品極大充斥,這時草根創業不太可能有機會。這個環境中草根創業要有突破,首先要洞悉商業趨勢和演進路徑,例如前面提到的服務化趨勢。

    其次要關注既有細分市場,並透過專注一定的領域尋求創新,需求逆襲的機會。總之,創業成功率本來就很低,草根逆襲可能性再小一些又有什麼關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鄭和下西洋有何意義,歷史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