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劉聊融資
-
2 # 張生全精彩歷史
大家都知道,歷史是不能假設的。而這裡卻用了兩個“假如”,一下子,就讓問題變得非常虛幻。
雖然兩個“假如”不可靠,但是,它卻提醒我們思考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宋朝的農民起義非常多,為什麼竟沒有形成氣候的呢?而且大家都可以看出,歷朝歷代的滅國,都與農民起義有很大的關係。比如,漢末的黃巾軍起義,唐末的黃巢起義,明末的李自成起義。但是,不管是北宋還是南宋,都不是因為農民起義而滅亡的。尤其是南宋末年,不但沒有農民起義,而且老百姓對朝廷還非常支援。甚至在朝廷最終覆沒的時候,十萬人跳海自殺,為他們喜愛的朝廷殉葬。
(宋江起義)
宋朝的農民起義確實不少,這種起義從開國就開始了,宋太宗時期,四川就發生了王小波、李順起義。這個起義還算是宋朝最大的農民起義。接著,宋太宗的兒子宋真宗年間,益州的王均和宜州的陳進先後發生兵變。宋仁宗、英宗時期,又發生了王倫,還有張海、郭邈山領導的農民起義。宋徽宗時期的農民起義是最多的,有睦州青溪方臘,京東路宋江領導的農民起義,河北路洺州張迪領導的農民起義,望仙山高託山領導的農民起義,濟南府孫列領導的農民起義等等,全國上下不下十處。南宋開國年間,又有湖南鐘相楊么領導的農民起義。不過,就算多,但是,沒有一個農民起義是成了氣候的。
為什麼宋朝農民起義多,卻大都沒有形成氣候呢?我覺得主要有以下一些原因。
(鐘相楊么起義)
一是宋朝的軍隊設定守內而虛外。當王小波李順起義爆發後,宋太宗就認識到了這一點,所以他們在兵力部署上,最重要的,戰鬥力最強的禁軍放在京城四周和國內,戰鬥力比較一般的廂軍放在邊關。所以宋朝的外戰不行,內戰卻很厲害。農民起義雖然多,但是一旦爆發起來,很快就被國內強大的軍隊給撲滅了。
二是宋朝的階級矛盾並不嚴重。所有朝代農民起義,都是因為鬧饑荒,農民沒吃沒穿,而富人反而趁機發財,因此,為了生存,不得不造反。但是宋朝的經濟比較發達,農民的生活比較好,因此,因為這個造反的自然不多。別的不說,咱們看《水滸傳》,裡面寫了很多造反的,但是有沒有一個是因為沒有糧食吃起來造反的呢?不是因為飢餓而造反,得到的擁護就不多,起義的規模就不大,就不容易形成氣候。
(宋人的生活)
三是宋朝統治者對農民起義的處理比較溫和。宋朝統治者對待農民起義,雖然也是堅決鎮壓,但是很少趕盡殺絕,大都是採取招安的形式,分化瓦解,不會直接殺掉。這種情況和《水滸傳》中的描述是比較吻合的。所以,要消滅農民起義很容易。但是,從另一個方面來說,因為農民起義所付出的成本不高,所以農民起義也比較頻繁。
總之,宋朝是一個富裕的朝代,也是一個溫和的朝代,是一個老百姓比較嚮往的朝代。
-
3 # 葦說歷史
民間有一句話:“寧學桃園三結義,不學瓦崗一爐香” 難道不是習慣所說的“人多力量大嗎?” 實踐證明,很多時候也許人多了只會打瞎亂!
劉關張三個人在自由市場上認識之後,一個頭磕在地上再起來就成了生死弟兄。
關張二人加上後續的趙雲保著劉備,發展所謂的劉氏集團匡扶漢室,從開始的反董卓到反曹操 ,經歷了事業的起步期—棄新野、走樊城、敗當陽、奔夏口 。
三顧茅廬請來孔明之後逐步走進了事業的成長期——赤壁大戰以少勝多,隨即佔領荊州,以此為根據逐步實現孔明隆中對,所確定的計劃,拿下西川最終三分天下有其一。取得西川之後,劉備先後稱王稱帝 ,完成了事業的高潮期。 總而言之對於漢朝是失敗了,但對於劉備本人也算是成功了。
再看瓦崗寨,賈家樓46友。
其中魚龍混雜,既有純草寇盜賊出身的單雄信、程咬金,也有官二代羅成這樣的人,成分複雜就很容易產生內部不可調和的矛盾,小說中單雄信和羅成就個人方面存在很多的樑子。
但最後還是由於李密的無能與失策而把即將到手的江山送給了李淵父子,上演了 “蕭妃換玉璽”的荒誕一幕! 一刻間偌大瓦崗寨土崩瓦解,原來的兄弟四分五裂各奔前程,有的回家務農,有的死於戰場,有的卻各保一主最後免不了兵戎相見。 這點可以完全說瓦崗起義失敗了。
歷史到了宋朝,再來看梁山108好漢。
梁山前後三主 :王倫、晁蓋、宋江。 俗話說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現在回頭看這三個人哪個像樣的有魄力的領導?
王倫就不必說了,白面書生量小氣窄,來個林沖就嚇得好幾天睡不著覺。
晁蓋 ....倒是可圈可點 。也是大戶出身,憑著一個義字結交幾個兄弟,生辰綱作為發家的根本,(這點跟《隋唐》裡 程咬金 入夥發家驚人的巧合)
宋江,就不必說了吧,他這名字上就能知道他的命運。宋江——宋朝江山 ,字公明“ 公明”與“功名”同音,我想作者的意思就在這了,來回折騰一番,宋江無非就是藉著眾位兄弟的義氣和當時的歷史背景為自己謀取功名利祿罷了,所以他自始至終就沒有一句提出來“反”字,從他嘴裡無一例外的就是“受奸臣迫害,報國無門... ”
悲劇起源之一:和清朝的“義和團”一樣,梁山打出了愚昧可笑“反貪官不反朝廷”的幼稚可笑的戰略設想。貪官和朝廷是互相利用互長共存的關係。
悲劇起源之二:沒有目的! 108個不同道路走到一起的“精英”湊到一起 到底想幹什麼? 難道就是為了天天坐一塊喝酒?那樣乾脆大夥開幾個酒店算了,既能盈利也能敞開了大喝。其實所謂的“報仇” 目的是很牽強的。對高俅、蔡京的仇恨只是故事的導火索,自從上了梁山之後沒見哪個還執著的追求報仇這事。
悲劇起源之三:招安! 要是想招安,那麼當初還不如別湊一塊了,各自在各自的地方眯著不就完了嗎?
悲劇起源之四:打方臘! 朝廷為什麼招安梁山,是因為南方方臘更讓他們頭痛! 想讓他們黑吃黑,最後互相消耗!這麼淺顯的用意,吳用等人會看不出來?
所以梁山所謂“聚義” 是聚的小義,而就這點小義還被宋江利用了,成了為他成就“功名”的鋪路石,他一個人踩著108好漢和千萬將士的鮮血往上爬!
宋江在後來天天唸叨,要為眾兄弟找一個歸宿,難道橫死戰場 ,飲鴆自盡就是歸宿嗎?? 我佩服陳勝吳廣的見識和魄力,2000多年前他們就總結出了所有革命者的處境——“今亡亦死舉大計亦死!” 就是說事已至此,幹也是死,不幹也是死。
這種情況下,對於個人來說有可能跑了藏匿起來躲過一死,但對於一個組織來說,橫豎都是死,還不如奮力一拼!
-
4 # 清風129960826
不能,但是國家會更亂,因為他們的實力太次了,後勤也不行,如果他們能和方臘聯合,那個就好多了,方臘是真實的,而且很厲害,也稱帝了,實力強大,有很大的地盤,人也不少,野心也挺大,他能滅了北宋最好,也不會有金和元朝了,可惜了一代梟雄。
回覆列表
肯定熬不到!!
我之前的文章裡聊過,宋江集團打仗靠的是秦明呼延灼這幫朝廷變節武官,要不然指望李逵武松之類步兵被宋軍馬兵幾個衝鋒就沒了。靠水泊之險固守梁山的話宋軍圍而不打梁山能守個三五年撐死了。
還有,如果真要決定造反梁山這幫人肯定會走一批。第一個尥蹶子的肯定是公孫勝,他師傅羅半仙肯定會讓他回去——因為羅半仙知道這是逆天而為。公孫勝不參與的話無異於對大家宣佈這事幹不成,神機軍師朱武肯定也留不下來,這樣的話一些非宋江嫡系也沒必要留下來當炮灰。
第二,在朝廷武將投降梁山的時候宋江的許諾是“他日朝廷詔安兄弟們一樣報效國家”。不要小看這句話,先拋開什麼“天罡地煞”兄弟情分不談,這句話一是給了他們留在梁山的一個臺階——同樣是死,造反可是重罪要牽連家人的,而被宋江這反賊弄死則算戰死沙場有撫卹金家人還能混個烈士家屬的,如果宋江真王八吃秤砣鐵了心要造反這幫人怎麼想?兄弟們要不砍了宋江去朝廷邀功?這還算個平叛有功剿匪失利過往不究,再送送銀子打點一下說不定還能加官進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