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易極化學
-
2 # 大提琴心聲
從我們人類社會近代音樂歷史發展到今天而言,巴赫顯然是最偉大的音樂家,因為是他發現並且從理論上完成了十二平均音律詮釋,為後期近代音樂歷史的改變做出了重要貢獻!
歐洲古典音樂從宗教教堂單音音律逐步發展成為多聲部和聲音程,古典樂派到浪漫主義音樂派誕生,為今天我們所有可以聽到美妙音樂旋律打好了作曲的重要基礎,這些重大的變化都和巴赫有關係!
無論今天你身處世界任何一個國家,只要你學習音樂,或者喜歡音樂,就必須去了解從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和古希臘早期音樂誕生歷史,只有透過學習音樂歷史發展,你才可以完美享受和欣賞音樂為你帶來的美妙絕倫!
音樂是治癒我們人類心靈傷痛最好的藥物,音律音韻是撫平我們靈魂深處通點最好的熨斗。音樂又是讓我們放鬆和放開自己的懷抱,去熱烈擁抱大自然和朋友們永恆的友情與青年男女之間無比純潔的愛情。
筆者最後介紹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第一首,希望在文字音訊轉換中得以美好實現。期待奇蹟發生!
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第一組第一首曲已經有很多人熟悉了,許許多多廣告中插播這首曲子,著名大提琴家馬友友和王健藝術家們都有錄音影片在網路空間,更多的是音樂家們對巴赫這首大提琴樂曲改編,抑揚頓挫,美妙的大提琴,把音樂這低中音包括高音部分僅僅透過一把大提琴絃樂器而完成。這就是巴赫大提琴無伴奏組曲作為古典音樂重要代表和主要。
二哥Talking,為你講一些文學常識——不能說是最偉大的,但一定是最偉大的之一。有一句“In Bach we trust”,這本是古典音樂愛好者們篡改自“In God we trust”的一句玩笑話,但也足以彰顯出巴赫在音樂史上無可撼動的偉大地位。
巴赫於公元1685年出生於德國的一個音樂世家,卒於公元1750年,被尊稱為“西方近代音樂之父”,也是西方文化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前民主德國(東德)的這枚紀念巴赫逝世225週年的20馬克銀幣發行於1975年,普制幣發行量為10萬,精製幣發行量約為5000。在當時的匯率下,20馬克大約相當於10美元,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紀念幣來說也算得上是價值不菲。
從圖上可以看出,精製幣與普制幣一眼看上去的最大不同就在於,精製幣的樂譜一面為凹陷的陰文,而普制幣的樂譜一面則截然相反。它們以此作為區別的原因,是否是因為精製幣的工藝所限,難以將線條狀凸起的樂譜製成精製幣特有的霜面磨砂效果,或是雖能如此但是成本過高?這一點目前尚且不得而知。而精製幣在細節方面的銳利程度,尤其是手寫字型的筆畫邊緣,則相較普制幣上模糊遲鈍的文字細節,質感高出一個臺階。遺憾的是,縱使克勞斯錢幣目錄上已經明確地在發行量和價格上區分出這款紀念幣的精製和普制,PCGS等評級機構似乎並未將這款紀念幣的精製和普制在評級上體現出來,而只是籠統地將二者劃為一類。
讓我們回到錢幣本身,彼時正值世界舞臺上兩大陣營你爭我斗的火熱時代,反映到錢幣的藝術風格上,則體現出了不同的意識形態對映在設計語言上的巨大差別。無邊框無邊齒無任何多餘的修飾和裝飾,這種風格雖然不是東德所獨創,但在當時也是令人耳目一新。正中央的東德國徽圖案,在意識形態指揮棒的驅使下,也替代了廣泛用於德意志系列貨幣上歷史可以追溯到拜占庭和神聖羅馬帝國時代的雙頭鷹。而在人物紀念幣上用樂譜這種具有人物鮮明特色的圖騰替代了人物的頭像,才真正是它含蓄而又畫龍點睛的神來之筆。雖然在之前的1972年,東德已經在5馬克的勃拉姆斯紀念幣上獨創性地用樂譜作為硬幣的主要圖案,然而巴赫這一款紀念幣採用的巴赫當年手稿,與勃拉姆斯那一枚乾巴巴的五線譜相比,則更具靈動性與歷史感。下方的J.S.Bach的簽名正是巴赫親筆,而至於五線譜上的這段樂曲,則是巴赫最具里程碑意義的BWV846十二平均律中No.1的C大調前奏曲(Prelude),巧合而又意料之中的是,它也不約而同地出現在了古巴發行的巴赫題材紀念幣上,在下文中我們還會有所涉及。
有一種較為新穎的說法是,紀念幣發行者之所以在錢幣上應用了這種看似簡單粗暴的風格,意圖是將其去貨幣化,淡化它的貨幣功能,把它變成更加類似於紀念章的存在。總而言之,對於這枚錢幣,套用一個現在流行的句式來描述它的特點,那就是——可以,這很社會主義。
----------------------我是1990年的分割線-------------------------------------
東德與西德的政治壁壘在柏林牆推倒後煙消雲散,而統一後的德國也改變了世界上之前的傳統政治格局。整個歐洲的一體化程序在隨後的年間仍然繼續著,統一的貨幣政策於20世紀90年代已經廣泛作用於歐盟各國,歐盟各國的貨幣統一也是大勢所趨。而德國於2000年發行的這枚10馬克巴赫逝世250週年紀念幣,則正是誕生於2002年7月德國馬克停止流通退出歷史舞臺,正式被歐元所取代的前夕。
與二十五年前東德老兄弟社會主義特點十足的巴赫紀念幣相比,德國2000年的精製巴赫紀念幣則少了幾分生硬的工業味道,多了幾分厚重的藝術氣息。代表德意志的聯邦之鷹徽記重新展開雙翅飛躍於錢幣之上,另一面巴赫頭像背後輪迴環繞的德文則記述著橫跨巴赫音樂生涯各個年代各個風格的代表作——
Die kunst der fuge:BWV1080 賦格的藝術(作者的最愛)
Vor Deinen Thron Tret‘ich:BWV668 管風琴眾讚歌“我來到你的王座前”
Matthaus-Passion:BWV244 馬太受難曲
Johannes-Passion:BWV245 約翰受難曲
然而整個圖案被巴赫的大臉擋上的部分,奈何作者實在猜不出是什麼文字了……
圖:愛默生四重奏——巴赫:賦格的藝術
總的來看,這枚紀念幣在德國發行的各類紀念幣中算是中規中矩;成為背景的環繞文字作為最突出的特點,使人恍若有一種時間車輪滾滾向前的感覺。
----------------------我是大西洋!---------------------------------------------
跨越大西洋我們來到世界的另外一端,來到古巴這個面積並不大也稱不上富裕的國家。1985年正值巴赫誕辰300週年,古巴發行的這枚1比索紀念幣雖然面額不大,鎳合金的材質也並非珍貴,然而它的圖案還是獨具特色的。
(這枚紀念幣似乎還有盒裝的銀質版本,作者也只是在論壇的賣家處見過多年前的一條商品資訊,具體仍待考證。)
之前提到過東德的巴赫紀念幣以巴赫的手稿作為幣面的圖案,而古巴這枚紀念幣則更甚,在巴赫頭像的旁邊,直接把C大調前奏曲整段的樂章都搬運到了錢幣上面。幣面雖小,圖案卻也不乏細節,能比較清晰地分辨出樂譜上的各個元素。
有人可能會注意到,幣面下方巴赫姓名的拼寫不是英文的John也不是德文Johann,而是古巴的官方語言西班牙語的Juan。西班牙語中的Juan讀作胡安,而不同語言中的John/Johann/Juan/Ivan(斯拉夫語系)/Giovanni(義大利語)/Jean(法語)等等,則同是起源於《新約聖經》裡的人物 John the Baptist(基督教和合本譯為施洗約翰,天主教譯為聖若翰洗者)。施洗約翰在約旦河中為人施洗禮,勸人悔改,是基督教的先行者,為耶穌宣講教義打下了基礎。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樂譜下面古巴特有的鑰匙圖案。古巴島是大安的列斯群島中最大的島嶼,形似一把鑰匙,被譽為“墨西哥灣的鑰匙”,表明其地理位置的重要,這枚鑰匙便是古巴最重要的象徵,在另一面的古巴國徽上,也同樣有這枚鑰匙的出現。
由於語言和距離等因素,古巴錢幣在國內還算是比較小眾的一個錢幣收藏類別,相關資料也較為缺乏,這裡只能就表面的一些內容做比較淺顯的介紹,疏漏之處還請多加指正。
--------------------沒詞兒了,就叫它分隔線吧----------------------------
下面三套紀念幣的內容我打算放在一起,因為他們的發行地——安道爾、聖馬利諾、庫克群島,都是人口不足十萬的微型國家,甚至不如中國大城市的一個街道的規模,在地圖上若不仔細尋找,也是難覓蹤影;這麼小的國家,發行紀念幣的目的——說的好聽點兒叫創匯,說得不好聽點就叫圈錢了……
從圖案上看,巴赫的正面像依然是佔據了幣面的主要位置,安道爾紀念幣以線條勾勒的管風琴和教堂作為背景;庫克群島紀念幣背景是彈鋼琴的人;聖馬利諾紀念幣則一分為二,一枚是巴赫的正面像,一枚則配以管風琴演奏者的影象。在整體的風格和圖案上,著實是沒有什麼新意可言。
其實說來最遺憾的是,庫克群島這一枚紀念幣發行於1992年,雖說價值不算高,但由於年代也有些久遠,作者一直未能尋得一枚真正好品相的此枚紀念幣以供收藏,僅有的一枚也是從天津一位藏家手中輾轉入手。